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研究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俱增,在缓解整个社会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尤其重要的作用。
但是,中小企业就目前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的情况下,其发展速度和难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比如资金问题就是最大的瓶颈。
因此,本文就此问题客观详细地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现状及特点,并采用对比、多角度地分析方法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进行了多方位地探索,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提供了一系列的探讨路子和可行渠道,同时也为政府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提供出了一些合理化的有效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比较分析(解决措施)
一、导论
(一)选题背景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俱增,在缓解整个社会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尤其重要的作用。
但是,中小企业就目前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的情况下,其发展速度和难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比如资金问题就是最大的瓶颈。
1、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极重要的地位
据统计,我国60%以上的GDP、60%以上的工业生产总值、70%左右的工业新增产值、60%的销售收入和出口额、50%以上的税收总额都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
75%的就业岗位来自于中小企业,吸纳着75%的城镇人口就业和9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转出,有80%以上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和7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在非公有制经济企业里就业。
同时,近65%以上的新技术是由民营中小企业创造的,有80%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有70%左右的发明专利也来自于中小企业和社会自然人的创造。
这些数据都充分说明了中小企业在解决就业问题、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我国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的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我国现阶段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很大,就业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所以就业问题仍然很严重。
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所在:是要壮大、发展和扶持中小企业。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扶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对减轻全球经济危机和周边国家经济失衡对我国造成的影响、增加就业岗位、缓和就业压力、增加人民收入、缓和社会矛盾,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适应经济结构转换、发展中小企业的迫切要求。
3、目前中小企业发展目前面临着极大地困难
(1)融资途径不畅通
从内源融资来看,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着实不尽人意,一是中小企业分配中留利不足,自我积累意识差。
二是很久以来实行的税制使中小企业没有税负优势。
三是折旧费过低,无法满足企业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需要。
四是自有资金来源有限,资金难以满足企业的现实发展。
从外源融资来看,原则上讲,早期中小企业是银行贷款的直接对象,可现在的情况是:一,以中小企业出面,根本拿不到贷款;二,即使通过政府担保或其他途径能拿到部分贷款,也是在门槛过高、时间较长、成本过高的情况下产生的。
但这也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因为毕竟还拿到了部分贷款,对维持企业生命还是起了作用的。
(2)融资结构不合理
主要表现在: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积累、严重依赖内源融资,外源融资比重小。
单一的融资结构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做强做大,并且在外源性融资中,中小企业一般只能向银行申请贷款和证券借款。
