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自学考试复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学考试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血清学反应、益生素、菌群失调症、抗生素、佐剂、真菌、干扰素、病毒的复制、质粒、变态反应、单细胞蛋白质饲料、反硝化作用、灭菌、传染、益生素、肉的成熟、SPF 动物、抗原表位、传染、细菌的呼吸、消毒、好气性败坏、接合、抗原、抗体、免疫应答、拮抗、细胞因子、毒力、抗生素、细菌素、肉的成熟、病毒的复制、干扰素、菌落、巴氏消毒法、
败血症——病原微生物从局部进人血流,并在血流和全身各组织器官中生长繁殖,进而危害全身。

单克隆抗体——指一个杂交瘤B细胞,受一种B细胞决定簇作用后,分化、增殖的浆细胞分泌的高度均一、特异的抗体,常用于疾病的免疫学诊断、预防和治疗。

细菌性食物中毒——因食品中含有病原菌或其毒素而引起人体中毒的现象,即称为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按病因学不同,又可分为传染性食物中毒和毒素性食物中毒两大类。

细菌的呼吸——凡是由细菌引起,使代谢基质发生氧化--还原作用,以释放能量,供细菌生命活动利用的生物化学过程,称为细菌的呼吸。

朊病毒——是一类感染人类与哺乳动物、引起亚急性海绵状脑病的感染因子,它们的结构主要是蛋白质,尚未证实是否含有核酸,故称朊病毒,又称蛋白侵染因子抗原表位——又称抗原决定簇,是指位于抗原分子表面具有特殊立体构型和免疫活性、能决定抗原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能力的化学基团。

霉菌总数:霉菌总数——是指1g或1ml检验样品于恒温培养箱内25-28℃培养1周(培养3d后开始观察),能在高盐察氏培养基上长出的霉菌菌落总数。

细菌总数
细菌总数——指单位(g、ml、cm2或m3)被检样品于固体培养基上,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所生成的细菌菌落总数。

包涵体:包涵体——某些病毒感染细胞后在胞浆或胞核内形成的具有一定形态、染色特性的结构,普通光镜下可见,常用于相应疾病的诊断。

毒素性食物中毒:毒素性食物中毒——是指某些细菌在食物中生长繁殖产生的外毒素污染食物后所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如肉毒中毒是由肉毒梭菌在食物中生长繁殖产生外毒素而引起的。

传染性食物中毒:传染性食物中毒——是指某些病原菌随着污染的食物进入人体肠道内,由活菌和内毒素的协同作用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基因转移:基因转移——是指体细菌细胞间接或直接地将部分遗传物质单向传递给受体细菌,从而导致受体细菌发生基因重组的现象,称为基因转移,其形式主要有转化、转导、接合、原生质融合及转染。

二、简答题
1.什么是益生素?其有何作用?
2.反刍兽与其瘤胃微生物间的共生关系体现在哪些方面?
3.何谓灭活疫苗?简述其优缺点。

4.简述病毒复制的过程。

5.简述细菌生长曲线各期的特点。

6.简述病毒与其它微生物的主要区别。

7.何谓传染?其发生的条件有哪些?
8.简述自然界中氮素的循环转化作用。

9.简述弱毒疫苗的特点(优缺点)。

10.简述革兰氏染色法的基本过程。

11.什么是干扰素?有哪些特性及作用?
12.简述保证鲜乳安全和提高鲜乳品质的微生物学措施。

13.简述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的主要作用。

14.选择消毒剂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5简述微生物的分类并举例。

16简述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细胞壁结构的异同点。

17简述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

18什么是青贮饲料?青贮的原理是什么?
19简述鲜乳的巴氏消毒法及其目的。

20简述内、外毒素的区别。

21.简述T细胞免疫应答的作用。

22 简述人工培养病毒的方法。

23为什么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的温度较低,时间较短?
24.简述消化道微生物菌群的平衡及其意义。

