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背章节知识清单(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填写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
A:人类社会,B:物质、能量,C:废弃物,D:环境。
2.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
(1)城乡差异:城市以环境污染为主,乡村地区以生态破坏为主。
性锐减、水体污染等,也有从局部向全球蔓延的趋势。
1.环境问题的产生
4.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分析思路
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应针对具体的环境问题分析,问题不同,解决措施不同。
(1)环境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
(2)生态破坏问题:根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能力。
(3)资源短缺问题: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
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知识点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2.内涵: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
3.组成
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可持续发展系统。
4.基本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知识点2: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消除贫困
(1)贫困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2)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方面可持续消费倡导“减量、重复使用、回收、再生”的原则。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发展三个方面。
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
3.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②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克服了传统工业生产只重视末端治理的弊端。
清洁生产产品生命周期示意图如下。
5.可持续发展三个原则的区分方法
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都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但它们的着眼点和强调重点不同,可总结如下。
(1)公平性原则:核心内容是共享资源和环境。
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剖析,包括同代人之间、当代人与后代人(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其中任何一方对资源和环境的利用都不能占绝对支配的地位。
(2)持续性原则:指的是资源和环境的永续利用。
离开资源的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便无从谈起;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
(3)共同性原则:其核心内容是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需要各国的积极参与;尊重各国的主权和利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6.循环经济关联示意图的判读
循环经济关联图通常是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的地理事物,表示农业和工业等生产活动中相互联系的结构特征或演变规律的组合图形,可以体现地理事物的形成机理、内部结构、因果关系、发展趋势等。
常见的主要有生态农业关联图、清洁生产关联图等。
判读步骤
第一步:读图名,明确主题研读图名及图文材料,明确关联图的主题是什么图1中体现甜菜制糖的加工处理过程;图2体现种植业、畜牧业和林业等与人类关系图;图3体现煤炭生产、加工及废弃物处理的过程图。
第二步:理顺关系,寻找突破
①观察箭头指向和已知框图中提供的有效信息,理清逻辑关系;
②在头脑中回想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注意找出突破口
图2中图示左侧信息:小麦主要供给面粉厂,面粉厂的麸皮给牛羊猪当作饲料,秸秆用于喂养牲畜、制造沼气。
沼气池一方面提供燃料,另一方面沼渣作为肥料还田。
连接P框的箭头中,一个重要的突破点是指向耕地的“固氮”作用,应该是大豆。
而以大豆为原料进行加工的Q,应属于豆制品加工。
第三步:分析原理,寻找方法
①抓住三个方面的内在联系:生产活动互为提供的条件(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生产活动之间的联系、生产活动的综合(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②将已初步完成的关联图按箭头连接关系,重新理顺一遍,以弥补可能出现的漏
洞,确保正确性。
(3)发展战略
①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
②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
③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④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
⑤培育全方位对外开放新优势。
⑥建设绿色生态廊道。
⑦创新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3.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4.内水、领海和毗连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