而在以银行借款为主渠道的融资方面,借款的形式一般又以抵押或担保贷款为主,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和约束,且成功率极低。
而一旦借贷不成,企业还要在单一银行停贷六个月。
所以,无论是能借到贷款,还是借不到贷款,企业的付出都是很沉重的。
在借款期限方面,中小企业一般只能借到短期贷款,若以固定资产投资进行科技开发为目的申请长期贷款,则常常被银行拒之门外。
(3)融资成本较高
企业的融资成本包括利息支出和相关筹资费用。
与大中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借款方面不仅与优惠利率无缘,而且还要支付比大中型企业借款更多的浮动利息。
同时,由于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大多采取抵押或担保方式,不仅手续繁
杂,而且为寻求担保或抵押等,中小企业还要付出诸如担保费、抵押资产评估等相关费用。
正规融资渠道的狭窄和阻塞以及时间上的彼及,不得不使诸多中小企业走向极端:为求发展,把手伸向民间借贷和高利贷,80%以上的企业倒闭、破产、企业债务人外逃,绝大部分原因都是此因素造成的。
所以,中小企业在社会融资方面处于劣等地位。
(4)金融危机给中小企业造成的影响
2006年春,随着银行利率的不断上升和房地产市场的持续降温,中小企业的还款压力很大,新贷又不能。
许多还款能力不足的企业被迫造成了违约,使信用程度大大地打了折扣,同时也给银行造成了负面影响。
而一旦在信用程度上打了折扣的企业,往往是很难翻身的,基本上是死路一条。
到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世界市场的全球金融危机,不仅使美国金融业陷入了新一轮的经治风暴,也对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产生了一定的冲击波。
有80%的企业受到影响,30%的企业面临倒闭,政府虽采取了调控手段救市,但对某些单个企业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
其次,中小企业自身有很多弊端。
比如,很多中小企业是以小本买卖为主,本身的资金就不足,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抵押或者申请贷款。
而且,作为银行的金融机构来说,也是希望把资金贷给信誉好、资金足、有历史的企业,不希望贷出的资金出现偿还能力不足的危险。
为此,中小企业在和大企业竞争申请贷款时,必定会面临着信誉和资金的多重考察,使融资难上加难。
对于竞争力不强的中小企业,特别是生产初级产品的中小企业,资金链的完整性对于一个企业就像是生命线一样重要。
就拿纺织品为例,生产纺织品的技术不是很高,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原材料、有足够多的人力和机器生产就可以了。
但是,由于海外市场的急剧减少,一些企业不能收回应有的利润使企业再生产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买不起原材料,没有足够的资金给企业员工发工资等等,使企业资金链断裂,而导致企业不能正常生产和走向滑坡。
再拿建筑产业来说,我国60%GDP来源于建筑业,40%的劳动力从事建筑业,40%以上的产业与建筑业有关联,40%以上的税收来自于建筑业。
随着房地产业的持续降温和政府调控措施上的不足,致使诸多企业在奋力自救和在自救中宣告破产(有好多企业仅靠自身的力量不能自救)。
现在的惰况是:一,国家没钱。
国库的来源都要靠税收,而房地产市场皮软了,国家税收的来源也就减少了。
何况:1,涉及众多产业无发展、无税源可缴;2,限制了房地产业,同时还要付出大量的财力投入经济适用性住房和保障性住房,使微量的国库资金在像漏斗一样不停地流失;二,政府没钱,主要是地方政府。
不管是哪一级政府,其主要负责人都知道:地方政府的主要经济收入都是来源于地方税收、出卖土地和地方性政府规费,而其源泉仍然是房地产。
有一部分地方政府,他们又要发展,又要政迹,又苦于没有地方财政,怎么办呢?一是挖空心思向国家要钱。
什么生态农业、生态养殖、生态科技、环境保护等等,只要能有钻国家空子的地方、只要能巧立出明目的单子,都能成为他们伸手向国家要钱的借口;二是大力和超负荷地发展地方性基础设施产业。
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显示出有政绩和维持政绩可言,才好混水摸鱼、才好向国家要钱、才好向企业套钱(BT工程) 。
江苏苏北沿海地区有这么一个县:老的县
委书记要走了,新的县委书记不肯来,原因很简单:这个县的财政赤字已在五年以上了,新一轮县委书记任职期间(五年)也只能成为还债书记了;三,企业没钱。
由于资金的约束,极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银行贷款的不足,逼着一些企业要向民间借贷。
再如房地产业,国家不给贷款,已投入资金又要回笼,势必要有新的和及时的资金注入,逼上梁山,借民间高利。
而羊毛出在羊身上,房地产商又把这种高额的债务利差转升到房价上,使老百姓买不起房和难买房。
房地产业的萧条和制约,极大程度上影响了诸多产业的发展和生存空间,形成了国家没钱、地方政府没钱、企业没钱的恶性循环,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二)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1、中小企业
所谓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
其划分标准由国务院负责企业工作的部门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
根据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制订的《中小企业标准》规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万元以下。
