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信息科技课程教学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信息科技课程教学研究
作者:于红江
来源:《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2024年第01期
摘要:初中的信息科技课程教学应全面贯彻新课程改革中“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重视对学生信息化素养的提升和对信息化教学的思考,在明确初中阶段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培育意义的基础上,能够根据教学实践设计将信息科技核心素养贯彻到课程教学中的具体方法,构建高效率的信息科技课堂。文章在简要说明当前初中信息科技课程教学现状的同时,对初中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学生特点提出了在初中信息科技课程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策略,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参考,并助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信息科技;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995(2024)02007203
当前,高速发展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正在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状态、认知结构与思考特性。新课标实施以来,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成为各学科的主要教育目标。作为初中的必修课,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已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所以,教师们要具备“核心素养”的教育观念,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才能跟上飞速发展的教学时代。
一、初中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育意义
基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一大架构,学者们凝练出“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四个维度的初中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能够通过信息科技学习,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学会识别信息的真实性,依据法律法规合理应用信息。计算思维主要指个体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问题解决過程中涉及的抽象、分解、建模、算法设计等思维活动,能够通过设计算法形成解决方案并将其迁移运用于解决其他问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主要指个体在日常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通过选用合适的数字设备、平台和资源,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开展探究性学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能积极主动运用信息科技高效地解决问题,并进行创新活动。信息社会责任主要指在信息社会中,个体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应承担的责
任,学生需要增强网络信息判断力,防范技术依赖和信息负面影响,树立正确的信息安全、道德规范,推动信息科技健康发展。
在初中阶段,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体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发展”的要求,符合“以生为本”的教学目标,对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新时代下,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推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将核心素养贯彻到课堂教学之中,可以极大地提升初中生对社会的适应性,让学生逐步巩固终生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的整体素养得到提升。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主要的教育目的,可以推动以知识授课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方式转型,让教师对学生在信息科技课堂上所获取的重要技能和必要品德给予更多的重视。
二、初中信息科技课程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方法传统
在当前的信息科技课程教学中,许多教师仍然沿用传统教学法,过分强调知识的机械灌输与记忆,很少采用启发式的互动教学。学生在这种教学环境下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思维也被动化,实践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与信息科技的基本属性不符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产生了错误认知,失去了对这门课的兴趣。这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育。教学方法的落后制约了信息科技课程的效果,也使教师的教学热情受到影响。所以,更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刻不容缓,教学法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采用探究式和情景式的教学手段,以问题或项目为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与实践的能力。信息时代需要不断学习和应用新知识的人才,而适应这一要求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从小建立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二)教学资源匮乏
由于经费投入与重视程度的限制,许多初中在信息科技教学资源投入上严重不足,导致计算机设备老旧,软硬件教学环境难以满足教学需求;教师也很难获得跟上时代发展的教学内容与工具。资源匮乏已成为制约信息科技教学发展与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这不利于学生接触前沿的计算机科学知识,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实践的机会,也不利于学生信息意识、社会参与能力的培育。一方面解决信息科技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需加大投入;另一方面开发并积极应用线上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也是重要途径,学生依托这些资源可以实现更广泛深入的自主学习。当前时代数字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科技课程只有积极融入新技术、新应用,才能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三、在初中信息科技课程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的策略
(一)丰富课程体系,拓展学生知识面
具体来说,在基础技能方面,课程体系要覆盖常用的文字处理、数据处理、图片处理、演示文稿制作等内容,使学生掌握运用常见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这属于应用性较强的技能层面。在此基础上,课程体系应大幅度增加编程语言、算法和数据结构、计算机原理等方面的知识点,用以训练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可以设置趣味编程、可视化编程等模块,引入Scraino、Python等编程工具,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理解编程思想、命令执行逻辑等。再如,可设置数据采集与可视化的项目,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数据,通过编程实现数据清洗、分析和生成直观表达效果强的图表,加深对数据处理过程的理解。此外,可探索设置VR/AR技术应用、人工智能应用等前沿性的课程模块,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力。这样,信息科技课程的知识结构既考虑到学生掌握必要的技能,也强调培养计算思维,拓展批判性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更契合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也可培育学生的关键思维与学习主体性等核心素养。
(二)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体性
信息科技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其教学方法不能简单采用传统的注入式灌输法,而应该采用探究式、讨论式的互动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转变他们从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构建知识,从而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核心素养。具体来说,教学可由一个问题或项目切入,先由教师提出问题情境,或是学生提出项目想法,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设计解决思路。教师可适当给出提示,但要让学生自由发散思维、互相交流看法。例如,可提出校园生活改善相关的主题,组织学生以此为项目背景练习系统分析的思维,提出数据采集方案,设计数据库,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最终用报表或数据可视化效果呈现结果。在此期间,可针对学生在数据处理、编程实现等方面的困惑,采用“教学生教同学”的方式推动互助。最后,每个小组汇报项目结果,进行评议与交流,形成立体的信息科技项目实践过程。这种以问题或项目为驱动的教学方法,可进一步延伸至课外的创新性学习,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关键难点,实现拓展加深。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教师为引导者而非知识灌输者,学生是活跃的参与者而非被动的接受者。这样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社会参与意识,从而提高自主学习和社会实践的核心素养。当然,这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精力,设计和组织适合学生水平的问题情境与学习项目。
(三)加强资源建设,拓展学习渠道
加强资源建设与拓展学习渠道,是培育信息时代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当前,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的高速发展,为信息科技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因此,教学可更多依托网络社区平台与公开课环境,让学生接受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资源型学习模式,实现自主、开放、个性化的学习。例如,可以带领学生学习国家级高质量信息科技课程、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接触最前沿的技術解决方案;建立信息科技交流社区,让学生在线讨论学习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国外中小学开发的最新趣味编程工具或机器人套件,拓宽国际化视野。例如,可邀请技术公司工程师现场指导相关课程,解读前沿技术的应用;组织学生走进企业参观,亲身体验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