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奶牛养殖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奶牛养殖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董晓霞;丁凡琳
【摘要】︰北京是中国奶牛养殖的传统优势区域之一,是都市奶牛养殖业发展的典型代表。

目前北京地区已经形成了以顺义﹑通州﹑大兴和房山等区(县)为主的京南奶牛产业带和以延庆﹑密云和怀柔等区(县)为主的京北奶牛产业带。

但受资源﹑环境﹑政策﹑成本高企等因素影响,北京奶牛养殖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凸显。

奶牛作为《北京种业发展规划(2010 ̄2015年)》中的16个重点种业优势品种之一,在北京乃至全国的种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Beijing is one of the traditional advantage regions of dairy breeding in China, as well a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he urban dairy breed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Nowadays, Beijing has already formed two dairy cattle industry areas, one is the southern dairy cattle industry area which is based on Shunyi, Tongzhou, Daxing and Fangshan districts etc., the other is the northern dairy cattle industry area which is based on Yanqing, Miyun and Huairou districts etc.. But due to the influences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 policies and high costs,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Beijing dairy breeding industry is meeting a bottleneck. As one of the sixteen key advantage varieties of the seed industry mentioned in the , dairy cattle has occupied an important position of the seed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Beijing and even across the country.
【期刊名称】《农业展望》
【年(卷),期】2015(000)004
【总页数】5页(P45-49)
【关键词】北京;奶牛养殖业;现状;趋势
【作者】董晓霞;丁凡琳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农业部农业信息服务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北京 100193
【正文语种】中文
Beijing is one of the traditional advantage regions of dairy breeding in China,as well a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he urban dairy breeding industry development.Nowadays,Beijing has already formed two dairy cattle industry areas,one is the southern dairy cattle industry area which is based on Shunyi, Tongzhou,Daxing and Fangshan districts etc.,the other is the northern dairy cattle industry area which is based on Yanqing,Miyun and Huairou districts etc..But due to the influences of
resources,environment, policies and high costs,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Beijing dairy breeding industry is meeting a bottleneck.As one of the sixteen key advantage varieties of the seed industry mentioned in thedairy cattle has occupied an important position of the seed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Beijing and even across the country.
Beijing;dairy breeding industry;situation;trend
1.1 奶牛养殖现状
1.1.1 存栏量迅速增加
北京市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其奶牛养殖业在全国起步较早。

1986
年便开始规模化牛场的建设,1996年以后,北京市的示范牛场建设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尤其2000年以来,奶牛养殖业快速发展,存栏量迅速增加。

据统计,自2000年开始,北京地区奶牛存栏量以年均20﹪的速度快速增长,2004年奶牛和成乳牛存栏量均达到历史最高点。

具体看,2000—2004年北京地区奶牛存栏量
由9.49万头增至18.52万头,增95.15﹪;其中成乳牛由6.39万头增至11.63
万头,增82.00﹪。

2005年以来,受资源、环境、政策等诸多因素影响,北京地
区奶牛和成乳牛存栏量在波动中双双走低,2013年分别降到14.44万头和9.11
万头,2004年分别下降22.03﹪和21.67﹪。

总体看,牛群结构整体保持相对稳定,2000—2013年成乳牛数量占总牛群数量比重保持在62﹪~68﹪(表1)。

1.1.2 规模化程度明显提高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菜篮子”工程的实施,北京市率先发展奶牛规模化、
集约化养殖[1]。

2007年以来,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北京市以规模养殖基地建设提升工程为着力点,推进奶牛规模化和标准化饲养。

2008年以来,随着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标准化升级改造和改扩建项目,北京地区奶牛养殖业的规模化进程不断加快,奶牛养殖场(户)总量下降。

