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窗》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引入新课。
1、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文学大师茅盾先生以自己的童年生活为题材写的一篇散文《天窗》。请看老师板书课题。请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步阅读。
1、请同学们查字典理解词语“慰藉”、“一瞥”、“神奇”、“威力”。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想一想,每节各讲什么?可以合并成几段?
写出了屋子的静和黑。
引导学生想象。
请同学们听着音乐,闭着眼睛,想象一下,当时的这风、这雨、这雪、这雷、这闪电是怎样扫荡这世界的?
出示学法细读,体会课文语言的精妙之处。
板书设计:
26、天窗
1、天窗的来历。
2、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3、天窗是神奇的。
2、(第一段1-3节,天窗的来历;第二段4-7节,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第三段8-9节,天窗是神奇的。)
四、讲读课文第一段。
1、谁来读一读第1段,其他同学思考一下,城里的房子和乡下的房子有什么不同?
2、乡下人为什么要开天窗?
师小结:乡下人为了使关上木板窗的屋子里有光线,所以开了天窗,来,我们齐读课文第一段。
过程与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合作探究。
2、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与作者形成情感上共鸣。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孩子渴望接触和了解外面世界的强烈愿望。
2、激发学生的童真童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孩子们从天窗里看到的和想到的。
教学难点
理解语句“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课前准备
1、教具准备:课件
沈阳市实验学校小学部
优秀教案设计
学科
语文
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S版五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教师
课题
26、天窗
课时数
共(3)课时
课时安排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窗户”看到世界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抄写下来。
(3)(出示学法2)精读,了解为什么“天窗成为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4)夏天阵雨来时,孩子们跟着木板窗的关闭,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子里了。(出示比喻句)
(5)请同学在这两节中找找,有没有这样的好句子?
孩子们的想象要比真实的大十倍百倍,真是无穷无尽啊!
生:齐读。
生:质疑课题、梳理问题。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音。
2、资料搜集:茅盾的相关资料
教学设计
学情预设
通过熟读课文,理解为什么“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4、5段重点解决第一个问题,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深入文本,体会乡下孩子们心情的变化,理解“天窗“对于他们的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接下来的想象做好铺垫。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3、漆黑的屋子有了天窗,有了亮光,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这又是为什么呢?
五、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第二段。
(1)找一找“唯一的慰藉”在第二段中出现了几次?(二次)
(2)那么,我们可以把第二段分几层?(分两层)
2、学习第一层4、5小节。
(1)初读,想一想4、5小节主要讲什么?
(2)再读课文,了蟹在夏天阵雨天时,为什么天窗会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讨论交流
请同学们找一找句子来读一读。
乡下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板窗
○1自由读课文,找找划划文中语句,用“因为……所以……”句式回答。
○2理解词语“顶,偏就不,关”这些词语体现孩子心情不愉快。
引导学生总结,进行探究式学习。
我们通过初读,知道了夏天阵雨来时,天窗成了孩子们的唯一慰藉。
○1这是句什么句子?(比喻句)
○2读一读。
○3把什么比作什么?(把屋子比作地洞)
○4这个比喻好不好,为什么?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
激发学生带着问题走入文本,培养学习的兴趣。
运用字典,陪伴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
知道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
借助电教媒体,理解天窗的样子。
带着问题来读书,养成学习的习惯。
我们学习了第4、5节,运用了初读、精读、细读“三读”课文的方法,知道夏天下雨时,天窗成为孩子们唯一慰藉的原因,体会了文中比喻句的精妙之处,展开了想象,深刻理解了天窗是孩子们了解外面世界的唯一慰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