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长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长春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长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长春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公布日期】2020.10.12
•【字号】长府办发〔2020〕37号
•【施行日期】2020.10.12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市建设
正文
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哈长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长春市建设工作实施
方案的通知
长府办发〔2020〕3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哈长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长春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0年10月12日
哈长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长春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哈长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位于哈尔滨都市圈和长吉都市圈交汇处,范围涵盖五常、双城、榆树、德惠、扶余、舒兰等县(市)区,总面积约2.8万平方公里,是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落实区域协调发展、实施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
为贯彻落实《哈长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依据《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吉林省落实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方案》《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区域协调发展空间布局的意见》《长春市落实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方案》,针对长春市辖区内的德惠、榆树两市,制定本实施方案,期限为2020—2025年。
一、发展目标
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围绕推进城市群建设重点工作,结合国家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一系列政策,积极融入哈长城市群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主动对接示范区整体规划,到2025年,与示范区内的其他县(市)区在交通、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方面基本实现对接互联,基本消除妨碍市场统一和公平竞争的主要壁垒,初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共享,初步形成生态联防联治、产业分工协作、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一体化发展格局,促进形成东北地区开放合力,发展成为区域新的经济增长极。
——德惠市依托哈大复合交通走廊,构建一级城镇经济发展轴,使德惠市区与长春1小时经济圈和哈尔滨2小时经济圈全面对接、联动发展,打造全省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城;立足丰富的农畜产品资源,打造全国知名绿色食品生态城。
——榆树市加快哈长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实现城区和五棵树协同发展,全面打造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国家农产品加工基地、中国(榆树)北方酒业基地、中国北方蔬菜生产基地、中国北方现代商贸物流基地。
二、主要任务
(一)深入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1. 推进农业产业深度融合。
依托哈长两市农业优势资源,加快培育打造松花江大米、饮马河大米、清真肉牛等地区公用地理标识品牌。
推动两地农业与加工流通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健康食品加工等产业,支持正大集团、皓月集团、达利集团、回头客集团等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有效辐射带动全产业链发展。
依托弓棚镇、秀水镇、布海镇等特色产业强镇,推动农业与休闲旅游、文化体育、科技教育、健康养生和电子商务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田园综合体、公司+、合作社+协作经济以及跨产业融合经济。
加快发展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积极引进哈电、飞鹤等域内外龙头企业,共同实施一批秸秆饲料化、能源化利用重点项目,建设哈长城市群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区。
(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德惠市、榆树市按职责分工分别负责)
专栏1:农业产业融合重点项目
德惠市:朱城子小食品特色小镇项目、休闲农业综合开发建设项目、达利短保食品生产项目、回头客休闲食品生产项目、米管家粮油食品现代产业园项目、加工一亿只肉鸡食品厂建设项目、双孢菇工业化生产及深加工项目。
榆树市:秀水镇榆树模式智慧型田园综合体项目、豆制品小镇产业园区项目、加工一亿只肉鸡食品厂建设项目、成都新华能集团生猪屠宰项目。
2. 完善紧密型利益联结体制。
深入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全力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积极引导家庭农场组建或加入农民合作社。
引导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合作,鼓励示范区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普通农户等组织共同营销,开展农产品销售推介和品牌运作,促进不同经营主体优势互补、联合发展。
