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优秀范文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优秀范文
5篇)
第一篇: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本篇形势与政策论文仅作为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根据这篇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写出自己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动力,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创新也是富国强民的必由之路。
那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我们高等教育面临和必须解决实际的问题。
创新概念,是一个经济学概念。
广义理解的创新概念是指力求将科学、技术、教育等与经济融汇起来,即创新表现为不同参与者和机构(包括企业、政府、大学、科研机构等)之间交互作用的网络。
在这个网络中,任何一个节点都可能成为创新性为实现的特定空间。
创新行为因而表现在技术、体制或知识等不同的侧面。
当代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很多成果都是在大学中进行研究并在实际运用中得到转化的,可以看出,大学拥有着良好的创新氛围,而大学生作为大学主体的一部分具备着良好的条件和优势从事创新活动,因此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存在实现中的可能性。
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培养年轻一代的知识水平和创造性能力,是继承中国先进知识成果的首要条件,也是不断创造新发现并赶超世界先进生产力的不竭动力。
唯有不断发扬创新精神才能保持民族事业的顺利开展,因此,大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参与创新活动,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现状
根据研究,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一,缺乏创新的观念和创新欲望;二,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三,缺乏创新的兴趣和毅力;四,缺乏创新所必需的毅力。
另外,随着网络的盛行、西方思想的传入和现在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种种压力等问题的
日益呈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活动也出现了很大的分离,譬如各种心理问题和道德修养缺陷等,这些无疑都给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设置了障碍。
从中国大学生的创新现状分析,不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工程,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并“紧急治疗”大学生在创新问题上犯下的疾病有着迫切的必要性。
二、大学生如何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是项艰巨的历史任务,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内就能解决,同时,这项历史任务更是赋予了众多的艰辛和曲折,因此在大学生里面建造起浓郁的创新氛围更不可能是一个人或组织的事情,除了国家和政府能审时度势制定出规范的创新方面的政策和必要的物质投资外,作为这项工程的主体,大学生更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来,并与国家的创新体系相配合,形成呼应,拉近互动,最终为创新工程的建构共谱胜利之曲。
1、要主动营造活跃的创新氛围。
创新氛围的营造能为创新行为提供环境支持,积极热烈的创新场景可以使大学生本身产生创新的意识和灵感。
一方面,在大学里面我们大学生应该主动配合营建自己的创新团体,如宿舍文化、班级文化、社团组织文化等;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利用好大学里的各种硬软件方面的环境
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等,这些场所通常是培育和激发创新灵感的绝佳环境;同时,大学生不应该仅仅园囿于大学校园,还应该主动走出校门,参加社会调研,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实际活动中及时反馈,形成最后的成果。
对于我们化工专业来说,实验室和图书馆应该是我们提高自己创新能力的最主要场所了,化工专业的我们经常要做各种各样的实验,有机、分析……虽然每次课程内的实验为大纲要求,必须按照书本和老师的讲解一步步做,结果也是跟理论的差不多,没有什么创新可言,可是我们有做综合实验和创新课题,前者老师给题目,后者自己找课题,研究方向自己定,老师可以指导,我们就必须去图书馆查阅
文献资料,自己确定实验方案,有机物种类特别多,也许就在自己不断实验中创造出新的有机物,换一种反应条件,得出产品的产量明显升高,这也是创新。
2、要培养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
朱清时院士在总结创新能力提高的技巧的时候称,出色的科学家之所以能源源不断地有新成就,在于他们有从不枯竭的兴趣,并不断地培养自己的知觉,最后聚精会神地去研究它。
由此看来,新发明新发现和发明家的思维习惯和学习精神是分不开的。
这要求我们,要摒弃社会中的不良风气迷惑,切实发现自己的真正兴趣,并把自己的兴趣推而广之,坚持不懈地沉醉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考当中;另外,要善于用逆向思维考虑问题的症结,不断地培养自己的直觉,并把思维的灵感火花及时保存,成为研究的新发现;科学的态度也很重要,这需要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要聚精会神,真正深入到一个问题的每个层次中,否则效率的下调只会使瞬间的灵感顷刻溜走。
我们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现象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是理论上该有的现象,老师有时候也无从解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勤于思考和研究解决问题,任何新发现都是在长期的思考论证中得以立足的,搞实验的人必须要有思考的习惯,这是研究的前提所在.3、持续积累夯实基础知识。
可以肯定,良好的基础知识是创新成果诞生的良好基点。
优秀的创新成果都是饱含科技含量的,没有坚实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知识底蕴,是不可能孕育出优良发明的。
李开复认为,在大学期间,同学们一定要学好基础知识其中包括数学、英语、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使用,以及本专业要求的基础课程(如商学院的财务、经济等课程)。
其原因是创新成果大都来源于基础知识的深层次组合,另外,如果没有打下好的基础,大学生们也很难真正理解高深的应用技术。
因此,打好基础知识的根基,对于研究新发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们切不可因为基础知识的学习就一味埋头苦钻基础而放弃了对基础知识的延伸和新知识的发现,否则就陷入了片面论的泥潭。
化工专业的课程很多,分的也很细,一定要学好基础课,他是我们以后研究问题的理论
依据,专业课和实验课是我们实现创造的钥匙,就像敲门石一样,直接决定我们在哪一个领域有所创新。
化工直接与工业相连接,而现在工业越来越高科技化,计算机和其他一些仪器的使用及操作是时下必须具备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动手和实战能力!
