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护理常规
产后出血的护理常规

产后出血的护理常规产后出血的护理常规产后出血,是大多数孕妇在分娩之后会产生的现象,那么该怎么处理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产后出血的护理常规,欢迎阅读与收藏。
产后出血的护理常规 1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
[护理诊断]1. 组织灌流量改变的危险:与阴道大量出血,不能及时补充,体内灌注血量减少有关。
2. 有感染的危险:与失血过多,抵抗力下降,反复检查,操作有关。
3. 疲乏:与失血性贫血,产后体质衰弱有关。
4. 恐惧:与阴道大量出血,有死亡逼近的压迫感有关。
5. 潜在并发症:出血性休克。
[护理目标]1. 产妇不出现失血性休克临床表现。
2. 产妇不出现感染症状。
3. 产妇主诉疲劳感减轻。
4. 产妇主诉心理及生理上的舒适感增加。
[护理措施](一)预防产后出血1. 做好孕前及孕期的保健工作,不宜妊娠者及时终止妊娠。
2. 对高危产妇做好及早处理的准备工作。
3. 第一产程密切观察产妇的情况,第二产程重视处理过程,第三产程正确处理胎盘娩出和出血量测量。
4. 失血过多尚未有休克象征者,及早补充血容量。
5. 早期哺乳,刺激子宫收缩,减少阴道出血。
(二)迅速止血,纠正失血性休克,控制感染。
(三)心理护理:做好产妇及家属的安慰,解释工作,加强与医务人员合作。
(四)生活护理:进食营养丰富,富含铁的食物,如瘦肉,动物内脏等,进食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保持会阴清洁,干燥。
(五)症状观察:密切观察产妇的子宫收缩,阴道出血及会阴伤口情况,定时测量T、P、R、BP。
产后24小时后,仍应注意观察感染症状。
(六)卫生宣教:产褥期禁止盆浴,禁止性生活。
[护理评价]1. 产妇没有出现失血性休克的.表现,无面色苍白、心慌、出冷汗、头晕、脉细速、血压下降。
2. 产妇没有感染,体温正常,白细胞数正常,伤口无脓性分泌物。
3. 产妇疲劳感减轻,生活能够自理,血红蛋白恢复正常。
4. 产妇心理,生理上的舒适感加强,亲子互动增加。
晚期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

护士应具备应对紧急情况的技 能和知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和稳定。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晚期产后出血 患者的护理
目录 简介 早期识别和干预 定期监测和评估 保持手术切口的清洁 心理支持和教育 预防措施 意外事件的应对
简介
简介
晚期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小时 内,子宫出血量超过500毫升的 情况。
以下是关于晚期产后出血患者 护理的注意事项和措施。
早期识别和干 预
早期识别和干预
早期识别出血迹象很重要,如阴道流血 增多、贫血症状等。
及时进行有效援助,包括掌握止血技巧 、给予输血、积极处理子宫收缩不良等 。
定期监测和评 估
定期监测和评估
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液检查应 被定期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和 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对患者进行饮食和体力活动评 估,制定适当的护理计划。
保持手术切口 的清洁
保持手术切口的清洁
定期更换创口敷料,保持手术切口的卫 生和清洁。 避免感染并加强伤口的愈合,减少患者 疼痛和恢复期。
心理支持和教 育
心理支持和教育
与患者和家属保持有效的沟通 ,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
向患者传授相关的护理知识和 技能,增强其自我护理能力。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提供准确的产后出血预防知识,包括有 关生活方式和饮食的建议。
患者应遵医嘱进行规范的产后恢复,避 免不当的行为和环境。
意外
晚期产后出血病人的护理

