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改革与建设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应⽤技术专业改⾰与建设⽅案
计算机应⽤技术专业改⾰与建设⽅案
⼀、改⾰与建设的必要性和可⾏性
⾼职计算机教育虽蓬勃发展,但其教育教学质量及社会认可度远未达到理想状态。必须有开拓性的计算机⼈才培养的新思想,必须有正确的⼈才培养⽬标,从教学⽅法、教学⼿段和⼈才培养模式上进⾏改⾰,有灵活的办学体制来进⾏保障,使⾼职计算机教育不断发展壮⼤,具有独特的⽣命⼒。
计算机应⽤专业的⼈才需求⾮常⼤,培养社会适⽤的计算机应⽤⼈才是本专业的建设⽬标。针对⾼职计算机教育的特点,我们要加⼤改⾰步伐、制定合理的改⾰⽅案并进⾏有效的实施。
⼆、改⾰与建设的思路与⽬标
(⼀)指导思想: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办学⽅向,从社会发展的要求出发,遵循⾼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规律,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教学改⾰为核⼼,以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以能⼒为本位,注重学⽣知识、技能、素质的协调发展,不断提⾼教育质量,培养适应计算机应⽤的⾼等技术应⽤型⼈才。
(⼆)⽬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发展,具有全⾯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在计算机⾏业的⽣产、建设、技术、管理第⼀线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的操作、管理、维护、经营、开发设计、⽹络应⽤等⼯作的应⽤型⾼级计算机技术⼈才。本专业的⼈才培养模式贯穿的是“复合型、⾼素质、适⽤性”的基本思路。教学改⾰应贯穿素质教育教学理念,体现出教学内容的基础性、时代性、学术性、前瞻性,改⾰的⽬的在于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有创造性的新型⼈才。基于对我国计算机产业⼈才发展需求的分析和对产业⼈才需求发展趋势的预测,结合⾼职院校的总体发展规划和学科设置特点,计算机应⽤专业确定了以后的专业发展⽅向和⽬标。
三、具体措施
(⼀)师资队伍
1. ⼈才培养与引进
现有专兼职教师42⼈,其中专职教师⾼级职称14⼈,⽐例38 %,双师型教师数29⼈,⽐例为73%, 19名教师具有硕⼠学位,占教师总数的47%,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硕⼠⽐例为40%。任课教师教学改⾰意识和质量意识强,教学⽔平普遍较⾼。专业基础课及主⼲课由⾼级职称教师主持的⽐例≥80%;外聘兼职教师10名,全部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数占专业课和实践指导教师总数的⽐例26%。。
该专业教师先后完成国家级或省部级研究项⽬6项,获⼭东省教育厅⾼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项,⼭东省级精品课程⼀门,院级精品课程三门,⼭东省教育厅教学改⾰研究重点资助项⽬1项,⽬前,正在承担省部级研究项⽬3项。近年来。该系教师先后在国家级、省部级刊物发表论⽂30余篇,主编、主审或参编省部级教材三⼗多本。
具体建设⽅案:(1)有计划安排中青教师出去进修,或攻读在职硕⼠学位,我们计划在建设期间每年度培养2-3名硕⼠。⽬前,我系正在省内外⾼校攻读硕⼠学位教师6名,要在教学⼯作和分配制度上给他们提供优惠政策,在外出学习、论⽂、答辩等环节上提供便利,以使他们安⼼学习,尽快取得学位。同时选派⼀批具备资格的教师提供在职进修的机会。(2)提⾼现有教师的素质和业务⽔平,通过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教学研讨会等⽅式扩⼤现有教师眼界,及时了解外界科研、教学改⾰信息,及时获得教学改⾰经验与最新研究成果,不断充实⾃⼰,提⾼科研⼯作能⼒和教学质量。中年教师,主要以提⾼教学和科研⽔平为⽬的,计划每年度培养教授或副教授1-2名。(3)积极申报科研、教研课题。要不断提⾼学术⽔平,提⾼教学质量,必须经常开展科研、教学研究,要研究就要有⼀定的经费,只有申报到省级、院级⽴项,才能获得赞助经费。要积极⿎励教师申报课题,并争取每年获得省级科研⽴项1-2个;省级教学研究⽴项1-2个。通过课题的牵引使全体教师在整体学术⽔平和教学业务能⼒上得到⼤的提⾼。(4)认真培养年轻教师,要加强对新引进年轻教师,特别是刚毕业的本科⽣教师的要求与培养,尤其在刚来的1-2年内,要抓紧对年轻教师培养有计划、有任务、有要求。通过实⾏导师制度,使每位年轻教师由教研室指定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年轻教师学习、听课、辅导、准备与指导学⽣实验、参加课题研究等⼯作。对于教学能⼒较强的年轻教师,要及时安排教学任务,参加辅导答疑和实验室建设。(5)⼈才引进⽅⾯:在学校的⼤⼒⽀持下,争取引进⾼⽔平学科带头⼈1名-2名。采取聘请客座教授、兼职教授⽅法,起到学科带头⼈作⽤。⼒争到2010年,副教授以上教师⽐例占 70 %以上,青年教师中硕⼠⽐例占90 %。
2. 队伍建设与综合素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和各项改⾰措施的落实,最终要靠教师来具体实现。他们教学思想和学术⽔平的⾼下,知识⾯的深度、⼴度、眼界、