三、结论
大学生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件任重而道远的的任务,但它对于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振兴民族科技和发展民族经济起着重大作用,也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担负建设中国和谐社会重任的必然要求。
作为大学生,更应该刻苦学习深入钻研,积极主动地成为创新活动的重要角色,为成功推进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作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第二篇:形势与政策论文—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
形势与政策论文—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
本篇形势与政策论文仅作为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根据这篇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写出自己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自主性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按词义解释就是不依赖于他人,不受他人的干涉和支配,自我判断,自我行动,一般是从自主的态度和自主的行为两个方面来描述。
自主性是人的品格特性,是人的素质的基本内核。
作为一个社会的人,这种基本素质体现在自身特性与社会特性两个方面。
自身特性方面有主体性、主动性、上进心、判断力、独创性、自信心等;社会特性方面有自我控制、自律性、责任感等。
在自主性发展的过程中,这些特性都融会在自主性态度和自主性行为之中,构成一个人的统一的品格特点。
所以自主性所反映的是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地位问题,是个人对于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力和能力,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表现为个人对活动对象、活动过程的支配与控制权力,它是相对于外部力量而言的独立、自由、自决和自主支配生活的权力与可能;二是表现为个人对自身行为的支配、调节和控制能力。
一个自主性能力强的人,能够合理地利用自己的选择权力,有明确的目标,能够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在活动中能够自我调节、自我监控,在生活中能够自我教育。
大学生的自主性,首先表
现为他们在学习、工作、活动中具有独立的主人翁意识,有明确的目标和自觉积极的态度,能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独立探索知识,在学习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时,勇于向他人质疑、请教。
同时,大学生能自觉地把自己看作教育的对象,积极寻求发展的机会。
他们往往受目标和内在动机的支配,较少关注外部奖励和他人的评价,善于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追求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潜能。
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主体性是学生自主性充分发挥的结果。
一、加强自主性意识的培养对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人是受动和能动的统一体,但能动是人更为本质的一面,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社会要进步就必须着眼于人的发展。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是人的自由发展,全面发展的个人,同时也应该具有个性和自主性的人,只有实现了人的独创性和自由发展,人才会成为自己与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己本身的主人——自由人。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冉乃彦指出,自主性是现代人最基本的素质,他指出,自主性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主性较高的人能够主动地对待工作,不是什么事情都消极被动,具有很大的潜力,不仅能够很好的适应社会,使自己与社会的关系更加和谐,而且能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因此自主性有利于人全面发展,是人全面发展的动力源泉。
实践证明,大学生的自主性意识愈强,他们参与自我发展,在学习、活动中实现自身价值的主动性就愈大,从而就愈能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力量,不断的调整、改造自身的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在自主性意识的作用下,自觉的掌握生活技能,接受社会规范,确立自己的目标,进而接受所需的知识经验,以及在经济上、情感上对成人的依赖转变为独立思考、独立处事的有较强的独立的人。
可见,大学生的自主性意识的强弱,在某种意义上说,决定着学生自主性的发挥水平,呼唤大学生的自主性意识是促进、提高学生自主性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学生自主性意识的觉醒,就意味着学生开始主动的参与自身的发展,以达到他们自主性的充分发展。
由此
可见,加强对大学生自主性意识的培养,对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二、当前在大学生自主性意识培养方面遇到的主要问题
1、家庭教育方式制约了学生自主性意识的培养。
中国的家长很少能做到把未成年的孩子当作完全平等的人来看待。
家长总是无条件地支配孩子的行动,按照自己的而不是孩子的意愿设计儿童的活动。
从选择什么样的培训班到应该跟什么人交朋友,从穿什么衣服到高考填报什么志愿,家长总是越俎代庖,不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
孩子极少有自我做主的机会,自主性就会越来越差,就会习惯于按父母的决策行事,陷入“不动脑”的依赖状态。
因而到了大学阶段,该要进行自我做主和创造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已经没有决策能力,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样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弄不清白己究竟需要什么,该追求什么。
