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16分)
1.(6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问题。
济南文化(积淀/沉淀)丰厚,素有“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赞誉。
无论是那些记录着岁月痕迹的斑驳城墙,还是贮藏往日年华的陈旧屋檐,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并非可望而不可及。
辛弃疾(心无旁骛/趋之若鹜),立志收复中原,表现出铮铮铁骨和英雄气概。
李清照,顺境时不娇柔,逆境时不消沉,历经人生磨难之后仍然能乘风破浪,为词坛留下了一笔班璨的财富。
张养浩生活(简朴/古朴),为官清廉,对不利于百姓的政事,总是奋不顾身直言真谏。
让我们一起拜谒济南名人故居,(回顾/环顾)历史,寻找那些名士们曾经留下的脚步,从他们身上汲取向上的力量。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或画横线的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A.贮藏(chù)
B.如雷贯耳
C.可望而不可及
D.汲取(xī)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积淀趋之若鹜古朴回顾
B.沉淀趋之若鹜简朴环顾
C.积淀心无旁骛简朴回顾
D.沉淀心无旁骛古朴环顾
2.(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学第一堂语文课,新来的语文老师强聒不舍,出众的口才征服了全班同学。
B.高新区市场监管部坚持“智慧监管+柔性执法”,力求找到城市治理的不二法门。
C.亚运赛场是运动员追梦的舞台,一批后起之秀前仆后继,展现年轻一代新力量。
D.我国经济正在高速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天天与日俱增。
3.(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个人如果要开创自己的光明前程,关键在于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起决定性作用。
B.传承中华民族文化,我们要不断增强民族文化的软实力和汉语言文字的传播速度。
C.能否建立创新型国家,归根到底还是要有大批献身科学、热爱祖国的创新型人才。
D.十年来,我们坚守初心、携手同行,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从无到有,蓬勃发展。
4.(4分)2023年9月23日晚8点,第19届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在杭州奥体中心主体育馆举行,在运动员入场仪式上,展示国家姓名的花窗背景镶嵌着梅、兰、竹、菊图案,中心场地不时切换出它们的精致刺绣样式。
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揣摩诗歌,把下面的备选词语填在横线上。
(只填序号)
备选词语:①兰②竹③菊④梅
A.窗前一丛 ,青翠独言奇。
B.墙角数枝 ,凌寒独自开。
C.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花。
D.幽 生前庭,含熏待清风。
(2)我们的先贤崇尚君子的品格,把这四种植物人格化,称为“四君子”。
请仿照示例,选择其中一种分析其所象征的君子品格。
示例:莲,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坚贞高洁的品格。
二、(36分)
5.(9分)课内文言文。
醉翁亭记
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问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峰回路转曲折
B.四时之景不同四季
C.宴酣之乐酣睡
D.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快乐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朝而往,暮而归面山而居
B.行者休于树所欲有甚于生者
C.名之者诈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其西南诸峰安陵君其许寡人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①段寥寥数语,由远及近,写山写水,写泉写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B.“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是作者被贬后政治上不得意,思想消沉的表现。
