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康复治疗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 物理康复治疗
目录
01/ 运动治疗
02/ 物理因子治疗
03/ 手法治疗
一、运动治疗
❖ 定义:
❖
以运动学、生物力学和神经发育学为基础理
论,以功能训练为主要手段,以手法和器具(器械
)为载体,达到恢复、改善或重建躯体功能的治疗
方法,是物理治疗的主要部分。
❖ 治疗作用:
➢改善运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代谢能力 ➢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放松肌肉、纠正躯体畸形、止痛 ➢提高肌力、耐力、心肺功能和平衡协调能力 ➢提高神经-肌肉运动控制能力
痕粘连、角膜混浊、虹膜睫状体炎、高血压和冠心病等。 ❖ 禁忌证:恶性肿瘤(电化学疗法时除外)、高热、意识障
碍、出血倾向、孕妇腰腹部、急性化脓性炎症、急性湿疹 、局部皮肤破损、局部金属异物、心脏起搏器及其周围、 对直流电过敏者。
二、物理因子治疗
1.直流电疗法与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 (3)护理要点 ❖ 应保持皮肤完整,以免造成皮肤灼伤。 ❖ 正极下组织含水量减少,皮肤较为干燥,疗后局
部可应用润肤剂,如有皮肤过敏,而治疗必须进 行时,疗后局部加氟轻松软膏涂敷。
二、物理因子治疗
2.低频电疗法 应用频率1000Hz以下的脉冲电流作用于人体
治疗疾病的方法。常用的低频电疗法有: • 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TENS) •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NES) • 功能性电刺激疗法(FES)
二、物理因子治疗
(七)神经发育疗法(NDT)
❖ 治疗目的:把治疗与功能活动特别是ADL结合起来 ,在治疗环境中学习动作。
❖ 治疗顺序:由头到尾、近端向远端的顺序治疗, 将治疗变成学习和控制动作的过程。
❖ 治疗方法:强调早期治疗、综合治疗以及各相关 专业的全力配合。应用多种感觉刺激,包括躯体 、语言、视觉等,并认为重复强化训练对动作的 掌握、运动控制及协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六)步行训练
1. 步行训练前必需的训练和准备 ▪ 关节活动范围(ROM)训练 ▪ 健侧及上肢肌力的维持和增强 ▪ 耐力训练 ▪ 平衡及协调训练 ▪ 下肢承重练习 ▪ 合理选用辅助用具:包括矫形器、助行器、拐杖、手 杖和轮椅等
一、运动治疗
(六)步行训练 2. 步行基本动作训练
步行的基本动作训练通常利用平行杠、拐杖、手 杖在训练室中进行。 其顺序为:平行杠内步行-平行杠内持杖步行-杠外持 杖步行-弃杖步行-应用性步行(复杂步训练)。
二、物理因子治疗
1.直流电疗法与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
(1)治疗作用 ❖ 改善血液循环 ❖ 对神经系统功能有明显的影响 ❖ 促进伤口肉芽组织生长,软化瘢痕 ❖ 减轻组织水肿和渗出 ❖ 治疗静脉血栓 ❖ 促进骨折愈合 ❖ 治疗癌症
二、物理因子治疗
1.直流电疗法与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
(2)临床应用 ❖ 适应证:神经炎、神经损伤、慢性溃疡、伤口和窦道、瘢
二、物理因子治疗
(一)电疗法 根据电流频率的不同,电疗通常分为:
▪ 直流电疗法 ▪ 低频电疗法 ▪ 中频电疗法 ▪ 高频电疗法
二、物理因子治疗
