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和进度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和进度表
一、差不多情形分析:
本年级学生有学生47人,其中男生有25人,女生有22人。

从总体上看,学生数学能力相对欠缺,数学基础不够扎实,学校热情一样,大多数学生上课能用心听讲,认真摸索问题,积极主动地发言,提出不同的看法,能按时完成作业。

反应比较慢的也许多,一道专门简单的运算题,你给他讲一遍可不能,再讲一遍依旧可不能,连续讲一遍仍旧可不能。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分为五大板快:(一)、数与运算。

1.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2.第四单元“比的认识”。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一单元“圆”。

2.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

3.第六单元“观看物体”。

(三)、统计与概率。

第五单元“统计”。

(四)综合应用: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

(五)整理与复习。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观看、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本质特点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究并把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运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

结合观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进展想象力和制造力。

2. 在具体情境中明白得“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明白得。

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结合观赏和设计漂亮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奇异。

4.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明白得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
和分数的差不多性质化简比。

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5.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能依照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

6.学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看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感受观看范畴随观看点、观看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说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四、教学措施:
1.鼓舞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明白得数学
2.鼓舞学生独立摸索,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3.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及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制造性地使用教材。

五、教学课时安排(按单元顺序)
一单元圆:17课时。

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16课时
三单元图形的变化:5课时
整理与复习(一):5课时
数学与体育:3课时
四单元比的认识:13课时
五单元统计:6课时
整理与复习(二):3课时
生活中的数:2课时
六单元观看物体:5课时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因此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看图找关系:2课时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奇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存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如此,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锤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看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成效。

总复习:10课时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专门难做到恰如其分。

什么缘故?依旧没有完全“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那个问题,方法专门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刻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能够写在后黑板的“积存专栏”上每日一换,能够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番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如此,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 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宝。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为所欲为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机动时刻:3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