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并且,不同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也不一样,在此不一一赘述。
2、融资
指为支付超过现金的购货款而采取的货币交易手段、或为取得资产而集资所采取的货币手段。
融资通常是指货币资金的持有者和需求者之间,直接或间接地进行资金融通的活动。
广义的融资是指资金在持有者之间流动以余补缺的一种经济行为这是资金双向互动的过程包括资金的融入(资金的来源)和融出(资金的运用)。
从狭义上讲,融资即是一个企业的资金筹集的行为与过程,也就是说公司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资金拥有的状况,以及公司未来经营发展的需要,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采用一定的方式,从一定的渠道向公司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去筹集资金,组织资金的供应,以保证公司正常生产需要,经营管理活动需要的理财行为。
公司筹集资金的动机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通过一定的渠道和一定的方式去进行。
我们通常讲,企业筹集资金无非有三大目的:企业扩张、还债、项目上投入。
从广义上讲,融资也叫金融,就是货币资金的融通,当事人通过各种方式到金融市场上筹措或贷放资金的行为。
从现代经济发展的状况看,作为企业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全面地了解金融知识、了解金融机构、了解金融市场,因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企业必须与之打交道。
3、信贷配给理论
所谓信贷配给,是指在固定利率条件下,面对超额的资金需求,银行因无法或不愿提高利率,而采取一些非利率的贷款条件,使部分资金需求者退出银行借款市场,以消除超额需求而达到平衡。
非利率的贷款条件可分为三类:一是借款者的特性,如经营规模、财务结构、过去的信用记录等;二是银行对借款者就借款活动所做的特别要求,如:回存要求、担保或抵押条件、贷款期限长短等;第三类属于其他因素,如:企业与银行和银行个别职员的关系、借款者的身份、借贷员的个人好恶、回扣的有无和多少等。
这些非利率贷款条件是利率管制环境下银行解决超额资金需求的常用手段。
在信用分配的标准中,一些标准有助于银行减少信贷风险,如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规模、贷款期限等;但也有许多因素不但有悖于资源配置的原则,而且还会助长银行这一垄断行业的不正之风,例如补偿余额、索要回扣、以借款者身份为标准、裙带之风等等。
这些标准的存在,一方面变相提高了银行的有效贷款利率,另一方面则为银行及其他部门的相关人员寻租、腐败创造了条件。
换言之,利率管制所导致的信贷配给的存在,除了会降低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外,还会产生败坏银行甚至整个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并对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资金的有效运用带来一定的困难。
4、中小企业融资的周期理论
按照伊查克·爱迪思对企业的生命周期的划分,在企业的成长阶段(婴儿期和学步期),企业通常急于打开其有限的产品市场,各项投入持续增大,收入和利润都较低,甚至会出现亏损,导致财务比较紧张,企业薪酬水平低于市场平均水平,人才激励管理的目标是吸引和留住关键人才,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这一时期的财务是比较紧张的。
当企业度过成长阶段(婴儿期和学步期)那段艰难岁月,营业收入与利润开始持续增长,这时企业就进入了再生与成熟阶段(青春期和盛年期),再生与成熟阶段的企业通常会采用扩张战略使其迅速发展。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了在人才竞争中取胜,在财力允许的条件下,再生与成熟阶段的企业将实施不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薪酬策略。
这一时期企业有较多资金结余。
随着企业的产品逐渐被消费者接受,并占有市场较大份额,再进一步发展,这时企业就开始进入老化阶段(稳定期、贵族期、官僚化早期、官僚期)。
这个阶段的企业拥有过较多的相对剩余资金。
当企业步入老化阶段的官僚期晚期,因效率低下、经营不善等原因生产经营业绩开始走下坡路,对企业年金增长值的需求急剧下降,这时企业可能会停止已实行的企业年金计划,或者不考虑建立企业年金计划。
如果企业的经营状况继续恶化,这时企业进入了其生命周期中的最后一个时期——死亡期。
这一阶段期间企业资金紧张,盈利很少。
5、中小企业关系贷款学说
关系型贷款作为一种融资技术,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已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拥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它在缓解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方面具有先天性的优势,因为其交易基于双方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所以它将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我国发展关系型贷款可行性分析:由关系型融资理论可知,当一国处在金融发展的早期、资本市场不健全、金融法律体系不完善且商业银行构成金融体系的主体,同时中小企业在该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而金融机构又无法完整地获得所需融资企业的信息时,关系型融资无疑是解决融资问题的最好办法。
