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阅读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阅读及答案
季羡林的故事
季羡林老师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作为誉满国内外的学术大师,他却没有半点架子。
在北大校园里,季老经常穿一身洗得发白的卡其布中山装,圆口布鞋,出门时提一个20世纪50年代生产的人造革旧书包。
他像一个工友,说话平常,总是面带笑容;他像一个老农,声音低沉,平易近人。
在住院期间,一天一位年轻护士说起某报正在连载季先生的著作《留德十年》,表示很爱看。
季老马上吩咐身边人去买,他说:“书是给人看的,哪怕有几句话对年轻人有用了,也值得。
”这一来轰动了全医院,大家都来伸手,还索要签名本。
“都给。
”“买去。
”季先生发话说:“钱是有价之宝,人家有收获是无价之宝。
”最后,一趟一趟买了600本,他也一笔一画地签了600本。
白岩松在1995年做《学者访谈录》时,在掏名片准备递给季老的一刹那,季老就站起来,弯腰等着。
白岩松掏名片的时间,季老就一直弯腰等着,这个场景令在场所有人感动不已。
后两次采访季羡林时,大家每次走的时候,他依然会站在家门口,很有礼貌地望着大家渐渐走远,周兵感叹道:“做人做到这份儿上,真让人敬佩。
”
1.短文第一自然段中的加点词语“架子”的意思是()。
A.由若干材料纵横交叉地构成东西,用来放置器物、支撑物体或安装工具等
B.比喻事物的组织、结构
C.自高自大、装腔作势的作风
D.架势、姿势
2.用“___”画出描写季羡林外貌的句子。
3.季羡林为什么自己掏钱买600本《留德十年》?
4. 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季老是个()的人。
(多选)
A.生活简朴
B.平易近人
C.关心青年人成长 D.待人接物周到有理
1.C
2.画:季老经常穿一身洗得发白的卡其布中山装,一双圆口布鞋,出门时提一个20世纪50年代生产的人造革旧书包。
3.因为医院的护士说很爱看这本书,季老觉得只要书对大家有益,就值得买。
4.ABCD
曾子杀猪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儿子哭着要和曾妻一块儿去。
于是曾妻骗孩子说:“乖孩子,待在家里等娘,娘回来给你杀猪吃。
”傍晚,曾妻回来了,看到曾子在猪圈里举着菜刀,曾妻不解地问:“你举着菜刀跑到猪圈里干啥?”曾子毫不思索地回答:“杀猪”。
曾妻听了,扑哧一声笑了:“不过年不过节的杀什么猪呢?”曾子严肃地说:“你不是答应过孩子要杀猪给他吃吗?既然答应了就应该做到。
”曾妻说:“我只不过是骗骗孩子,和小孩子说话何必当真呢?”曾子说:“对孩子就更应该说到做到了,不然,这不是明摆着让孩子学着家长撒谎吗?大人都说话不算话,以后有什么资格教育孩子呢?”曾妻听后惭愧地低下了头,夫妻俩真的杀了猪给孩子吃,并且宴请了乡亲们,告诉乡亲们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则。
虽然曾子的做法遭到一些人的嘲笑,但是他却教育出了诚实守信的孩子。
曾子杀猪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他的人品一直为后人所尊敬。
1.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曾子杀猪是为了教育孩子学会诚信。
()
(2)曾子的妻子说给孩子杀猪吃,是为了不让孩子跟着去集市。
()
(3)曾子被后人所尊敬是因为他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
(4)曾子教育妻子做人要诚实守信,所以中午就让孩子吃到了猪肉。
()
2.从哪里可以看出曾子是在教育妻子做人要诚信,用“___”画出来。
3.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有哪些,试着写下来。
1.(1)√(2)√(3)√(4)×
2.画:对孩子就更应该说到做到了,不然,这不是明摆着让孩子学着家长撒谎吗?大人都说话不算话,以后有什么资格教育孩子呢?
3.无论是教育子女还是做人,都必须讲个“信”字,要说到做到,不能说谎。
长河落日扁
落日为什么是扁的呢?这是光的折.(zhé shé)射现象在捣鬼。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把筷子插入一只盛水的杯子里,看起来筷子是折.(zhé shé)成两段的。
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
在空气中光线会不会曲折呢?也会。
为什么呢?由于地心引力的关系,接近地球表面的地方大气浓厚,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bó báo)。
这种差别并不大,所以我们通常觉察不到光线由此产生的曲折。
但是,太阳落山时,阳光斜着通过大气,距离很远,产生的折射已
经可以使人明显地感觉到。
这种折射越贴近地面越强。
落日的上端和下端光线曲折得不一样,看起来就成扁的了。
光的折射现象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倒是实实在在的。
三四百年来,利用这种现象设计制造的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使人们看到了秋毫之微末、天体之宏大,大大地扩展了我们的眼界,为发展人类文明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看来,天天见到的落日之中还有一些道理呢!
1.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用“√”画出。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本文提到的两种现象分别是和,都是光的造成的。
3.通常说“长河落日圆”,可在本文中为什么说落日是扁的?用“”在文中标出。
4.光的折射现象对人类有哪些帮助?
