论中国青年的民族主义情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青年的民族主义情结
一、民族主义的产生及发展阶段
民族主义的产生
民族主义的产生和民族国家的兴起密不可分,产生于近代,传自西方,起源自欧洲。

绝对民主国的产生成为了现代民族主义的“带步人”,民主国的出现和建立成为民族产生的基础,也是民族主义的产生基础。

民族的形成和建立又使得民主国转变成为了“民族国家”
1)中国历史与欧洲国家相比.不同的是:中国古代只有家族、宗族和种族的概念,缺乏民族的概念,中华民族这一概念是晚近才出现在社会话语中的。

2)地理方面,欧洲国家地理上由于水面的分割深入内陆,自然将陆地分为若干自然的版块,加上主要的河流和山脉,为西欧各民族提供了难得的、界限明确的自然疆界,这些自然疆界在现代民族国家出现之前就已经有很大一部分是长期存在了,而中国长久以来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中,依靠长江、黄河和其它内陆河流的浇灌和分界,产生了稳定的自足式的农业文明,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华夏中心主义”的环宇观念。

3)宗教意识的控制,欧洲国家都有基督教会,中世纪欧洲教会也是极为独特的,具有一套高度集中的、纪律严密的组织体系,等级
森严、效率卓越,俨然就是一个现代国家组织的缩影。

古代的中国直至1840年前后,仍旧以“天朝上国,君临天下”的封闭、自大态度面对世界,处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国近代以来民族主义的发展
随着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帝国的腐朽统治,中华民国的成立为中国民族国家的基本框架奠定了首要契机。

《孙中山文集》中指出,新中国成立的革命领袖孙中山早在1903年就以美国前总统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政治思想为新中国成立的政治思想,提出了全新的政治主张――三民主义,其重要的意义之一,及民族主义。

新中国成立初期,民族主义的最初还以仍旧还是以推翻以满清贵族为首的封建专制政权,即所谓的“驱逐鞑虏、复兴中华”。

后来,孙中山先生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辛亥革命后提出了“五族共和”的原则对之前的民族主义内涵加以补充完善。

他说: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如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

是日民族之统一
二、中国青年的民族主义情结
1、中国近代青年的民族主义情结
中国青年的民族主义情结伴随着中国民族主义的诞生、发展一同变化,并非一蹴而就,并非正确始终。

中国青年的民族主义情结自19世纪40年代,西方列强纷纷侵略中国,用鸦片和大炮敲开中国国土大门的同时便自觉形成,然而中
国社会和中国国家的变化并非一个自觉的过程
孙中山曾指出:中国为世界最古之国,承载千年文化,为东方首出之邦。

……中国亦属妄自尊大,目无他国,习惯成自然,遂成为孤立之性。

鲁迅先生也曾一针见血地说过:中国人向来有点自大――只可惜蛮夷个人的自大,都是合群的爱国的自大。

这就是文化竞争失败之后,不能再见振拔改进的原因。

中国传统中的文化排外主义和文化自大主义向来是一对孪生兄弟。

中国青年群体在这样一个变革的社会情境之下更加突出的具各了排外和自大的文化特性,随着现实的凸显加剧,进步的呼声日益高涨,中国青年也是中国群体中最敏锐的一个群体,发出革新变革的强烈呼喊,摒弃了爱国主义精神中落后的、反动的、破坏性的成分,修正以正统自居、孤芳自赏,排斥一切外来事物,蔑视国外先进东西,抗拒世界主流文明的方面,取而代之的是积极性方面
2、中国青年的“新民族主义”情结
“新民族主义”的诞生是伴随着中国大陆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而产生的,与近代的民族主义相比,“新民族主义”与之不同的是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与时俱进,故将90年代后崛起的民族主义称为“新民族主义”
与近代时期民族主义相比较,“新民族主义”有以下几个特点:1)广大民众从破除陈旧政治制度、发展规划,寻求新的革命诉求到在统一的政治领导下各行其责、团结凝聚,
对政治领导表示拥护和支持。

2)“新民族主义”具备极强的时代性质,具备新时期发展所特有的团结、向上、积极、乐观,围绕国家富强建设,充分发挥了民族主义中一贯的团结性和凝聚力,与时代同进步、共发展,符合时代需求。

3)“新民族主义”相对近代民族主义,对国家主权、统一的诉求是保持不变的,在新的世界格局下,国家的统一和主权的完整是国家发展的坚实基础,在这样统一的诉求下,团结国民,围绕发展重心,谋求国家的长足发展
中国青年在“新民族主义”的号召下,结合时代特点,焕发出积极、向上、团结、进步的整体风貌,同时主张人权是第一价值的,主张国家主权是第一价值的,宽容、多元,主张和平共处,主张知识的力量发挥,主张吸收先进思想与食物,反对恐怖主义
纵观民族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中国青年在不同时代的民族主义情结,中国的民族主义正在逐渐迈入健康的、多元的、包容的、现代化的道路,中国青年也在不同的时代浪潮中随着民族主义内涵的不断完善,诞生不同的民族主义情结,与国家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