2013年北京市奶牛养殖场(户)总量为1 568个,与2007年的6 189个相比减少了4 621个,降幅达74.66﹪。

奶牛养殖场(户)总量的减少主要表现为散养户数的下降,规模化养殖比重上升。

2007年以来,北京地区不同规模的奶牛养殖场(户)中, 1~4头和5~19头的养殖场(户)数下降最为明显。

2013年,1~4头养殖场(户)为399个,比2007年减少2 348个,下降85.48﹪,占全市养殖场(户)数的比重由2007年的44.90﹪下降至25.45﹪;5~19头养殖场(户)为687个,比2007年减少1 942个,下降73.87﹪。

与此相反,2013年1 000头及以上规模化养殖场(户)数为32个,比2007年增加21个。

截至2013年,北京市登记备案的100头以
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户)286家,规模化养殖比重超过90﹪,并且规模化养殖场100﹪实现机械化挤奶。

按照《北京市畜牧业发展规划(2010—2015)》(以下简称《规划1》)的要求,到2015年北京市奶牛规模化养殖比重将达到
95﹪。

1.1.3 单产水平稳步提升
尽管近年来北京市奶牛存栏量有所下滑,但由于饲养规模和饲养水平的不断提升,其奶牛单产水平稳步提高。

2013年,北京市奶牛单产水平达到6.74 t/头,是2000年(4.75 t/头)的1.42倍,是2005年(5.78 t/头)的1.17倍,是2010年(6.44 t/头)的1.05倍,且明显高于5.6 t/头的全国平均水平,仅次于上海居全国第2位(表2)。

其中,首农集团的成乳牛单产水平超过了11 t/头,成为提升北京奶牛生产水平的重要力量。

按照《规划1》要求,2015年北京市奶牛单产水平将提至7.5 t/头以上,任务仍然比较艰巨。

据《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明确,2015年北京市牛
奶自给率达到68﹪以上。

基于这一目标,北京市出台了一系列奶牛养殖业发展扶
持政策。

根据表2可以看出,由于单产水平的贡献加大,近10多年来北京市牛奶产量虽有波动,但基本保持稳定,牛奶产量基本维持在61万~67万t。

但是,要达到《规划1》确定的“2015年生鲜乳产量75万t”的目标,存在一定的困难。

1.2 地域分布及行业资源
北京市作为传统奶牛养殖业主产区,奶牛养殖的分布较为广泛、合理。

除了东城区、西城区、石景山区等少数区县外,13个区(县)或多或少均有奶牛养殖[2]。

按照“三区四带”的空间布局规划,北京地区奶牛养殖主要集中在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保护区,目前已经形成以顺义、通州、大兴和房山等区 (县)为主的京南奶牛产业带和以延庆、密云和怀柔等区(县)为主的京北奶牛产业带(图1)。

1.2.1 京南奶牛产业带
京南奶牛产业带是北京地区最重要的奶牛养殖区域,顺义、通州、大兴和房山4
个区(县)的奶牛存栏量占全市奶牛存栏总量的57﹪以上。

2013年京南奶牛产
业带的存栏数量为8.31万头,其中成乳牛5.07万头,分别占北京地区存栏总量的57.53﹪和55.69﹪。

从生鲜乳产量看,京南奶牛产业带在北京地区奶牛养殖中的重要性依然明显。

2013年,京南奶牛产业带生鲜乳产量为34.72万t,比2011年增加近1万t,占北京地区生鲜乳总量的比重也由2011年的52.72﹪增加至56.48﹪,提升3.76
个百分点。

说明北京地区的生鲜乳生产进一步向京南奶牛产业带高度集中。

1.2.2 京北奶牛产业带
京北奶牛产业带是北京地区奶牛养殖的优势区域,延庆、密云和怀柔3个区(县)的奶牛存栏量占全市奶牛存栏总量的近1/3。

2013年,京北奶牛产业带的奶牛存
栏量为4.50万头,占北京地区存栏总量的31.14﹪;其中成乳牛3.12万头,占北京地区成乳牛总数的34.26﹪。

京北奶牛产业带中成乳牛占全牛群的比重为69.33﹪,明显高于2013年北京市63.09﹪的水平,也高出京南奶牛产业带8.32个百
分点。

从生鲜乳产量看,近年京北奶牛产业带生鲜乳产量呈现下降趋势,2013年为
18.90万t,较2011年下降近2万t,占北京地区生鲜乳总量的比重也由2011年的32.66﹪降至30.76﹪,下降了1.90个百分点。