(消化道正常菌群的生理意义是什么?)
25.简述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

答:1)原核细胞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其核物质称为拟核或核体,没有核膜、核仁的分化;能进行二分裂;细胞浆内缺乏细胞器;
2)真核细胞有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的分化;能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浆内富含多种细胞器。

26.简述马立克病病毒在鸡体组织内的存在形式及其特点。

答:马立克病病毒在鸡体组织内的存在形式有两种:
1)裸露的MDV(不完全病毒):存在于血液、白细胞及及肿瘤组织细胞中,直径85~100nm,无囊膜,与细胞结合紧密,又称细胞结合型病毒;传染性及抵抗力不强;2) 有囊膜的MDV(完全病毒):存在于病鸡羽毛囊上皮细胞中,直径150~160nm,也有直径达273~400nm,呈不规则的无定形结构。

有囊膜,脱离细胞单独可具传染性,传染性及抵抗力较强
27.叙述肉类腌制贮藏的原理及目的。

答:肉类的腌制是肉类的一种加工方法,也是一种防腐的方法。

其原理主要是依靠一定浓度的盐水形成高渗环境,使微生物处于生理干燥二不能繁殖。

此外,还依靠食盐离解时的氯离子的作用,以及高浓度的盐分对蛋白质分解酶具有破坏作用来实现防腐的。

肉的腌制可分为干腌法和湿腌法,通过腌制的防腐作用以达到长期保存肉制品的目的。

28.简述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条件。

答: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条件如下:
1) 营养;要有足够的水分,适合利用的碳素营养、氮素营养、灰分元素营养、生
长因子等。

2) 温度及渗透压;多数细菌,包括动物病原菌,最适温度在20-38℃;细菌要在
等渗透压的环境中才能正常地生长发育,低渗透压和高渗透压对细菌都有不利影响;
3) 氢离子浓度(PH);大多数细菌,适宜于中性和微碱性的环境(PH值7-7.6);
4) 需氧性或厌氧性呼吸环境;有些细菌需要在环境中加入一定量的CO2或N2才
能生长或生长的旺盛。

29.简述制备细菌抹片的步骤。

答:1)玻片的准备:载玻片用洁净的纱布擦拭干净,如有油污,可滴2-3滴95%酒精擦拭干净;(1分)
2)抹片:对于液体材料,可直接用灭菌接种环取一环材料,于玻片中央均匀涂布
成适当大小的薄层;对于固体材料,则先取一滴蒸馏水于玻片中央,再用灭菌接种环取少量材料,在水滴中混匀,均匀涂布成适当大小的薄层;组织脏器材料可先用镊子夹持局部,以灭菌的剪刀剪取一小块,夹出后以其新鲜切面在薄片上压印或涂抹成一薄层;(2分)
3)干燥:涂好的抹片,应让其自然干燥或在酒精灯火焰上拖过以适当加温(以不
烫手为度),促其干燥;(1分)
4)固定:载玻片涂抹面向上,背面在酒精灯火焰上通过数次,感烫手为度。

