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战线的民主功能分析: 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视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一战线的民主功能分析: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视角
作者:王平张佳敏周旭霞
来源:《统一战线学研究》2022年第01期
摘要:统一战线内在于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进程,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特质,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以注重系统效应和闭环效应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为视角,对统一战线进行多维透视,可以找到持續激活统一战线治理效能的工作抓手。

全过程人民民主赋予统一战线全新的理论视野和思维方式,表现在:以凝聚最广泛的人心体现民主动员功能,以汇聚最真实的民意体现民主表达功能,以集中最全面的民智体现民主决策功能。

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进程中,统一战线进一步彰显民主功能,有利于自身发展迈入新境界,体现团结与民主的辩证效能。

关键词:统一战线;全过程人民民主;团结与民主;民主动员;民主表达;民主决策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378(2022)01-0068-10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做到听民声、聚民智、汇民力、解民忧、守民心,是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鲜明特点和巨大优势。

社会主义民主具有鲜明的实践导向。

恩格斯指出:民主不是抽象的、静止的……这个“概念”每次都随着人民的变化而变化[1]。

列宁也指出:“彻底发展民主,找出这种发展的形式,用实践来检验这些形式等等,都是为社会革命进行斗争的任务之一。

”[2]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追求民主、实现民主、发展民主的百年实践中,逐步丰富和发展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社会主义民主新型载体。

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一系列严谨而科学的制度设计,真正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民主功能贯通起来,通过打组合拳、构筑立体化民主,以实现国家管理中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

统一战线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重要法宝,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百年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统一战线摆在重要位置。

可以说,统一战线内在于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特质,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无论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本原则还是一些具体安排,对巩固发展统一战线都有裨益。

鉴于此,本文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为“透视镜”,发掘统一战线所蕴含的民主动员、民主表达、民主决策等民主功能,为统一战线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和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视角下的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制胜法宝。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其中,“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党的组织则是掌握这两个武器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3]。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也指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包括“坚持统一战线”,强调“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也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

统一战线之所以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制胜法宝,在于统一战线具有凝聚人心、汇聚民意以及集中民智等治理效能。

凝聚人心、汇聚民意以及集中民智,对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百年大党来说极为重要。

其一,人心就是最大的政治,人心向背决定一个政党的生死存亡。

正是在争取人心的意义上,毛泽东明确指出:“所谓政治,就是把拥护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反对我们的人搞得少少的!”[4]如果人心涣散抑或自己阵营中的人“身在曹营心在汉”,就可能出现政党垮台、分崩离析等结果。

其二,一个政党及其所辐射的人民群众是一个系统,只有人民群众能随时把真实想法传递给政党,政党才能在汇聚民意的基础上作出正向反馈。

反之,一旦真实民意被系统所拒斥,就会出现群众失声、信息失真、决策失实等弊病,乃至影响政权存亡。

从争取人心来说,一个政党也只有认真倾听人民群众诉求并予以及时回应,才能提升人民群众的满足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其三,人民作为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

一个政党只有善于集中民智,与人民共书历史、共创时代、共铸梦想,才能凝聚磅礴的群众伟力,以更强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和历史创造精神向前向美向上向善。

把潜在的制度优势切实转化为现实意义上的治理效能,需要找到并设置相应的工作抓手。

正如古人所云:“事必有法,然后可成”,“任其事必图其效;欲责其效,必尽其方”。

同理,统一战线作为重要法宝,要努力找到更多启动自身内在功能的抓手。

统一战线作为一致性与多样性的统一体,坚持求同存异的基本原则,善于用民主的方式实现团结,用团结的方式发展民主。

在统一战线的理论与实践中,团结与民主形成辩证关系与互动功能。

民主具有团结功能,团结具有民主效能,共同构成统一战线发挥法宝作用的重要机理。

对中国这样超大规模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来说,“以民主促团结,以团结固民主”具有突出的战略价值[5]。

在这个意义上,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的统一战线,不单是结成政治联盟的过程,也是发展政治民主的载体。

基于这种原理,全过程人民民主赋予统一战线全新的理论视野和思维方式。

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追求民主、发展民主、实现民主的伟大创造[6],它的提出有一个过程。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考察时强调:“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所有的重大立法决策都是依照程序、经过民主酝酿,通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产生的。

