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蟋蟀的住宅》教案教学反思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蟋蟀的住宅
[教学目标]
1.会认“宅、隐”等12个生字,会写“宅、临”等13个生字,会写“住宅”等16个词语。
2.知道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的过程,能理解蟋蟀的住宅算是“伟大的工程”的原因。
3.能从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中,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体会观察的乐趣。
【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
1.知道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的过程,能理解蟋蟀的住宅算是“伟大的工程”的原因。
2.能从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中,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体会观察的乐趣。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会写16个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的过程,初步体会作者细致的观察。
(重点)
一、聚焦题目,鼓励提问,激发兴趣
1.图片出示蟋蟀,说说自己了解的蟋蟀知识。
2.出示《昆虫记》封面,介绍法布尔,引出课题《蟋蟀的住宅》。
3.理解“住宅”,书写“宅”字。
“住宅”是用来称呼什么的?一般蟋蟀等昆虫住的地方被称作什么?做一做“语文园地”中“词句段运用”的第一题。
4.课文题目让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为什么称蟋蟀的洞穴为“住宅”?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子的?蟋蟀的住宅是怎样修建的?)
二、自主阅读,提取信息
1.带着问题自主阅读:
(1)学习生字词;
(2)哪些疑问在文中找到了答案,分别做上标记或进行批注;
(3)把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有价值的新问题写下来。
2.字词学习交流。
3.组织交流哪些疑问找到了答案,然后按照表格提取两个方面的信息:蟋蟀住宅的特点、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造的。
三、交流信息
(一)根据提取的信息,用自己的话简明、连贯地说一说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是怎样建造住宅的。
1.介绍蟋蟀住宅的特点。
(1)学生默读课文,勾画能表现蟋蟀住宅特点的关键语句,从这些关键词句能看出蟋蟀住宅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抓住“朝着阳光”“倾斜的隧道”“最多九寸深,一指宽”“一丛草半掩着”“微斜的门口”“墙壁很光滑”“住所很简朴”等词句。
(2)学生根据课文的叙述试着画一画蟋蟀住宅的示意图,师生进行评议。
(3)体会作者从外部、内部两方面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外部朝阳、隐蔽、干燥、有门、有平台;内部平整、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2.介绍蟋蟀如何修建住宅。
引导学生从时间、工具使用、修建过程、劳作方式四个方面,抓住关键信息了解蟋蟀是如何修建住宅的:
(1)时间——从秋天初寒一直到冬天。
(2)工具使用——用前足扒土;用钳子似的大颚搬掉较大的土块;用后足踏地;用后腿上的锯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3)修建过程——先挖掘重要部分,再长时间不断整修。
(4)劳作方式——建造时,连着几个钟头干活,累了休息一会儿;整修时,今天做一点儿,明天做一点儿。
(二)从作者细致的观察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点拨:作者为了观察蟋蟀修建住宅,“一连看了两个钟头”,从“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一直到“冬天”。
从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作者的观察是严谨认真、持之以恒、细致入微的。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理解蟋蟀的住宅算是“伟大的工程”的原因。
(重点)
2.能从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中,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体会观察的乐趣。
(难点)
一、回顾复习,明确学习要求
出示句子“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引导:作者说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仅仅是因为蟋蟀住宅的这些特点吗?还有什么原因呢?让我们结合蟋蟀修建住宅的过程再来看一看。
二、学习修建过程,感受工程伟大,体会作者持续细致的观察
1.默读勾画,理清修建过程。
学生默读课文第7~9自然段,小组合作思考:
(1)用横线勾画出表示蟋蟀修建住宅过程中不同阶段和时间的语句。
(2)结合这些时间,说一说蟋蟀修建住宅的过程。
引导学生在表示时间的语句“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今天做一点儿,明天做一点儿”“即使在冬天”的提示下,通过合作交流,明白蟋蟀修建住宅的过程主要包括挖掘住宅的重要部分和长时间整修两个阶段。
2.学习挖掘过程,聚焦挖掘工具,感受工程伟大。
学习第7自然段写挖掘工程的内容。
(1)默读第7自然段,用横线勾画出蟋蟀修建住宅时所用的工具,用波浪线勾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2)结合这些动作想象蟋蟀修建住宅时的画面,说一说蟋蟀挖掘住宅的情景。
(3)出示蟋蟀图片,观察蟋蟀的挖掘工具,体会其细小、柔弱、简单的特点。
结合上节课所学习的住宅的诸多特点,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蟋蟀的住宅可以算“伟大的工程”。
3.关注时间,拓展背景,感受作者持续细致的观察。
出示法布尔的简介,引入他写《昆虫记》的背景,感受作者持之以恒、孜孜不倦、耐心细致的连续性观察。
(1)思考:将这些时间与作者的观察联系起来,你又有什么发现?(恒心、耐心、细心)(2)作者仅仅是观察了这样一个冬季吗?多媒体播放音乐营造氛围,出示法布尔在荒石园观察并写就《昆虫记》的资料。
引导学生思考:这段话中的哪些文字打动了你,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结合资料,聚焦“三十年的观察”,引导学生想象法布尔在荒石园观察昆虫的情景。
三、对比品味,感受生动表达
