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大学生网络素质现状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网络剧烈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但正如“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一样,利用好网络,我们的生活受益无穷,错用了它也会让我们掉入无底的深渊。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工程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

对新事物和新思想充满无限热情的大学生们,短短几年内已发展成为我国网络大军中的主流甚至中坚力量。

今天,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空间这个虚拟的世界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甚至情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网络是把双刃剑,我们作了这份调查研究,希冀新时代的大学生自觉提高道德素养,把虚拟新世界看得明白真切,同时也迫切希望极度迷失的网虫能迷途知返!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素质
一、大学生网络素质现状
近年来,网络犯罪不断增加,有关大学生在网上“玩火”出事的例子也屡见报端。

因聊天而被网友强奸、因看黄色网站而导致性犯罪、因打游戏而导致脑死亡等这样的事在大学校园已不鲜见。

网络剧烈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但正如“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一样,利用好网络,我们的生活受益无穷,错用了它也会让我们掉入无底的深渊。

在中国的6800万网民中,在校大学生占着很大一部分比例,这高素质的一群,有多少人在利用网络,如何利用网络成为社会各界关心的问题。

1、六成大学生用网娱乐
据悉在北京、武汉、重庆等多所高校调查结果显示,具我们调查,有超过90%的同学都触过网,但低年级同学和高年级同学对网络的运用差别较大。

大一学生大部分只懂得用QQ聊天,30%的新生不懂得发电子邮件,80%的新生不懂得下载有用程序等。

但在高年级同学的影响下,很快懂得进入聊天室,开始打游戏等,但将网络主要用于学习的人却很少。

高年级同学运用网络的能力就要强得多,90%以上的同学懂得运用聊天室等网络空间聊天,85%的同学懂得发电子邮件,60%的同学懂得在网上下载自己需要的文件、电影、程序等,40%的人懂得在网上查询各种自己需要的资料。

但有这样一组数据令人愕然。

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上网主要用于聊天者占34%,主要用于玩游戏者占28%,主要用于查资料者占30%,其他占8%。

如此看来,62%的大学生在网上从事与学习、工作无关的活动。

聊天、游戏等这样的网络娱乐不是不能提倡,但关键在于大学生能否自觉约束自己,能否把网络娱乐当成一种适度的休闲方式,而不是沉溺其中害了自己。

2、“玩”网者的悲剧
“上网仅限于聊天、游戏、玩耍,这是网络的悲哀。

作为我国网民中素质最高的一个群体,在校大学生正确运用网络的能力不能不让人忧虑。

”华中师范大学一位老教授语重心长地说。

因网络而走向极端的案例在大学生群体中并不少见。

3、色情:因网而“罪”
我们调查的有关数据显示,上网的大学生中80%以上访问过色情网站,经常光顾者占12%。

资料显示,网络色情是导致大学生性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专家称:“色情网站鼓励和暗示网民通过非正常途径获得满足,而这种满足又是现实无法满足的,长此下去,他们将沉迷于幻觉,极有可能走上犯罪道路。


胡俊曾是湖北某专科学校的一名优秀学生,来自农村。

偶然一次趁同学不在寝室偷偷打开了电脑,突然弹出了一个色情网站。

对“性”几乎一无所知的胡当即感到面红耳赤,连忙拔掉电源,但他事后又禁不住好奇再次打开那些赤裸裸的画面。

此后胡经常趁同学不在偷上黄色网站,最终导致犯强奸罪而被判刑。

4、聊天:因“友”而亡
在上网的大学生中,具我们调查,有76%的学生沉迷于聊天室和利用各类聊天工具与网友聊天。

在武汉理工大学大学生邓小平理论研究会搜集的网络犯罪的案例中,由QQ引发的“大学生被害事件”发人深省。

在天津上大学的大连女孩许婷被网友骗走了手机等财物;湖北一师范类院校女生何琴在与和她聊天达一年之久的湖北省浠水县一网友见面时被对方强奸;网名为沙子的南京某大学英语专业学生,在聊天时被聊天经验丰富的伊春市毕冬冬的“网上形象”深深吸引,在与他第三次会面时被杀害了……
5、BBS:因“坛”而“坠”
BBS,也称论坛,“灌水”也是不少大学生网民的最爱。

谈及“水木清华”、“珞珈山水”、“白云黄鹤”……大学生们很容易联想到他们的“家”——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但是BBS 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毒瘤”。

武汉某综合性院校的学生李某和刘某在BBS聊天中互相漫骂,导致事后因互相打斗而几乎致残。

除了给社会治安带来了隐患,网络还影响了不少大学生的学习和身体健康。

6、游戏:因“戏”而废
网络游戏是不少大学生的“宠物”。

据我们在河北农大校内调查表明,30%的学生沉溺于“CS”之类的网络游戏。

2002年浙江大学开除了120名学生,他们大都沉迷于网络不知归路,考试多门“大红灯笼高高挂”。

某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大三学生江科进学校时曾拿了新生入学一等奖学金,但是后来江科沉迷于电脑游戏,旷课成了习惯,现在已经有10多门功课不及格,面临退学的危险。