”[7]这个重要论断首次明确提出人民民主本质上是一种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观点。

随后,1982年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在2021年3月迎来了首次修改。

修改稿明确写入“坚持全过程民主”“保障人民权益”等内容。

由此,全过程人民民主走向更广阔的制度实践层面。

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8]这一论断阐述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时代意义。

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系统阐述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

他指出:“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

”[9]这些重要论断阐明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我国有理论源泉、制度框架和实践体系。

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民主功能贯通起来,实现民主过程的系统化和闭环化,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社会主义民主。

作为超越西式民主的一种新型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相较于西式民主的碎裂性、机械性和偏颇性,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动员力和执行力。

有学者就此指出:西式民主脱离民主决策施政全过程,将“民主”限制在民主选举环节,不可能产生真正能够代表人民集体意志的政府。

民主是复杂的过程:分散的人民意志要形成一致的集体意志,并且使集体意志能够得到统一执行与改进……这本身需要复杂的全过程才能实现,投票表决只是这个复杂过程中的一个环节[10]。

以注重系统效应和闭环效应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为视角,对统一战线进行多维透视,可以找到持续激活统一战线治理效能的工作抓手。

其一,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视角透视统一战线,具有可能性和必要性。

就可能性而言,基于统一战线内嵌于国家制度和治理(包括民主制度和民主治理)的逻辑[11],民主政治与统一战线存在高同质性的价值契合。

2021年12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民主》白皮书。

白皮书不仅明确阐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而且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都属于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6]。

这一论断表明,统一战线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嵌于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内在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运转,是发扬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和制度载体。

相应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本原则以及工作方法因具有普遍性意义,可以用来指导作为特殊性事物的统一战线,以助推统一战线巩固发展。

以协商民主为例,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统一战线的一种工作方式和方法:“研究党的历史,我们发现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主要用的是协商民主,就是平等对话、求同存异,既讲团结,又有斗争,在民主协商中求得团结。

”[12]就必要性而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指出: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需要“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工作上来”[9]。

把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到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工作上来,也内含了将其体现到统一战线工作中的要求。

其二,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视角透视统一战线,具有可行性和针对性。

就可行性而言,由于统一战线内在于全过程人民民主,它和全过程人民民主一样,也蕴含了民主动员、民主表达、民主决策等民主功能。

就针对性而言,在统一战线中积极发挥这些民主功能,不仅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还能通过把上述民主功能转换为工作抓手,持续激活统一战线的治理
效能。

具体来说,把民主动员这个工作抓手运用好,可以彰显统一战线“凝聚人心”的治理效能;把民主表达这个工作抓手运用好,可以彰显统一战线“汇聚民意”的治理效能;把民主决策这个
工作抓手运用好,可以彰显统一战线“集中民智”的治理效能。

二、民主动员功能:凝聚最广泛的人心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需要凝聚最廣泛的人心。

统一战线最关注人心向背,本身是做争取人心的工作。

亦如古人所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统一战线作为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重要法宝,第一个治理效能便是凝聚人心。

如国共全面内战爆发时,中共领导人清醒地认识到,这场战争不但是国共两党及其军队在战场上的较量,也是对亿万大众民心民意的争夺。

为此,毛泽东在指导解放战争的整个实践过程中,高度重视发挥统一战线壮大人民力量、孤立和削弱敌人的重大作用,要求全党必须下大力气加强统一战线工作[13]。

及至和平建设年代,仍然要团结和凝聚一切积极力量,才能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就此发表深刻论断:“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

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

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花大心思、下大气力解决好的重大战略问题。

”[14]
要把统一战线“凝聚人心”的治理效能释放出来,需要从观念宣示和制度安排两个层面发挥统一战线的民主动员功能。

其一,观念宣示是指运用国旗国歌等国家象征以及党的领导人的观点阐述,把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尊重、维护和照顾同盟者利益等基本原则和理念传递给统一战线成员。

一方面,国旗国歌等国家象征能起到形象生动的观念宣示作用。

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红色象征革命,五颗金黄色五角星代表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大团结。

1949年9月25日晚,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在中南海丰泽园召开了一次协商确定国旗、国徽、国歌等事宜的座谈会。

