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六三)版数学五上 4.2等式的性质一及应用 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 式 的 性 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等式的概念,理解等式的性质,并能用精确的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描述等式的性质;

2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应用新知的能力,渗透“化归”的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认识数学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等式的性质,利用等式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1 抽象概括出等式的性质;

2 应用等式的性质把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化成a x =的形式。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可以用观察、估算等方法得到简单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如:

244=x

(试:1=x ,2=x ,3=x ,…,6=x ,2464=⨯,故6=x 是方程244=x 的解,方程的解指的是使方程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但是像453

1=--x 的方程的解该怎样得到?

所以我们必须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其他方法。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所以,方程一定是等式。那反过来呢?) 为了解方程,我们先来研究等式有什么性质?

二、研究问题,探索新知

(一)等式的定义:

像:mn=nm,2=3,3×31=5×2,31=5y这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就是等式。

定义:用等号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等式。可以用a=b表示一般的等式。

(二)实验演示1:

(探究等式性质)

1提出给学生的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的过程,思考,可否从中发现规律,在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你发现的规律。

观察实验演示:

(教师可以进行两次不同物体的实验,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代表发言.)2.集体归纳

在学生叙述发现的规律后,教师进一步引导:等式就像平衡的天平,它具有与上面的事实同样的性质.比如“8=8”,我们在两边都加上6,就有“8+6=8+6”;两边都减去11,就有“8-11=8-11”

提出问题1:你能用文字来叙述等式的这个性质吗?(板书展示:等式性质1)提出问题2:等式一般可以用a=b来表示.等式的性质1怎样用式子的形式来表示?

如果a=b,那么a±c=b±c

字母a、b、c可以表示具体的数,也可以表示一个式子。

这里引入等式的两边可以加上一个式子,进而明确完善:等式两边加上的可以

是同一个数,也可以是同一个式子.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相等.

(三)实验演示2:

观察下列实验,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你能用实验加以验证吗?

在学生观察图时,必须注意图上两个方向的箭头所表示的含义.观察后再请一名学生用实验验证

然后让学生用两种语言表示等式的性质2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0),结果相等.

三、习题练习,应用新知:

1. 判断正误:

(1)如果y x =,那么55+=+y x ( )

(2)如果22+=+b a ,那么b a = ( )

(3)如果62=-x ,那么3=x ( )

(4)如果bc ac =,那么b a = ( )

(5)如果b c b a =,那么c a = ( )

2. 用适当的数或整式填空,使结果仍是等式: 如果a=b ,那么ac=bc 如果a=bc ≠0,那么a b c c

=

(1)如果 3=21,那么 3 - 2=2-____1,依据是___________

整理得:

(2)如果 2 = 16,那么 =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

(3)如果 2-4 = 0,那么 2-44 = 0____,依据是___________;

得 2=_____;再 =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

小结:解以x 为未知数的方程,就是把方程逐步转化为a x =常数)

的形式,等式的性质是转化的重要依据。

例2:利用等式的解方程

4531=--x

一般的,从方程解出未知数的值以后,可以带入原方程检验,看这个值能否使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进行小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归纳:

①等式的性质有那几条?用字母怎样表示?字母代表什么?

②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最终必须化为什么形式?

③在字母与数字的乘积中,数字因数又叫做这个式子的系数.

五、课后作业:

数学书:P83——习题的第3和第4题

(这些课后作业的针对性较强,便于学生课下巩固,查漏补缺,提升自我。)

六、板书设计:

考虑到多媒体课件的即时性,预设性,本节课的重难点、即时补充的内容将呈现在黑边上,这便于学生下课前归纳梳理记忆本节的重要内容。

课后反思:

本节课从提出间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出学习的必要性。在每个环节的安排中,突出了问题的设计,教师通过一个个的问题,把学生的思维激发起来,从而使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过程中突出对等式性质的理解和应用。实验演示、观察图形、语言叙述、字母表示、初步应用等都是为了使学生能理解性质,在解方程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说明每一步变形的依据,例题示范解答后解题后开展练习巩固,所有这些都围绕本节课的重点,也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这些设想,在实施中有些仓促,还好最终差不多都实现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