“包夜”(通宵上网)成了不少大学生周末必做的一件事,周一的课必受影响。

医学调查也表明,缺乏睡眠会导致食欲下降、身体免疫力下降、情感冷漠、心理活动异常、感知、记忆、思维、言语等各种反应能力显著下降等问题。

2003年2月27日,武汉某大学计算机学院21岁的大一学生唐某上午课程结束后,顾不上吃午饭,便和同学直奔校门外的一家网吧
打游戏。

连续上网5小时后,突感头疼,口吐白沫,继而昏迷,最终导致“脑死亡”而离开了人世。

7、六成大学生缘何在“玩”网?
为什么有高达62%的学生不能正确利用网络?这是他们天生的堕落?还是学校教育的失败?还是社会文化的负面影响?导致大学生不能正确利用网络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令我们深思。

有关专家称,造成大学生网络素质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学生自身对网络认识有偏差;二是高校网络环境建设普遍匮乏;三是高校在网络素质教育方面资源非常不足。

大学生对网络认识有偏差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大学生上网多在课余时间,放下了繁重的课程,上网时便希望能放松,而不是再学习。

在没有人正确引导的情况下,聊天、游戏等易学、大众化的消遣性娱乐自然成了大学生们的最爱。

此外,在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40%的学生认为玩网是因为学校的课外活动过于单调,一些娱乐只能通过网络实现。

对于高校的网络建设环境目前的确不尽人意。

我们在采访过程中发现,目前河北保定等省市仍有多所高校互联网还未接到宿舍,学生只能到学校计算机中心、到校内外各种环境不健全的网吧上网,在那样嘈杂的环境里,学生们很难进入好的学习状态,“玩”网也就成了自然。

此外,我们浏览了多所高校的网站,发现“死网”、“呆网”是个通病。

某理工类高校网络学院的网上教程一个月难得更新一次,因
而谈不上让学生们利用校园网站进行学习。

对此,该校网络中心的一工作人员称:“我国高校普遍使用的是CER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它从1994始建以来,主干网速在4M以上,部分线路达155M,通达中国大陆31个省会的80余个城市,联网的大学和科研单位有550多个,用户200万人。

这样的网络根本无法与国外高校高速的Internet相比。

这样的网络环境让更新工作做起来耗时耗力。


除了以上两个原因,学校网络素质教育的匮乏是导致大学生不能正确运用网络的关键。

据调查,除了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城市部分高校的计算机学院开设了“网络素质教育”这门课外,大部分高校仅仅开设了选修课,有的甚至是一片空白。

并且这些选修课大都“名存实亡”,平常不去上课,考试稍微准备准备也能过关拿到学分。

8、其实网络可以用得很精彩
互联网功过皆有,但作为知识含量较高、素质较好的大学生群体,更应该在网络中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网络中有用的部分变为自己的财富。

大学生运用网络可以很精彩。

不少世界顶尖的“网络大侠”、“黑客高手”都来自于在校大学生。

国内的丁磊等第一批网络英雄也正是利用网络带来了事业成功的契机。

利用网络可以帮助自己查找各种学习资料,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的深度、广度;
利用网络可以找到各种实践、兼职、打工、招聘的信息,为自己的前途找到好的信息渠道;
利用网络可以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积极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
利用网络写稿的大学生不仅仅赚稿费养活了自己,更结交了不少优秀编辑记者们,积累了社会关系,开阔了视野,也培养了综合能力;利用网络开班会可以让大家畅所欲言,发挥互相交流的真正作用;利用网络进行远程教育;
……
网络的好处无处不在。

二、大学生的网络生活
纵观人类历史,20世纪无疑是科学技术发展历程上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耀眼的时代。

自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问世以来,以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现、当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着。

在飞转的巨大历史车轮的带动下,世界各地的人们,虽然肤色不同、文化各异,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但其日常生活和各行各业的面貌无一不深深地打上了信息时代的烙印。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工程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

对新事物和新思想充满无限热情的大学生们,短短几年内已发展成为我国网络大军中的主流甚至中坚力量。

这当然与其自身的文化素养有着必然的、不可忽视的联系,而不少高校校园网的建设更为大学生的网络生活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前提和条
件。

2000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网络用户已达1690万,其中在校大学生占21%。