引导:在长达三十年的观察中,蟋蟀以及那些生活在荒石园的昆虫,在作者的眼中已经化作了充满灵性的生灵。
(1)找一找,说一说。
提示:勾画出课文中把蟋蟀比作人,把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的语句,再读一读,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2)比一比,说一说。
①出示课后第三题中的片段,引导学生思考麦加文的《昆虫》选段在表达上与课文有什么不同。
②交流发现:说明性文字简洁,表达准确清楚,不带情感色彩。
而课文中的语句,读来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3)比一比,品一品。
引导:都是写蟋蟀鸣叫,两位作者分别是这样写的(出示句子)。
读一读,说说它们的表达有什么不一样。
引导学生抓住“耙扫、收拾、弹琴”'等词语,一边朗读一边展开想象,说一说通过这些词语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体会作者笔下的蟋蟀讲究卫生、喜爱音乐、热爱生活、富有情趣的形象,感受作者对昆虫的情感。
(4)想一想,读一读。
引导:展开想象,朗读课文中把蟋蟀比作人的语句,把这种情趣表现出来。
总结:要想像法布尔这样写出生动有趣的文章,我们首先要学会像他一样处处留心,耐心细致地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事物,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进行连续观察,一定能收获到意想不到的观察结果。
四、阅读链接
1.自由读一读“阅读链接”中推荐的《燕子窝》,说说与本文的异同之处。
相同:都对动物进行了连续细致的观察,善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文章读起来生动有趣;不同:《燕子窝》用日记的形式记录观察结果,《蟋蟀的住宅》则是将长期观察的结果,整理成一篇文章。
2.将《燕子窝》与《爬山虎的脚》课后“资料袋”中的观察记录作比较,说说观察记录与观察日记的联系和不同。
点拨:观察记录是观察日记的基础。
观察记录简洁,可以通过图文结合、表格等形式,用一两句话,客观清晰地记录下观察对象的变化;观察日记则采用日记的形式,详细地写出了观察对象的变化,还可以写观察方法、观察过程以及当时的心情、感受,内容更为翔实。
[教学板书]
11蟋蟀的住宅
[教学反思]
备课时,我对本课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读,紧密围绕单元要素和课后习题来设计本次教学。
提问策略是重要的阅读策略。
《蟋蟀的住宅》的课堂学习,我是从“提问”开始的,通过引导学生在不断有意识地运用中,逐渐养成一种自觉阅读的习惯。
然后,我结合课后第一题,让学生通过默读思考,勾画批注,从蟋蟀住宅特点和修建住宅两方面读懂课文内容。
接着带领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结合课后第二题“为什么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引导学生回顾全文,将课文的两部分内容联系起来,体会工程的伟大,进一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悟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最后,通过品读文中准确生动的语句,
体会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课前充分的准备,让我在课上做到了胸有成竹,且能对课堂教学的掌控做到游刃有余,教学目标总体完成较好。
11、《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
《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
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具体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
对蟋蟀的吃苦耐劳和不肯随遇而安,作者是十分赞许的。
学习这篇课文,在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资料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
要让学生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文中的题目比较新奇,引用课题质疑来引起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利用动物和人类的“住宅”的联系及区别,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
说说动物住处的称呼,让学生在拓展中积累,在比较中感受作者的感情。
2.从“住宅”入手,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并适时地进行拟人句的学习,这也是本篇文章很大的亮点。
此文不仅仅是科学说明文同时也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
课文中的语言乍看平实,其实文章涵盖着作者浓浓的情怀。
我让学生多次找出拟人句并重点地指导朗读,训练了学生的语感。
使学生在情感的感染之下学习观察,潜移默化地受到作者喜爱昆虫、热爱自然的教育。
3.透过重点词句学习语言。
文中许多词语和句子都写得别有特色。
比如:“蟋蟀和它们不一样,不肯随遇而安。
”这句话我要求学生们反复阅读,运用上下文的互相比照的方法加深理解。
结合体会段中的“临时”“隐蔽所”“得来不费功夫,弃之毫不可惜”等体会不肯随遇而安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再如:“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引导这句话时,我给学生设疑:作者把蟋蟀挖掘的住宅说成是“住宅”,而且还说是个“伟大的工程”你觉得是不是有点夸张了?从而又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从蟋蟀住宅的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特点来感受蟋蟀的聪明才智和建造出这样的住宅简直是一个奇迹,所以说它是伟大的工程一点也不夸张。
4.最后,我把课堂拓展到课外,让孩子成为蟋蟀住宅的建造者,再给蟋蟀提一些好的修建住宅的建议。
并且在课后搜集一些科普短文来阅读。
觉得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把《蟋蟀的住宅》一课作为起点,再多接触一些科普文章。
这样他们既能够增长课外知识,又能够锻炼读书潜力。
从而实现语文与生活的衔接,语文与实践的融合。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从“住宅”入手,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并适时地进行拟人句的学习,这其实是文章很大的亮色,它奠定了此文不仅是科学说明文同时也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地位。
