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的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丽江的作文
关于丽江的作文6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关于丽江的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丽江的作文1
漫步在丽江古朴的小巷里,手指在墙壁上轻轻拂过,留下一丝丝温度。
就是在这样惬意的午后,邂逅美丽的丽江。
路边的河水欢快地流动着,叮咚叮咚,又似在低声窃语。
两岸的杨柳在清风中划出美丽的弧线,可谓是“家家门前有流水,户户屋檐垂柳枝”。
踏着青石板路踽踽独行。
走过四方街,消褪了昨夜的繁华。
有一颗大树,树根盘错交织。
下面围了一圈花坛,坐满了阿瓦族的老人,他们亲切地唠着家常。
白天的丽江小巷静谧安宁,少了夜晚的喧闹,多了几分南方的暖意。
在这个南方小镇,没有繁华的高楼大厦,只有古色古香的客栈在小巷深处坐落。
拾级而上,两边都是各色的客栈,有别致的门墙和别出心裁的名字。
在客栈向阳的天台上洒满了阳光,阳台上挂满了洗得白净的衣服,空气里还能嗅到香皂清香的味道。
对面的墙壁上爬满了藤萝,纵横交错间能看到白色的细碎小花。
那种内心的欣喜就好像心底中有一朵又一朵的满天星,有温度和阳光,便成全了所有的希望。
南方没有槐树,取而代之的是大片大片的栀子花,清早或夜晚从它们跟前经过时,能够嗅到一阵一阵的芳香、清凉,一点点沁入皮肤里。
越往上走,便可以俯瞰整个丽江的面貌,房屋鳞次栉比。
几只小猫盘踞在屋顶上,拖着慵懒的身子来回穿梭。
休息了几日,决定乘车去玉龙雪山。
突然下起了小雨,靠着车窗闭上眼睛,甚至能感觉到清凉的雨丝拂面而来。
车中放着轻松的音乐,沿途的青山绿水在眼中不断后退。
路途越来越近,仿佛那座雪山就在眼前,温度也逐渐下降,寒意侵袭全身。
直到看到那心中许久的幻想,
再也抑制不住那份诧异,顾不得寒意便冲下车。
晴空万里下,千年不化的雪山被云雾缭绕,在阳光下发光闪耀,就像冰与火在冬与夏中完美地融合。
层层轻盈的雪花覆盖着山峰。
到了山顶,眼前呈现出一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景象。
山下有络绎不绝的旅客走来,站在顶峰好似拥抱了整个山川,整个天地,整个丽江。
在夕阳中回到古城中,又飘起了绵绵细雨。
细柳在雨中飘荡,像只将要远离的飞鸟,扑朔着自己的翅膀。
带着一身疲惫,在雨中前行。
雨滴滴在石板路上,清脆动听,像是谁在远处轻声哼唱,倒有几分李白的《长相思》中“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的韵味。
虽然下着雨,天色还是渐渐放明了。
夜晚如约而至。
夜色下的丽江,因热闹的灯火和闲散游荡的人群,总似沾染了些风尘的味道。
而此时的古镇,如不施粉黛的少女,清雅明朗,又如和蔼可亲的阿婆安祥平和,如古诗中的插图般的清雅。
愿你有一颗不老的心,趁着年轻带上一生的梦想去丽江。
你将遇到的是丽江“花溪迎曲巷,岁月久悠赠”的柔情。
关于丽江的作文2
对于一个生活在喧闹的北京的人,像我,冬天要是很温暖,便觉得太幸运了;丽江的冬天是春天般的。
对于一个奔波于忙碌的学习的`人,像我,冬天要是有绿色,便觉得是上天的赏赐;丽江的冬天是花红柳绿的。
自然,在农村的地方,绿色永远是那么多,大片的绿色,反有点单调。
可是在云南美丽的丽江的冬天,而能有嵌着点彩色的绿色,丽江真的算个宝地。
设若单单是有绿色,那也算不了出奇。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中国唯一保留着古代风格的城镇,山水祥和相依,每一天被温和的阳光笼罩,晒着日光浴,只等着柔和的春风来呼唤它,这是不是理想的境界?连绵的山把丽江围了个圈,天衣无缝,没有半点瑕疵。