结论
结论
晚期产后出血是一种严重的产 后并发症,护士在护理过程中 要加强对其的警惕性,及时采 取护理措施,确保产妇安全和 康复。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晚期产后出血病人的护理
目录 引言 护理措施 护理重点 结论
引言
引言
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小时内失血量 超过500ml的情况,晚期产后出血 指产后发生出血并持续时间较长的 情况。 晚期产后出血是严重的产后并发症 ,需要及时进行护理干预和治疗。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早期识别:护士应当密切观察产妇的生 命体征,特别是血压、脉搏和呼吸情况 ,及时发现异常,并记录相关数据。 定位出血源:护士通过询问产妇的症状 和检查检验结果,确定出血的位置,以 便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
护理重点
护理重点
高度警惕:护士应对晚期产后出血 保持高度警惕,及时发现和处理可 能的异常情况,避免延误治疗。 团队合作:护士应与医生和其他医 护人员密切合作,共同制定治疗方 案和护理计护士应对产妇的生命体征、 出血情况、水电解质平衡等进行细致观 察,及时发现和报告异常情况。 宣讲指导:护士要向产妇和家属提供有 关晚期产后出血的相关知识,教育他们 掌握必要的护理技巧和应急措施。
护理措施
控制出血:护士应当迅速采取 止血措施,如压迫、缝合等, 尽可能减少出血量,保持产妇 体内的血液循环稳定。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由于晚期 产后出血会导致大量失血,护 士应给予产妇输注适量的液体 和血制品,维持血容量和水电 解质平衡。
护理措施
后续护理:护士要密切观察产妇的恢复 情况,评估血压、脉搏和尿量等指标, 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实用】-产后出血护理常规

产后出血护理常规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在我国居产妇死亡原因之首。
1.护理评估1.1病史评估:评估产妇是否有诱发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
1.2身体状况评估:评估产妇生命体征及有无休克表现;准确评估产后出血量。
1.3辅助检查:血型,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
2.护理问题2.1组织灌注不足2.2有感染的危险2.3恐惧3.护理措施3.1预防产后出血3.1.1做好孕期保健:对有凝血功能障碍的孕妇应积极治疗后妊娠,不宜妊娠者应及时终止妊娠;对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应加强孕期保健,提前入院治疗。
3.1.2正确处理产程:第一产程应防止产程延长,密切观察产妇的身体和心理状况,保证产妇充分的休息和饮食;第二产程指导产妇正确运用腹压;第三产程应注意观察胎盘、胎膜娩出情况。
3.1.3加强产后观察:产后两小时应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子宫收缩、阴道流血及伤口情况。
3.2针对病因,迅速止血3.2.1子宫收缩乏力:加强子宫收缩是迅速有效的止血方法:具体有按摩子宫;合理应用宫缩剂;无菌纱布填塞宫腔局部止血,24小时后取出;对于严重持久的产后出血可采取结扎盆腔血管,栓塞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难以控制危及产妇生命的出血可切除子宫。
3.2.2胎盘因素:如因为膀胱过度膨胀影响胎盘排出,应导尿排空膀胱;如怀疑胎盘植入,应考虑手术切除子宫;若是胎盘残留则可进行刮宫术或钳刮术,胎盘粘连可行手剥胎盘。
3.2.3软产道裂伤:止血同时应按照解剖层次逐层缝合裂伤,如有血肿形成应切开清楚血肿然后缝合止血,必要时放置引流条。
3.2.4凝血功能障碍:应在积极止血的同时治疗原发病,根据不同病因,输入血小板、凝血酶原复合物、凝血因子、新鲜血浆等。
3.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和纠正休克、观察阴道流血量、产妇一般情况和生命体征变化,建立静脉通道,及时补充血容量,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3.4心理护理:产后出血时,产妇及家属都会表现出担心、紧张、焦虑等情绪,这时需要护理人员主动关心产妇,减轻产妇心理压力;另外应注意与家属的沟通和交流,减轻家属心理负担。
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产妇产后出血是指分娩后出现大量出血的现象,严重时可能危及产妇生命。
产后出血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子宫收缩不足、子宫内膜病变、继发性出血和子宫切除等。
对于产妇产后出血,我们需要做出正确的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减轻出血的危害。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1.子宫收缩不足:产后子宫收缩不足是主要的原因之一、正常分娩后,子宫应该通过收缩来止血。
如果子宫收缩不足,导致血管口无法收缩,就会引发出血。
2.子宫内膜病变:一些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内膜脱垂等会引起子宫出血。
此外,增殖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瘤等也是子宫内膜出血的原因。
3.继发性出血:分娩过程中可能导致产道或产妇产生其他损伤,如阴道或阴道撕裂产生的血管破裂、宫颈撕裂、阴道盆腔积血等,都可能引发产后出血。
4.子宫切除:在一些情况下,由于子宫肌瘤过大或其他原因,医生可能会决定切除子宫,这会导致丧失子宫收缩功能,增加产妇产后出血的风险。
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1.观察产后出血情况:护士应密切观察产妇产后出血的量和性质,包括血色、出血量、出血速度等。
当出现大量、持续性出血时,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促进子宫收缩:产后护理中,通过按摩、催产素和催产素类药物等手段,刺激子宫收缩。
按摩方法是在产妇下腹部轻轻按摩子宫,以刺激其收缩。
此外,也可使用药物以促进子宫收缩。
3.预防感染:产妇在产后容易感染,护士需要加强对产妇伤口的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定期更换卫生巾,并注意观察伤口是否发炎等症状。
4.配合医生处理原因:根据产妇不同情况,护士应当配合医生对原因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如发现子宫内膜病变,应配合医生进行相关的检查和治疗。
总结起来,对于产妇产后出血,护理措施包括观察产后出血情况、促进子宫收缩、预防感染以及配合医生处理产后出血的原因。
及时发现产后出血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将有助于减轻产妇产后出血的危害,确保产妇的生命安全。
产后出血护理常规