1.直流电疗法与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 直流电是电流方向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的电流。以直流电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直流电 疗法(galvanization)。借助直流电将药物离 子导入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直流电药物 离子导入疗法,或称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电 离子导入疗法。
一、运动治疗
(三)肌力训练技术 非抗阻力运动:
➢主动运动 ➢主动助力运动 抗阻力运动: ➢等张性训练 ➢等长性训练 ➢等速性训练也称为等动性训练
一、运动治疗
(三)肌力训练技术 2.肌力训练的原则 肌力训练是根据超量负荷的原理,通过肌 肉的主动收缩来改善或增强肌肉力量。基本原则:
• 抗阻训练原则 • 渐进抗阻训练原则 • 超负荷原则 • 超量恢复原则
一、运动治疗
(二)软组织牵伸技术 软组织牵伸的护理要点:
❖ 牵伸前评估 ❖ 安置舒适放松的体位 ❖ 牵伸力量的方向 ❖ 避免过度牵伸 ❖ 某些情况下牵伸要谨慎
一、运动治疗
(三)肌力训练技术 肌力是指肌肉收缩时能产生的最大力量,与
肌肉收缩时的张力有关 1.肌力训练的分类
▪ 目的分类:增强肌力和增强耐力 ▪ 肌肉收缩的方式:等长和等张 ▪ 是否施加阻力:非抗阻和抗阻
(四)平衡训练 1. 训练内容
❖ 静态平衡
❖
在安静坐或立位状态下能以单侧及双侧负
重而保持平衡。
❖ 动态平衡 ▪ 自动动态 ▪ 他动动态平衡 ▪ 动作中平衡
一、运动治疗
(四)平衡训练 2. 护理要点 ❖ 训练时要求病人放松、消除紧张及恐惧心理。 ❖ 训练必须由易到难,注意保护,并逐步减少保护。 ❖ 从静态平衡训练开始,逐步过渡到自动动态平衡,
连或肌肉痉挛等多种因素所导致关节活动度下降而 造成的功能障碍的运动疗法技术。包括: 主动运动 主动助力运动 被动运动
一、运动治疗
(一)关节活动度技术 1.主动运动
由肌肉主动收缩产生的关节活动范围。
一、运动治疗
(一)关节活动度技术 2.主动助力运动 由肌肉主动收缩 ,外加一定助力而产生 的关节运动。
➢ 适应证:各类软组织扭挫伤疼痛、关节痛、神经痛等, 瘢痕、肠粘连、注射后硬结等。
➢ 禁忌证:急性炎症、出血性疾病、恶性肿瘤、局部金属 异物、心脏起搏器、心区、孕妇下腹部、对电流不能耐 受等。
二、物理因子治疗
(2)干扰电疗法 两路频率分别为4000Hz与(4000±100)Hz的
正弦交流电通过两组电极交叉输入人体,在电场线 交叉处形成干扰场,产生差频为0~100Hz的低频调 制中频电流,以这种干扰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 干扰电疗法。
一、运动治疗
(六)步行训练 3. 步行训练护理要点 ❖ 提供必要保护,以免跌倒。 ❖ 掌握训练时机,不可急于求成。 ❖ 凡病人能完成的动作,应鼓励病人自己完成,不 要辅助过多,以免影响以后的康复训练进程。
一、运动治疗
(七)神经发育疗法(NDT)
NDT是20世纪40年代开始出现的治疗脑损伤后肢体运动障 碍的方法,其典型代表为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Rood 技术、Kabat-Knott-Voss技术(又称为PNF技术)。 治疗原则:以神经系统作为重点治疗对象,将神经发育学、神 经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法则应用到脑损伤后运动障碍的康复治 疗中。
(3)护理要点 ❖ 治疗前做好宣教 ❖ 帮助病人做好治疗部位的准备 ❖ 治疗部位如有创伤或遇其他有创检查(局部穿刺、
注射、封闭等)之后24小时内应停止该项治疗 ❖ 治疗中要经常询问病人的感觉,老人、儿童、体弱
者的治疗时间要短些,输入强度要弱些
二、物理因子治疗
3.中频电疗法 医用中频电流的范围为1~100kHz。临床上常
一、运动治疗
(九)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是对准备接受运动治疗或参加运动锻 炼的病人,由专科医生通过必要的临床检查和功能评 定后,根据所获得的资料和患者的健康状况,为病人 选择一定的运动治疗项目,规定适宜的运动量,并注 明注意事项。