5.读短文最后一句话,你有哪些感受或想法?
1.画:zhé shé bó
2.插入水中的筷子变折了看到的落日是扁的折射
3. 画:由于地心引力的关系,接近地球表面的地方大气浓厚,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
这种差别并不大,所以我们通常觉察不到光线由此产生的曲折。
但是,太阳落山时,阳光斜着通过大气,距离很远,产生的折射已经可以使人明显地感觉到。
这种折射越贴近地面越强。
落日的上端和下端光线曲折得不一样,看起来就成扁的了。
4.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现象设计制造了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使人们看到了秋毫之微末、天体之宏大,大大地扩展了人们的眼界。
5.例:大自然中到处都有奥秘,需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才能发现。
大自然畅想曲
大自然像一首首美丽的小诗,像一篇篇五彩的童话。
“蓝天白云飘,太阳微微笑,野花点点头,景色多美好……”孩子们在练习唱《春光好》。
杨柳听了,得意地照了照“镜子”,梳理一下那动人的秀发,向小草、小花展示它婀娜多姿的
身材。
“知了,知了……”蝉在枝头兴奋地展示着她那美丽的歌喉。
小蝌蚪找到了妈妈,同时,也被让妈妈流连忘返的地方迷住了——清澈见底的小河上漂浮着一朵朵荷花,在微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好像要告诉人们,它们是世界上最好的舞蹈家。
“沙沙沙,沙沙沙……”银杏树的叶子就像一把金黄的小扇子,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带来了秋天的凉爽。
而隐居在树下的三位歌唱家——蟋蟀、蝈蝈和油葫芦,一声声、一阵阵,远远近近,组成一部宏大的自然交响乐。
“呜——呜——”随着呼啸的北风,一场瑞雪悄然而至。
清晨,遍地洁白,千树万树开满了“梨花”。
孩子们嘻嘻哈哈的在这天然的纯白地毯上嬉戏、打雪仗、滑雪……一群可爱的孩子,在一望无际的雪地里追逐着!他们是那么的自由,那么的欢快!
我爱大自然,爱它的春光明媚,爱它的蝉声阵阵,爱它的麦浪滚滚,爱它的银装素裹……
1.短文第二自然段中的“镜子”指的是,“秀发”指的是。
2.短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写出了哪些有代表性的景物?请你按顺序总结。
3.短文的结构是()。
A.分总
B.总分
C.总分总
4.你爱大自然吗?爱它的什么?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1.小河柳条
2.短文按时间顺序写的,描写了春天的小草、野花、柳树;夏天的蝉、荷花、青蛙;秋天的银杏叶、蟋蟀、蝈蝈、油葫芦;冬天的雪。
3.C
4.提示: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即可。
例如:我爱大自然,爱它的繁花似锦,爱它的郁郁葱葱。
类文阅读-23海底世界
船底鱼
在辽阔的海洋中,生活着一种中小型的鱼——䲟鱼。
䲟鱼的体型长得苗条匀称,它行动敏捷,善于游泳,性格活泼,并具有吸附在大型的鲨鱼、海龟、鲸的腹部或船底的习惯,所以,人们称它为“天生旅行家”。
䲟鱼吸附在物体上,在周游的过程中,遇到饵料丰富的海区或者见到它的“船主”——
大型鲨鱼捕食时吃剩的一些残食,就悄悄地离开自己所乘的“船”,去吃上一顿可口的美餐。
然后,再寻找一条新“船”,继续前进。
一旦找不到“船”,它便吸附在附近的礁石等固定的物体上,作短暂休息。
这时,它的细长的尾巴,似海藻随海流飘动,以此引诱鱼类,待有良机,它便继续吸附在新“船”上。
䲟鱼在大海中乘“船”周游,不仅省力气,而且还靠着船只和鲨鱼等的威力免受敌害侵袭,真是一举两得的美事!
1.在短文中找出下面各词的反义词。
笨拙—()长久—()
2.按短文填空。
䲟鱼的体型,行动,性格,尾巴。
3.䲟鱼在大海中乘“船”周游,真是一举两得的美事!“一举两得”指的是什么?请用“”在短文中画出来。
4.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1)䲟鱼喜爱旅行,所以被称为“天生旅行家”。
()
(2)䲟鱼的“船主”指的是大型的鲨鱼、海龟、鲸等。
()
(3)䲟鱼有时候离开“船主”是为了得到休息。
()
1.敏捷短暂
2.苗条匀称敏捷活泼细长
3.画:䲟鱼在大海中乘“船”周游,不仅省力气,而且还靠着船只和鲨鱼等的威力免受敌害侵袭
4.(1)×(2)√(3)×
大海的呼吸
大海会呼吸,是吗?是的,它呼吸时威风凛凛,令人生畏。
你到海边去看看:那海浪一起一伏地涌向岸边,飞溅起朵朵浪花。
要不了多少时间,原先你站立的那片沙滩就被海水浸没,沙滩和岸石都不见了。
几小时以后,海水悄悄地退了回去,你曾留下脚印的地方又显露出来。
海水这种按时涨落的现象,就是大海在有节奏地呼吸,而且天天如此,年年不变。
它的名称叫“潮汐”。
海水永不停息地一涨一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在钱塘江入海口附近曾放置过装满12吨重石块的铁丝笼,可是在一次海潮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能不能利用潮汐这匹烈马呢?人们用实际行动作出了肯定的回答。
早在20世纪,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潮汐电站。
有人做过计算,如果把地球上的潮汐都利用起来,每年可发电12400亿度,相当于110座葛洲坝水电站一年的总发电量。
1.将下面的“被”字句改为“把”字句。
要不了多少时间,原先你站立的那片沙滩就被海水浸没,沙滩和岸石都不见了。
2.本文运用了()和()等说明方法。
A.打比方
B.下定义
C.做比较
D.列数字
3.填空。
大海的“呼吸”叫,大海“呼吸”的特点是。
4.为什么可以利用潮汐发电?