这一圈山丘在冬天特别伟大,好像是把古城放到了一个安全岛里,做丽江的守护神,它们英雄般地说:“你们放心吧,没人敢欺负你们。
”真的,丽江的人们在冬天里是享受着的。
他们经常看着那些山丘,心中有安全的感觉,有放心的感觉,有温暖的感觉。
他们由地上看到山腰,便不知不
觉地想着:“明天也许春风就来了吧?冬天这样的呵护,今天夜里也许草就都茂盛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母亲般的冬天,他们可以慢慢地享受,干啥还着急呢。
最妙的是下点小雨呀。
看吧,山上的石头都湿润了,有的地方还凸出来一块石头,描绘成美丽的水墨画。
山墨绿墨绿的,跟白白的天空形成鲜明的对比。
山坡上,有的地方被挡住了,没润湿,有的地方被雨淋得透透的;这样,一道黑,一道深绿,给山们画上一道道美丽的曲线;看着看着,这几条曲线好像在流动,叫你能想象出无数种有趣的东西。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夕阳的余晖斜射在山腰上,那湿漉漉的石头们好像在对着太阳告别,展现出它们最美的一面。
这雨是微微细雨,丽江是从来不会下倾盆大雨的,老天爷很心疼丽江。
沾衣欲湿山边雨,吹面不寒暖冬风。
古老的丽江,街道只能容下两匹马,让人觉得心里却很宽敞,本地的人们热情地向我们介绍着丽江,跟自然和谐了。
作文
被一条水晶般清澈见底的小河穿过,清新的空气中夹杂着水草的清香。
碧绿的水草长长的,牵住了小河,小河不会冻冰,而是微微泛着碧波,闪烁出整个城镇的倒影,比实际看还要好看得多。
新鲜的空气,美丽的景色,悦耳的鸟鸣,会给人带来无限的幻想,丽江的冬天,是永远不会被冻住的。
关于丽江的作文3
携一束柔柔阳光,在丽江古城,轻轻地,裁一段悠悠时光。
清晨,丽江古城的意境是温润的。
白墙青瓦,那一简单的色调,宛如浓郁的水墨,化不开,亦看不透,如梦似幻,静静地搁置在四方围绕的秀逸灵山之中,宛若上天遗落的一个古朴的梦境……
脚尖轻踏在古老的青石板之上,穿行在含蓄而素雅的风景里,像走在一首有着唯美意境的诗里。
流水声潺潺,鸟鸣声啾啾,偶有的几声猫叫,绵绵的,仿佛是来自小巷深处的清晨低语,或是几只小猫窝在一起的甜甜梦话。
淡淡的晨风拂过我的衣袂,在琉璃般的阳光中每一粒飘忽的尘埃都是风情万种的,用手缓缓撩拨含香的空气,仿佛就能弹出别有韵致的曲子。
走在古城的外围,不见繁华市井,亦不见行
色匆匆,唯有被流水打慢的光阴,像小舟柔缓地划行。
一些纳西老人着一身粗布衣,挑一担水果,高声吆喝,至淳至朴,相逢的他们,笑得灿烂,互相招呼,黝黑的皮肤上刻满了幸福。
午间,这里的每一处风景都能轻而易举打动我的柔肠。
碧空上绣着云儿,鸟儿成双成对地在屋顶上歇歇脚,檐角流泄下薄薄的阳光,轻轻淡淡,如润口的茶。
墙边花朵含着点点露珠,圆润剔透,枕着软软的暖阳浅浅地小睡。
古朴的木楼上有几扇全敞的轩窗,窗台摆的吊兰柔软地垂挂着,有着慵懒的困意,惺忪着梦呓的双眼,醉在晌午阳光的清酿中。
店家门前的小狗也迷糊着一双眼,悠闲地梳理着毛发,然后定神地趴在门前,做着一个个长长的梦……行人也倦了,于是便找家餐馆,静静地用餐,享受一方惬意时光,品几口小茶,讨几壶酒儿,然后闲看窗外的流水,看它不问去处,不知归途地流向远方。
黄昏时分,丽江古城像一幅泛黄的老画,总感觉在个有花开的深巷中就会走出那个画里的女子。
远处的天泛了黄,大雁衔着一缕炊烟,倚着暮色,与行人一起细数丽江古城的云水过往。
而总有一些人此时此刻会临窗而观,温着一壶清茶,望着暮色浸润的城,待茶飘逸生香,然后饮而醉之,殊不知已自成风景,被过往的行人连同暮色一起装进旅行的背囊。
花此时也盛满了夕阳的酒,一一斟给那些即将离开的旅人,这些一点一滴的细节如同微澜的水纹,让人留恋,让人深深地不舍。