产后出血护理常规
(一)护理评估
1.评估孕产史及健康史,了解分娩全过程;评估产后出血的诱因。
2.评估患者的精神状态及生命体征。
评估患者子宫收缩和阴道流血情况。
3.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
(二)护理措施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子宫收缩及膀胱充盈情况,观察阴道流血的颜色及量,寻找出血原因。
2.产后出血多者,应立即输液、输血,给予保暖。
尿潴留者给予导尿。
大出血者应特别注意预防感染给予抗生素。
3.子宫收缩乏力者,遵医嘱使用宫缩剂,并按摩子宫;子宫收缩好,阴道流血为鲜红者,应行产道检查,如有裂伤行伤口缝合,并给予平卧或头低脚高位预防休克。
4.凡多胎、双胎、晚期妊娠出血的患者,易发生产后出血,应遵医嘱给予宫缩剂。
24小时内密切注意宫缩和阴道流血情况。
5.嘱咐患者及时排空膀胱,以免尿潴留影响子宫收缩。
嘱咐患者改变体位宜缓慢,防止直立性低血压。
6.休克者按休克护理常规。
7.给予心理护理和心理支持。
(三)健康指导
1.针对产后出血的不同原因进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树立积极应对的信心。
2.指导患者按摩子宫以促进子宫收缩。
1。
产后出血产妇护理常规

产后出血产妇护理常规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者。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据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
其发生率约占分娩总数的2%~3%,其中80%以上发生在产后2h内。
其常见原因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短期内大量出血可引起失血性休克。
1.病情观察检测产妇生命体征,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情况,嘱保留会阴垫,准确测定出血量。
2.止血
⑴宫缩乏力致出血者,应按摩子宫、遵医嘱使用缩宫剂等达到止血目的,必要时遵医嘱做好子宫次全切术前准备。
⑵胎盘未剥离或剥离不全者行手取胎盘,部分胎盘或胎膜残留者配合行清宫术或钳夹术,胎盘植入者做好子宫切除术前准备。
⑶软产道裂伤引起出血者,应立即行阴道、宫颈检查并缝合止血。
⑷凝血功能障碍致出血者,应针对不同原因、疾病种类进行处理。
3.抢救失血性休克
⑴保持环境安静,产妇取平卧位,给予保暖和氧气吸入。
⑵建立筋脉双通道,遵医嘱及早补充血容量。
⑶行生理监护,密切观察并详细记录产妇的意识状态、皮肤颜色、血压、脉搏、呼吸、尿量。
⑷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情况,准确评估和记录出血量。
4.预防产褥感染大量失血使产妇抵抗力减低,易发生产褥感染,应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遵医嘱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5.健康教育指导产后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多食富含铁、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6.其余暗藏产后护理常规或剖宫产术后护理常规。
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及预防