没有了自己的选择,没有了自主性,又如何谈得上创造性。
2、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限制了大学生自主性意识的发挥。
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致使许多大学生对形势认识不清,看问题不全面,甚至形成片面追求自身功利的观念,使大学生缺乏主人翁意识,对许多事情都消极被动,不积极参与,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在独立性方面,由于特定文化的影响,我国的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最缺乏的人格特征之一就是独立性。
3、传统的教育模式的种种弊端,不能适应时代要求,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自主性意识。
传统教育经历了几千年的教育经验的积累,同时历经各个不同时期的不断改革和丰富,已经形成了一套严密的教育体系。
从宏观到微观,从外部到内部都有着一套严密的等级,入学年龄的限制,各种活动的循规蹈矩等等。
其模式虽在不断变迁,却摆脱不了呆板的基本格局。
严密的体系,呆板的模式、规范化的活动,使学生只能按照规定入学、升级,只能按照规定的内容去学习,分数第一,使一些学生经常处于一种过分紧张、心理压力很大的状态中。
据心理学的研究证明,这种状态的持续存在,可能助长学生的忧郁和焦虑情绪或偏执行为的发展,不利于自主性意识的培养。
4、相对滞后的管理,使大多数学生养成了对成人的依赖性。
目前学生管理基本上实行强迫的纪律,僵化的管理,传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尽管一再提倡尊师爱生的新型师生关系,但在教育实践中,始终存在着一种森严的等级关系,师生之间只在规定而有限的时间内进行一种刻板而正规的活动,要求学生对教师绝对服从。
在这种关系模式中,无论如何强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都难以做出积极、主动的反应,服从、被动、机械成了学生的天性,使培养的人才缺乏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缺乏主人翁精神和对社会尽职尽责的义务感和责任心。
三、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大学生自主性意识的培养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直接以塑造和建构主体自身对象的实践领域,其功能,就是使条件转化为自我的内在意识。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意识,就必须有意识的加强学生的自主性教育,培养他们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才能适应时代要求,具有当今社会要求的素质,在社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笔者认为,针对当前在大学生自主性意识培养方面遇到的主要问题,为更有效的培养大学生的自主性意识,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注重因材施教
针对目前大学生普遍自学能力差,学习被动的具体情况,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传统教育学的观念、改革现有的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陈旧的考试方法和选拔人才的方式,打破原来培养人才的模式,多运用讨论法,学习上也可以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课堂习的中心。
课堂教学实行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后,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要求和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疑问,促使每个学生能进行紧张的智力活动,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思考,从而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提高自学能力,提高学习自主性。
同时,在完成本节课程的基础上应有专业教师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技术创造理论和方法的教育,组织大学生从事科学技术发明和新产品的开发等科技活动。
(二)实施个性化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个性化教育就是要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更多地培养学生不同的个性心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自由和存在的个体差异性的一种创新教育模式。
这是个性化教育的真谛。
个性化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民族、国家、社会育人为宗旨。
创新能力的培养与个性密切相关,培养创新能力,最根本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健康和良好的个性。
长期服从的人根本不会有创新性,而只有“奴性”。
正像爱因斯坦说的那样:“我认为学校凭借恐吓、压力和权威管理学生是一件最坏的事,它破坏了学生深挚的感情和真诚、自信,养成学生驯服的性格。
”他说的也就是不能压抑和扼杀学生的个性。
(三)改变传统的管理教育方式,突出自主性
1、正面教育要善于引导。
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由于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影响,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方式在许多方面,脱离了社会现实和青年学生思想的实际,不能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当前的思想教育方式和内容也要向靠近现实、贴近生活的方向转变,青年学生的自主性意识教育正是适应了这种变革的趋势,抓住了青年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思想发展的特点,在现实的层面展开引导教育。
事实上,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一些自主性的思想,若想使他们尽快发展起来、成熟起来,就要针对其心理意识特点规律,探索他们自觉地要求自己、培养自己,只有这样的正面引导教育才能更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自主性意识。