不难看出,高校学生已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第一上网群体。

今天,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我们调查显示,88.2%的学生有过上网的经历,35.7%的学生“网龄”在半年至一年,26%的学生“网龄”超过一年,9.5%的学生几乎天天上网;每周上网所花时间在7~14小时的学生占17.4%,高于14小时的占6.1%;68.6%的学生拥有自己的网页或电子信箱,48.9%的学生尝试过网上交友。

这些数据表明,大学生的生活已经从现实世界延伸到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这个虚拟的世界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甚至情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1、日常生活中的网络
网络信息技术已经一点一滴地渗入我们的生活,从BBS、电子邮件到主题网站的出现,各式各样便利的互联网工具逐渐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甚至对社会的整体面貌和人们的观念意识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大学生这个拥有相对较高的文化修养和知识水平的群体,更是网络大军中的生力军。

他们也许永远不可能体会到父母省吃俭用攒钱买下第一台电视机时的兴奋,但更能接受全球化的新观念。

在他们身上,地域与文化的差异也随着网络生活的普及而逐渐淡化。

以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为例,咬牙(当然,通常情况下这是多余的,因为对于身处异地求学的子女,父母总是有求必应,学生中不少人不必为买一台电脑而发愁)买上一台电脑,插上网线,很多事情办起来便可以足不出户(宿舍),还可以一机多用,真是省时省力又经济。

即使是那些网线没有通到宿舍或没有足够的经济条件购买电脑的同学,也可以通过使用学校计算中心、所在院系机房的计算机和教育网实现连接网络世界的愿望,过上自己的网络生活。

通过互联网可以收看新闻、收听在线广播、查阅报刊、查询电视节目、天气预报、查看网上地图、万年历、查询政府信息等等,这对于没有视频接口或者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安装电视机的大学宿舍来说,无疑具有雪中送炭的意义。

试想,一个没有条件接触现实社会运行状况以及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信息的大学生,如何将其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岂不又回到了闭门造车、读死书、死读书的僵死环境?仅以查询天气预报为例,在北京读书的学生就不需要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守候在电视机或收音机旁等待天气预报,更不需要花钱打收费服务电话查询第二天的天气情况。

只需要连接北京市气象局的网站(),当天和第二天的天气情况就会立刻出现在眼前。

这不但节省了时间和金钱,而且还方便了处于紧张学习中的同学们方便、灵活地获取信息。

对于大学生而言,网络的积极意义不胜枚举,略说几例如下:
众多的健康咨询网站可以帮助远离父母的大学生在相对独立的生活中保持身心健康。

健康咨询可能涉及个人隐私,在网上进行既快捷
也更加适合。

健康网站提供的有关饮食、穿衣、疾病预防、急救以及心理健康方面的咨询都有助于大学生养成注意自身健康的好习惯,并有助于其选择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网络是大学生联络故地旧友的便利工具。

自从有了网上邮政编码查询、电子邮件、电子邮政、网上聊天室,亲朋好友的交流不再受制于各种地理、经济因素,通过互联网便可直接与远在他乡的朋友取得最直接的联系。

此外,网上列车时刻表查询、飞机航班查询,网上订票,更缓解了机场、火车站的订票、购票的压力,这不仅方便了学生,同样也方便了广大为订票、购票而奔波的社会大众。

网络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便利。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的问题逐渐成了社会的一大难题,人才市场供大于求的趋势逐渐显现,而且,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人才分布极不平衡,加上招聘、面试所必然受到的地理、经济等因素的限制,更是给大学的就业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网上就业咨询和网络招聘的兴起,给面临毕业的大学生带来了最实在、最实惠的便利。

各种单位、部门,或者企业、公司常通过自己的网站或是在公共网站上张贴广告的方式进行公开招聘,将其自身性质、特色、招聘方向、择员要求等信息通过互联网公诸于众,以吸引更多更好的人才加盟。

网上招聘区别于面对面招聘的最大优势在于,它打破了传统地域上的限制,给广大学生创造了平等的择业机会,再加上一些信息服务机构针对就业问题开办的专门咨询网站以及专题咨询,更为学生乃至社会提供了非网络方式所无可比拟的特色服务。

网络为大学生应考报名提供了便利。

与毕业生就业一样,如今的出国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基本上已采用网上报名的方式了。

网上报名和相关信息的网络服务都为有志在国内外继续深造的同学提供了相对方便的途径。

随着很多考试报名费的网上缴纳,网络报名的一条龙服务可以让同学们基本足不出户就能实现过去出远门、排长队、着大急才能实现的考试报名。

网络为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提供了便利。

大学生家教网的登场,对于鼓励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培养自食其力的能力,解决部分生活学习开销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渠道。

不少大学生不仅在从事家教的过程中解决了不小的经济问题,还更好地认识了社会,这对他们今后走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作了必要的心理准备。

而家教网更是大学生与社会交流的另一个特别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大学生可以体味到自己未来择业的一些感受。