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及预防产后出血是指在分娩后,产妇出现大量阴道流血的情况,是一种常见的产科急诊情况。
严重的产后出血可能导致产妇休克甚至死亡,因此,正确的护理措施及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及预防措施,以供参考。
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1. 观察产妇情况产后出血时,护理人员首先需要观察产妇的情况,包括血量、颜色和凝块等方面的变化。
定期量血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判断出血情况是否有所改变。
2. 维持产妇的体温产后出血会导致产妇体温降低,因此,护理人员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如给予暖气毯,加厚床上用品,确保产妇的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3. 提供呼吸支持产后出血严重的情况下,产妇可能会出现低血压、心率加快等症状,护理人员应及时提供呼吸支持,以保证产妇的供氧量和呼吸功能。
4. 快速输液产后出血发生时,产妇需要迅速补充失血的液体,护理人员应根据产妇体重和出血量合理安排输液速度和输液种类。
快速输液是防止产后出血的关键之一。
5. 给予适当的药物在控制产后出血时,有时需要给产妇使用药物来帮助止血,护理人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医嘱给予产妇适当的药物治疗。
6. 注意感染预防在进行产后出血护理时,护理人员需要遵守严格的无菌操作,保持清洁环境,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对于有感染风险的产妇,应提前进行预防性抗生素治疗。
7. 血制品输血对于产后出血严重,失血量过大的产妇,可能需要输血,以补充失去的血液。
护理人员需要确保符合输血的条件,同时监测产妇的输血反应情况。
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1. 产前的合理准备产前的合理准备可以减少产后出血的风险。
包括对产妇进行详细的产前检查,了解其过往史、家族史和孕期情况,提前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风险因素。
同时,产前也可以进行适当的营养补充,增强产妇的体质。
2. 临产前的维持正常体温临产前,保持产妇正常体温非常重要,产妇的低体温会导致宫缩力减弱,容易发生出血。
因此,在助产过程中,要注意保暖,避免产妇体温过低。
产后出血急救护理措施

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一般有观察病情、保持身心愉悦、注意休息、保持卫生、合理饮食等。
建议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有助于身体早日恢复。
1.观察病情:如果存在产后出血的情况,建议每天观察会阴伤口变化、阴道流血的情况,以了解身体的恢复情况。
2.保持身心愉悦:女性应保持身心愉悦,不可过度紧张、忧虑、愤怒,否则可能会使不良的情绪刺激身体,从而引起其他不适。
3.注意休息:如果出现该情况,女性应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不可熬夜或过度劳累,以免加重身体不适,使出血的情况更加严重。
4.保持卫生:女性应保持外阴的卫生,并定期清洁局部,还应勤换内衣内裤,以免细菌滋生而引发炎症,不利于身体的正常恢复。
5.合理饮食:饮食方面应注意食用清淡、营养的食物,而不宜摄入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如火锅、烧烤、冰淇淋等,否则可能会引起腹痛、恶心、呕吐等身体不适。
产后出血护理常规

产后出血护理常规
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流血量500m1称为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多发生在产后2h内占阻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
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滞留、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
1、执行产科一般护理常规。
2、抢救时需情绪稳定工作有序,立即通知医师,根据出血原因采取相应止血措施:如按摩子宫、建立静脉通道、注射宫缩剂、清理宫腔、缝合裂伤等。
3、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皮肤颜色、血压、脉搏、呼吸、尿量等情况并详细记录。
4、安慰产妇、注意保暖、行平卧位和氧气吸入。
5、患者大量出血可根据医嘱输血和给药预防休克发生。
6、注意患者阴道流血量、观察有无血凝块、警惕DICo如有征象
立即通知医师同时做生化检查。
7、患者注意排空膀胱、必须时放置导尿管、观察尿量及性质。
8、若有宫腔排出物、注意保留并送病理检查。
9、患者出血停止后仍需严密观察一般情况、加强产褥期护理。
患者卧床休息、加强营养、纠正贫血、保持外阴清洁、预防感染。
妇产科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