1.2.3 行业资源状况
近年来,北京地区乳品企业数量虽有所减少,但加工能力明显增强,从业人数和销售产值均不断增加。

2013年,北京地区乳品企业数由2008年的13个减少至6个,下降了53.85﹪,但加工产能没有受到影响,乳制品产量由2008年的46.01
万t增加至58.76万t,增加了27.71﹪。

与全国大多数省份一致,北京地区的乳
制品加工也以液态奶为主,2008—2013年,液态奶产量占乳制品产量的比重一
直在92﹪以上,2010年达到95.51﹪的最高值(表3)。

随着乳制品加工产能的增强,其从业人数、销售产值和资产总值均呈现直线上升趋势。

由表3可以看出,2008—2012年,北京地区液态乳及乳制品制造业从业人
数从 0.48万人增加至 0.84万人,增长了75.00﹪;该行业的工业销售产值由
34.22亿元增加到49.10亿元,增长了43.48﹪;资产总额由43.96亿元增加到74.32亿元,增长了69.06﹪。

这些数据表明,近年来北京地区的奶业行业资源状况总体向好,有利于促进奶牛养殖业的发展。

2.1 奶牛养殖优势主产省之一
北京市是我国奶牛养殖的传统优势区域之一。

2003年和2008年,农业部组织实
施的两轮全国奶牛优势区域发展规划中北京市均名列其中。

根据《全国奶牛优势
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我国13个奶牛养殖优势主产省(市、自
治区)的313个奶牛养殖基地县(团场)作为全国奶牛养殖基地县(团场)。

其中北京市的延庆县、密云县、大兴区、怀柔区、房山区、农场局共6个县(团场)成为全国奶牛养殖基地县(团场)[3]。

近年来,受资源、环境、政策等诸多因素影响,北京市奶牛养殖业在全国的地位有所下滑,其产量和存栏占全国比重的下滑趋势明显。

2013年,北京市奶牛存栏规模14.44万头,牛奶产量61.46万t,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1.00﹪和1.74﹪,与2000年相比,比重分别下降0.94个百分点和1.93个百分点(表4)。

2.2 都市奶牛养殖业典型代表
北京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比较适宜发展奶牛养殖业,与上海、天津一起构成了京津沪奶牛养殖优势区。

在京津沪奶牛养殖优势区中,北京市的奶牛养殖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2000年北京市的奶牛存栏数量和牛奶产量占京津沪奶牛养殖优势区域的比重分别为47.69﹪和41.72﹪,近年来虽有所下滑,但截至2013年仍分别达
到40.91﹪和39.35﹪(表5)。

3.1 资源约束
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迅速发展,北京市奶牛养殖业的持续发展受到资源和空间的制约。

北京地区耕地资源和水资源极其有限,人均耕地和水资源占有量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呈下降态势。

2013年,北京市人均耕地占有量仅为0.010 67 hm2,仅占全国人均占有量的22.86﹪、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71﹪,与2000年相比,减少0.009 33 hm2,下降46.67﹪;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17.00 m3,仅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5.70﹪、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56﹪,与2000年相比减少79 m3,下降40.3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未来北京地区人均资源占有量仍会有一定幅度的下降,奶牛养殖业发展空间及资源的刚性约束越来越凸显,持续稳定发展的难度加大,统筹安排奶牛养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成为“十三五”期间的迫切要求。

3.2 环境约束
畜禽养殖业是我国农村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近年来北京市政府和环境保护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奶牛养殖场的产地养殖、污染物排放、废弃物处理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和严格规范[1]。