C.文章结尾运用设问手法,在自问自答中,流露出作者的自豪之情,饶有兴味。
D.本文层层递进,巧妙呼应。
使用第三人称写太守,融叙事、议论、抒情为一体。
6.(8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孟子见梁惠王。
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诗》①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②之,不日成之。
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王在灵囿③,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翯翯。
王在灵沼,于物鱼跃。
’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
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汤誓》曰:‘时日害④丧,予及女偕亡。
’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有删改)【注释】①《诗》:以下引诗出自《诗经•大雅•灵台》,写周文王兴建灵台、灵囿而庶民相助的盛况。
②攻:修建。
③囿(yòu):圈养鸟兽的园林。
④害:同“曷”,即“何”,这里指“何时”。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3)本文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是对比论证,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其作用。
7.(7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书边事
【唐】张乔
调角①断清秋,征人■戍楼。
春风对青冢②,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③有客游。
蕃情④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注释】①调(diào)角:吹奏号角。
②青冢:指西汉王昭君的坟墓。
③穷边:偏远的边地。
④蕃(b
ō)情:蕃指藏族,蕃情指藏族归顺的情谊。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此诗是写作者游历边塞的所间、所见、所感,描巧了宁静的边塞,意境高调而深远。
B.颔联中的“春风”是虚写,巧昭君墓秋来依然春风吹拂,梁州边城一派日丽平和的景象。
C.颈联在“无”和“有”“兵”和“客”的对比中,描绘了边关地区民不聊生的场面。
D.尾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表达作者民族围结的心愿。
(2)诗歌首联中的“■”处的字被污染了,有人认为应该是“守”字,与“征人”一致;也有人觉得应
该用“倚”字,更吻合意境。
你认为用哪个字好呢?说说你的理由。
8.(3分)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更定,晚上八时左右。
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
B.古代文化中,“庙堂”代指朝廷,“丝竹”代指音乐,“婵娟”代指“月亮”。
C.乾隆皇帝诏定从《史记》到《明史》共24部纪传体史书为正史,即二十四史。
D.2023年为农历癸卯年,与“庆历四年春”“丙辰中秋”使用的纪年法是相同的。
9.(9分)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1)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行路难》)
(2) ,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鸡声茅店月, 。
(温庭筠《商山早行》)
(4) ,山雨欲来风满楼。
(许浑《咸阳城东楼》)
(5)树绕村庄, 。
倚东风,豪兴徜徉。
(秦观《行香子》)
(6)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句子
是: , 。