毛泽东拿着五星红旗指着说:“这个图案,表现我们革命人民大团结。

现在要大团结,将来也要大团结,因此现在也好将来也好,又是团结又是革命。

”[15]1949年9月27日,中国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五星红旗为国旗的方案后,周恩来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五星红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

”[16]相比之下,1866年出现的“大清
黄龙旗”,则与普通人民群众没有多大关系。

有学者指出:直至清廷覆灭,对于普通人民群众来说,黄龙旗与其说是“国旗”,不如说是“朝代的旗帜”[17]。

另一方面,党的领导人的观念阐述也能对统一战线成员起到观念宣示作用。

早在1941年,毛泽东就指出:“国事是国家的公事,而不是一党一派的私事。

共产党员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

”[18]1949年10月,毛泽东进一步指出:“没有统一战线,革命不能胜利,胜利了也不能巩固。

搞统一战线哪能怕麻烦,怕捣乱,怕人家吃了你的饭?切不可叶公好龙。

长征二万五千里不是因为有统一战线,而是因为太纯洁。

”[19]周恩来也指出:“我们党的寿命有多长,民主党派的寿命就有多长,一直要共存到将来社会的发展不需要政党的时候为止。

”[20]进入新
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用观念宣示的方法和统一战线成员以心交心、以情换情。

他强调众人之事由众人商量着办:“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21]另一方面,为了让人民当家作主的大树根深叶茂,他多次阐述各方面统一战线成员是一家人的观念,让统一战线成员备受鼓舞:“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22],“我心里惦记着每一个少数民族,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23]等。

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民主功能贯通起来,实现民主过程的系统化和闭环化,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社会主义民主。

作为超越西式民主的一种新型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相较于西式民主的碎裂性、机械性和偏颇性,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动员力和执行力。

有学者就此指出:西式民主脱离民主决策施政全过程,将“民主”限制在民主选举环节,不可能产生真正能够代表人民集体意志的政府。

民主是复杂的过程:分散的人民意志要形成一致的集体意志,并且使集体意志能够得到统一执行与改进……这本身需要复杂的全过程才能实现,投票表决只是这个复杂过程中的一个环节[10]。

以注重系统效应和闭环效应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为视角,对统一战线进行多维透视,可以找到持续激活统一战线治理效能的工作抓手。

其一,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视角透视统一战线,具有可能性和必要性。

就可能性而言,基于统一战线内嵌于国家制度和治理(包括民主制度和民主治理)的逻辑[11],民主政治与统一战线存在高同质性的价值契合。

2021年12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民主》白皮书。

白皮书不仅明确阐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而且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都属于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6]。

这一论断表明,统一战线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嵌于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内在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运转,是发扬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和制度载体。

相应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本原则以及工作方法因具有普遍性意义,可以用来指导作为特殊性事物的统一战线,以助推统一战线巩固发展。

以协商民主为例,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统一战线的一种工作方式和方法:“研究党的历史,我们发现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主要用的是协商民主,就是平等对话、求同存异,既讲团结,又有斗争,在民主协商中求得团结。

”[12]就必要性而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指出: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需要“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工作上来”[9]。

把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到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工作上来,也内含了将其体现到统一战线工作中的要求。

其二,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视角透视统一战线,具有可行性和针对性。

就可行性而言,由于统一战线内在于全过程人民民主,它和全过程人民民主一样,也蕴含了民主动员、民主表达、民主决策等民主功能。

就针对性而言,在统一战线中积极发挥这些民主功能,不仅有利于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还能通过把上述民主功能转换为工作抓手,持续激活统一战线的治理效能。

具体来说,把民主动员这个工作抓手运用好,可以彰显统一战线“凝聚人心”的治理效能;把民主表达这个工作抓手运用好,可以彰显统一战线“汇聚民意”的治理效能;把民主决策这个
工作抓手运用好,可以彰显统一战线“集中民智”的治理效能。

二、民主动员功能:凝聚最广泛的人心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需要凝聚最广泛的人心。

统一战线最关注人心向背,本身是做争取人心的工作。

亦如古人所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统一战线作为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重要法宝,第一个治理效能便是凝聚人心。

如国共全面内战爆发时,中共领导人清醒地认识到,这场战争不但是国共两党及其军队在战场上的较量,也是对亿万大众民心民意的争夺。

为此,毛泽东在指导解放战争的整个实践过程中,高度重视发挥统一战线壮大人民力量、孤立和削弱敌人的重大作用,要求全党必须下大力气加强统一战线工作[13]。

及至和平建设年代,仍然要团结和凝聚一切积极力量,才能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就此发表深刻论断:“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