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作为建设管护主体,参与实施农村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技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一二三产融合等各级财政安排的各类小型涉农项目。
探索以农村土地出
资入股吸引社会资本入乡投资、村集体发展特色产业项目等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加强涉农科技、营销、物流、物资保障等社会化组织培育。
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多种形式与农民建立稳定的订单。
(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德惠市、榆树市按职责分工分别负责)
3. 激发农村创新创业活力。
依托吉林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等吉黑两省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国家技术转移东北中心(长春)等研发平台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跨区域产学研合作与交流,推动农村创新创业群体更加多元。
建设榆树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德惠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加强涉农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积极培育以企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支撑服务平台,健全服务功能。
加强与长春新区京东亚洲一号、哈尔滨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重点产业项目和功能区对接,加快“乡里农创园”等涉农“双创”经济培育,提升区域产业发展活力。
(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德惠市、榆树市按职责分工分别负责)
(二)加速乡村振兴实施步伐
4.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以申报长春(公主岭)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契机,带动榆树、德惠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抓紧补齐农业农村工作短板,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争当现代农业排头兵。
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借鉴“北大荒”经验模式,以第二松花江沿线东部乡镇为重点,建设优质水稻生产核心功能区,打造“德惠小町”大米产业带。
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对接哈长城市群大市场、大产业,围绕“两牛一猪”谋划实施一批重点养殖项目,不断提高规模养殖水平。
大力发展瓜菜种植业,围绕瓜果、蔬菜、食用菌等园艺特产业,突出发展棚膜经济,全力打造布海镇、菜园子镇、大房身镇等棚膜蔬菜园区,着力建设全国知名绿色食品生态城。
推进榆树现代化大农业综合实验区建设,依托五棵树、刘家、闵家、环城等乡镇,加快打造玉米等旱作粮食作物优势产区,逐步辐射带动周边县市发展。
进一步
完善农业气象服务系统,推进农业气象研究基地、农业与生态环境气象研究实验室、黑土固定观测站和农田水分控制试验场建设,有效服务区域农业生产。
发挥榆树市智慧农业、电子商务、安全农业管理、物联网络等平台作用,培育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建设高标准农田,打造智慧型田园综合体,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深入实施商标富农工程,做好“三品”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做大做强榆树市的白酒、大米、干豆腐、蔬菜、肉类等特色优质食品,形成天下第一粮仓、松花江边黑土地的特色农产品品牌群。
加快松花江流域水田生产现代化实验区建设,扎实推进集中连片高产稳产农田建设工程,全面促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结构优化调整。
(市农业农村局、市畜牧局、市工信局、德惠市、榆树市按职责分工分别负责)专栏2:农业现代化重点项目
德惠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建粮食仓储项目、亿羽孵化中心项目。
榆树市:榆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榆树市引松入榆工程、榆树市友谊灌区工程、黄牛养殖园区项目、正大肉鸡养殖场建设项目、正大孵化场及种鸡场建设项目。
5. 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分别选择20个村,推进“一村一品一业”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共管秸秆露天焚烧,共建覆盖全域的秸秆收储体系,大力推进农作物秸秆肥料化、能源化、饲料化、原料化、基料化等“五化”利用。
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加大黑土地保护力度。
推动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加强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生态防护林等工程建设,逐步恢复森林生态系统。
推进松花江、拉林河、饮马河等流域综合治理和水土流失整治,不断提升水生态文明水平。
探索建立森林、草原、湿地、荒漠、水流、耕地等领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研究制定生态保护补偿条例,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可持续能力。
持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面提高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
(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畜牧局、市生态环
境局、市林园局、市水务局、德惠市、榆树市按职责分工分别负责)专栏3:美丽乡村重点项目
德惠市:德惠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德惠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哈电集团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恒建能源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忠良农牧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项目、年产80万吨生物有机肥项目。
