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望余雪》祖咏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终南望余雪》祖咏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先唐、唐诗、宋词、元曲、后唐、文言文、经典诗词、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such as the first Tang Dynasty, Tang poetry, Song poetry, Yuan Opera, the later Tang Dynasty, Classical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终南望余雪》祖咏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作品简介《终南望馀雪》是唐代诗人祖咏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这首诗句句咏雪,句句从“望”字着眼,描写终南山的雪景和雪后增寒的感受。
起句写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的整体印象。
次句写终南山的余雪,由于阴岭高出云端,远远望去,其上的皑皑积叶仿佛浮在空中。
第三句转笔写雪霁初晴时始见终南山的真实面门,“霁”字真实而传神地写出了夕阳的余光平射在山上,染红了林表的美丽画面。
末句承上句的夕阳,写因望见终南山余雪而更感冬天的寒冷。
这首诗咏物寄情,意在言外,清新明朗,朴实自然。
作品原文
终南望馀雪⑴
终南阴岭秀⑵,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⑶,城中增暮寒⑷。
词句注释
⑴终南:终南山,在唐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南面六十里处。
馀(yú)雪:指未融化之雪。
馀,即余。
⑵阴岭:北面的山岭,背向太阳,故曰阴。
⑶林表:林外,林梢。
霁(jì):雨、雪后天气转晴。
⑷暮寒:傍晚的寒气。
白话译文
韵译
从长安望终南山北景色秀美,远看岭上积雪似乎浮在云端。
雨雪晴后夕阳微光染亮树梢,长安城中傍晚反增阵阵轻寒。
散译
终南山北坡一片清丽,皑皑积雪似白云飘浮在天际。
林梢被初晴的阳光映照得分外透明,黄昏的城里又增添了阵阵寒气。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应试诗。
《唐诗纪事》记载,祖咏年轻时去长安应考,文题是“终南望馀雪”,必须写出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长律。
祖咏看完后思考了一下,写出了四句就搁笔了。
他感到这四句已经表达完整,若按照考官要求写成六韵十二句的五言体,则有画蛇添足的感觉。
当考官让他重写时,他还是坚持了自己的看法,考官很不高兴。
结果祖咏未被录取。
作品鉴赏
题意是望终南山之余雪。
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所见的自然是它的“阴岭”;而且,惟其“阴”,才有“馀雪”。
“阴”字下得很确切。
“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赞颂了终南山,又引出下句。
“积雪浮云端”,就是“终南阴岭秀”的具体内容。
这个“浮”字下得十分生动。
自然,积雪不可能浮在云端。
这是说:终南山的阴岭高出云端,积雪未化。
云,总是流动的;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照耀下寒光闪闪,正给人以“浮”的感觉。
或许有的读者要说:“这里并没有提到阳光呀!”这里是没有提,但下句却作了补充。
“林表明霁色”中的“霁色”,指的就是雨雪初晴时的阳光给“林表”涂上的色彩。
同时,“积雪浮云端”一句写出了终南山高耸入云,表达了作者的凌云壮志。
“明”字当然下得好,但“霁”字更重要。
作者写的是从长安遥望终南余雪的情景。
终南山距长安城南约六十华里,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阴天固然看不清,就是在大晴天,一般看到的也是笼罩终南山的蒙蒙雾霭;只有在雨雪初晴之时,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
贾岛的《望山》诗里是这样写终南山的:“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
天事不可长,劲风来如奔。
阴霾一似扫,浩翠泻国门。
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
”久雨新晴,终南山翠色欲流,长安百万家,家家门前张开一面新崭崭的屏风,非常好看。
唐时如此,现在仍如此,久住西安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
所以,如果写从长安城中望终南馀雪而不用一个“霁”字,却说望见终南阴岭的馀雪如何如何,那就不是客观真实了。
祖咏不仅用了“霁”,而且选择的是夕阳西下之时的“霁”。
他说“林表明霁色”,而不说山脚、山腰或林下“明霁色”,这是很费推敲的。
“林表”承“终南阴岭”而来,自然在终南高处。
只有终南高处的林表才明霁色,表明西山已衔半边日,落日的余光平射过来,染红了林表,不用说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积雪。
而结句的“暮”字,也已经呼之欲出了。
前三句,写“望”中所见;末一句,写“望”中所感。
俗谚有云:“下雪不冷消雪冷。
”又云:“日暮天寒。
”一场雪后,只有终南阴岭尚余积雪,其他地方的雪正在消融,吸收了大量的热,自然要寒一
些;日暮之时,又比白天寒;望终南余雪,寒光闪耀,就令人更增寒意。
做望终南余雪的题目,写到因望余雪而增加了寒冷的感觉,意思的确完满了,就不必死守清规戎律,再凑几句了。
王士禛在《渔洋诗话》卷上里,把这首诗和陶潜的“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王维的“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等并列,称为咏雪的“最佳”之作。
诗中的霁色、阴岭等词烘托出了诗题中余字的精神。
英汉对照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ON SEEING THE SNOW-PEAK OF ZHONGNAN
Zu Young
See how Zhongnan Mountain soars
With its white top over floating clouds --
And a warm sky opening at the snow-line
While the town in the valley grows colder and colder.
作者简介
祖咏,唐代诗人。
洛阳(今属河南)人,后迁居汝水以北。
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24年)进士。
与王维友善,其诗多借状景绘物宣扬隐逸生活。
明人辑有《祖咏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