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贫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贫困”比经济贫困更可怕
当前,贫困学生就学的经济问题引起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纷纷出台了相应救助措施,不少地方政府建立起了长期救助机制,不少团体和个人已纷纷向贫困生伸出了援助之手,可以说,贫困生的经济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但贫困生由于经济贫困而引发的“心理贫困”,目前还未能进入人们的视线,或者说
还未能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殊不知“心理贫困”比经济贫困更可怕。
伴随着经济贫困引发的“心理贫困”,客观地存在于贫困生的心灵之中。他们在承受经济危机的同时又面临着“心理贫困”的危机。“贫困生”的帽子,重重地压在他们的心头上。特别是不少贫困生来自农村,由于教育条件相对落后,受教育水平低,综合素质较差,个性缺乏充分发展,更容易导致“心理贫困”,或者说本身就心理贫困。当他们面对“贫困生补助”“特困生基金”“贫困生攒助”时,常常表现出想接受而又羞于接受的困窘。贫困学生为自己的贫困出身而自卑、苦恼,他们对自己没有信心,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常常自惭形秽,郁郁寡欢。不少人因害怕被别人看不起而自我封闭,不与同学交流,不参加集体活动,顾影自怜。他们不愿承认自己的贫困,因此一次次失去受帮助的机会,即使得到别人的资助,也会深深内疚、自责。甚至还有一些同学为自己是贫困生而羞耻,进而生怨,从怨恨父母、怨恨家庭,发展到怨恨他人,怨恨社会。现代社会文化“富荣贫耻”的心态,加剧了贫困生对金钱的渴望,更加看重物质利益的作用,导致心理失衡,心理困扰,产生自卑感和焦虑感。加之有些不恰当捐赠和救助,又增添了许多接受“施舍”的烦恼,挫伤了自尊心,从而加重了自卑心理。他们往往自暴自弃、不思进取。由于经济窘迫而使自尊受到伤害,人格有所降低。等等。“心理贫困”已经成为是贫困生不争的事实
物质的匮乏只是暂时的,它可以通过劳动来改变,可是心理上的贫困所带来的人格扭屈,将伴随终身,会酿成终身的人格缺陷。心理专家指出:如果自卑、自闭心理淤积过久,开始的攻击性掩饰发展到自怜、自残、自毁等心理障碍,会
引发严重的心理疾病。攻击他人,危害社会。轰动全国的马家嚼事件,不是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吗?
要让贫困生真正摆脱贫困,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更需要心理上的引导,更需要心灵上的救助。反思我们的教育,前些年对贫困学生物质生活关心的多,对精神生活则关注的少。我们在关注贫困生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密切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解决经济压力的同时,也要缓解心理压力,医治心理疾病,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使广大贫困学生认识到,坚韧的品质是用任何金钱也买不来的。穷,不是自身的弱点,也不是自己缺点。更不是自己的过错,一个人要成才不仅要在文化知识、科学技术上成才,同时更要成为人格健全、富于理想、勇于创新的人才。对有自卑、自我封闭、自暴自弃等心理倾向的同学,要进行个别交流,消除自卑心理,增强自信、自强、自立意识,用知识和能力来武装自己,让人格朝着有益于身心、适应社会和完善自我的方向发展。消除人际关系上的屏障,使其在心理上融入群体。给贫困学生提供舞台,为他们创造了充分展示自己特长的机会,活动中锻炼了解自我,自觉修补心灵的创伤。看到光明前途,重新找回自尊自信,进而自强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