(7)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与“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表达意思相近的诗句是: , 。
三、(7分)
10.(3分)名著阅读,完成小题。
名字是一个人的名片,绰号是人的另一个标识。
探究以下三个人物的名字或绰号,完成表格的填写。
作品
姓名身份或绰号名字或绰号由来探究结论《艾青诗选》
① 保姆一个村庄的谐音宋江
绰号:及时雨绰号由来:② 《水浒传》李逵绰号:③ 绰号由来:因他肤色助黑,
脾气暴躁而得名。
人物名字或绰号,可以反映他们的身份、相貌、性格等。
11.(4分)《水浒传》全书道尽“忠义”二字,请结合下面情节谈谈你对李逵践行“忠义”的看法。
李逵亦垂泪进:“罢,买,罢!生时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言讫泪下,便觉身体有些沉重。
当时泪洒,拜别了宋江下船。
回到润州,果然药发身死。
李逵临死之时,嘱咐从人:“我死了。
可千万将我灵沤去是州南门外蓼儿洼和哥哥一处埋葬。
”嘱罢而死。
四、(31分)
12.(1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石狮为什么不像狮子
①行走在中国的大街小巷,我们常常会看到各式各样的石狮,有的面目狰狞,龇牙咧嘴;有的昂首挺胸,威风凛凛……在很多旧时的宅院、园林、寺庙前,石狮是必不可少的镇宅之物。
可是,当我们第一次看到它们时,往往都不敢确定它们是“狮子”。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②这需要从狮子的来源讲起。
狮子生长在非洲大草原上,对于中原地区来说,狮子是外来之物。
中原地区至今没有发现过狮子化石,传世文献中也没有任何关于狮子诞生于古代中原地区的记载。
③目前最早能见到“狮子”身影的文献为《汉书》。
那时它作为贡品传入中国。
“明珠、文甲、通厚、翠洞之珍盈于后宫,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巨象、狮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
殊方异物,四面而至”。
从《汉书》中可大致看出,在张骞通西域之后,狮子开始传入中国。
当然,在西汉之前没有关于狮子的文献记载也不能说明狮子没有出现过。
④先秦时期有关于“狻猊”这种动物的记载,《穆天子传》中提道:“名兽使足走千里,狻猊、野马走五百里。
”《尔雅》也描述了这种动物“狻猊,如猫,食虎豹”。
从这些描述我们可以发现狻猊与狮子有很多相似之处:跑得很快、凶猛异常。
但是狻猊又是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所以难以分辨狻猊到底存在于现实中还是只存在于神话中。
⑤我们可以想象的是,即便有狮子作为贡品进入中原,那么数量也不会很多。
因为古代虽然开通了丝
绸之路,但交通仍然极为不便。
要远程运送这么一个庞然大物,避开粮草问题不说,路上需要的安全保护措施就是一大难题。
⑥可见,这样的进贡很难发展其规模,再加上这样的猛兽抵达京成之后,民间的工匠、艺术家很少有机会见到一面,所以这与它们存在于传说中,在本质上没有很大的区别。
⑦除了上述原囚导致我们现在看到的石狮在外形上更像传说中众多神兽的结合,反而不像狮子之外,随着朝代变迁,石狮的神韵与狮子有所出入也是一大原因。
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期间,雕匠们在艺术风格的追求上更注重石狮的神似,于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尽一切可能赋予狮子威武、凶猛的形象。
从四川雅安高颐闼前石狮身上的翅膀便可看出一些端倪。
⑧隋唐时期,虽然狮子除了看守陵墓之外,还用来镇守宫殿、大门,但造型上仍然继承了前代的许多特点。
宋元时期,石狮的形象虽然仍有唐之遗风,但是唐代狮子那种昂扬雄浑的神的和行厉威严的宗教意趣大大减弱了,取而代之的是温驯柔情的世俗意味。
造型中的狮子挂铃铛,悬带,飘彩巾,吊红慢,体积也日渐缩小,不再使人望而生畏。
⑨到了元明清时期,石狮的雕刻从宫廷走向民间,发展出很多的风格,地方特色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体现。
这段时期雕刻出来的石狮更加精致,一些细节(比如颈部的项饰)也开始变得多样。
尤其是清代与唐宋狮子相比,神韵不足,精细有余。
⑩清代晚期之后,由于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石狮开始批量生产,失去了它作为工艺品的一些特点,地方特色渐渐消退,神韵大减。
我们现在所见到的一些石狮甚至像一种宠物,失去了威风凛凛的感觉。
⑪狮子本不生在中原,再加上早期传入中国时数量较少,难得一见,导致石狮从外形上与狮子相去甚远,各朝代在石狮雕刻的艺术风格追求上,有较大的不同和变化,导致石狮在神韵上与狮子的相似之处也有所消减,这些都使得现在看到的石狮与狮子形象差别非常之大。