而我则显然是重前者而忽略了后者,因为这语言乍看平实,其实是涵盖着作者浓浓的情怀。
当学生找出拟人句时我没有重点地来指导朗读,失去了很好的语感训练机会。
如果有再一次的教学,我一定要加强对感情的体会和朗读指导,使学生在情感的感染之下学习观察,潜移默化地受到热爱自然的教育。
三、不足之处
由于时间限制,在阅读上用的时间不够。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可以用“假如你就是课文中的那只可爱的小蟋蟀,请你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住宅”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可检验学生了解蟋蟀住宅特点的情况。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出示蟋蟀图片,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说一说对蟋蟀的了解并揭示课题。
接着初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样子。
然后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最后拓展练习: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篇短文。
写出这种小动物的特点。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
《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作者全文采取拟人化的写法,到处都能发现作者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对蟋蟀的喜爱与敬佩之情。
当学生饱含着对蟋蟀的浓厚兴趣和探求欲望来学习课文时,也就很容易能够掌握蟋蟀住宅这项伟大的工程了,当然,如此学到的知识也会更深入、更真实,受到的启发更大。
1.教学效果(思效)。
这节课最大的收获就是写法上的收获,通过课堂学习能够学以致用,这是最让我感到欣喜的。
从课文题目我们就可以看出作者将蟋蟀的洞穴说成“住宅”明显是将蟋蟀当作人来写,文中像这样的词句还有很多,比如“唱歌”“弹琴”“专家”等等,都是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明了作者对于蟋蟀的喜爱之情。
比如,在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中,通过作者具体而生动的描写,我们仿佛能看到蟋蟀忙忙碌碌的身影,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作者为什么能够写得如此的生动、具体呢?主要原因在于作者长期细致地观察,这里就使学生明白,要想把一件事物(事情)写详细,就要耐心地、细致地去观察。
我让学生观察教室内植物写出《绿萝》,将课文学习中学到的观察方法及其表达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学生写出来的片段有了明显进步。
2.教学收获(思得)。
(1)抓题眼“住宅”,循着作者的思路,带着学生对住宅做进一步的了解和新的发现,在不断地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这是伟大的工程。
(2)“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在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感悟时,根据学生普遍对住宅特点感兴趣的情况,对课文内容作了大胆的取舍,重点研读住宅特点部分,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感悟小蟋蟀舒适的住宅是和它们的不肯随遇而安、慎重选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3)采取读、思、议结合的方法,品词品句,学生有了主动参与的意识,课堂氛围显得和谐而充满活力。
3.不足之处(思失)。
一般来说,这种类型的课文理解起来障碍不大,只要多读几遍,就能把课文内容理解个差不多,难度不大。
然而,语文课的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要引导他们借助教材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并逐渐学会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就本课教学而言,应该说只是完成了初步理解文意的这一浅层次目标,语言文字训练不够。
4.改进措施(思改)。
上课之前,我们往往进行了大量的准备:查找课件,寻找相关资料,准备教学流程,可谓费尽了周折。
我对这篇课文的教学充满了期盼,却忽略了我最应该关注的群体——学生。
所以说,不管是备课,还是课上,还是课下,老师心中都要有学习的主体“学生”,这样的话课堂会少一些遗憾。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
1.通过蟋蟀和人类比住宅环节,促使学生去探究蟋蟀的住宅,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
极性。
2.从“住宅”入手,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并适时地进行拟人句的学习,这也是本篇文章很大的亮点,此文不仅是科学说明文同时也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课文中的语言乍看平实,其实文章涵盖着作者浓浓的情怀。
我让学生多次找出拟人句并重点地指导朗读,训练了学生的语感。
使学生在情感的感染之下学习观察,潜移默化地受到作者喜爱昆虫、热爱自然的教育。
3.通过重点词句学习语言。
文中许多词语和句子都写得别有特色。
比如,“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这句话我要求学生们反复阅读,运用上下文的互相比照的方法加深理解。
改进: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可以用“假如你就是课文中的那只可爱的小蟋蟀,请你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住宅”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可检验学生了解蟋蟀住宅特点的情况。
《蟋蟀的住宅》说课稿
一、说教材
《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观察笔记。
他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向我们真实地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赞扬了蟋蟀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想象非常丰富,语言十分风趣,使学生产生极大的阅读兴趣。
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是通过长期深入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一昆虫世界中不为人知的秘密。
