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常识与操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常识与操作
第一节针灸的概念和特点
一、针灸的概念
针灸即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是利用针具或温热刺激畜体的一定穴位,通过经络调整阴阳、宣通气血、扶正祛邪、以预防疾病和恢复健康的一种手段或技术。

针灸是中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络学说在中兽医临床上的具体应用。

针法和灸法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方法或技术,但其作用类似,且常常配合使用,因此习惯上将二者统称为针灸疗法,简称为针灸。

二、针灸的作用
1.加强畜体的防御机能
主要通过加强和调节机体全身防卫系统的功能,使机体的正气加强,从而达到祛邪的目的。

研究表明,针灸后机体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白细胞系统的活性增强,抗体的产生加快,抗体的维持时间延长。

2.调整脏腑的功能状态
脏腑的功能状态主要是指脏腑阴阳状态、寒热状态、毛孔的开泄与关闭等;针灸作用可通过经络使脏腑的功能状态处于正常。

从而使脏腑的功能得以正常发挥。

3.镇痛及麻醉作用
中兽医认为,疼痛是由于气血不通而引起的,而针灸可以宣通气血,因而具有镇痛及麻醉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针灸后体内神经激素(如内啡肽、脑啡肽、5-HT)等发生变化。

三、常用针灸用具介绍
(一) 常用针具介绍
1.毫针:常用的有19#、20#、23#等不同型号,长度有10cm、12cm、15cm、20cm、25cm、30cm 等六种。

由针尖、针体、针根、针柄和针尾五部分组成。

2.圆利针:有大小两种规格,长度有2cm、3cm、4cm、6.5cm、8cm和10cm等多种规格。

由针尖、针体和针柄三部分组成。

3.宽针:可分为大、中、小三种规格。

由针尖和针柄两部分组成。

4.三棱针:分为大、小两种规格。

由针尖、针柄和针尾三部分组成。

(二) 特殊针具介绍
1.火针:有三种式样。

长度有2.5cm、3.8cm、5cm、6.4cm、7.6cm等多种规格。

由针尖、针体、针根、针柄和针尾五部分组成。

2.穿黄针:专用于穿黄穴,其形状类似大宽针,但其尾部有一针孔,可穿以棕榈或马尾。

由针尖、针柄和针尾三部分组成。

3.夹气针:由竹片制成,其形状类似双股剑,专用于夹气穴和上夹气穴。

由针体和针柄两部分组成。

4.水针:即注射器。

5.气针:由注射器、空气过滤装置和连接橡胶管组成。

用于穴位空气注射。

6.放水针:针体为锥形。

壁上有许多小孔,以利于引流排液。

7.电针:多由毫针、导线和电源组成。

属于新针疗法之针具。

(三) 灸具介绍
1.艾卷:由艾绒用薄纸包裹成长条状。

2.艾炷:由艾绒做成圆锥体状。

3.火罐:陶质、瓦质、竹质。

4.热敷材料:棉布袋、麦麸/黄豆/稻谷/沙子等
5.灯火:灯心草芯、植物油
四、取穴和配穴
(一)取穴
取穴:指根据不同的疾病选取不同的穴位作为针灸治疗点。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①根据病情选取一定的穴位;②所选取的穴位在畜体的定位。

通常所说的取穴指的是②项含义。

常用的取穴方法:
1.按家畜解剖部位取穴:主要是根据家畜的解剖部位结构来确定,如在腰荐十字部确定“百会”穴。

2.按体表自然标志确定穴位:主要是根据家畜外貌的一些自然标志来确定穴位,如在髋结节/股骨大转子附近确定“环中”、“环后”、和“环跳”三穴。

3.按体躯比例距离确定穴位:如在“百会”与髋结节连线之中点确定“肾腧”穴。

4.其他方法:如“肋骨同体寸取穴法”、“指量法”等。

这些方法在兽医上应用较少。

(二)配穴
配穴指根据治疗的需要适当地选取和搭配穴位。

常用的配穴方法有:
1.在病位的附近配穴:如眼病选择“睛明”、“睛腧”,后肢疾病选择“邪气”、“汗沟”、“仰瓦”、“尾根”;
2.按经络的线路配穴:即根据病变所在的脏腑,选取这一脏腑所络属的经络上的某一穴位或一组穴位,如胃有病变时,可选取后肢阳明胃经上的“后三里”穴;
3.按穴位的主治功能配穴:如中暑时可放“颈脉”血,低血压、休克时选取“山根”穴,高热时选取“大椎”穴;
4.其他:将具有相同或类似主治功能的穴位联合应用,也属于配穴的范畴。

五、针灸的特点
方便、适用、节省、效显、安全、用广。

六、针灸禁忌
1.幼畜头部特别是大脑部位的穴位最好不针;
2.孕畜体表可触及胎儿及可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最好不针;
3.有习惯性流产病史的孕畜不针。

课外作业:
1.什么叫针灸?有何作用?
2.毫针的结构如何?
3.名词解释:穴位、取穴、配穴
第二节针灸方法
一、针法
(一)针刺前的准备工作
1.动物的诊断与保定;
2.针具的准备与检查:检查是否生锈、带钩、折弯、松动和折断;
3.穴位的确定与准备(剪毛和消毒);
4.术者的手和针具的消毒。