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

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花大心思、下大气力解决好的重大战略问题。

”[14]
要把统一战线“凝聚人心”的治理效能释放出来,需要从观念宣示和制度安排两个层面发挥统一战线的民主动员功能。

其一,观念宣示是指运用国旗国歌等国家象征以及党的领导人的观点阐述,把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尊重、维护和照顾同盟者利益等基本原则和理念传递给统一战线成员。

一方面,国旗国歌等国家象征能起到形象生动的观念宣示作用。

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红色象征革命,五颗金黄色五角星代表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大团结。

1949年9月25日晚,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在中南海丰泽园召开了一次协商确定国旗、国徽、国歌等事宜的座谈会。

毛泽东拿着五星红旗指着说:“这个图案,表现我们革命人民大团结。

现在要大团结,将来也要大团结,因此现在也好将来也好,又是团结又是革命。

”[15]1949年9月27日,中國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五星红旗为国旗的方案后,周恩来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五星红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

”[16]相比之下,1866年出现的“大清
黄龙旗”,则与普通人民群众没有多大关系。

有学者指出:直至清廷覆灭,对于普通人民群众来说,黄龙旗与其说是“国旗”,不如说是“朝代的旗帜”[17]。

另一方面,党的领导人的观念阐述也能对统一战线成员起到观念宣示作用。

早在1941年,毛泽东就指出:“国事是国家的公事,而不是一党一派的私事。

共产党员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

”[18]1949年10月,毛泽东进一步指出:“没有统一战线,革命不能胜利,胜利了也不能巩固。

搞统一战线哪能怕麻烦,怕捣乱,怕人家吃了你的饭?切不可叶公好龙。

长征二万五千里不是因为有统一战线,而是因为太纯洁。

”[19]周恩来也指出:“我们党的寿命有多长,
民主党派的寿命就有多长,一直要共存到将来社会的发展不需要政党的时候为止。

”[20]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用观念宣示的方法和统一战线成员以心交心、以情换情。

他强调众人之事由众人商量着办:“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21]另一方面,为了让人民当家作主的大树根深叶茂,他多次阐述各方面统一战线成员是一家人的观念,让统一战线成员备受鼓舞:“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22],“我心里惦记着每一个少数民族,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23]等。

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民主功能贯通起来,实现民主过程的系统化和闭环化,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社会主义民主。

作为超越西式民主的一种新型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相较于西式民主的碎裂性、机械性和偏颇性,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动员力和执行力。

有学者就此指出:西式民主脱离民主决策施政全过程,将“民主”限制在民主选举环节,不可能产生真正能够代表人民集体意志的政府。

民主是复杂的过程:分散的人民意志要形成一致的集体意志,并且使集体意志能够得到统一执行与改进……这本身需要复杂的全过程才能实现,投票表决只是这个复杂过程中的一个环节[10]。

以注重系统效应和闭环效应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为视角,对统一战线进行多维透视,可以找到持续激活统一战线治理效能的工作抓手。

其一,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视角透视统一战线,具有可能性和必要性。

就可能性而言,基于统一战线内嵌于国家制度和治理(包括民主制度和民主治理)的逻辑[11],民主政治与统一战线存在高同质性的价值契合。

2021年12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民主》白皮书。

白皮书不仅明确阐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而且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都属于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6]。

这一论断表明,统一战线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嵌于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内在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运转,是发扬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和制度载体。

相应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本原则以及工作方法因具有普遍性意义,可以用来指导作为特殊性事物的统一战线,以助推统一战线巩固发展。

以协商民主为例,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统一战线的一种工作方式和方法:“研究党的历史,我们发现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主要用的是协商民主,就是平等对话、求同存异,既讲团结,又有斗争,在民主协商中求得团结。

”[12]就必要性而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指出: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需要“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工作上来”[9]。

把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到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工作上来,也内含了将其体现到统一战线工作中的要求。

其二,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视角透视统一战线,具有可行性和针对性。

就可行性而言,由于统一战线内在于全过程人民民主,它和全过程人民民主一样,也蕴含了民主动员、民主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