妇产科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妇科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小时内流血量大于500毫升,或产后24小时至42天内流血量大于400毫升的情况。
产后出血是产褥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产后出血病情危重,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妇产科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
一、临床护理方法1. 术前准备对于需要手术的产后出血患者,护理人员需要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
首先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基本情况,包括产后出血的原因、发生时间、出血量等。
同时需要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等,以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在术前还需要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等,以制定术前处理计划。
2. 术后护理产后出血患者的术后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术后护理还包括对患者的伤口护理,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防止感染的发生。
同时要进行伤口定时更换敷料,及时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
3. 饮食护理产后出血患者在术后需要进行饮食护理,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
特别是要加强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促进伤口的愈合。
同时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伤口和消化道,影响病情恶化。
4. 心理护理产后出血患者在术后往往由于疼痛、精神紧张等因素而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护理人员需要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排解负面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可以通过与患者进行交流、慰藉、鼓励等方式,帮助患者尽快调整好心理状态,促进康复。
二、护理效果1. 有效控制出血通过及时、正确的护理方法,可以有效控制产后出血的发生和发展,减少出血量,避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术前准备的充分和术后护理的细致是有效控制产后出血的关键。
2. 促进伤口愈合通过对伤口的及时、有效的护理,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减少感染的发生。
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定时更换敷料,是伤口愈合的前提。
产后出血的护理常规

产后出血的护理常规【重视预防】1、妊娠期:加强孕期保健,定期接受产前检查,及时识别并治疗高危妊娠,如妊高症、肝炎、贫血、巨大儿、羊水过多等,有产后出血史的孕妇应提前入院。
2、分娩期:临产后,护士继续为孕妇提供精神心理护理,维持孕妇的正常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防止产程延长,避免产妇衰竭状态,必要时给予镇定剂以保证产妇的休息。
第二产程注意科学接生,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指导产妇正确运用腹压,适时适度做会阴侧切,胎儿娩出要缓慢,胎盘娩出后立即肌注或静点催产素,以加强子宫收缩,防止产后出血,必要时注射麦角新碱0.2mg,进一步促进子宫收缩。
准确测量出血压,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软产道有无裂伤。
如有裂伤应逐层缝合。
3、产后期:产后2小时内,产妇仍留在产房接受监护,因80%的产出生出血发生在这一阶段。
严密观察产妇出血较多应及时查找原因以便及时处理,督促产妇及时排空膀胱以免影响子宫收缩导致产后出血。
对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产妇,分娩时注意保护静脉通道充分做好输血和急救的准备。
【协助医师】协助医师执行止血措施,遇到发生产妇出血的情况,医护人员必须密切配合,统一指挥。
在确定原因的同时,争分夺秒进行抢救。
1、子宫乏力性出血:应立即按摩子宫,同时注射宫缩剂以加强子宫收缩,腹部持续按摩子宫,清楚宫腔积血。
如果按摩止血效果不理想时,及时配合医师做好介入治疗(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出血),必要时做好子宫切除术的术前准备。
2、软产道裂伤:止血的有效措施是及时准确地修补缝合。
若为阴道血肿,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切开血肿,清除血块,缝合止血。
3、胎盘因素: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处理,如胎盘剥离不全、粘连、滞留均可徒手剥离取出,胎盘部分残留,徒手不能净取时,则用大号刮匙刮取残留组织,胎盘已经剥离而嵌顿,若是膀胱充盈所致,应行导尿术后按摩子宫轻压富底,促使胎盘娩出。
若胎盘植入,则需做好剖腹切开子宫探查的术前准备。
4、凝血功能障碍:若观察发现出血不凝,会阴伤口出血不止等,立即通知医生,同时抽血做凝血酶原,纤维蛋白质,3P实验等,急配血备用。
三甲医院《产后出血》宣教