(二)用针方法
1.持针法:演示操作;
说明:A、C、D:短针持针法;B:长针持针法;E:宽针持针法
2.进针角度与深度:
平刺、斜刺和直刺;
3.补针和泻针;
捻转补泻法和提插补泻法;
(1)捻转补泻法:以右手为准,大拇指向前推为补,后退为泻。

快而用力推进、慢而轻柔后退为补针;反之,慢而轻柔推进、快而用力后退为泻针。

也有人认为进针时用力捻转、出针时轻柔捻转为补针;进针时轻柔捻转、出针时用力捻转为泻针的。

(2)提插补泻法:以插入为补,提出为泻。

快插慢提、重插轻提为补针;反之,慢插快提、轻插重提为泻针。

此外还有迎随补泻法和疾徐补泻法等,在中兽医上应用较少。

4.进针后的手法
常用的手法有:捻转、拨动、刮动、搅动和捣动;
得气:针刺时家畜出现提肢、摆尾、拱腰、肌肉收缩、皮肤颤动等现象,同时施针者感到针下沉紧的现象,称为“得气”。

5.留针与退针
留针:进针后让针体在畜体内停留一段时间,称为留针,有补的作用。

退针:进针后立即将针体拔出,称为退针,有泻的作用。

6.针孔的封闭与不封闭
退针后针孔封闭有补的作用;针孔不封闭有泻的作用。

注意:毫针和圆利针退针时应边退边捻转。

(三)常用针法
1.白针疗法:指针刺入后不出现出血现象的穴位针刺疗法,可用毫针、圆利针和宽针,以不出血为度。

2.火针疗法:指用烧红的针体刺入一定的穴位的针刺疗法,主要用于风湿、后肢疾患和慢性腰肢病。

3.血针疗法:指用三棱针和宽针刺入有血管通过的穴位,通过放血而治疗疾病的针刺疗法。

以出血为度,注意:针尖不可横断血管。

常用于热性病、食积便秘和疾病预防。

4.气针疗法:指向穴位皮下注入适量空气的一种物理疗法,其原理是针刺+物理刺激;可用于神经麻痹、肌肉萎缩性跛行及仔猪白痢等。

5.水针疗法:亦即穴位注射法,是一种穴位针刺作用与药物作用相结合的针刺疗法,用于本法的常用药物有麻醉、补益及抗菌药物,有镇痛、补虚、清热解毒之功。

(五)针刺意外现象及其处理
1.滞针:指针下紧张,捻转和提插不能进行或非常困难。

处理:局部按摩或向相反方向捻转。

2.弯针:针体刺入机体后发生弯曲。

处理:将针体顺着弯曲方向拔出,修理后再施针,不可捻转和提插。

3.断针:指针体刺入机体后发生断裂。

处理:可拔出者用手或借助器械拔出,不能拔出者可通过手术取出。

4.刺伤内脏:
(1)脑、脊髓:轻者安静休息;重者止血、抗感染或抢救。

(2)肺:轻者休息6~7天后可恢复;重者要抽出胸腔内的空气,并进行抗菌消炎。

(3)其他内脏(如心、肝、脾、肾):轻者立即退针,保持安静并休息一段时间;重者要进行抢救。

二、灸法
(一)灸术
1.直接灸:将艾卷放于穴位,点燃顶端直至烧完为止,再换;或点燃艾卷在穴位近处燃烧或直接烧烙穴位皮肤。

每烧完一个艾卷称为“一炷”或“一壮”。

此外,“烧灯火”也属于直接灸。

2.间接灸:在艾卷与皮肤之间隔以姜片或蒜片,将艾卷点燃进行热刺激的一种灸法。

“火烧战船”:在畜体患部涂一层醋,然后覆盖一层用醋浸泡过的棉布,再浇洒白酒火酒精,点燃至酒精烧尽,称为“火烧战船”,对顽固性风湿病效果好。

(二)温烫法
以醋调麦麸炒至40℃左右,分装成2袋,轮流温烫患部,至患部微汗为止;也可用稻谷或沙子代替麦麸。

热砂疗法和火罐疗法亦属于温烫法。

(三)烧烙术
烧烙术即利用不同的烙具,在畜体体表一定部位进行烧烙,通过温热刺激,以通经活络、宣通气血,从而达到祛风散寒、活血止痛、消肿散瘀、恢复关节功能的一种灸法。

又分为干热烧烙法和湿热烧烙法两种。

注意事项:①进行烧烙是以皮肤焦黄为度;②不可环形烧烙;③术后注意保温,防止感染。

第三节新针疗法
一、毫针疗法:基本同白针疗法,因毫针比圆利针更细,刺入的深度更深,捻转角度大,因而比白针疗法刺激强度更大,疗效更显著。

二、水针疗法:见前所述。

可加强药物的疗效和特异性。

三、电针疗法:即以电刺激代替兽医人员的手刺激的一种穴位针刺疗法。

常用的针具为毫针和小圆利针,并需电疗机和附件。

电针疗法主要用于消化不良、神经麻痹、肌肉萎缩、垂脱之证,亦经常用于外科手术时的麻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