我想,我定会藏起丽江的这份温柔,让多年后自己的梦里,依然能望见她老不尽的容颜。
关于丽江的作文4
清清爽爽,明媚清丽,古城风光围绕。
静静洁洁,娟好静娴,心灵污浊无痕。
凤凰古城的那道风景线,是美的。
排列整齐的商铺依附在斑驳的古城下,人过影留,在灯光下将影子留在那油柏路上,颇有寂寞孤独之意。
河那岸是高大的建筑群,被五光十色的霓虹灯装点着,像一个巨大的调色盘。
但却总觉得远了,广阔的河面分割两岸,似是不可及的距离与美丽。
丽江古城却有大不同了。
丽江古城的流水,是最深的印记,河流经过每一条干道,缓缓川流,在人群中总不害臊,摆动着优美的身姿,碧绿的水草是她的舞裙,随水而显现轮廓,伸展着一条条枝干。
河岸用木板桥连接,横竖的线条搭配组合成一幅和谐的风景画,走在岸边,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在画里还是画外了。
若停下步伐,细心聆听,会发现河水的声音也富有趣味,早上还有淅淅沥沥的水流声,到中午变浑然是冲击有劲的碰撞声,直到晚上才依依不舍地流走,传来清脆的声响。
河水流过每家店铺、每户人家的门口,也顺势流淌入我的心中。
古城的街道店铺,让人乐于其中。
在街上你可以瞧见一切稀奇古怪的玩物。
纳西族的字画,风铃,丽江,丽江本土人家织的围巾,可口飘香的玫瑰饼……无一不令人眼花缭乱。
倘若劳累了,还可以在河边的饭店坐下,吃上特色的云南十八怪,喝着醇厚的玫瑰牛奶。
一边陶醉在身边的风景,尽情享受这难得的清丽。
若到了夜间,大街上更是布满了各色各样的人。
随意走进一家酒吧,会看见原创歌手在吧台边唱情歌,饶有情趣。
点上一杯饮品,便可以坐上一晚。
更甚者,在酒吧会遇上一段情缘,一段艳遇,认识到一个陪伴一生的伴侣,听着悠扬的吉他声,如一杯忘忧酒,忘记身上所缠绕的愁与忧。
纳西族是丽江的主体少数民族,他们有着自己的风情文化和习惯。
我如此幸运,遇上了他们一年一度的花灯节。
当夜幕降临,纳西族的姑娘们便会捧着自己亲手做的花灯到河岸边,点燃中间的蜡烛,放到水里,其中承载着她们对未来的憧憬与渴望。
一个个光斑汇聚在一起映亮了河面光线反射入我的眼,仅是温存在眼眸的温度,便温柔到消融了我心中的烦恼与压力,顿时放松了。
丽江古城,你的淳朴、你的宁静、你的闲雅、全部都印刻在我的记忆。
身处城市的污浊的心,在你的洗涤下也褪下了令人寒颤的浑浊泥尘,这是一次心灵的真正洗礼。
夕阳普照,氤氲消褪,我的心晞曝于你的怀抱。
关于丽江的作文5
昨天,我刚从丽江回来,我们是去丽江避暑的。
丽江不仅风景十分美丽,还有许多好玩儿的娱乐项目,我觉得骑马是最好玩的。
在8月12日,我们来到了丽江的拉市海骑马,因为现在是雨季,所以草原变成了一片浅滩,已经没法在上面骑马了,所以我们只能在茶马古道上骑马,当然这也很好玩。
我们有五个人,华珈艺一家、我和爸爸,我们各选了一匹马,就上路了,我们组成了一个马队,开始在树林里弯弯曲曲的小路上一颠一颠的行走。
开始,路还比较平,没有什么上坡下坡的,走起来比较舒服,华珈艺那匹马十分的不乖,走得很慢,而且总是乱动,而那匹马又是我的马的哥哥,所以我必须跟在华珈艺后面,否则马哥哥会很生气,因此我很郁闷。
大约走了四十分钟,我们来到一个马场下马中途休息。
牵马的阿姨带我们来到圣泉源,那是姐妹湖的源头,那里的水很清、很凉,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于是我就问那个阿姨:“这水能不能喝啊?”那个阿姨说:“不能,待会儿我会带你们去一个可以喝水的地方。
”我听了,心激动得怦怦乱跳。
我们在圣泉源拍了几张照,就来到可以喝水的地方,那个阿姨先带头去喝了几口,说:“这水很甜的。
”话音未落,华珈艺就一个箭步冲上去伏下身子用手舀了几口水,她告诉我这水很解渴。
她喝完了,我又冲上去,舀了几大口,哇!一阵沁心的凉气很快就充满我整个身体,真爽!