目前,我国正处于这样的时期,因此可以发展关系型贷款来解决由于银企间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融资难问题,以促进我国经济、中小企业经济更加稳固的快速发展。
(1)我国传统的社会文化背景是发展关系型贷款的前提。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关系社会,通过日常的交往,人与人之间会形成庞大的社会关系网络,关系网内人们之间相互信任和合作,并逐渐形成一种共同维护和遵守的交际规范。
而关系型贷款是一种基于社会关系网络的准市场交易,它以人际关系为基础,所以,这个庞大的社会关系网络,为关系型贷款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发展空间。
(2)我国目前的信用及信息环境为发展关系型贷款提供了契机。
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信用意识淡薄,失信现象比较严重,随意更改贷款用途、拖欠贷款、恶意逃债问题突出。
从信息环境看,由于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加之中小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和完善的财务制度,造成所提供的财务信息缺乏真实性,难以作为贷款的有效依据。
这使得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现象较为严重。
关系型贷款在解决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方面具有先天性的突出优势,能够通过银企之间建立的长期稳定的关系获得企业尚未公开的许多重要的“软信息”,以缓解由于中小企业提供的硬信息不足所带来的决策困扰。
(3)非正规金融为发展关系型贷款提供了制度背景。
非正规金融泛指各种不纳入我国金融当局监管的金融活动。
非正规金融具备明显的关系型贷款特征,使它能够有效地解决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因为非正规金融源自于市场需求,它充分运用我国社会文化中重视氏族、家庭和亲友关系的特点,借助人际关系网了解借款人的信用和收益状况,可以更好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在交易成本、信息获取和风险控制等方面具有诸多优势。
因此,非正规金融的发展为关系型贷款提供了有益的尝试,为关系型贷款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背景。
(4)中小企业集群的形成为发展关系型贷款提供了很好的经济环境。
产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它们同处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
中小企业集群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关系网络,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人员可以据此了解企业更多的情况,获得足够的有关贷款企业的“软信息”,从而降低其决策的信息成本,同时集群内众多中小企业的贷款也会产生规模经济,以抵消中小企业贷款规模不经济的问题;另一方面中小企业集群的形成最重要的是保证了各中小企业在可持续基础上的互
动,通过各企业间长期稳定的合作,提高了集群内企业的信用,有利于降低银企交易成本和监督成本,降低银行信贷风险。
所以,在集群条件下,关系型贷款将会更好地发展。
(5)我国中小银行的发展为关系型贷款提供了机构保证。
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提供关系型贷款具有相对优势,所以中小银行的健康发展必将加快关系型贷款的发展。
对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尤为有利。
目前,我国各地都拥有一定规模和市场占有率的中小银行,这些中小银行要想在日益激烈的银行竞争中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要采取与大银行不同的业务发展方向,发挥其自身的地域优势、环境优势、人员优势,积极发展与中小企业间的关系,并把关系型贷款作为业务发展的主要方向。
所以,随着我国中小银行的发展,银行与中小企业间关系型贷款势必会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三、我国现有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状况
(一)融资渠道的缺陷
通过银行贷款等方式间接融资,是我国中小企业当前实现融资的主要渠道。
一方面,我国《公司法》和《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对于公司上市、发行债券等直接融资规定了很多硬性条件。
另一方面,我国的多数中小企业缺乏上市条件,因此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严重受阻,中小企业只能依赖内源融资、银行贷款和非正式融资,融资渠道极其狭窄,融资方式严重受限。
(二)法律层面的缺陷
从企业融资的角度而言,中国《物权法》的制定、《公司法》、《证券法》、《企业合伙法》等法律的修订,反映出我国法律制度认可了多种新型的融资法律方式,尽管这些融资方式已经被某些企业所运用,似乎并不完全的新颖,但是,法律的确认,使某些定型化的融资方式得以推广和运用,扩大了众多企业(商事主体)的融资视野,有助于推动企业融资活动更安全、更有效地进行。