治学的作风不仅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甚⾄会影响到学⽣的未来。只有⼀批事业⼼强,教学、科研⽔平⾼的队伍才能促进专业建设,才能保证⼈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年青教师的培养)是我们常抓不懈的⼯作。
我系将进⼀步加强对现有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教师的外语⽔平、计算机⽔平及开课能⼒,提⾼现有教师的业务素质,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将提⾼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作为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要求教师必须遵守学校教学规范,做到认真执教、为⼈师表、教书育⼈。
具体建设⽅案:争取5年内,有2门课程可以进⾏双语教学;培育省级先进教师1~2名。
(⼆)教学条件
现有计算机应⽤技术、计算机⽹络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影视多媒体技术、软件技术(对外软件开发)等五个专业,还下设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CIW考试认证站、全国⾼新技术计算机技能鉴定站、齐鲁软件园校企⼈才对接培训基地、北⼤青鸟Aptech “ACCP软件⼯程师(双证)”培养基地,与创新时代计算机公司联合创办了“⽹络培训学院”,与齐鲁软件园国际合作联盟(该联盟有21家从事软件外包的企业)、联想阳光⾬露、惠普、CompTIA A+、⽅正、美国E5、NEC软件(济南)等国内外知名IT企业密切合作联合培养IT类⼈才。
我系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分重视学⽣创新与实践能⼒的培养。校内拥有现代化的、准职业化的实验实训环境,现有计算机应⽤基础、软件开发与应⽤、软件⼯程、⽹络⼯程、⽹络应⽤、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多媒体制作、图形图像处理、影视动画制作、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实验实训室,实验室⾯积约4000M2,拥有微机约800台。拥有多个教育部⽀持⽰范性院校建设的重点实验室,配有多媒体⽹络教室、功能完善的校园⽹络管理中⼼。
具体建设⽅案:5年内建设软件测试、嵌⼊式软件开发实验室;实验室开放率100%;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占实验总学时80%以上。
(三) 教学质量管理
作为教学基本单位,教学质量应该是放在第⼀位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的素质问题,因此,在三年内,我专业要加强教师教学质量,特别是将对重点课程加强建设,对重点教师加强培养,争取在三年中使我专业的教学质量再上⼀个台阶。在教学实践中提⾼学科队伍⽔平,指定经验丰富的教师任青年教师的指导⽼师,负责培养的全过程。培养出包括中青年⾻⼲教师、学科带头⼈等学科⽀撑型⼈才。抓住教学重点环节,制定具体培养措施:
1、认真备课,学教结合
根据分配的授课任务,先跟班听课,即先当学⽣,听有经验的教师授课,做好
笔记,熟悉教学内容,学习⽼教师的教学⽅法,在此基础上,通读钻研教材,了解任教课程和相关学科的关系,先修课程教学情况和后续课程的教学要求,编写全部教案,演算全部习题,填写详细的教学实施计划,并处理好相关课程之间的衔接,对担任实验教学的教师,应事先完成所有的实验内容。根据上述各项要求完成备课任务后由系或指导教师组织教研室或教学⼩组选择有代表
性或关键性的章节进⾏试讲,试讲合格后⽅能⾛上讲台。认真备好课,是讲好课的基础,必须严格要求,严格把关。
2、课堂教学,加强指导。
指导⽼师先跟班听课,注重指导课堂教学⽅法,强调启发式教学。在内容的组织上要做到重点、难点突出,概念准确,条理清楚,符合课程⼤纲和实施计划的要求。
3、总结、评估、及时反馈
组织教研室或教学⼩组及时总结、评估青年教师的教学情况,指出优、缺点;要求青年教师认真批改作业,从中提炼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课堂讲解;认真作好辅导和答疑⼯作,通过上述途径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改进课堂教学,不断总结、提⾼青年教师的教学⽔平。
4、加强科研,注重实践环节
单⼀的课堂教学,难以提⾼青年教师的理论⽔平和教学效果。计算机专业⼤部分青年教师都承担了不同层次的科研任务,承担了实验课程的指导任务,毕业设计的指导任务。提⾼了他们从事科研⼯作的能⼒和理论⽔平;培养了严谨、求实、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作风,提⾼了实验技能。这⼀切⼜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进⼀步提⾼了课堂教学的⽔平。
5、实验课程及实验室环节
重视实验课程及实验室建设。侧重各类基本实验操作技术的综合应⽤和实验设计思想的培养。加⼤对实验室改造的投⼊,今后3年内对实验室进⾏改造,使计算机实验室的教学环境、教学设备条件及教学内容达到国内先进⽔平。课程设计的考核过程,可以给学⽣⾜够的发展空间,结合课程设计的内容,开展多种多样课外活动,增加学⽣对课程设计的兴趣,锻炼学⽣理论联系实际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