(1分) 30.简述病毒的分离培养方法。

答:病毒分离培养的方法有鸡胚培养法、细胞培养法(包括器官、组织和单层细胞培养法等)和易感的实验动物法等。

1)鸡胚培养法即将病毒接种于发育的鸡胚中。

用鸡胚培养法可进行病毒分离、
鉴定,也可复制大量的病毒,制备抗原或疫苗。

不同病毒在鸡胚的不同部位的膜上产生不同的病变效应可以作为检测病毒的方法。

2)细胞培养法此法用于多种病毒的分离、增殖、病毒抗原制备、中和试验、病
毒空斑(数量)测定及克隆纯化等,比鸡胚法和实验动物法更经济、效果更好、用途更广。

用于培养病毒的细胞有原代细胞、二倍体细胞株和传代细胞系。

常用的细胞培养方法有静置培养法和旋转培养法。

细胞培养的标本主要以细胞病变作为病毒感染的指标。

大多数动物病毒感染敏感细胞培养都能引起其显微表现的改变,即产生致细胞病变效应。

3)实验动物法可用于病毒病原性的测定、疫苗效力试验、疫苗生产、抗血清制
造及病毒性传染病的诊断等。

实验时多用敏感、适龄、体重合格的动物,并且尽量采用无特定病原动物或无菌动物。

31.从微生物学角度说明如何调制优质青贮饲料?
答:从青贮料中各种微生物的特性及其发酵过程中的作用来分析,制作出优良青贮料的主要环节,就是提供乳酸菌能够旺盛地生长繁殖的条件,使它们迅速、大量地产生乳酸,并在青贮期间维持厌氧环境,才能长期保存,保证青贮料质优味美。

按照这个原则,在实际中常采用如下措施:
1)选择适当的植物:应含有适当(1-1.5%)的糖类、含水量应在65%-75%之间用作青贮的植物,可以混合两种或多种不同的饲料,以调节糖类和水分的含量。

喷洒水分,也可以调整饲料的含水量;
2)堆放时压紧,堆好后密封:饲料适当切碎以利汁液流出和堆压紧密,可以更早地形成厌氧环境,以抑制需氧性腐败菌和霉菌的生长,有利于乳酸菌的生长繁殖和有机酸的积累,使青贮料酸化得较快。

饲料堆好后即应严加密封。

堆顶及青贮害(塔)的周壁,要加盖或堵塞保护物以隔绝空气和雨水的进入。

3)加入某些物质,改善发酵条件:a.对于一些含糖分较低的饲料,可加入0.1-0.5%
食盐,能使植物细胞内的可溶性营养更快更易渗出为乳酸菌利用,对增进昧道亦有好处;b.还可加入适当的废糖蜜,直接增加含糖量。

c.此外还可添加植物乳杆菌等乳酸菌制剂,使得乳酸菌很快占优势地位,有利于进行同型乳酸发酵;d.还可添加甲酸等青贮添加剂来抑制不利于青贮发酵的微生物;这都有利于乳酸菌的发酵和更快更多地产生乳酸。

4)减少杂菌的污染原料应保持新鲜,无腐烂变质现象;尽量避免混入泥土和粪便,更要防止病原微生物污染,原料需掺水时,水质应清洁,禁用污水。

总之,通过上述各方面的调控,为制作优质青贮创造良好的条件。

32.举例说明污染有病原微生物的肉类对人类的危害。

答:1)引起人畜传染病爆发和散播:未经彻底灭菌处理或没有充分煮熟的带病原微生物的肉类、一旦被人畜误食,就可能感染相应的传染病。

在加工、运送过程中,也有散播人畜传染病病原的危险,它们是一种传染媒介。

经常因此而招致畜禽爆发相应的流行病,严重影响人畜健康。

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有炭疽杆菌、结核杆菌、布氏杆菌沙门氏菌、猪链球菌2型、口蹄疫病毒等;
2)引起人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因食品中含有病原菌或其毒素而引起人体中毒的现象,即称为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按病因学不同,又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传染性食物中毒:病原菌随食物进入体内,在肠道内一方面大量繁殖,侵入机体引起全身感染,活菌和内毒紊的协同作用,造成了食物中毒的临床症状:一方面却发生死亡裂解,释放出毒素,对机体呈现中毒作用。

这种食物中毒称为传染性食物中毒。

最常见的有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病原菌引起;
一类是毒素性食物中毒:某些病原菌污染食品后,在其中生长繁殖的过程中能产生肠毒素等外毒素,人食用后引起中毒。

这种由细菌外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呈毒素性食物中毒,常见的有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肠毒素、肉毒梭菌产生的肉毒毒素等。