(1)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原地区没有狮子化石,传世文献中也没有任何关于狮子诞生于古代中原地区的记载。
B.《汉书》有对狮子的最早记载,在此之前没有关于狮子的文献记载说明狮子未出现过。
C.因为古代交通极为不便,所以即便有狮子作为贡品进入中原,那么数量也不会很多。
D.元明清时期,石狮的雕刻从宫廷走向民间。
唐宋与清代相比,神韵不足,精细有余。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在写各式各样的石狮时,主要的语言特点是生动形象,如“昂首挺胸,威风凛凛”。
B.第③段引用古代文献中关于狮子的记载,进一步增加了说明文的文学性和文章的说服力。
C.第⑦段画线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是为了进一步说明雕匠们更注重石狮的形似。
D.本文采用时间顺序,依次介绍了各朝代石狮雕刻艺术风格的不同和变化,层次清晰。
(3)有人认为本文第④段不必放入文中,应该删去,你认为呢?请简述理由。
13.(21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老兵和军马
①“老兵”其实并不老,才二十六岁。
②八年前,部队招兵,他报了名。
“为什么想当兵?”招兵连长问。
“奔出息。
”招兵连长打量着他,“考高中、上大学,也可以有出息嘛。
”“就是考上了,家里也供不起。
”招兵连长凝视他良久,“喜欢马吗?”“喜欢!我家那匹马就是我养大的。
我对它像兄弟!”就这样,在城里打了三年短工的他如愿穿上军装,被分到一个军马场。
③像大多数新兵一样,他有一个梦想——留在部队,既出息自己,又荣耀家门。
他默默地、执着地接近着他的人生憧憬。
由于在家养过马,又能吃苦,他很快成了“专业”最出色的新兵。
他知道养好军马就能让骑兵兄弟多一份保障,但仅凭自己那点粗浅经验是不够的便买来相关书籍学习,并天天坚持记录驯养心得。
入伍第二年,他在新兵中第一个当上了副班长,第三年入了党并当上了班长,第五年被授予了“模范班长”的称号。
④有一天,他一个人躲在僻静处默默流泪——家信中说,家里那匹马病死了。
那是他用打工的钱买的,买时还是个小马驹。
他想,如果自己没参军,那匹马不会死。
⑤他很爱一匹枣红色军马。
这匹马跟他家的马一样,额头正中也有一处茨形的白毛,他给这匹军马取名叫“白头心儿”。
⑥“白头心儿”救过他一命。
那次军马受惊“炸群”,他从一匹马上摔了下去,眼看就要被受惊的马群踩踏,“白头心儿”冲过来一口将他叼起,紧紧叼住不放,否则他必死无疑。
当马群安静下来。
他搂着“白头心儿”的脖子涌出了热泪。
⑦慢慢地,他开始被尊称为“老班长”了。
可不是“老”嘛!他已经欢送过一批战友退伍了。
当年同一批新兵中,只留下了他一个。
他感到几分欣慰,几分自信。
毕竟已经是班长了,被留下继续服役了,兴许将来真能当上军官。
⑧他入伍的第八年,裁军。
因军事装备越来越现代化,军马场接到了解散的命令,所有的军马都要被处理。
“白头心儿”被牵走时,眼望着他,四蹄后撑,一动不动。
他轻轻拍着它的脖子耳语:“白头心儿啊,乖乖跟人家走吧,我不会忘了你的……”不知不觉,泪水已淌在这位二十六岁“老兵”的脸颊上。
⑨他是最后离开军马场的官兵之一。
那是一个冬日的黄昏,他们列队肃立在空荡荡的营房前,营房不远处,是一排排寂静的马厩。
连长又给他颁发了“模范班长”的证书,那是对他八年服役最后的嘉奖。
连长命令他以“老兵”的身份降下军旗。
仰望着在风中飘荡的军旗,他仿佛听到营房中传出了笑声和歌声,仿佛闻到从马厩发出的草料混杂着马粪的那种温热的芳香。
如血的夕阳已沉到地平线以下,广袤而苍凉的
大草原上夜幕降临了。
回望着越来越模糊的营房和马厩,他想——它们也将成为这大草原上光荣与梦想的遗址了。
他想——他保存他的“模范班长”证书,一定要比大草原保存那遗迹更长久……
⑩归乡途中,他竟在一个小县城看到了“白头心儿”!它卧在一幢砖房前,旁边挂着一块牌子——“吕记马肉”。
他走近“白头心儿”,见它那晶亮的大眼睛里分明地汪着泪。
马肉店老板告诉他,那军马拍电影时断了一条腿,废了。
他蹲下查看了马腿,请求老板将“白头心儿”转卖给他。
老板提出的金额超过了他的复员费。
“我白替你打工行不行?”他说,“直到这匹马能站起来为止。
”
⑪在他的救治和精心照料下,一个月后,“白头心儿”奇迹般地站了起来。
老板被他感动了,没再收他一分钱,允许他将“白头心儿”牵走。
因为“白头心儿”,他没法乘车,只能朝行暮宿,向着家乡“长征”。
⑫两个月后,一个风尘仆仆的人牵着一匹马站在家门前。
他的母亲惊喜地认出了儿子!他抱着瘦小的母亲,“妈,我回来了。
你看,咱们又有一匹‘白头心儿’了!”
⑬第二天清晨,他牵着“白头心儿”登上家乡的山头,俯瞰着贫穷的山村,发誓般地说:“‘白头心儿’,咱们一起把家乡彻底变个样吧!”