2、大胆放手启发自律。
大学生已具有了独立的要求和思想意识,行政命令方式或一包到底的做法不仅会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也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自主性意识的培养。
高明的教育应该是大胆放手、宏观指导、启发自律,只是在关键的时候和必要的方面给以原则性指导,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主性意识。
3、对学生要爱护尊重,严格要求。
大学生自尊心强,迫切需要别人尊重自己,所以,教育工作者不要居高临下,总是对他们发号施令,首先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同时要严格要求他们,具体做法上要多鼓励少指责,这样能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命感和主
人翁意识,有利于促进其自主性的完善。
(四)搭建有效加强自主性意识培养的课外活动载体
1、组织大学生参加多方面的社会实践。
大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出一个能为社会作贡献的人。
在大学生话中,我们必须让学生更多的接触社会,不要总是把大学校园放在象牙塔里考虑,狭隘的认为所谓的洁白无暇就是远离世俗的尘埃,“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在现代社会里是要不得的。
社会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社会是人生的一个大舞台,只有投身于社会中才能真正体会到社会的多姿多彩,才能获得人生的价值,因此实践是进行自主性教育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对社会接触少,他们的思想单纯,行为幼稚,看问题较片面,处理问题较偏激,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锻炼他们的适应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接受挫折等方面的能力。
丰富的内容灵活的形式,可以激发他们的情感,曲折、艰苦的环境,可以磨练他们的意志,懂得社会的要求,可以增强他们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他们在实践中确定目标,明确方向,把握好自己的人生坐标,与此同时社会实践活动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品质,提高他们的能力,从而更好的培养他们的自主性意识。
2、开展有利于自主性意识的校园文化活动。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自主性意识,单靠课堂教育,难以形成合理的个性特点的知识结构,必须建设有利于培养自主性意识的环境氛围。
因此,一方面,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例如可以开展小发明小制作竞赛,也可在专业教师指导下进行科技攻关、课程设计,利用假期帮助企业解决难题等,利于培养自主性意识,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主动性。
另一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组织能力、活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的能力,校园文化活动往往是群体性的青年人之间的平等交往,能充分发挥每个人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综上所述,只有转变思想,改革传统教育与管理模式,通过搭建有效载体,真正建立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性意识的机制,才能有效
地培养大学生自主性意识,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第三篇:大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摘要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促进中国未来建设事业有着重要的长足意义,也是为提升中国当今竞争水平的必走之路。
另外,从中国大学生创新水平现状考虑也是势在必行重要举措,即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其创新能力存在重要性和必要性。
本文主要是化工专业的学生如何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的。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
引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动力,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创新也是富国强民的必由之路。
那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我们高等教育面临和必须解决实际的问题。
创新概念,是一个经济学概念。
广义理解的创新概念是指力求将科学、技术、教育等与经济融汇起来,即创新表现为不同参与者和机构(包括企业、政府、大学、科研机构等)之间交互作用的网络。
在这个网络中,任何一个节点都可能成为创新性为实现的特定空间。
创新行为因而表现在技术、体制或知识等不同的侧面。
当代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很多成果都是在大学中进行研究并在实际运用中得到转化的,可以看出,大学拥有着良好的创新氛围,而大学生作为大学主体的一部分具备着良好的条件和优势从事创新活动,因此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存在实现中的可能性。
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培养年轻一代的知识水平和创造性能力,是继承中国先进知识成果的首要条件,也是不断创造新发现并赶超世界先进生产力的不竭动力。
唯有不断发扬创新精神才能保持民族事业的顺利开展,因此,大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参与创新活动,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现状
根据研究,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表现主要体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