一、运动治疗
(九)运动处方 1.运动治疗项目
❖ 耐力性项目 ❖ 力量性项目 ❖ 放松性项目 ❖ 矫正性项目
二、物理因子治疗
治疗作用:
▪ 改善周围血液循环 ▪ 镇痛作用 ▪ 对运动神经和骨骼肌的作用 ▪ 对内脏平滑肌的作用:可促进内脏平滑肌活动,
提高其张力,改善内脏血液循环,调整支配内脏 的自主神经 ▪ 对自主神经的调节作用
二、物理因子治疗
临床应用: 适应证:各种软组织创伤性疼痛、肩周炎、肌痛、
神经炎、皮神经卡压性疼痛。特别适于各种内脏 疾患等症如:胃痉挛,尿路结石,肠功能紊乱, 肠痉挛、胃下垂、习惯性便秘、术后尿潴留、胃 肠功能紊乱等。 禁忌证:急性炎症病灶、深静脉血栓形成、带起搏 器者、孕妇下腹部、心脏部位、出血倾向者、结 核病灶、恶性肿瘤等。
一、运动治疗
护理要点
❖ 由于感觉对运动的重要性,训练中一定要病人主 动注意训练的过程,更好地体验到运动觉和视觉 的反馈信息,有助于动作的完成和改进。
❖ 强调重复学习的重要性,要求病人尽可能在日常 动作中反复练习。
❖ 有顺序地组合其他方法。 ❖ 在动作进行过程中和完成后给予病人适当鼓励。
一、运动治疗
一、运动治疗
(九)运动处方 2.运动治疗量
运动治疗中的总负荷量取决于运动治疗的强度 、频度(密度)和治疗的总时间,其中,运动治疗 的强度是运动处方中定量化的核心。
▪ 运动治疗强度 ▪ 治疗时间 ▪ 治疗频度
一、运动治疗
(九)运动处方 3.注意事项 ❖ 掌握好适应证 ❖ 循序渐进 ❖ 持之以恒 ❖ 个别对待 ❖ 及时调整
(八)运动再学习疗法(MRP)
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训练视为一种再 学习或再训练的过程,以神经生理学、运动科学、生物力学 、行为科学等为理论基础,以脑损伤后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 为理论依据。
一、运动治疗
运动再学习疗法组成
(1)上肢功能 (2)口面部功能 (3)仰卧到床边坐起 (4)坐位平衡 (5)站起与坐下 (6)站立平衡 (7)步行
一、运动治疗
(三)肌力训练技术 3.肌力训练的护理要点 ❖ 掌握合理的运动量 ❖ 无痛训练 ❖ 提高病人的依从性 ❖ 避免过度训练 ❖ 注意心血管反应
一、运动治疗
(四)平衡训练 指改善人体平衡功能的训练,用以锻炼本体感
受器、刺激姿势反射,适用于治疗神经系统或前庭 器官病变所致的平衡功能障碍。
一、运动治疗
用的中频电疗法有: ▪ 等幅正弦中频电疗法 ▪ 干扰电疗法 ▪ 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法
二、物理因子治疗
(1)等幅正弦中频电疗法
应用频率为1~20kHz的等幅正弦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 通常称为等幅中频电疗法,习惯称为“音频电”疗法。 治疗作用:主要为消散硬结、软化瘢痕、松解粘连,也可改 善局部组织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镇痛等。 临床应用:
一、运动治疗
(一)关节活动度技术 3.被动运动
借助外力来完成关节的运动。
一、运动治疗
(一)关节活动度技术 4.护理要点 ❖ 活动前评估病人的一般情况 ❖ 帮助病人做好治疗部位的准备,如局部创面的 处理,矫形器、假肢的处置 ❖ 活动中询问病人,出现疼痛时,酌情调整运动 范围并记录治疗效果,改进训练方法 ❖ 熟悉关节活动技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一、运动治疗
(五)协调性训练
1. 训练方法
上肢着重训练动作的准确性、节奏性与反应的速度,下肢着重训 练正确的步态。 训练顺序是: (1)先易后难。 (2)先单个肢体、一侧肢体,再双侧肢体。 (3)先做双侧对称性运动,再做不对称性运动。 (4)先缓慢,后快速。 (5)先睁眼做,再闭眼做。
一、运动治疗
(五)协调性训练 2. 护理要点