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把握事物特征、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联系的主要手段。
从小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将使他们终生受益。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住宅、隐蔽、随遇而安”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
体会作者拟人的习作方法。
3.学习蟋蟀那种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激发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1.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
2.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四、说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一直关注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在这节课中将关注学生的学法,用
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
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学生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
在此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我准备采用以下教法:情趣教学法、多媒体直观法、以读促悟法。
学生主要采用以下学法: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自读自悟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上课前,学生在以前已经学过口语交际介绍自己的家,学生会非常自豪,能踊跃地说。
再加上课前对蟋蟀的已知了解,学生已经知道蟋蟀的歌声动听,对蟋蟀的可爱、有趣早已铭记在心。
这样二者结合起来,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旧知迁移,为学生转换角色,改变学习方式作准备,也为学生发展口语作准备。
这样让学生把自己的家和早已熟悉的蟋蟀的住宅联系起来,自然而然地导入课题。
(二)研读课文、自主感悟
在导入课文后,我设计让学生研读课文,自主感悟。
请学生快速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生能很快体会出文章主要内容: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经过。
这个环节落实本期教材训练重点:提高学生阅读速度,达到阅读有一定的速度,能体会文章主要内容。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小组学习、组内交流这个环节根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分别学习、研究蟋蟀住宅有什么特点和怎样修建住宅的。
每个学生要先认真读书,体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或怎样修建住宅的,想想如果你就是一只可爱蟋蟀,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你的家或你修建住宅的经过;把你感兴趣的句子勾画下来反复读一读,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旁边或本子上,如果还有不懂的句子或以在旁边标上问号;并且估计一下,其它小组的同学有可能向你们提出什么问题,该怎么解答。
学生在自读自悟几分钟后再在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质疑,共同推测一下其他组同学会提的问题,一起解答别人提出的问题。
这样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再在小组讨论交流,就真正达到人人动口读书,用心体验,实现人人自主学习,而不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个别优秀学生的一言堂,从而提高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效率。
达到设计理念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全班交流、答记者问学生把自己转换成蟋蟀这个角色,汇报介绍“我的家”即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时,就有可能根据自己在读中的感悟,用朗读勾画批注法,边朗读边结合自己的体会介绍,也有可能会根据课文内容绘制示意图介绍。
在听完介绍后,其它小组的同学可扮演小记者向这组同学质疑,进行答小记者问。
这样促使学生自读自悟时更认真,在本小组交流讨论时更合作、更投入。
在学生自主解疑仍有困难时教师适时点拨,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共同参与,自主质疑、自主解疑或合作解疑的效果。
实现设计理念中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
由于通篇采用拟人手法叙述,学生在阅读中会产生浑厚的兴趣,在汇报蟋蟀住宅经过时,学生除了边朗读边谈体会,还很可能会自然而然转换成蟋蟀的角色,配上动作介绍修建住宅的经过。
在转换角色的同时,学生一方面对课文自读自悟,自主学习读懂了课文,另一方面在情感上对蟋蟀产生认同,自然就体验到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样就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一体这一设计理念。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交流,已经激发了学生对蟋蟀的喜爱和赞扬之情,就进入拓展延伸、情感升华这一环节。
让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动物住宅和它们修建住宅的图片、文字资料或关于作者的相关资料,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再把此时此刻想对蟋蟀或其它动物想说的话写下来,鼓励学生用我笔写我心,畅所欲言。
然后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
这样让学生有准备地说一段话,实现读、写、说结合。
(五)小结作业,收束课堂
最后是本节课的小结作业环节,教师对本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一方面总结收获,另一方面鼓励学习积极性,为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