榆树市:秸大秸秆产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五棵树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榆树市八号镇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榆树市秀水镇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榆树市大岭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1X30MW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年处理秸秆60万吨发电4亿度项目、榆树市农村饮水安全保障项目。
6. 共筑乡村文化发展高地。
持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合力加强东北北部地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建设东北文化弘扬传承基地。
充分发挥金榆树文艺奖的引领作用,以榆树的二人转、东北大鼓为主要文化品牌做好非遗的研究、保护、传承和展演工作。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实施综合性体育广场、博物馆、档案馆、艺术中心、社区和村级文体广场建设。
推进跨区域文化合作,联合举办一批公益性的文化艺术活动。
(市文广旅局、德惠市、榆树市按职责分工分别负责)
7. 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依托示范区“四横三纵”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网络,实现中心乡镇群之间互联互通。
深化电信普遍服务,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网络覆盖步伐,到2025年,实现行政村全部通光纤;农村家庭宽带普及率达到40%,在部分地区推进“百兆乡村”示范及配套建设工程;乡镇及以下区域实现90%以上宽带用户接入能力达到50Mbps。
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统筹规划布局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每个乡镇至少办好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完善县、乡、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
推动优质学校跨地区辐射农村薄弱学校常态化,推进区域内教师交流。
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探索田间课堂、网络教室等培训
方式。
合作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实现每个乡镇都有1所公办的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都有1间卫生室,每个乡镇卫生院都有全科医生。
(市交通局、市工信局、市教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健委、德惠市、榆树市按职责分工分别负责)
(三)推动多领域一体化建设
8. 共同建设长春现代化都市圈重要载体。
探索建立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在统一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共建、公共服务共享、体制机制协同等方面进行探索和试点,加快谋划和实施一批“新基建”工程,加快补齐县城城镇化短板弱项,切实提高区域内互联互通、互利互惠水平。
(市规自局、市交通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文广旅局、市卫健委、市体育局、市发改委、德惠市、榆树市按职责分工分别负责)
9. 联手构建优势产业集群。
聚焦绿色食品、农畜产品、食品加工、酒业等传统优势产业,整合德惠、榆树两地市场和资源,主动与示范区内其他地区对接,延伸产业链、优化产业生态,提升整体产业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
依托哈长两市科技和人才优势,聚焦生物化工、循环经济、生物质资源利用、医药健康、装备制造、通用航空、新型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实施长春市循环经济环保产业园项目、榆树市工业标准厂房建设项目、轨道交通及新能源汽车行业配件制造项目、年产10万吨变性淀粉项目等重点项目,培育一批战略新兴产业基地,推动德惠、榆树两地高质量发展。
(市工信局、市畜牧局、德惠市、榆树市按职责分工分别负责)专栏4:优势产业重点项目
德惠市:长春市循环经济环保产业园项目、德惠米沙子工业集中区标准厂房建设项目、德惠市朱城子工业标准厂房建设项目、轨道交通及新能源汽车行业配件制造项目、大华齿轮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年产三千套汽车覆盖件模具项目二期、年生产15000吨膨胀珍珠岩建设新建项目。
榆树市:榆树市工业标准厂房建设项目、榆树市养殖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年产10万吨变性淀粉项目、年产15万吨化工醇项目、16万吨马铃薯深加工生产线技改升级项目、中粮集团年产3万吨柠檬酸钠项目、年产1万吨白酒项目。
10. 合力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
围绕香江物流、吉地嘉禾冷链物流、齐鲁制药医药物流、八达上上品货港、航空物流产业园、正德物流等重点项目,大力发展德榆两地现代物流业,构建现代新型物流体系;大力发展临空经济,提升对外物流服务功能,全力打造哈长城市群区域重要的物流枢纽中心。
推进阿里巴巴电商平台、坤泰电子商务运营平台建设,支持传统服务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利用网络平台、APP等打造线上线下电商平台。
推动两地商贸服务业繁荣发展,优化中心城区商业布局功能,加快推进商贸流通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推动形成区域大商务、大商圈格局。
积极发展会展产业,组织德惠、榆树两地企业参与中国—俄罗斯博览会、中国—东北亚博览会、中国(长春)国际汽车博览会、中国—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等重大会展活动。
积极争取举办马拉松、篮球、乒乓球等体育赛事,营造共同发展的浓厚氛围。
(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合作交流办、市贸促会、市文广旅局、市体育局、德惠市、榆树市按职责分工分别负责)