❖ 可指导病人利用一些生活动作来辅助强化协调动作,例如 可采用作业疗法、竞赛等趣味性方法进行训练。
❖ 操练时切忌过分用力,以避免兴奋扩散,因为兴奋扩散往 往会加重不协调。
❖ 所有训练要在可动范围内进行,医护人员要时刻注意保护 病人,避免再次受伤和增加心理负担。
一、运动治疗
一、运动治疗
❖ 常见的运动治疗方法:
➢ 关节活动技术 ➢ 软组织牵伸技术 ➢ 肌力训练技术 ➢ 协调性训练技术 ➢ 平衡功能训练技术 ➢ 步行训练技术 ➢ 神经发育疗法(NDT) ➢ 运动再学习疗法(MRP) ➢ 强制性使用运动治疗(CIMT)
一、运动治疗
(一)关节活动度技术 是指利用各种方法以维持和改善因组织粘
再过渡到他动动态平衡。 ❖ 训练时所取的体位应由最稳定的体位,逐渐过渡到
最不稳定的体位。
一、运动治疗
(五)协调性训练 协调功能主要是协调各组肌群的收缩与放
松。协调性训练是以发展神经肌肉运动控制协调 能力为目的的训练,常用于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 疾病的病人。 包括:深感觉性、小脑性、前庭迷路性及大脑性 的运动失调,帕金森病及由于不随意运动所致的 协调性障碍。
一、运动治疗
(二)软组织牵伸技术 牵伸是指拉长挛缩或短缩软组织的治疗方法 目的:改善或重新获得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
调节肌张力,增加或恢复关节的活动范围,防止 发生不可逆的组织挛缩,预防或降低躯体在活动 或从事某项运动时出现的肌肉、肌腱损伤
一、运动治疗
(二)软组织牵伸技术
➢ 牵伸方式: ➢ ①手法牵伸 ➢ ②器械牵伸 ➢ ③自我牵伸
(1)治疗作用 ▪ 兴奋神经肌肉组织。 ▪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 镇痛。
(2)临床应用 ▪ 适应证:TENS可用于各种疼痛;NES可用于肌痉 挛疼痛等;FES可用于减轻痉挛,加速协调运动 和随意活动控制能力恢复。 ▪ 禁忌证:出血倾向疾病、恶性肿瘤、局部金属 植入物者、意识不清等。
二、物理因子治疗
目录
01/ 运动治疗
02/ 物理因子治疗
03/ 手法治疗
一、运动治疗
❖ 定义:
❖
以运动学、生物力学和神经发育学为基础理
论,以功能训练为主要手段,以手法和器具(器械
)为载体,达到恢复、改善或重建躯体功能的治疗
方法,是物理治疗的主要部分。
❖ 治疗作用:
➢改善运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代谢能力 ➢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放松肌肉、纠正躯体畸形、止痛 ➢提高肌力、耐力、心肺功能和平衡协调能力 ➢提高神经-肌肉运动控制能力
痕粘连、角膜混浊、虹膜睫状体炎、高血压和冠心病等。 ❖ 禁忌证:恶性肿瘤(电化学疗法时除外)、高热、意识障
碍、出血倾向、孕妇腰腹部、急性化脓性炎症、急性湿疹 、局部皮肤破损、局部金属异物、心脏起搏器及其周围、 对直流电过敏者。
二、物理因子治疗
1.直流电疗法与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 (3)护理要点 ❖ 应保持皮肤完整,以免造成皮肤灼伤。 ❖ 正极下组织含水量减少,皮肤较为干燥,疗后局
部可应用润肤剂,如有皮肤过敏,而治疗必须进 行时,疗后局部加氟轻松软膏涂敷。
二、物理因子治疗
2.低频电疗法 应用频率1000Hz以下的脉冲电流作用于人体
治疗疾病的方法。常用的低频电疗法有: • 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TENS) •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NES) • 功能性电刺激疗法(FES)
二、物理因子治疗
(七)神经发育疗法(NDT)
❖ 治疗目的:把治疗与功能活动特别是ADL结合起来 ,在治疗环境中学习动作。
❖ 治疗顺序:由头到尾、近端向远端的顺序治疗, 将治疗变成学习和控制动作的过程。