5.人们是怎么利用潮汐的?
1.要不了多长时间,海水会把原先你站立的那片沙滩浸没,沙滩和岸石都不见了。
2.B D
3.潮汐威风凛凛,令人生畏,按时涨落,天天如此,年年不变
4.潮汐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5.建成潮汐电站。
朝霞与日出
天亮了!东方天际露出鱼肚白的颜色。
渐渐地,鱼肚白变成淡红色,好像人喝了一点酒,脸上呈现出的红晕一样。
接着,它又由淡红慢慢地变成深红,再由深红变成金黄的颜色。
这时候,周围的白云,仿佛涂上了绚烂的色彩。
啊!多么艳丽的朝霞!我真希望自己是一个画家,把清晨这一美丽的景色描绘出来。
我爬上山顶凝望那遥远的天际,彩云不断地在变化:一会儿好像金苹果,一会儿又好像紫葡萄,一会儿仿佛又变成蓝宝石、珍珠、彩玉……瑰丽无比的朝霞,变化莫测。
没有多久,火球般的红日,从东方地平线上缓缓地升起来了。
霎时,远近的树木,地上的花草,青青的山,绿绿的水,都披上了霞光,充满了朝气;尤其那草木枝叶上的露珠,像镶了边的金刚钻一般,晶莹闪耀,好看极了。
真没有想到,日出的景色,竟是这样的美丽!
1.用“”画出短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
2.朝霞和日出的顺序是()。
A.先出现朝霞,红日才慢慢升起
B.红日出来以后才有朝霞
3.短文中第自然段是写朝霞的,第自然段是写日出的。
我更喜欢第自然段,因
为。
4.短文的题目可以用“日出”来替换吗?()
A.可以,因为短文描写的对象就是日出前后的景色。
B.不可以,因为从短文的题目中可以看出文章的重点。
短文中朝霞和日出的关系是平等的,它们都很重要。
1.画出:鱼肚白淡红色红晕深红金黄绚烂
2.A
3.一、二三例:二这段生动地描写了朝霞颜色的变化
4.B
夏天的云
云,是变幻莫测的。
夏天的云,最为迷人。
你瞧!早晨,①碧蓝的天上衬着几朵雪白的云朵,好像是一只只活泼的小山羊。
几只小鸟从它们的身上掠过,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在跟它们打招呼,交朋友。
黄昏到了,云儿们都变身成了火烧云,这次不仅仅只有一种颜色,有黄、红、紫……各种颜色。
啊!那边有一只凶猛的狮子在追杀一只小白兔,那只小白兔忽然转了个弯,就不见了,那只狮子也不知去哪儿了。
哇!那边的云变成了紫红色!那条长长的云仿佛一根仙女的紫丝带,我真想用一架高级摄像机给它拍下来。
大地一片金灿灿,每一件事物都变成了金色。
暴雨前的云又换了一张脸,变得凶神恶煞。
顿时,②天空乌云密布,这儿一片,那儿一片,好像天要塌下来了。
忽然,轰隆一声,雷在天空中清晰地闪了一下。
过了一会,来了一场倾盆大雨。
美丽的云彩顿时消失了,只有一些黑色的云布满了天空,不知是谁把墨汁打翻了,害得白云变成了乌云!
不久,天上又出现了迷人的白云。
夏天的云变化多端,颜色各异。
我爱夏天的云!
1.画曲线的句子①和句子②,哪一个是比喻句?把什么比成了什么?
2.短文描写了哪几种云?
3.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云()的特点。
A.形状多
B.变化快
C.颜色多
4.短文采用了总—分—总的构段方式,请你按照这个结构,用“//”给短文分段。
5.全文突出了云怎样的特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句子①是比喻句,把云比成了小山羊。
2.短文描写了早晨的浮云、黄昏的火烧云、暴雨前的乌云三种云。
3.B
4.第一自然段后面画“//”,第四自然段后面画“//”,第五自然段后面画“//”。
5.全文突出了云变化多端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夏天的云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