但由于北京市大部分奶牛养殖场建场时间较早,建设规划中缺乏配套的饲料用地,养殖作业中产生的粪污,无法实现还田循环利用,得不到有效处理,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4]。

奶牛养殖业在向高度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的进程中,配套耕地缺失导致与种植业分离,此种饲养模式下,养殖业没有与之相链接的“低成本、高生态”的废弃物循环处理系统,持续发展受到制约。

3.3 成本高企
北京地区奶牛养殖成本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3年北京地区大规模奶牛养殖场奶牛养殖成本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 033.40元/头,在《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列示的上海、山东、北京、山西、内蒙古、辽宁、黑龙江、河南和新疆9
个主产省(市、自治区)中,仅次于上海和山东居第3位。

北京地区奶牛养殖成
本的高企主要体现在物质与服务费用上,2013年北京地区大规模奶牛场奶牛养殖成本中物质与服务费用为23 368.48元/头,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 574.01元/头,是山西省(12 064.00)的1.94倍、河南省(14 593.17)的1.60倍、黑龙江省(16 501.00)的1.42倍、内蒙古自治区(17 783.16)的1.31倍、辽宁省
(18 208.94)的1.28倍[5]。

北京地区雇工价格高也是制约其奶牛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0年北京地区大规模奶牛养殖场雇工价格为每天57.31元,2013年涨至160.65元,增长180.32﹪。

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目前北京地区大规模奶牛养殖
场雇工价格不仅在上海、山东、北京、山西、内蒙古、辽宁、黑龙江、河南和新疆9个主产省(市、自治区)中列第1位,也高于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青海、甘肃、云南、贵州、四川和广东11个非主产省(自治区)[6]。

北京种业是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种业之都”是近年来北京都
市型现代农业新形势新阶段下发展的战略要求。

2012年2月北京市政府出台《关于促进现代种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北京建设“种业之都”的目标。

同年5月
北京市政府和农业部签署《共同建设现代农作物种业战略合作备忘录》,为北京
市发展现代种业、打造种业之都增添了强劲的动力。

根据《北京种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2》),规划总投资约25.54亿元,其
中各级政府投入15.58亿元,约占总投资的61.0﹪;社会筹资9.96亿元,主要是企业投融资,约占总投资的39.0﹪;《规划2》实施期内,预计累计带动社会投
资超过60亿元。

目前北京市已初步确立了全国种业发展的“三个中心一个平台”地位,在国内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奶牛作为《规划2》中的16个重点种业优势品种之一,在北京市的种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据统计,北京市每年引育的良种奶牛冻精全国市场占有率在40﹪以
上。

2013年北京地区种牛进口量为13 818头,是2008年的113.26倍,占全国的比重为13.51﹪,比2008年增加12.70个百分点,增长趋势明显。

根据《规划2》,北京市将在京南的大兴、通州、房山和京北的延庆、密云、怀柔、顺义、平谷等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建设现代化的奶牛种业生产基地。

该基地立足实现种业的可持续发展,强调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与农业生产相统筹,推行清洁、循环型、低碳的生产作业方式。

即在进行规模化、现代化养殖的同时,配套专业的粪污治理设施系统,进一步提升粪便资源化循环利用率,实现规模化养殖场达标排放或零排放,从而确保资源环境对种业发展的可持续支撑能力,不断提升种业生态文明程度。

【相关文献】
[1]董晓霞,等.奶牛规模化养殖与环境保护[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2] 刘芳,陆娟,路永强,等.北京奶业经济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3] 董晓霞,刘浩淼,张超,等.北京市气候变化对奶牛热冷应激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16):198-205.
[4] 丁凡琳,董晓霞,郭江鹏,等.北京市奶牛养殖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畜牧杂志,2015(4):22-26.
[5] 董晓霞,李孟娇,刘浩淼.我国奶牛优势区域养殖成本效益比较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3(12):19-23.
[6]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1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