❖ 治疗方法:强调早期治疗、综合治疗以及各相关 专业的全力配合。应用多种感觉刺激,包括躯体 、语言、视觉等,并认为重复强化训练对动作的 掌握、运动控制及协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六)步行训练
1. 步行训练前必需的训练和准备 ▪ 关节活动范围(ROM)训练 ▪ 健侧及上肢肌力的维持和增强 ▪ 耐力训练 ▪ 平衡及协调训练 ▪ 下肢承重练习 ▪ 合理选用辅助用具:包括矫形器、助行器、拐杖、手 杖和轮椅等
一、运动治疗
(六)步行训练 2. 步行基本动作训练
步行的基本动作训练通常利用平行杠、拐杖、手 杖在训练室中进行。 其顺序为:平行杠内步行-平行杠内持杖步行-杠外持 杖步行-弃杖步行-应用性步行(复杂步训练)。
二、物理因子治疗
1.直流电疗法与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
(1)治疗作用 ❖ 改善血液循环 ❖ 对神经系统功能有明显的影响 ❖ 促进伤口肉芽组织生长,软化瘢痕 ❖ 减轻组织水肿和渗出 ❖ 治疗静脉血栓 ❖ 促进骨折愈合 ❖ 治疗癌症
二、物理因子治疗
1.直流电疗法与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
(2)临床应用 ❖ 适应证:神经炎、神经损伤、慢性溃疡、伤口和窦道、瘢
二、物理因子治疗
(一)电疗法 根据电流频率的不同,电疗通常分为:
▪ 直流电疗法 ▪ 低频电疗法 ▪ 中频电疗法 ▪ 高频电疗法
二、物理因子治疗
1.直流电疗法与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 直流电是电流方向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的电流。以直流电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直流电 疗法(galvanization)。借助直流电将药物离 子导入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直流电药物 离子导入疗法,或称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电 离子导入疗法。
一、运动治疗
(三)肌力训练技术 非抗阻力运动:
➢主动运动 ➢主动助力运动 抗阻力运动: ➢等张性训练 ➢等长性训练 ➢等速性训练也称为等动性训练
一、运动治疗
(三)肌力训练技术 2.肌力训练的原则 肌力训练是根据超量负荷的原理,通过肌 肉的主动收缩来改善或增强肌肉力量。基本原则:
• 抗阻训练原则 • 渐进抗阻训练原则 • 超负荷原则 • 超量恢复原则
一、运动治疗
(二)软组织牵伸技术 软组织牵伸的护理要点:
❖ 牵伸前评估 ❖ 安置舒适放松的体位 ❖ 牵伸力量的方向 ❖ 避免过度牵伸 ❖ 某些情况下牵伸要谨慎
一、运动治疗
(三)肌力训练技术 肌力是指肌肉收缩时能产生的最大力量,与
肌肉收缩时的张力有关 1.肌力训练的分类
▪ 目的分类:增强肌力和增强耐力 ▪ 肌肉收缩的方式:等长和等张 ▪ 是否施加阻力:非抗阻和抗阻
(四)平衡训练 1. 训练内容
❖ 静态平衡
❖
在安静坐或立位状态下能以单侧及双侧负
重而保持平衡。
❖ 动态平衡 ▪ 自动动态 ▪ 他动动态平衡 ▪ 动作中平衡
一、运动治疗
(四)平衡训练 2. 护理要点 ❖ 训练时要求病人放松、消除紧张及恐惧心理。 ❖ 训练必须由易到难,注意保护,并逐步减少保护。 ❖ 从静态平衡训练开始,逐步过渡到自动动态平衡,
连或肌肉痉挛等多种因素所导致关节活动度下降而 造成的功能障碍的运动疗法技术。包括: 主动运动 主动助力运动 被动运动
一、运动治疗
(一)关节活动度技术 1.主动运动
由肌肉主动收缩产生的关节活动范围。
一、运动治疗
(一)关节活动度技术 2.主动助力运动 由肌肉主动收缩 ,外加一定助力而产生 的关节运动。
➢ 适应证:各类软组织扭挫伤疼痛、关节痛、神经痛等, 瘢痕、肠粘连、注射后硬结等。
