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雾天导致航班延误影响旅客行程的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对雾天导致航班延误影响旅客行程的措施
应对雾天导致航班延误影响旅客行程的措施飞机在大气中飞行,气象直接关系到飞行安全、航班正常运营和效益.目前,航空运输在很大程度上受天气因素的制约.据飞行情况调查表明,雾已成为造成航班延误、威胁飞行安全最为主要的天气因素,大雾,一般在冬春两季频发,属自然界一种物理现象。
近年,我国北京、东北、江南、江北、西南等地区的干线、支线机场,大雾天气频繁出现,有的连续几天大雾笼罩,空气质量下降,航班延误或取消,旅客出行受到很大影响。
历史统计资料表明,国内飞机因天气原因不能正常飞行的,其中因雾影响的占78.9%;国外因雾影响航班不能正常起飞和着陆的占57%。
飞机起飞、降落前遇上大雾,不单给旅客安全正点出行带来影响,也同样给航空企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给民航各相关服务保障工作带来极大的麻烦和工作压力。
大雾对民航的影响集中体现在飞机起降阶段。
航班在飞行途中,本就经常会进入云团,对能见度的要求不高,但如果机场受到大雾影响,能见度下降,就会导致航班难以安全滑行,处置不当极易造成飞行事故。
按能见度划分,雾可以分为以下5个等级:轻雾,雾,大雾,浓雾,强浓雾。
国内外有一些机场和飞机,装备有先进的导航系统和着陆设施,一般情况下可以盲降,但当机场被浓雾覆盖时,为了旅客的绝对安全,在没有消雾前,都不允许起飞和降落。
平流雾是危及航空安全的重要天气现象之一。
在我国大陆,平流雾一般在沿海地区出现,并以春季出现最多,随着季节的推移,逐月北上,2~4月多出现在东南沿海地区,4~6月出现在东海沿岸,5~7月多在黄海、渤海沿岸出现。
而像大年初四出现在华北和北京地区,实属罕见。
平流雾具有这样的特点:一是日变化不明显,一天之中任何时候都可出现,条件具备可终日不消;二是来去突然、生成迅速,风向有利时可在几分钟内布满机场,对航空飞行安全威胁极大;三是范围大,水平范围可以从几百米到几千米。
厚度也大,从地面向上可达几
百米到上千米。
范围宽广、厚度大的平流雾,对航班飞行的影响
不可估量,它严重妨碍航班的起飞和降落。
当机场能见度低于350米,航班就无法起飞,低于500米时航班就无法降落。
如果能见度低于50米,航班连滑行都无法进行,处置不当极易造成飞行事故。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民航业务量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增长速度,这一趋势还将至少延续到未来三到五年内。
因此,航班延误现象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困扰中国民航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研究、探索航班延误情况下如何实现服务不延误的监督管理方案与服务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也迫在眉睫。
也许我们不难发现,一旦出现大面积延误时,候机楼内的空间就显得捉襟见肘。
这时,就有一个问题需要我们思考,那就是候机厅内的座椅与候机空间的问题。
很多时候,并不是候机楼建小了,而是过度的商业开发,完全忽视了旅客候机空间的问题。
那么,这样的问题,究竟要不要监管,谁来监管?2007年,民航局机场司出台了一个关于机场服务质量的推荐性标准,提到了根据相关制度与规定,候机楼内单位旅客占地面积应该有一个标准。
但是它不具备制度上的约束作用,因此,也就无法达到监管的效果。
恶劣天气非航空公司原因而引发的航班延误,不但具有被动性的特征,而且延误情况还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因此,针对这样的延误,服务流程与方案应重点放在对外协调与现场的沟通方面。
当然,这种原因引发的航班延误,很可能会出现大面积延误情况。
面对这样的情况,最有的服务就是及时地疏散旅客。
也就是在地方政府与服务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提前通知、现场疏导、分区隔离等手段,最大限度的避免延误旅客的集聚,尤其是对那些情绪开始激动旅客的分离,将是避免延误纠纷的有效手段。
恶劣的天气容易造成航班延误和引起安全事故,因此各航空公司应该加强恶劣天气的
应急措施,制定多套方案应付恶劣天气带来的不便,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避免航班延误。
①航空公司应该重视天气预报,对天气状况进行全程监控,提高天气预报的精确度;②加强T作人员和乘客的安全意识,严格按照规定操作,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安伞隐患和航班延误;③起飞前对航班进行认真检查,增加必要的设施设备,
一旦出现恶劣天气,确保航班能正常降落和放行,降低航班延误的概率。
政府管理方面,制定完善的相关法规非常重要。
最主要的是采取开门立法的办法,通过法律程序,尽快出台完善的处理程序和办法,明确公司和旅客的权利和义务,该由航空公司承担的由其程度,不该由航空公司承担的,旅客应该自己解决。