由此可见,打破地域局限、提供充足信息的互联网络,对大学生校园生活方式的影响不容小视。

而且,网络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产生着潜在的影响。

2、学习中的网络
互联网,尤其是校园网的开通,对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发挥着特有的积极作用,当然也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对于学习者本人而言,这是对其自身旧有学习习惯的一种挑战。

教育方面的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基于网络的学习也随之成为以在校大学生为试验田的成人学习者的重要学习方式。

互联网可以通过学科网站的建立,为大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向,以及大量、高质的参考信息,尤其为课外异步学习提供了可能,并且便利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

广大师生可以通过网站开展教学、问题讨论,网上学习便是这样一种重要的远程学习方式,网络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判断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始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信息高速公路”的热潮目前业已席卷全球。

作为信息化社会中信息服务主要成员的图书馆,将逐步成为现代化信息服务的中心之一,并且在科学进步、人类发展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各项活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虽然在这一领域的起步比美国等发达国家较晚,但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现今在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系统设计及数据库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全国目前已有为数不少的图书馆开始实现馆藏文献的数字化,并通过互联网公诸于众。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广大高校图书馆信息中心,已经实现了不同程度的数字化,各色图书馆主页已成为高校网站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其中,最直接的受益者,当然要数在校大学生。

查阅纸质卡片图书目录,在浩如烟海的藏书中苦寻几本小书,由于副本数量的限制而造成借阅上的障碍,图书更新的信息无法及时通告个人,以及图书资料在内容、数量上普遍受到的因纸本载体体积大、保存难造成的限制,这些不便利因素随着网络技术与图书馆工作的结合发展将逐步成为历史。

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的网页,查阅数字化的馆藏目录,
只需鼠标的几下点击,便可将翻阅繁冗的卡片目录的过程在以秒为计算单位的时间内完成。

再加上不同级别、不同方式的检索途径,使得图书检索变得愈发轻松便利。

此外,大多数高校的图书馆都提供了网上预约、续借图书的服务,并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通知借阅期满和预约图书可借等服务,这些无疑又给处于紧张学习、生活中的高校学生提供了莫大的便利。

随着馆藏图书数字化进程的加快,部分图书已脱离了物质载体的局限,可以同时为大家共同浏览。

当然,网上预借、续借的功能在目前数字化技术条件、社会条件尚未成熟的环境下,无疑是最具有现实意义的,有了这两项功能,副本数量上的局限造成的借阅矛盾,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缓和。

不仅是电子图书,对于广大高校在校生而言,电子期刊恐怕是最具有使用价值的网络资源。

互联网将各式各样、不计其数的学术期刊、论文汇总编排,并提供多种检索途径以方便使用者检索查阅,这对于迫切需要广泛地吸取科学技术、人文社会各方面知识的大学生来说,不仅是一种便利的工具,更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对于需要做某一方面科学研究的大学生来说,电子期刊更是必不可少的了解当今该领域科学研究进展和最新研究动态的理想平台。

很多高校都在大量引进国外学术期刊电子版的基础上,把这些期刊上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这种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更是以往难以想像和无可比拟的。

很多在线数据库都是过去大型的商业数据库网络化后的产物,所以这些数据库有着非常丰富的数据资源。

作为一种网上参考咨询工具,在线数据库的价值也在日益凸显之中。

一方面,在线数据库可以作为相对散乱的学术期刊(尤其是国外学术期刊)的必要补充,大学生可以利用在线数据库查找某一科研领域的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而不必盲目搜罗过多的期刊论文。

另一方面,很多在线数据库还提供了期刊所不能提供的信息。

如全球金融、财务分析、各国宏观经济指标等工商业信息,期刊引文、会议纪要、书目、书评等学术和科研信息及专利、政府报告等参考信息等等。

就拿使用中国期刊网查找国内学术期刊论文为例,一般都可以通过所在大学的图书馆主页找到与所在大学连接速度最快的镜像站点的网址(如从北京大学连接的最快镜像站点的网址是
/),使用学校为你们提供的用户名和密码(各高校一般都是中国期刊网的网上包库用户)登陆。

中国期刊网既支持按学科浏览期刊论文,又支持结合学科分类和主题词检索相结合的“专项检索”和“组合检索”。

在检索语句中支持一般的布尔运算符(“and”、“*”、“or”、“+”、“-”等)和截词符(“%”),此外还有二次检索等必要的检索功能。

你可以先查看检索到的结果的一般信息如标题、作者、关键词和摘要,如果确定需要该篇文献,你就可以选择下载到本地的电脑上。

需要说明的是,要显示和下载全文,你需要先下载并安装中国期刊网专用的全文浏览器。

该浏览器可以在中国期刊网的主页上找到下载的地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