➢ 禁忌证:急性炎症、出血性疾病、恶性肿瘤、局部金属 异物、心脏起搏器、心区、孕妇下腹部、对电流不能耐 受等。
二、物理因子治疗
(2)干扰电疗法 两路频率分别为4000Hz与(4000±100)Hz的
正弦交流电通过两组电极交叉输入人体,在电场线 交叉处形成干扰场,产生差频为0~100Hz的低频调 制中频电流,以这种干扰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 干扰电疗法。
一、运动治疗
(六)步行训练 3. 步行训练护理要点 ❖ 提供必要保护,以免跌倒。 ❖ 掌握训练时机,不可急于求成。 ❖ 凡病人能完成的动作,应鼓励病人自己完成,不 要辅助过多,以免影响以后的康复训练进程。
一、运动治疗
(七)神经发育疗法(NDT)
NDT是20世纪40年代开始出现的治疗脑损伤后肢体运动障 碍的方法,其典型代表为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Rood 技术、Kabat-Knott-Voss技术(又称为PNF技术)。 治疗原则:以神经系统作为重点治疗对象,将神经发育学、神 经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法则应用到脑损伤后运动障碍的康复治 疗中。
(3)护理要点 ❖ 治疗前做好宣教 ❖ 帮助病人做好治疗部位的准备 ❖ 治疗部位如有创伤或遇其他有创检查(局部穿刺、
注射、封闭等)之后24小时内应停止该项治疗 ❖ 治疗中要经常询问病人的感觉,老人、儿童、体弱
者的治疗时间要短些,输入强度要弱些
二、物理因子治疗
3.中频电疗法 医用中频电流的范围为1~100kHz。临床上常
一、运动治疗
(九)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是对准备接受运动治疗或参加运动锻 炼的病人,由专科医生通过必要的临床检查和功能评 定后,根据所获得的资料和患者的健康状况,为病人 选择一定的运动治疗项目,规定适宜的运动量,并注 明注意事项。
一、运动治疗
(九)运动处方 1.运动治疗项目
❖ 耐力性项目 ❖ 力量性项目 ❖ 放松性项目 ❖ 矫正性项目
二、物理因子治疗
治疗作用:
▪ 改善周围血液循环 ▪ 镇痛作用 ▪ 对运动神经和骨骼肌的作用 ▪ 对内脏平滑肌的作用:可促进内脏平滑肌活动,
提高其张力,改善内脏血液循环,调整支配内脏 的自主神经 ▪ 对自主神经的调节作用
二、物理因子治疗
临床应用: 适应证:各种软组织创伤性疼痛、肩周炎、肌痛、
神经炎、皮神经卡压性疼痛。特别适于各种内脏 疾患等症如:胃痉挛,尿路结石,肠功能紊乱, 肠痉挛、胃下垂、习惯性便秘、术后尿潴留、胃 肠功能紊乱等。 禁忌证:急性炎症病灶、深静脉血栓形成、带起搏 器者、孕妇下腹部、心脏部位、出血倾向者、结 核病灶、恶性肿瘤等。
一、运动治疗
护理要点
❖ 由于感觉对运动的重要性,训练中一定要病人主 动注意训练的过程,更好地体验到运动觉和视觉 的反馈信息,有助于动作的完成和改进。
❖ 强调重复学习的重要性,要求病人尽可能在日常 动作中反复练习。
❖ 有顺序地组合其他方法。 ❖ 在动作进行过程中和完成后给予病人适当鼓励。
一、运动治疗
一、运动治疗
(九)运动处方 2.运动治疗量
运动治疗中的总负荷量取决于运动治疗的强度 、频度(密度)和治疗的总时间,其中,运动治疗 的强度是运动处方中定量化的核心。
▪ 运动治疗强度 ▪ 治疗时间 ▪ 治疗频度
一、运动治疗
(九)运动处方 3.注意事项 ❖ 掌握好适应证 ❖ 循序渐进 ❖ 持之以恒 ❖ 个别对待 ❖ 及时调整
(八)运动再学习疗法(MRP)
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训练视为一种再 学习或再训练的过程,以神经生理学、运动科学、生物力学 、行为科学等为理论基础,以脑损伤后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 为理论依据。
一、运动治疗
运动再学习疗法组成
(1)上肢功能 (2)口面部功能 (3)仰卧到床边坐起 (4)坐位平衡 (5)站起与坐下 (6)站立平衡 (7)步行
一、运动治疗