⑭那一刻,二十六岁的“老兵”似乎顿悟——他从军队获得的,还有比“模范班长”荣誉重要得多的东西……
(1)文中④⑧段两处画横线句都写到老兵流泪,你从中读出了他怎样的心理?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
(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①结合语境,赏析第⑦段中加点词语。
他感到几分欣慰,几分自信。
②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⑩段画线句。
他蹲下查看了马腿,请求老板将“白头心儿”转卖给他。
(3)文章第⑨段是如何表现老兵离开部队时的不舍之情的?请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个角度简要分析。
(4)文章结尾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探究老兵得到的“重要得多的东西”有哪些。
(答出两点即可)五、(60分)
14.(60分)按要求作文。
请以“那镜头,余味悠长”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16分)
1.【分析】(1)本题考查汉字字音字形。
解答此题,要有一定的字词积累。
A.有误,“贮蓄”中的“贮”应读作“zhù”;
B.正确;
C.有误,“可望而不可及”中的“及”应写作“即”;
D.有误,“汲取”中的“汲”应读作“jí”。
故选:B。
(2)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第一处:积淀:积累沉淀。
多指思想、文化等在漫长历史中的积聚。
沉淀:溶液中不易溶解的物质沉到溶液底层。
结合语境可知,此处形容济南文化,填“积淀”更合适。
第二处:趋之若鹜:形容很多人追逐某种事物。
多指追逐不正当的事物。
心无旁骛:心思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
结合语境可知,此处形容辛弃疾一心想收复中原,填“心无旁骛”更合适。
第三处:古朴:质朴而有古风。
简朴:简单朴素。
结合语境可知,此处形容生活朴素,填“简朴”更合适。
第四处:回顾:回头看。
环顾:向四周看,环视。
结合语境可知,此处形容回看历史,填“回顾”更合适。
故选:C。
【解答】答案:
(1)B
(2)C
【点评】词语的搭配要符合两个原则:一是合乎事理;另一个是合乎习惯。
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积累。
2.【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
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
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有误,“强聒不舍”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没完。
该成语褒贬误用。
B.正确,“不二法门”泛指独一无二的方法或途径。
C.有误,“前赴后继”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继续冲上去。
形容不怕牺牲,勇往直前。
该成语用错对象。
D.有误,“与日俱增”随时间增长而增长。
形容不断增长。
也指增长速度很快。
该成语用错对象。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3.【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积累常见病句类型,掌握每种病句类型的常见设错规律,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注意“抓主干,理枝蔓”。
【解答】A.有误,句式杂糅,可删掉“关键在于”或“起决定性作用”。
B.有误,搭配不当,可将“我们要不断增强民族文化的软实力和汉语言文字的传播速度”改为“我们要
不断增强民族文化的软实力,提高汉语言文字的传播速度”。
C.有误,两面对一面,可删掉“能否”。
D.正确。
故选:D。
【点评】病句辨析是基础部分常考题型之一,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
4.【分析】(1)本题考查情景补写。
A.根据“窗前一丛”“青翠独言奇”可知,应为:竹。
B.根据“凌寒独自开”可知,应为:梅。
C.根据“待到重阳日”可知,应为:菊。
D.根据“出生前庭”“含熏待清风”可知,应为:兰。
(2)本题考查仿写。
“仿用句式”指在一定的语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提供的句式,另造一个或多个结构相似、修辞相同、内容衔接的句子。
例句的结构特点是:描写对象+相关名句+象征的品质,根据题干“四君子”“选择其中一种分析其所象征的君子品格”的要求来仿写即可。
【解答】答案:
(1)A.②
B.④
C.③
D.①
(2)示例一:梅,凌寒独自开,象征君子坚毅不屈的高尚气节。
示例二:兰,含熏待清风,象征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品格。
示例三:竹,青翠独言奇,象征君子坚定不屈的高洁节操。
示例四:菊,暗暗淡淡紫,象征君子中和恬淡的洒脱气质。
【点评】解答综合性学习问题,关键在于平时重视语文知识的学习,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语文知识,养成从生活中随时随地学习语文的习惯,在语言的运用中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36分)
5.【分析】参考译文: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城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美丽,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行走了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而下的,是酿泉。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
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老僧智仙。
给它起名字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太守和宾客来这里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名号叫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美景。
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的。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散去,云聚拢过来,山里就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间早晚的景象。
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看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面低落下去,石头裸露出来,是山中四季的景色。
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那乐趣也是没有穷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老小小,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游山啊。
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香甜,酒水清澈,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这是太守在举行酒宴。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落到山顶,人的影子散乱一地。
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随着。
树林茂密阴蔽,鸟儿到处鸣叫,那是因为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在快乐啊。
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宾客的快乐为快乐。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做好积累,对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做好整理。
ABD.正确;
C.有误,本句句意: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酣”的意思是尽兴的喝酒。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