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活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哲学史上,将“知”所对应的“行”作为活动的体现
现代汉语词典中“活动”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 行动。
什么是数学活动呢?
数学活动是为了达到学习数学知识、 习得数学技能、发展数学思维、 提高数学素养而采取的行动, 具有很强的目的性。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育目标的 单一性与教学方法的封闭性,使得 数学活动的目标更多定位在知识学 习和技能习得层面,较少设计数学 思维主动发展层面,更缺少对学生 数学活动过程中的自主性和情感、 态度、价值观等整体素养提升的关 注。
但将“数学活动”简单理解为某种具体的数学 活动,无论是只外部的操作性活动(动手实践) ,或是归纳与演绎的逻辑思维活动,都是不够 恰当的。
二、数学活动的设计要点。 1.学习准备阶段
根据课堂结构 2.主体探究阶段 3.巩固提升阶段
1.学习准备阶段:
有趣: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疑: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疑惑。
又如《因数与倍数》复习课教学,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几 个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梳理相关概念。
(1)想想我的座位号是什么数,初步回顾奇数、偶数、 质数、合数的概念。 (2)我的座位号既是什么数,又是什么数?体会一个自 然数可能有几种身份。 (3)我的座位号是几的什么数?回忆倍数、因数的概念。
4.适时组织引导。
(在关键处,争议处,疑问处,总结处)
四、数学活动的主要四类型: 1.“经历性”活动。
2.“体验性”活动。
3.“探究性”活动。
4.“创生性”活动。
1.经历性活动课例
比如特级教师朱国荣老师执教《分数的再认识》一课中,
1
用9个⚪请学生选择一些⚪(可以是全部)表示出 。
1
4
用1个⚪表示出了
设中系本 计主列书 与要,隶 教论主属 学述编于 。小:名
学费师 数岭工 学峰程 活。丛 动书书
主要分享内容
1 什么是数学活动 2 数学活动的设计要点 3 数学活动的关键 4 数学活动的主要四种类型
一、什么是活动?
在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范畴篇》中将活动分为 理论活动、制作活动和实践活动。
马克思把人的活动理解为感性的、能动的社会实践。
3.探究型活动
引导--发现探究性活动 猜想--验证探究性活动
如《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 《商不变的规律》教学
4.创生型活动:通过活动产生新的学习资源,学生借
助新的学习资源深入学习的活动。“创”更多的是教师有 意识地创设,学生“生”成学习资源。
创生型课例《搭配中的数学问题》,教师先给学生 提供了一个“创”的机会,由学生自主尝试呈现了不 同的“生”的成果。
,作为第一层次,起到复习作用;
4
用4个⚪表示出了 1,作为第二层次;用8个⚪表示出了
1,作为第三层次;4 最后用全部9个⚪表示出 1 ,作为
4
4
第四层次。仅用一组材料就充分引导学生经历了”分数的
意义”中的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上升到一群
物体,很有层次性。
又如《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了两个活动:
基础练习和综合提升相结合(习题的形式)
结果目标与过程目标相结合(实践活动)
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延伸到课外,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Baidu Nhomakorabea
三、数学活动的关键。
1.把握活动目标,根据学生的认 知基础能适当地调整教材设计的 教学目标。
2.给足充分自主探究的时间。 3.充分交流成果。
(减少师生对话,增加生生对话; 减少教师评价,增加生生评价)
又如《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两个活动。
(1)用“底✖高”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什么是这样 呢?这是一个内部思维活动需要证实。(把平行四边形左边 的角剪下来,拼到右边就得到了一个长方形) (2)用“邻边相乘”为什么算出的不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这又是一个内部思维活动需要证伪。(把平行四边形拉起来 ,发现面积比原来增加了。)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活动,不仅 要有知识、技能的习得,更需要 数学思想的体验与获取,有数学 基本经验的形成。
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稿,在明确数学课 程“知识技能目标(结果目标)的同时, 提出了数学课程的”过程目标“,用“经历”, “体验”,“探索”阐述了“过程目标”的具体 定位。
关注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活动”,就是关注 学生学习的过程。
1、用小棒搭长方体。 2、给长方体糊面。
引导学生经历研究长方体特征的活动过程,感受 “棱”和“面”的特征,且还能体会两者的关系。 活动的多维度设计,让概念的理解从初识到深刻。
2.体验型活动课例。
如《周长的认识》教学,低年级学生处于具体形象 思维水平,对他们而言,建构几何概念时,必须借助 生动具体、内涵丰富的活动。(1)让学生看基本图形, 感知一周的含义,(2)根据周长的概念判断并描画 有关图形的周长(3)测量两个基本图形的周长, 体验周长的“长度”含义(4)根据周长画出相关图形等。
有动:尝试性的操作活动。
: 有料 选材要呈现学生的认知基础,为探究提供素材。
2.主体探究阶段:研究数学问题、解释
数学现象、理解数学知识,形成知识结构最 关键的一环。其设计要点:
个体
群体
个体
有思 互动 有获
3.巩固提升阶段:巩固练习阶段完成相应 的数学活动,来实现巩固新知识,深化 理解、拓宽思维、延伸提高、发展素养 的数学学习目标。 把握''三结合”:
现代汉语词典中“活动”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 行动。
什么是数学活动呢?
