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海市初二化学上册期末素质自测试卷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2025学年上海市初二化学上册期末素质自测
试卷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题3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纸张燃烧
B. 粮食酿酒
C. 冰雪融化
D. 钢铁生锈
答案:C
解析: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纸张燃烧、粮食酿酒、钢铁生锈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冰雪融化只是物质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B. 空气中氮气体积分数约为78%
C. 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是恒定不变的
D. 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答案:C
解析: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具有广泛的应用,故A正确;空气中氮气体积分数约为78%,故B正确;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而不是恒定不变的,故C错误;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故D正确。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新鲜的空气
B. 冰水混合物
C. 清澈的河水
D. 洁净的海水
答案:B
解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新鲜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清澈的河水中含有水、可溶性杂质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洁净的海水中含有水、氯化钠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加热试管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
B.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C. 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称量物
D. 过滤时,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答案:D
解析:加热试管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会导致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故A错误;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否则会造成试剂的污染,故B错误;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应左物右码,即左盘放称量物,右盘放砝码,故C错误;过滤时,玻璃棒应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以防戳破滤纸,故D正确。
5.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C.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D.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负电
答案:B
解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而不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因为物质的物理性质是由大量的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的,故A错误;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故B正确;分子、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如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故C错误;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故D错误。
二、多选题(每题4分)
1.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D.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构成的
答案:BCD
解析:A选项错误,因为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而不是所有性质;
B选项正确,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选项正确,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D选项正确,物质确实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氧气
B. 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C. 空气中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D. 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非常稳定,曾被称为“惰性气体”
答案:CD
解析:A选项错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不是氧气;B选项错误,洁净的空气虽然看起来干净,但仍然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多种气体,因此是混合物;C选项正确,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常用作保护气;D选项正确,稀有气体在常温下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因此曾被称为“惰性气体”。
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水沿器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B. 过滤时,用玻璃棒在漏斗内搅拌以加快过滤速度
C. 测定某溶液的pH时,先用水将pH试纸润湿
D. 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答案:D
解析:A选项错误,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使热量及时散出;B选项错误,过滤时不能用玻璃棒在漏斗内搅拌,以免弄破滤纸;C选项错误,测定某溶液的pH时,不能用水将pH试纸润湿,否则会影响测定结果;D选项正确,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4.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 木炭
B. 硫粉
C. 红磷
D. 铁丝
答案:D
解析:A选项错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二氧化碳;
B选项错误,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C选项错误,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D选项正确,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三、填空题(每题3分)
1.题目: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化学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2个氢原子:____;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____ 。
答案:2H;Al₂O₃
2.题目: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 ,氮气化学
性质____(填“活泼”或“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答案:78%;不活泼
3.题目: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____ 。
答案:催化剂
4.题目: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分子、原子和离子。
现有①水;②二氧化碳;
③氯化钠;④铁。
其中由分子构成的是____(填序号,下同),由原子直接构
成的是____ ,由离子构成的是____ 。
答案:①②;④;③
5.题目: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实验室进行化学实验时,应严格遵
守实验室规则和安全操作规程。
请按要求填空:
•量取46mL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是 ____ 和 ____;
•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 ____ 的碳酸氢钠溶液。
答案:50mL量筒;胶头滴管;3%~5%
四、解答题(每题8分)
题目1:(8分)
小明同学在家里做了如下实验:取一个玻璃杯,向其中加入少量的小苏打(碳酸氢钠),然后加入适量的白醋(主要成分为醋酸),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如何验证你的猜想?
答案: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CH3COOH=CH3COONa+H2O+CO2↑)。
2.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验证方法:将一根燃着的木条伸入气体中,若木条熄灭,
则说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题目2:(8分)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取12g石灰石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100g稀盐酸(假设石灰石样品中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恰好完全反应后,测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07.6g。
请计算:
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 = 反应前总质量 - 反应后总质量
=(12g+100g−107.6g=4.4g)。
2.设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x 4.4g]
(100 44=x
4.4g
),解得(x=10g),
所以,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g
12g
×100%=83.3%)。
题目3:(8分)
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实验步骤包括溶解、过滤、蒸发和计算产率。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
2.蒸发过程中为什么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3.实验结束后,得到的精盐产率偏低,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写出两点)
答案:
1.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即引导液体沿着玻璃棒流入过滤器,防止液体
溅出。
2.蒸发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3.实验结束后,得到的精盐产率偏低的可能原因有:溶解时加入的粗盐过多,导致
部分粗盐未溶解而损失;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导致部分不溶性杂质进入滤液中;蒸发时未充分蒸发,导致得到的精盐中含有较多的水分;或者蒸发时未用
玻璃棒搅拌,导致液滴飞溅而损失部分精盐等。
(答案合理即可,写出两点即可)五、综合题(每题10分)
题目1(10分)
题目:
某同学为了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碳酸钠(Na₂CO₃)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取该溶液50g于烧杯中,向其中缓慢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钙(CaCl ₂)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得到沉淀20g和滤液。
请计算:
1.碳酸钠(Na₂CO₃)溶液和氯化钙(CaCl₂)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是什么?(写出化
学式)
2.碳酸钠(Na₂CO₃)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
答案:
1.生成的沉淀是碳酸钙(CaCO₃)。
2.解:设碳酸钠(Na₂CO₃)溶液的溶质质量为x。
根据化学方程式:
[Na2CO3+CaCl2=2NaCl+CaCO3↓]已知碳酸钙的质量为20g,可以列出比例式:
[106 100=x
20g
]解得:x=21.2g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溶质质量分数=21.2g
50g
×100%=42.4%]答: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2.4%。
题目2(10分)
题目:
某同学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
反应结束后,发现
质量增加了。
他解释这是因为镁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镁与氧气的质量和等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
为了进一步验证其他化学反应也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他可以选择下列哪个反应进行实验?()
A. 蜡烛燃烧
B. 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C. 加热高锰酸钾
D. 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答案:
B、C、D(本题为多选题)
解释:A选项中的蜡烛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这些气体逸出,导致反应后质量减少,不便于直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C、D选项中的反应均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会发生变化,便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题目3(10分)
题目:
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含量,将一定量的石灰石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反应也不溶解),此时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4.4g。
求: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
答案: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质量减少的部分即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生
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2.解:设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根据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已知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可以列出比例式:
[100 44=x
4.4g
]解得:x=10g答: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1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