(三)肌力训练技术 3.肌力训练的护理要点 ❖ 掌握合理的运动量 ❖ 无痛训练 ❖ 提高病人的依从性 ❖ 避免过度训练 ❖ 注意心血管反应
一、运动治疗
(四)平衡训练 指改善人体平衡功能的训练,用以锻炼本体感
受器、刺激姿势反射,适用于治疗神经系统或前庭 器官病变所致的平衡功能障碍。
一、运动治疗
用的中频电疗法有: ▪ 等幅正弦中频电疗法 ▪ 干扰电疗法 ▪ 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法
二、物理因子治疗
(1)等幅正弦中频电疗法
应用频率为1~20kHz的等幅正弦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 通常称为等幅中频电疗法,习惯称为“音频电”疗法。 治疗作用:主要为消散硬结、软化瘢痕、松解粘连,也可改 善局部组织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镇痛等。 临床应用:
一、运动治疗
(一)关节活动度技术 3.被动运动
借助外力来完成关节的运动。
一、运动治疗
(一)关节活动度技术 4.护理要点 ❖ 活动前评估病人的一般情况 ❖ 帮助病人做好治疗部位的准备,如局部创面的 处理,矫形器、假肢的处置 ❖ 活动中询问病人,出现疼痛时,酌情调整运动 范围并记录治疗效果,改进训练方法 ❖ 熟悉关节活动技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一、运动治疗
(五)协调性训练
1. 训练方法
上肢着重训练动作的准确性、节奏性与反应的速度,下肢着重训 练正确的步态。 训练顺序是: (1)先易后难。 (2)先单个肢体、一侧肢体,再双侧肢体。 (3)先做双侧对称性运动,再做不对称性运动。 (4)先缓慢,后快速。 (5)先睁眼做,再闭眼做。
一、运动治疗
(五)协调性训练 2. 护理要点
❖ 可指导病人利用一些生活动作来辅助强化协调动作,例如 可采用作业疗法、竞赛等趣味性方法进行训练。
❖ 操练时切忌过分用力,以避免兴奋扩散,因为兴奋扩散往 往会加重不协调。
❖ 所有训练要在可动范围内进行,医护人员要时刻注意保护 病人,避免再次受伤和增加心理负担。
一、运动治疗
一、运动治疗
❖ 常见的运动治疗方法:
➢ 关节活动技术 ➢ 软组织牵伸技术 ➢ 肌力训练技术 ➢ 协调性训练技术 ➢ 平衡功能训练技术 ➢ 步行训练技术 ➢ 神经发育疗法(NDT) ➢ 运动再学习疗法(MRP) ➢ 强制性使用运动治疗(CIMT)
一、运动治疗
(一)关节活动度技术 是指利用各种方法以维持和改善因组织粘
再过渡到他动动态平衡。 ❖ 训练时所取的体位应由最稳定的体位,逐渐过渡到
最不稳定的体位。
一、运动治疗
(五)协调性训练 协调功能主要是协调各组肌群的收缩与放
松。协调性训练是以发展神经肌肉运动控制协调 能力为目的的训练,常用于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 疾病的病人。 包括:深感觉性、小脑性、前庭迷路性及大脑性 的运动失调,帕金森病及由于不随意运动所致的 协调性障碍。
一、运动治疗
(二)软组织牵伸技术 牵伸是指拉长挛缩或短缩软组织的治疗方法 目的:改善或重新获得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
调节肌张力,增加或恢复关节的活动范围,防止 发生不可逆的组织挛缩,预防或降低躯体在活动 或从事某项运动时出现的肌肉、肌腱损伤
一、运动治疗
(二)软组织牵伸技术
➢ 牵伸方式: ➢ ①手法牵伸 ➢ ②器械牵伸 ➢ ③自我牵伸
(1)治疗作用 ▪ 兴奋神经肌肉组织。 ▪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 镇痛。
(2)临床应用 ▪ 适应证:TENS可用于各种疼痛;NES可用于肌痉 挛疼痛等;FES可用于减轻痉挛,加速协调运动 和随意活动控制能力恢复。 ▪ 禁忌证:出血倾向疾病、恶性肿瘤、局部金属 植入物者、意识不清等。
二、物理因子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