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8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强度不同。
2、各层主要特点
(2)平流层主要特点
平流层
臭氧层
对流层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气温 • 随高度增加而上升(上热下冷); 变化 • 原因: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
大气 • 大气水平运动、气流平稳。
运动 • 利于高空飞行:天气晴朗、能见度
状况

天气 状况
• 天气晴朗
范围
• 对流层顶至50-55km;臭氧层在 20-30km处
对流层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对流层厚度的变化
随季节变化
夏季:厚 冬季:薄
上海:夏季16千米 冬季11千米
随纬度变化
厚度(KM)
20
17~18
15
10~12
10 8~9
10~12 8~9
5
N 90° 60° 30° 0° 30° 60° 90°S纬度
对流层的厚度为什么存在时空差异?
地表气温差异导致对
地面
⑸散逸层主要特点
范围:热层顶以上 大气十分稀薄,常有粒子散逸。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3、大气各层对人类活动影响
名称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对流层
水汽、尘埃最集中——天气和气候变化 最显著
平流层
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航空最佳飞行 层
热层
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对电讯通讯工 程建设有意义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 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地面保温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起凝结核作用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大气中水汽、尘埃来源
• 大气中的水汽 的含量因时因 地而变化着的。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 尘埃主要来 自自然和人 类活动。


2000km,

大气及其稀薄
1、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平均每上升1000米气温 下降6℃的是:
2、南极上空臭氧层变薄现 象出现在:
3、有利于航空飞行的是:
4、太阳活动强烈时会使地 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 响的是: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下列各地中,对流层厚度最大的是: A、上海 B、莫斯科 C、新加坡 D、北京
干洁空气中能吸收并放射长波辐射,对地面有一定保 温作用的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汽
气始终保有一定的热量。
水汽长、波尘辐埃射、(C75O%2截-9留0%大)部分
太阳辐射(短波)
大气辐射
大气逆辐射 (长波辐射)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4地7面%)
地面辐射(电磁波形式)相对太阳辐射而言是长波辐射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地球的遮阳伞
太阳 短波辐射
大气反射
(34%)
云层、尘埃 空气分子、尘粒、云滴



50km,99%



15km,含大气圈90%
度 变
(质量)空气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 规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原因:地球引力)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原理: 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等物理性质在垂
直方向上的差异,将大气圈进行分层.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1、
大 气 垂 直 结 构
臭氧层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散射作用
5、为什么在月球上白天看太阳只是一个明亮的圆盘,而四周背景却是黑暗的?
没有散射作用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散逸层 热层(电离层) 中间层 平流层 对流层
2、各层主要特点
⑴对流层主要特点
气温 变化
大气 运动 状况
•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下热上冷); • 上升100米下降0.65度 • 原因:热量来源主要来自地面辐射
• 对流运动显著。
天气 • 天气和气候变化显著 状况 • 水汽、尘埃含量多
厚度 变化
• 8-18km,因季节和纬度不同而不同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1、日出前的黎明、 日落后的黄昏, 以及阴天,天空 为什么仍是明亮 的?
2、为什么晴朗的 正午天空呈蓝色, 早晚呈红色?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3、为什么晴朗的天空,见到的天空是蔚蓝色?
散射作用
4、为什么在日出之前天就亮了,在树荫下,在房间里,凡是阳光不能照射的地 方仍是明亮的?
射向地面
地面增温
地面
首页 “太上一阳页暖大下一地页” 末页“大气还大地”
长波辐射
“大地暖大气”
大气的受热过程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理解大气削弱、保温作用
形式 参与作用的大气成 分
波长范围
作用特点
大气 削弱 作用
臭氧(平流层)
吸收
水汽、二氧化碳 (对流层)
散射
空气分子、微小尘埃 颗粒较大的雾滴尘埃
大气散射
大气上界
大气吸收(19%)
固体杂质、水汽、O、O3、CO2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47%) 大大气气几对乎太削阳弱辐了射一的半削的弱太作阳用辐射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 短波辐射



射向宇宙空 间
射向宇宙空 间

大气上界
地 面 吸
大气吸收 、 反射、
散射等削弱
作用

大大
气 辐 射

增 大气
温 吸收
图为某城市某日清晨低层大气剖面图
图中气温分布异常的是①②③中的?判断的理由是? ②;随高度的上升气温升高
该城市工业高度集中,汽车数以百计,当天发生了重大的烟雾事 件,造成这一事件的人为原因是?气象原因是?地形原因是?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大量污染物的排放;逆温现象;盆地
3、地球的保温被 大气逆辐射使得近地面大
(3)中间层特点
气温变化
大气运动状况
大部分气体以离子态存在,能反射无线电波
热层
• 随H增,T减
• 高空对流
⑷热层主要特点
中间层 气温变化
原因
平流层

随H增, T增
• 氧原子 吸收太 阳紫外
线
对流层
范围 • 平流层顶至
85km
范围
• 中间层 顶至 800km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无线电波
电离层 反射无线电波
紫外线 红外线 蓝紫光最易被散射 各种光
吸收强烈,有选择 性,大部分可见光 可穿透
向四面八方散射 , 有选择性
无选择性,天空呈白色
反射 云层、颗粒较大的
尘埃
各种波长同 样被反射
无选择性,反射光 呈白色
大气
水汽、尘埃、二氧化碳等吸收大部分长波
保温 作用
辐射,把地面辐射的大部分热量截留在大 气中,并通过大气逆辐射还给地面。
组成 垂直分层 保护作用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大 干洁空气
气 的 水汽
组 成
固体尘埃
氮气78%
其他气体1% CO2、氩气、 O3等
氧气 21%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大气组成

N2

O2
空 气
CO2
O3
水汽 尘埃
主要作用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一架飞机从北极出发,到达南极,飞行高度保持在10 千米,该飞机依次经过哪些大气垂直分层中哪些层?
平流层——对流层——平流层
厚度(KM)
20
17~18
15
10~12
10 8~9
10~12 8~9
5
N 90° 60° 30° 0° 30° 60° 90°S纬度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