然后我们就迫不及待的上路了,我很不想跟在“哥哥”后面,我就和华珈艺的妈妈换了一匹马,我走在了华珈艺的前面。
我换的那匹马叫小不点,我很喜欢他,因为它很可爱,在走的时候,很容易打滑。
他总是去吃草,然后又落队了,这时牵马人就说:“小不点,跟,跟。
”小不点就小跑几步跟到前面去了,他跑的时候我感觉最好。
最搞笑的是,我们经过民居时,有一个老太太刚摘了一篮子菜过来,靠着墙边站着休息一下,那篮子菜就放在她身旁,小不点看见了
就伸长脖子叼了几根菜,也不管老太太的又打又叫,他叼了就走,老太太显得很无奈,我也捂着嘴巴偷笑。
吃了青菜的小不点就乖了很多,我学着牵马人的口气说:“小不点,跟、跟、跟!”他就乖乖的跑上前去。
我想:这才听话嘛!
我们骑了一个小时多的马,就到了终点,我们骑得很开心,还和马拍了照留作纪念,就依依不舍的和可爱的小马告别,这真是一次愉快的经历!
关于丽江的作文6
有人说,到过丽江,不看江南。
丽江当是一个满是水的地界,一个烟雨蒙蒙的温婉水乡。
尚未踏上丽江的土地,我就已迫不及待地透过小小的机舱玻璃窗向外张望着,寻找着这不一样的水乡的模样。
经过近4个小时的航行,我终于来到了丽江机场。
一出机舱,看见的不是潺潺水流,而是大红色的古楼建筑,我不知道这究竟是属于哪一个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但是看上去和江南的古建筑楼宇有着很大的不同,明晃晃的色彩在湛蓝高空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纯正。
这里是高原,不论其海拔多少,但是这里绝不是我的江南水乡,一入眼,它就以挺拔的身姿向我宣告它与江南的截然不同。
一路坐车前往丽江古城,道路两边时不时出现的纳西族村落、古老而神圣的山脉,将我带入了高山、白雪、红日的遐想中。
眼前忽地闯入一面巨幅广告“印象丽江”,司机介绍说这是值得一看的歌舞剧表演。
司机是一个藏族小伙,戴着一顶牛仔帽,穿着一双藏式皮靴,略黑的皮肤,褐色的眼睛,和他地道的长相一样,他有着藏家人的淳朴热情,一路上有他给我们介绍丽江,我不禁对此地又多了一份亲切感。
“到古城了!”随着司机的招呼,我急急地躬身下车,绕过车身,方才看见前方下坡处的一条小巷。
曾经看过丽江古城的介绍,一片开阔,屋宇与水道纵横交错,还有醒目的“丽江古城”题字,和眼前之景相差甚远,只是这一条蜿蜒的五花石铺装的小径告诉我,这里就是丽江古城了。
顺着窄小的碎石道步入古城深处,我不由放慢匆匆的脚步,静下
这颗来自遥远的江南市镇、繁华的现代都市的心,安静地呼吸、潜心地观察,不去惊醒那些已被磨得很平的石头,就这样品读着一座古老的小城,融入它从开始时就未改变的气息。
再往里走,浅浅的石溪、窄窄的河道、小小的鱼塘一一如画卷般展开,新绿的水草在柔波里摇曳,没有一丝声响,时而把水流映成一道绿绸子,继而安静地流向古城的各家瓦屋院落。
河道两旁,古老的纳西族房子,清一色用石块砌成,每一块石头都流淌着岁月的痕迹。
叮叮咚咚,银匠坐在自家门口,凝神敲打着一个银镯子,妇女则抱着孩子安然地看着过往的人们。
他们的衣着并不华丽,只是简单的花纹;他们面孔略黑,目光里流淌着生活的宁静、岁月的无声与东巴文明的古老。
我又想到了江南水乡的河道,略宽些,也更深一些,有着咿呀的摇橹声,河岸卧柳的柳枝。
我不能将两者相比,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如这“印象丽江”的表演当是为我们这些外来者而设的,而祖祖辈辈身居在这古村落中的人们又何须依靠这表演来告诉他们什么是“丽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