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优秀教案《按数取物》2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按数取物》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按数取物》精选2篇(一)
教案名称:按数取物
适用年级:小班
教学目标:
1. 学会按照给定的数目取物品。
2. 发展学生的数目感知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教学材料:
1. 学生:益智玩具或小物品,如积木、图案卡片等。
2. 教师:提问卡片、计数卡片。
教学过程:
引入活动:
1. 让学生坐成一个圆圈,教师拿出一些小玩具或物品展示给学生看。
2. 教师问:“请问,你们知道这些东西有多少个吗?”
3. 让学生估计一下,然后逐个数出来。
发展探究:
1. 教师拿出一些小玩具,放在一个桌子上,并将数量和样式进行分组。
2. 教师提问:“请问桌子上有多少个玩具?”
3. 让学生估计一下,然后逐个数出来。
4. 教师将桌子上的玩具按照几个一组进行取出,并逐一给学生分发。
5. 教师再次提问:“请问现在你手中有多少个玩具?”
6. 让学生数一数自己手中的玩具。
拓展延伸:
1. 教师提问:“请问,如果我再拿出几个玩具,你们手中有多少个玩具?”
2. 让学生根据教师拿出的玩具数量,计算自己手中玩具的总数。
3. 教师通过提问和计算,帮助学生发现数目的变化与计算结果的关系。
总结归纳:
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复习相关的数目概念。
2. 教师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运用所学的数目概念进行计算。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使用实物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数目的概念和运算。
引入活
动使学生主动思考并估计数量,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通过拓展延伸
的活动,让学生学会根据已知数目计算出未知数目。
整堂课设计紧凑,内容简单易懂,符合小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需求。
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保证学生的参与度和积
极性,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确保教学效果。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按数取物》精选2篇(二)
教案名称:《会飞的火箭》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火箭发射的原理和过程,以及航天科
技的发展历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设计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航天科技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火箭发射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难点:学生实验设计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
教具准备:PPT、视频资料、模型火箭、实验器材
教学流程:
Step 1:导入(5分钟)
1. 看视频:播放一段关于火箭发射的视频,激发学生对航天科技的兴趣。
Step 2:观察与探究(15分钟)
1. 准备一些模型火箭,让学生自由观察、探索,并回答以下问题:
- 火箭是如何发射起飞的?
- 火箭是怎样产生推进力的?
2.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对火箭发射的原理和过程做简单的说明。
Step 3:实验设计(20分钟)
1. 学生分小组,设计一个简单的火箭发射实验,并列出实验步骤和所需材料。
2. 每个小组先进行实验预演,确保实验步骤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3. 学生分享实验设计和预演的结果,并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
Step 4:实验操作(30分钟)
1. 学生按照实验设计的步骤,进行火箭发射实验。
2.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引导和指导,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和有效。
Step 5:总结与展示(15分钟)
1. 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对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进行评价,并得出结论。
2. 学生按小组完成实验报告的撰写,并展示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
Step 6:拓展延伸(10分钟)
1. 教师补充介绍航天科技的发展历程和重要里程碑,激发学生对航天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生自主学习,扩展对航天科技的了解,如探索月球探测、火星探测等内容。
Step 7:课堂小结(5分钟)
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的成果和收获。
2. 布置课后作业:请学生撰写一篇有关火箭发射原理和过程的小文章。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拓宽了学生对航天科技的知识面。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对课堂小结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视,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