三甲医院产后出血宣教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达到或超出500ML者。
一、病因
1.子宫收缩乏力。
2.胎盘因素胎盘滞留、粘连、植入等。
3.软产道撕裂。
4.凝血功能障碍。
二、临床表现
1.阴道流血
2.休克症状可出现头晕、脸色苍白、脉搏细数、血压下降。
三、住院健康指导
1.心理指导我们会尽量多与您沟通交流,增强您的安全感,并告诉您目前出血的情况及治疗护理计划,消除您的紧张恐惧情绪。
若出现出血多,血色素低时有可能给予输血
治疗,所用血液均由正规血库供血,您不必有恐惧心理。
2.饮食指导多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饮食、多食含铁食物,如瘦肉、动物内脏等,并少食多餐,进食清淡宜消化食物。
3.用药指导根据医属用药,用药时我们会告诉您用药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如输血时我们会告知您所输血型,不能随意调节输血速度,输血时如有任何不适需尽快通知我们。
4.疾病指导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给予24小时心电监护。
5.留取24小时会阴垫,记录阴道出血量。
6.做好婴儿护理,协助哺乳。
新生儿吸吮可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
7.在血色素恢复正常后,鼓励下床活动。
恢复自理。
活动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活量。
四、出院健康指导
内容同“正常分娩出院健康指导”。
医院产科产后出血患者护理常规

医院产科产后出血患者护理常规
一、检查出血的原因,并及时处理。
二、产妇应去枕平卧,注意保暖与安静,避免受凉,出血多时,给产妇吸入氧气,以增加血氧饱和度,并给产妇喝热糖水,促进血液循环。
三、遵医嘱及时抽血、备血、输液,严密观察子宫收缩情况与阴道出血量,经常按摩子宫,压出子宫内积血,宫底压沙袋。
注意产妇生命体征的变化,若发生休克应及时抢救并报告医生。
若发生软产道裂伤,应准备缝合工具,协助处理。
四、产后给予高蛋白饮食,并预防感染。
五、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注意做好与病人及其家属的沟通工作,及时解释和说明病情,通过多种形式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及需求并予以满足,以取得病人对治疗和护理的配合。
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交代注意事项,做好出院指导,告诉病人用药的具体方法、复诊的时间、饮食、休息及有关注意事项,以利康复。
医院产后出血患者护理常规

医院产后出血患者护理常规产后出血(PPH)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Ond者。
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且80%以上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
分娩24小时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被称为晚期产后出血。
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1/1000,虽少见,但亦具有相当的危险性。
迅速大量出血可引起失血性休克,若失血过多、休克时间长,还可以引起垂体缺血坏死、腺垂体功能低下的严重后遗症席汉综合征,甚至死亡。
故产后出血是产后期的严重并发症,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居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
一、原因及主要病理变化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占70%~80%,其次是软产道裂伤及胎盘因素和凝血功能障碍、子宫复旧不全、血肿等。
1.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最主要原因。
子宫收缩乏力是于胎盘剥离时,胎盘着床处的子宫肌层无法收缩紧张,使得肌层中的血管窦和血隙无法封闭,形成血栓,血管不容易封闭,则发生出血现象。
宫缩乏力可因产妇的全身因素所致,如产妇精神过度紧张、合并内科疾病;临产后休息不好、进食少、体力耗竭、因难产等致产程延长、分娩过程中使用过多镇静剂等。
也可因局部因素,如子宫发育不良、双胎、羊水过多致子宫过度膨胀、使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失去弹性、子宫肌瘤等均可引起子宫收缩乏力。
2.软产道裂伤分娩时由于产道为胎儿娩出的必经之路,因此任何因分娩引起的子宫、子宫颈、阴道和会阴部撕裂伤,都会引起出血。
常因急产、胎肩与胎头娩出太快、保护会阴不当、手术助产操作不当、未作会阴侧切或因会阴侧切过小、宫颈口未开全而强行阴道娩出等致软产道撕裂。
会阴阴道裂伤上可达穹隆、阴道旁,向后可累及肛门和直肠,严重者深达盆壁,其血肿可扩展到阔韧带内。
宫颈裂伤可累及阴道穹隆,也可向上延达子宫下段而致大量出血。
3.胎盘因素包括胎盘剥离不全、胎盘剥离后滞留、胎盘嵌顿、胎盘粘连、胎盘植入、胎盘和(或)胎膜残留等,因影响子宫正常收缩而出血。
4.凝血功能障碍为产后出血的少见原因。
产后出血护理查房