33.写出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及其实际意义。

答:1)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如下:
a.初次应答:机体初次接触抗原物质后,需要经过一定的潜伏期(诱导
期),潜伏期之后,开始产生抗体,最早出现的抗体是IgM,几天内达到高峰,接着才开始产生IgG,最后是IgA。

初次反应产生的抗体量较少,因此持续的时间不长;
b.再次应答: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起初原有抗体因为和新进入的
抗原反应,导致水平略有下降,接着抗体水平很快上升,主要是IgG,并达到较高水平,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c.回忆反应: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经一定时间后,在体内逐渐消失,
此时若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在记忆性的T细胞分化而成的TH细胞的辅助下,由记忆性的B细胞介导更为强烈的回忆反应,产生大量的各种免疫球蛋白,并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2)实际意义:了解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后,首先,有助于在给畜禽预防接种及制
备免疫血清时,指导我们制订最佳免疫方案;其次,在对传染病作临床血清学诊断时,可动态观察抗体种类和含量, 结合病程作出正确评估;最后,可通过检出血清中IgM 的存在作为传染病早期诊断或宫内感染诊断指标之一。

34.简述免疫的概念及其功能。

答: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特异性生理反应,其作用是,以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和稳定的保护性反应。

免疫的功能体现在对抗原性异物的识别和清除。

可归纳为三个功能:
1)免疫防御:指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或清除其它外来异物的功能。

过高或
过低都不利。

过高可引起变态反应;过低则导致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缺陷,可引起机体微生物的机会感染。

2)免疫稳定: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体内生理平衡
的功能。

如此功能失调则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

3)免疫监视:机体内的细胞常因物理、化学和病毒等致癌因素的作用变为肿瘤细
胞。

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即可对这些细胞加以识别然后清除,以防止发生肿瘤。

这种功能即为免疫监视。

如此功能低下或失调,则可导致肿瘤的发生。

36.简述病毒的基本特征。

37.试述灭活疫苗与弱毒疫苗的优缺点。

38.简述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39.简述微生物的概念及分类。

40.简述细菌生长曲线的分期和特点。

41.简述自然界中氮素的循环转化过程。

42.简述单胃动物肠道微生物的主要作用。

43.选择消毒剂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44简述青饲料青贮中微生物发酵过程。

45.简述消化道微生物菌群的平衡及其意义。

46.简述保证鲜乳安全和提高鲜乳品质的微生物学措施。

46.简述制备细菌抹片的步骤。

答:细菌抹片的制备过程如下:
1)抹片:取洁净载玻片,对于液体材料,可直接用灭菌接种环取一环菌液,于玻
片中央均匀涂布成适当大小的薄层;对于固体材料,则先取一滴蒸馏水于玻片中央,
再用灭菌接种环取少量菌体,在水滴中混匀,均匀涂布成适当大小的薄层;
2)干燥:涂好的抹片,应让其自然干燥或在酒精灯火焰上拖过以适当加温(以不
烫手为度),促其干燥;
3)固定:采用火焰固定法,将载玻片涂抹面向上,背面在酒精灯火焰上通过数次,
感烫手为度。

固定好的抹片,即可进行各种染色。

三、问答题
1.试述感染的微生物学诊断过程。

答:感染微生物学诊断,是畜禽传染病诊断的重要环节,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环节。

在拟定检验方案和分析检验结果时,必须结合传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判定,并尽可能以简便、迅速的方法获得诊断结果。