有了健全的规章和办法,还需要建立合理的监督和投诉平台,旅客如果对航空公司在航班延误时的处置方法有异议,可以通过第三方进行投诉,第三方(和公司及旅客均没有直接利益关系,通常由政府部门组成)通过调查,确定结果如果不是航空公司的责任,旅客应该承担所有调查费用,如果是公司方面的原因,公司除了要承担调查费用之外,还要接受相应的行政处罚并在媒体上公布,让违反规定者付出较大的代价。
航空公司可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制定处置航班延误的工作预案:航空公司应该制定科学的工作预案,以便及时做好延误补救服务。
工作预案应当做到:一是明确规定当日值班人员的具体工作职责以及报告程序;二是明确工作中应当如何向旅客做好解释工作;三是明确如何协调机场有关部门做好延误旅客的食宿、改签安排;四是明确领导及时赶至航班延误造成旅客群体性事件现场进行指挥处置工作。
宣传航班延误的严重性,加强员工的责任意识:航空公司应该对全体员工进行讲解,尽量让员工了解航班延误会给航空公司带来多大的损失,以便加强员工的责任意识,进而减少延误。
航班延误后,航空公司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旅客进行适当的补偿,补偿包括为旅客提供食宿、改签其他航班或是经济补偿,补偿标准要尽量统一,切忌形成旅客“不闹不赔、小闹小赔、大闹大赔”的潜规则,从而让原本可以及时解决的事件却因为补偿标准的不统一造成事件的升级。
做好信息通报,为旅客提供可选择性方案。
很多事件的发生,是因为旅客不能及时得到信息无法调整自己的行程安排,产生焦灼、急躁的心理,从而引发争执和冲突。
作为航空公司及机场工作人员,要
根据延误原因做出预估,第一时间将最新情况公布给旅客,给予旅客充分的知情权,为旅客选择其他航班或改乘其他交通工具提供时间依据,尽可能协助旅客改签、换乘或退票。
还可以在航站楼内设置自助交通信息查询系统,旅客可以查询航班、公路、铁路信息,便于旅客自主安排行程。
同一架飞机所执行的航班在每一个机场的周转周期内产生的延误具有累积效应,如不采取及时的弥补措施,每个周转周期内的延误累积后,航班的延误现象会变得非常严重。
因此,机场应当建立航班延误的快速反应机制,当进港航班在前站已经产生延误的情况下,及时发布航班延误的预警信息,各保障单位重点加强这些延误航班的保障,协调空中交通管制部门对延误航班优先放行,尽可能缩短航班的过站时间,以减少航班的累积延误。
制定和完善机场的大面积航班延误应急处置预案,提高机场的应急反应速度和应急管理水平,有助于机场在面临大面积航班延误的情况下,能够高效、有序的开展工作,妥善处理因航班延误引起的各种问题,减小航班延误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
1.合理增加航线数量
随着人们越来越多的采用乘坐航班的方式出行,导致很多航空公司都在扩大规模和增加航班数量,无形中增大了航班延误的概率。
为了降低航班延误的概率,保障旅客的合法权益,航空公司不能盲目的增加航线数量。
航空公司应该在国家宏观调控的
指导下,在我国空域承受范围内,有目的、有计划的增加航线数量。
另外,各航空公司可以组成联盟,进行资源共享和统一调配,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航班延误。
2. 加强空域流量控制
虽然航空公司并不能随心所欲的控制空域流量,但它们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合理的手段,对空域流量进行有效梳理,降低由于空域流量过大造成的航班延误问题。
对空域流量的控制应该根据调配期限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措施。
短期调配是指当需要控制空域流量时,各航空公司进行沟通和协调,及时调整飞机航线和高度,保证航班在符合规定的条件下安全、有序飞行,避免航班延误;中期调配指在距离航
班起飞前24小时,根据现实条件临时调整起飞时间;长期调配主要是通过合理制定航期时刻表并严格执行,使空域流量长期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防止航班延误。
3 增大空中交通管制设备和方式的投入力度
为了保护旅客的合法权益和出行安全,并充分发挥飞机方便、快捷的优势,避免因为航班延误给旅客带来的不便,航空公司应该加大空中交通管制设备和方式的投入力度。
另外,航空公司还应该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空中交通管制方式,有效提高空域容量,减少航班延误。
4. 加强恶劣天气的应急措施
恶劣的天气容易造成航班延误和引起安全事故,因此各航空公司应该加强恶劣天气的应急措施,制定多套方案应付恶劣天气带来的不便,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避免航班延误。
①航空公司应该重视天气预报,对天气状况进行全程监控,提高天气预报的精确度;
②加强工作人员和乘客的安全意识,严格按照规定操作,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隐患和航班延误;③起飞前对航班进行认真检查,增加必要的设施设备,一旦出现恶劣天气,确保航班能正常降落和放行,降低航班延误的概率。
旅客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减少因航班延误带来的损失和不便
1.预订机票时,尽量选择预订历史准点率较高的航班机票。
2.使用网站的航班延误智能预报、航班不正常跟踪服务。
3.关注天气措施,出发当天及时与航空公司及机场的问询处取得联系。
4.投保航班延误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