9.
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果存在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10.
护士应认真进行产后出血护理查房,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保障产妇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
3.
观察出血性质:产后一般为鲜红色,但应注意区分是新鲜血还是旧血,如果是旧血应考虑是否存在宫颈或阴道裂伤等问题。
4.
5.
观察阴道分泌物:产后数天,阴道分泌物会逐渐减少,如果分泌物量突然增多,应观察是否有出血,以及是否存在感染等问题。
6.
7.
观察子宫收缩情况:产后子宫需要缓慢收缩,帮助止血,并逐渐恢复至原来大小,如果子宫收缩不良,产妇可能会出现出血情况。
产后出血护理查房
产后出血是新妈妈产后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情况可能会危及生命。因此,护理查房非常重要,必须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1.
定期检查出血量:产后第一小时内,应每15分钟记录一次产妇的出血量,第二至四小时可延长到每半小时或1小时一次,第五至24小时为每4小时一次。对出血量过多的产妇,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措施控制出血。
产后出血护理.

产后出血护理.
产后出血是指分娩后大量流血,可能是子宫内膜剥脱或子宫收缩不良所致。
以下是产后出血护理的一些建议:
1. 监测血量:密切观察母亲的出血量,一般正常情况下,产后出血应该在30分钟内停止。
超过500毫升的出血被认为是产后出血,如果超过1000毫升则属于严重出血。
2. 检查子宫收缩:定期检查母亲的子宫收缩情况。
如果子宫没有收缩或者收缩不足,可能会导致出血增加,需要及时采取措施。
3. 保持尿憋压:让母亲保持膀胱充盈状态可以刺激子宫充分收缩,从而减少出血。
4. 提升下肢:在产后抬高母亲的下肢,可以帮助减少出血。
5. 确保母亲安全:产后出血可能会导致血液循环不足,带来头晕、乏力等症状。
护理人员应确保母亲的安全,预防跌倒。
6. 定期测量血压:监测母亲的血压,如果出现血压下降的情况,需立即采取措施。
7. 饮食调理:产后出血后,母亲需要多补充营养,保持均衡的饮食,增加蛋白质和铁的摄入。
8. 观察感染迹象:产后出血容易导致感染,需要密切观察母亲是否
出现发热、恶臭的分泌物等感染迹象,并及时报告医生。
9. 定期复查:产后出血后,母亲需要定期复查,确保恢复情况良好。
请注意,以上只是一些建议,具体的护理措施还应根据医生的指导
和实际情况制定。
如果产后出血严重,请及时就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后出血护理常规
按产科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了解产妇的健康史、孕产史、分娩中的异常情况、产后恢复情况。
2.评估产妇全身情况,有无寒战、发热、严重贫血或失血性休克。
3.评估产后出血量及初步评估产后出血原因。
4.评估产妇的身心状况。
5.了解辅助检查情况,如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等。
【护理措施】
1.观察产妇面色、表情、神志、四肢皮肤温度及生命体征变化。
2.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加强宫缩能迅速止血;(1)按摩子宫:①腹壁按摩子宫;②腹壁双手按摩子宫;③腹部-阴道双手压迫子宫法;按压时间以子宫恢复正常收缩并能保持收缩状态为止,遵医嘱使用宫缩剂。
(2)应用宫缩剂;(3)宫腔纱条填塞;(4)结扎盆腔血管;(5)髂动脉或子宫动脉栓塞;
3胎盘因素所致出血:正确处理第三产程,检查胎盘胎膜娩出是否完整,必要时协助医师做好刮宫术。
4.软产道损伤所致出血:按解剖层次缝合,彻底止血。
5.遵医嘱做好血液实验室检查及配血,必要时与相关科室联系会诊事项。
6.失血性体克的护理按“休克护理常规”相关内容;密切观察子宫收缩、膀胱充盈情况、阴道流血量,做好交接班工作。
6.抢救中应注意关注产妇及其亲属的情绪变化,给予安慰和鼓励。
【健康教育】
1.指导产妇掌握自行腹部按摩子宫、观察子宫复旧及恶露情况的技能。
2.鼓励产妇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多进食含铁、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
3.做好出院健康教育,了解紧急就诊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