微生物学诊断内容和步骤,包括以下各方面:
1)检验材料的采取采取检验材料和送检是进行微生物学诊断的第一步,必须十分恰当,否则将影响诊断工作,不能获得正确结果。

2)涂片、染色镜检用被检材料或纯培养物作涂片,一般用革兰氏染色和瑞特氏染色,根据不同需要也可作特殊染色以观察病原菌形态特征,或者有无病原细菌或病毒包涵体存在。

病毒性病料还可制超薄切片,电子显微镜检查其形态结构。

3)分离培养将细菌性疾病的病料接种在适宜的培养基上。

病毒性的病料,可经细菌滤器滤过或不经滤过,选择适合的禽胚胎或细胞培养或试验动物进行分离。

有细菌并发或污染时,则应先经滤过除菌或用适当抗菌素抑菌杀菌,再作分离。

4)培养特性、生化特性的检查分离得到的培养物,细菌可接种各种培养基,以观察其培养恃性和生化特性,病毒则接种适当的禽胚胎或细胞培养物,观察其病理变化或空斑形成等。

5)动物试验用被检材料(有时也用纯培养物)接种实验动物,以观察病原物的致病性。

常用的有家兔、小白鼠、豚鼠等,亦可按具体情况选择同种动物、接种后观察体温、症状等反应,死亡后观察病理剖检变化。

也可采取病料进行有关的检查和试验,以进一步确定其致病性。

6)血清学试验有些畜禽传染病,可作血清学诊断,如凝集试验、沉淀试验、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琼脂扩散试验等;有些传染病(如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可用纯培养物以因子血清作定型鉴定。

还有少数传染病可以应用变态反应试验作诊断;
亦可将检验材料或分离培养物进行标记(荧光、酶标、同位素等)抗体技术试验,以判定抗原。

一些病毒培养物还常作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

2.试述青贮发酵过程中各种微生物的活动特点。

3.试述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种群关系及其作用。

4.举例说明细菌的代谢产物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意义。

答:细菌的代谢产物细菌在营养、呼吸及其他生命活动过程中,通过分解和合成作用,往往产生多种多样的代谢产物,有些属于分泌物,有些属于排泄物,有些则属于中间产物。

这些产物,有的对细菌本身有利,有的无利无害,有的则甚有害处。

对人类来说,情况也是如此,所以才引起人类对细菌进行广泛的研究,利用有益的细菌,抑制和扑灭有害的细菌。

常见的细菌代谢产物及其在人类生产实践中的意义略述如下:
1)无机酸、有机酸和氨基酸无机酸如硫酸和硝酸等,对土壤肥沃性有着很大关
系;有机酸和乳酸、醋酸、丙酸、丁酸等,则与农、畜产品的加工利用有关,亦可作工业原料来生产。