数学活动是为了达到学习数学知识、 习得数学技能、发展数学思维、 提高数学素养而采取的行动, 具有很强的目的性。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育目标的 单一性与教学方法的封闭性,使得 数学活动的目标更多定位在知识学 习和技能习得层面,较少设计数学 思维主动发展层面,更缺少对学生 数学活动过程中的自主性和情感、 态度、价值观等整体素养提升的关 注。
但将“数学活动”简单理解为某种具体的数学 活动,无论是只外部的操作性活动(动手实践) ,或是归纳与演绎的逻辑思维活动,都是不够 恰当的。
二、数学活动的设计要点。 1.学习准备阶段
根据课堂结构 2.主体探究阶段 3.巩固提升阶段
1.学习准备阶段:
有趣: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疑: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疑惑。
又如《因数与倍数》复习课教学,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几 个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梳理相关概念。
(1)想想我的座位号是什么数,初步回顾奇数、偶数、 质数、合数的概念。 (2)我的座位号既是什么数,又是什么数?体会一个自 然数可能有几种身份。 (3)我的座位号是几的什么数?回忆倍数、因数的概念。
4.适时组织引导。
(在关键处,争议处,疑问处,总结处)
四、数学活动的主要四类型: 1.“经历性”活动。
2.“体验性”活动。
3.“探究性”活动。
4.“创生性”活动。
1.经历性活动课例
比如特级教师朱国荣老师执教《分数的再认识》一课中,
1
用9个⚪请学生选择一些⚪(可以是全部)表示出 。
1
4
用1个⚪表示出了
设中系本 计主列书 与要,隶 教论主属 学述编于 。小:名
学费师 数岭工 学峰程 活。丛 动书书
主要分享内容
1 什么是数学活动 2 数学活动的设计要点 3 数学活动的关键 4 数学活动的主要四种类型
一、什么是活动?
在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范畴篇》中将活动分为 理论活动、制作活动和实践活动。
马克思把人的活动理解为感性的、能动的社会实践。
3.探究型活动
引导--发现探究性活动 猜想--验证探究性活动
如《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 《商不变的规律》教学
4.创生型活动:通过活动产生新的学习资源,学生借
助新的学习资源深入学习的活动。“创”更多的是教师有 意识地创设,学生“生”成学习资源。
创生型课例《搭配中的数学问题》,教师先给学生 提供了一个“创”的机会,由学生自主尝试呈现了不 同的“生”的成果。
,作为第一层次,起到复习作用;
4
用4个⚪表示出了 1,作为第二层次;用8个⚪表示出了
1,作为第三层次;4 最后用全部9个⚪表示出 1 ,作为
4
4
第四层次。仅用一组材料就充分引导学生经历了”分数的
意义”中的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上升到一群
物体,很有层次性。
又如《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了两个活动:
基础练习和综合提升相结合(习题的形式)
结果目标与过程目标相结合(实践活动)
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延伸到课外,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Baidu Nhomakorabea
三、数学活动的关键。
1.把握活动目标,根据学生的认 知基础能适当地调整教材设计的 教学目标。
2.给足充分自主探究的时间。 3.充分交流成果。
(减少师生对话,增加生生对话; 减少教师评价,增加生生评价)
又如《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两个活动。
(1)用“底✖高”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什么是这样 呢?这是一个内部思维活动需要证实。(把平行四边形左边 的角剪下来,拼到右边就得到了一个长方形) (2)用“邻边相乘”为什么算出的不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这又是一个内部思维活动需要证伪。(把平行四边形拉起来 ,发现面积比原来增加了。)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活动,不仅 要有知识、技能的习得,更需要 数学思想的体验与获取,有数学 基本经验的形成。
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稿,在明确数学课 程“知识技能目标(结果目标)的同时, 提出了数学课程的”过程目标“,用“经历”, “体验”,“探索”阐述了“过程目标”的具体 定位。
关注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活动”,就是关注 学生学习的过程。
1、用小棒搭长方体。 2、给长方体糊面。
引导学生经历研究长方体特征的活动过程,感受 “棱”和“面”的特征,且还能体会两者的关系。 活动的多维度设计,让概念的理解从初识到深刻。
2.体验型活动课例。
如《周长的认识》教学,低年级学生处于具体形象 思维水平,对他们而言,建构几何概念时,必须借助 生动具体、内涵丰富的活动。(1)让学生看基本图形, 感知一周的含义,(2)根据周长的概念判断并描画 有关图形的周长(3)测量两个基本图形的周长, 体验周长的“长度”含义(4)根据周长画出相关图形等。
有动:尝试性的操作活动。
: 有料 选材要呈现学生的认知基础,为探究提供素材。
2.主体探究阶段:研究数学问题、解释
数学现象、理解数学知识,形成知识结构最 关键的一环。其设计要点:
个体
群体
个体
有思 互动 有获
3.巩固提升阶段:巩固练习阶段完成相应 的数学活动,来实现巩固新知识,深化 理解、拓宽思维、延伸提高、发展素养 的数学学习目标。 把握''三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