融资法律方式的多样化,使企业作为融资的市场主体,有了更多的融资渠道和法律保障;但是,每一种融资方式都是有条件的,并非所有的主体都能够选择适用,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尤其如此。
很多新的融资方式,在其萌芽和孕育阶段带着大企业的印记,往往是大型企业为解决自身问题而开辟的融资方式,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已得到了法律的确认。
这些制度为“大企业专用”,使众多中小企业“望制度兴叹”。
从法律上而言,融资方式无差别的适用于所有企业主体,但是,中小企业由于自身条件的局限却难以采纳。
因此,融资法律方式的多样性与可供中小企业选择的局限性形成了悖论:一方面,法律制度的创新,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选择的可能性,使中小企业感到振奋。
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在兴奋之余却发现,很多新型的融资方式,对于自己并不具有可行性,兴奋变成了失望,中小企业仍然无法摆脱融资困难的瓶颈。
(三)政府政策及机构的缺陷
中国的经济政策、金融政策主要依据所有制类型和行业特征来制定,缺乏中小企业的专门管理机构以及专门支持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中小企业金融支持辅助体系不健全。
另外,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中小企业的发展阶段特点决定其资金的紧张状况等等都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因素。
此外,信用担保机构运作不规范。
1999年6月,国家经贸委发布了《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指导意见》,随后,我国许多城市相继建立了信用担保机构,为一些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担保服务。
但各地担保机构的设立、运作方式、担保比例、担保倍数、损失理赔等缺乏统一的运作规范,担保机构在业务发展和运行中存在较多问题,再加之担保机构性质模糊,多数是盈利性机构,他们除了收取定额担保费和保证金外,还要求企业提供反担保。
信用担保机构在业务、管理等方面运作不规范,目前信用担保机构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业务发展较慢
(四)融资辅助体系的缺陷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十分落后,很多地方甚至处于空白状态。
全国没有形成统一、共享的以企业(当然包括中小企业)的信用征集、登记、评估和发布为主要内容的信用系统。
相当多的企业没有信用记录,即使有一些企业有,也只是由某些经营较为规范的银行出于降低贷款风险的目的而在其内部为企业建立的信用记录。
而且,有很多企业还存在信用信息失真、信用行为混乱等破坏信用建设的事情。
由此可见,信用担保机构很难从自身之外的任何机构得到中小企业的有关信用信息,而由于社会分工的局限,信用担保机构自身又不可能建立一套独立的中小企业信用系统。
缺乏信用信息,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的风险和成本就大为上升。
而且,作为市场必要条件之一的信用信息的缺乏所导致的担保风险难以量化,使得无法计算担保价格的风险溢价,最终造成了中小企业担保市场不存在市场均衡价格。
缺少市场均衡价格的后果是使资本在担保市场的进出缺乏调节杠杆。
其二,银行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意愿不足,有的根本就不想贷。
由于中小企业贷款具有要的急、频率高、单项贷款金额少、风险大和成本高的特点,银行出于“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考虑,再加上整个银行业的经营模式具有高同质性,因此目前我国的大多数银行,包括中小银行,都不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
尤其是大银行,更愿意为大中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然而,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严格禁止任何形式的民间融资行为和商业信用,因而割裂了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的密切关系(黄智锋,欧阳令南,2002)。
现在,我国的银行市场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所高度垄断,其资产集中率高达80%以上,存款、贷款和机构的集中率也都在70%以上(郭建伟,2002)。
因此,在这种为大型金融机构所高度垄断的银行业结构下,大型金融机构几乎是天然地就不愿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
而发展时间较短的我国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的关系也并不密切,加之顾及自身风险,它们对中小企业也实行了严格的信贷配给。
与此同时,目前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主要是由政府强势主导所建立的,政府的财政性担保在整个体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所以,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在与银行的贷款担保博弈中处于弱势地位,最终甚至100%地承担银行贷款风险的情况就很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