氨基酸如谷氨酸和赖氨酸,前看是制造味精的主要成分,后者是优良饲料添加剂的原料。

2)醇类、酯类和其他芳香物质这类物质与工业和农、畜产品加工利用有关。


如乙醇、丁醇等是工业原料,而一些酯类和芳香物质却是酿酒业、乳品加工业中影响产品质量的物质,可以利用这类物质的产主,以使食物具有芳香的气味。

青贮饲料中的芳香气味,也是由于微生物的作用而产主的醇类、酯类和其他芳香物质发出的。

3)气体气体是细菌新陈代谢的废物,最常见的有二氧化碳、氢、甲烷(沼气)、
氨、氮、硫化氢等。

沼气可以被利用为发电、照明和用做燃料,氨则对土壤肥力很有好处,是植物氮素肥料来源之一。

4)维生素及其他主长刺激素有些微生物能产生大量的维主素(主要是日族维主
素)和一些复杂的生长刺激素,可以利用于畜牧业和工业生产中。

人畜胃肠道内,特别是反刍兽瘤胃内的细菌,有合成各种维生素日和维生素K的能力。

5)抗生素很多种微生物都能产生抗生素,以放线菌和霉菌为主,一些细菌也能
产生抗生素,如杆菌肽、大肠菌素等。

抗生素可以防治某些动、植物的传染病。

有些还具有刺激畜禽和植物生长的作用。

6)毒素病原细菌能产生对动物有毒的物质,即毒素。

7)热产热可引起环境的温度上升,在堆肥和发酵饲料中可达60~70℃以上的温
度;处理不当的干草堆,有时还因此而发生自燃的现象。

堆肥的制作、生物热消毒的运用、植物温床、温室的热源以及土壤温度的维持等,都是与细菌产热有关的。

8)热源质许多细菌,特别是革兰氏阴性菌,能产生一种多糖物,注入人和动物
体内,会引起发热反应,称为热源质。

9)色素和光多种微生物能产生色素,少数细菌能借发光以散发部分能量,大多
数发光菌存在于海洋中。

一定种类的细菌,能否自某种营养物产生特定的代谢产物,常被用于鉴定细菌。

5.举例说明动物机体的抗传染免疫的类型。

答:动物机体的抗传染免疫可分为先天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两种(1分)。

1)先天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生来就具有的对抗原异物的抵抗能力。

具有可遗传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力持久(1分),包括a.种免疫,如马不得猪瘟,牛也不会患马立克病等; b.品种免疫,如某些品种的小白鼠先天不会感染肠炎沙门氏菌,但其他品种则对其具有易感性; c.个体免疫(1分),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因存在个体差异性,则对同一种病原微生物的感受性不同,有的个体易感,有的则不易感;
2)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指动物生后获得的对某种病原微生物及其有毒产物的不感受性。

是由动物机体的防御机能在特殊刺激物的作用下发生反应而形成的,是抗御传染的重要因素,具有特异性和非遗传性,有一定的免疫期(1分);又可分为
a.天然自动免疫:如猪耐过猪瘟后可获得坚强的免疫力(1分);
b.人工自动免疫:如健
康人注射乙肝疫苗而获得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1分);c.天然被动免疫:如婴儿通过吃母乳获得母源抗体(1分);d.人工被动免疫:如为预防破伤风毒素中毒而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血清(1分)。

6.何谓青贮饲料?试述青贮的原理及青贮饲料发酵过程。

7.试述影响动物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因素。

答:影响机体免疫反应的因素很多,现仅从免疫预防的角度分抗原和机体两方面加以叙述。

1)抗原方面的因素
a.抗原的性质:抗原的性质对免疫应答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例如注射类毒素主要
引起体液免疫,而细胞内慢性病毒感染则主要激发细胞免疫;可溶性抗原如类毒素的免疫潜伏期较长而颗粒性抗原如细菌免疫潜伏期则较短;活苗产生的保护力及免疫应答的持续时间都较死苗优越。

此外,许多病毒和细胞内寄生菌虽然可同时引起体液和细胞免疫,但究其免疫效应,则是细胞免疫在抗感染中起主要作用。

b.抗原剂量:在一定限度内,抗体的产量随抗原用量的增加而相应地增加,但超
过了一定限度,抗体的形成反应而受到抑制,这种现象称为“免疫麻痹”。

剂量过小,不足以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所以在进行预防接种时,疫(菌)苗的剂量必须严格按照规定,不能随意增减。

c.注射次数和间隔时间:仅注射一次的动物,不但抗体出现慢,而且效价低,持
续时间短、如要建立坚强免疫力,应经一天间隔时间连续注射2-3次。

一般菌苗需要间隔7-10天,注射2-3次;类毒素至少间隔6周,注射2次;但注射弱毒活苗,由于活微生物可以在局部适当繁殖,能较长久地在机体内存在,对机体刺激较强,一次注射便可达到目的。

d.免疫途径:由于注射途径的不同,抗原在体内的停留时间和接触的组织也不同。

在实践中,接种途径的选择应以能刺激机体产生良好的免疫反应为原则,接种途径不一定是自然感染的侵入门户,主要应根据各种不同感染的免疫机制加以考虑,多数抗原需要非经口途径接种,如肌肉、皮下等途径。

但某些有活性的弱毒苗,能通过消化道侵入机体,因此可以经口免疫,某些禽出败弱毒株用于水禽的饮水免疫效果也较好。

一般认为经口(如饮水)或粘膜(如气雾)途径容易诱导产生分泌型Ig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