专栏5: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
凯购城综合体一期工程项目、凯购城二期五星级酒店项目、金水岭城市广场项目、欧亚综合体项目、松花江影视演艺风情小镇项目。
11. 促进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化发展。
依托示范区“四横三纵”省级以上公路网络和“两纵一横”高速公路骨架的整体设计,推进省道其太公路、黑大公路拓宽改造、102国道德惠至哈尔滨段拓宽改造、通榆至方正高速公路、榆陶公路沿线等工程建设,实现德榆两地与哈尔滨、吉林、沈阳等城市和周边县市的快速通达。
推进吉榆哈高速铁路新建工程建设,谋划榆陶北路建设等项目,争取在榆树市设立哈铁、沈铁铁路编组站;谋划龙嘉机场、榆树机场、太平机场间的快速通道建设,实
现三个机场间的互通互联。
(市交通局、德惠市、榆树市按职责分工分别负责)专栏6:基础设施重点项目
其太公路太兴村至华家村段改造工程项目、黑大公路榆树段拓宽改造工程、102国道德惠至哈尔滨段拓宽改造项目、哈榆吉高铁榆树段新建工程、榆树市大外环升级改造工程、榆松高速公路榆树段新建工程、榆树市至长春龙嘉机场榆树段改扩建工程、榆树市至哈尔滨太平机场榆树段改扩建工程、榆树支线民用机场项目、县道九台至大坡公路(X017)半拉山松花江特大桥工程项目。
12. 加强公共资源供给共享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职业教育跨地区合作。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公共卫生机构合作,逐步建立统一完善的急救医疗网络,积极探索重大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实现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等信息资源动态更新。
推动建立社会保险参保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跨地区转移接续机制,有序推进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直接结算。
推动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信息共享,工伤医疗费实现就近就地结算。
(市教育局、市卫健委、市医保局、市社保局、市人社局、德惠市、榆树市按职责分工分别负责)
13. 合作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
以松花江、拉林河流域为重点,联合建立流域跨界水污染的防治机制、协调机制、行政问责机制,协同完善跨界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加大松花江干流、松花江、拉林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
同步实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实现在线监测、联网运行、稳定达标排放。
联合开展减霾卫蓝行动,淘汰县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燃煤小锅炉、粮食烘干煤热风炉等燃煤设施。
(市水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德惠市、榆树市按职责分工分别负责)专栏7:生态环境保护项目
德惠市:德惠市湿地保护建设项目、德惠市伊通河重点段治理工程、德惠市饮马河重点段治理工程、朱城子镇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德惠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
程、德惠市松柏污水处理厂工程。
榆树市:卡岔河水体治理项目、拉林河重点段治理工程(榆树段)、榆树市五棵树河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榆树市临江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新建工程、榆树市环城工业园区豆制品产业园污水处理厂、榆树市五棵树镇滨江净水厂及配套工程、五棵树大沟治理项目、榆树市乡镇所在地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污水收集管网建设项目。
14. 合力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秉承“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围绕万宝宝山寺、新农村文化大院、俄式文化风情一条街、都市农业旅游度假区、五棵树码头、中国北方农业题材拍摄基地、霸家湿地、青顶山、雷劈山、花园山等重点项目,重点发展特色冰雪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旅游、红色旅游等领域。
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客源互换,利益互惠”的原则,支持旅游企业组建跨行政区的“旅游企业联盟”,合作设计旅游路线,统一打造旅游地域品牌和旅游产品,构建区域大旅游协同发展新格局,加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完善运行机制,推动德榆两地旅游景点建立“一票通”制度。
(市文广旅局、德惠市、榆树市按职责分工分别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协同工作机制。
将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纳入长春市政府、哈尔滨市政府联席会议议题,由两市政府定期沟通研究。
由德惠市、榆树市与示范区内兄弟城市建立日常协调沟通机制,分析协同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协调解决区域协同发展重大问题,推动重大项目的建设和相关政策的研究制定,长春市直相关部门积极予以协助和支持。
由榆树市、德惠市各部门与示范区内兄弟城市相关部门进行全面对接和日常联系,共同推动示范区各项任务落地。
(二)建立评估考核机制。
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制定责任清单,健全责任体系,科学安排工作进度,明确考核部门,量化考核指标,落实任务、目标、责任,确保示范
区建设顺利进行。
加大对重点建设项目的监督考核力度,明确项目完成的时间表和评价标准,建立监督机制。
(三)建立政策保障机制。
德惠市、榆树市和长春市相关部门要积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破解示范区一体化建设中遇到的体制机制障碍,支持两地一体化建设先行先试。
联席会议要认真解读国家的扶持政策,尤其是土地、财税、金融等方面政策,及时研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政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