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
这样才能对得起学生,更重要的是对得起自己。
我们从事了教育行业,走进了教师队伍,我们要对得起我们的名字——“人民教师”。
用知识武装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壮大自己,是教师自己的义务,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培养学生是教师的责任。
2011“国培计划”,为我们创造了机会,足不出户接受着专家的培训,且学习的方式也很方便。
态度决定一切,抓住机遇,在“国培计划”这个平台上,丰富自己,锻炼自己,展示自己,做到“学思结合”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我们的舞台上——“课堂”。
—— 摘录学员李淑波的国培感言
编 辑: 武 光
第6期
2011年11 月 8日
各位学员你们好:
自11月7日—11月20日,这次国培活动已经进入学科交流研讨阶段,各位学员要在教师的组织下积极的参加论坛活动。
并在网上交流、学习,同时在论坛里发表自己的主题帖和跟帖活动!
松原市语文一班共有注册学员82人,参加这次活动以来,各位教师在忙碌的工作中,能积极参与学习、研讨、交流。
可见,教师们很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
到目前为止:学员提交研修日志379篇;我的教学故事97例;作业提交217份;论坛发帖673条,回帖量达到了1186条;教学设计与反思案例44份。
优秀作品达148份,已被班级推荐,共学员们分享。
截止到11月8日发稿时,学员成绩在92分以上达22人,占学员总数的26.8%,成绩在60分—92分以下的38人,占学员总数的46.3%。
合格率为73.2%。
成绩可喜!
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不足:有10名学员提交作业不足,有的学员学习时数还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发帖、回帖意识差。
希望各位学员,发扬成绩,克服不足,积极参与后续的学习。
达到学有成效的目的。
教师要转变的几个方面
(一)转变教学观念:教师中心——学生中心,即教学的主体方向应该是由教师主体转身为学生主体。
(二)注意改进方法:一言课堂——多言课堂,既然要实现学生主体,就必须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机会。
(三)关注教学过程:关注结果——跟进过程,关注结果是我们的目标,但是过程的进步更是我们的目的,只有在过程中才能更好地帮助同学进步。
(四)注意教学模式:循序渐进——群体推进,自主学习本来是学生的应有之义,但是由于我们的积非为是,要改变这种教学模式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因此,我们给自己确定了相应的实施步骤,那就是不追求快捷的发展而追求逐步完成,不追求蜻蜓点水,而追求全体受益、群体推进。
(五)价值取向明确:强化研究——弱化应试,应试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但其实应试的基础是学生的能力。
因此,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要强化我们对教学方式的变革与研究。
力争寻求更好的解决策略。
(六)最终成果导向:应试成长——教学相长,我们给自己确定了两个目标,一是学生在自能应试之中整体成长,二是教师也要能形
成自己的教学研能力,形成自己的特色教学方式。
幸福的农村教师
发布者:李淑波
作为一名老师,每当登上讲台的时候,我都会充满激情,我渴望能够在激情燃烧的课堂上把知识伴着快乐一同传递给学生。
每当听到那一声声清脆的“老师好”,每当给学生解答问题的时候……我会感到一种满足、一种富有、一种自豪,或许只在一瞬之间,但它却是永存的。
给自己制造一个轻松的氛围,让心灵时刻享受着愉悦,让快乐的情绪感染着自己。
时光总是那么匆匆地流过,没有一丝的犹豫,每个人都在为着属于自己的一份美好生活而辛苦奔波。
每当忙完一天的工作躺在床上的时候,我的心中总有无限的快乐与梦想,激励着我不断更新,不断进步。
我是99年参加工作的,现在已有11个年头了。
在农村工作了这么多年我早没有了最初的彷徨和失落,我已经深爱上了这片土地和自己的教师工作。
其实,在哪里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们是否喜欢自己的工作,是否愿意为我们的工作而付出。
只要喜欢,就会有幸福的体验。
有爱,就会有发现,其实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
同样,工作中是否快乐,并不取决于他从事何种职业,而是在于他爱不爱自己的工作,是否发现了工作中的美。
人在无心无意、三心二意、半心半意等消极心态的支配下,即使条件再好,待遇再优越,他也很少有快乐感。
相反,热爱自己的工作,将职业视为事业,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的人,即便暂时条件简陋一些,待遇低一些,他也会有成就感,有自豪感。
教师,是一份清贫的职业,它需要你淡泊名利,甘于寂寞;是一份艰辛的职业,它需要你全力以赴,耐于烦琐;是一份不求回报的职业,它需要你持久付出,乐于奉献。
然而,我更想把教师比作一种绿色职业,我会用一颗平和的心面对自己的工作,用一颗感恩的心面对自己的生活,用一颗年轻的心面对自己和学生,用情感去滋润这份绿色,把日复一日看似枯燥的工作转化为快乐的人生体验,和学生们在一起,我很快乐。
我愿用青春、汗水和激情继续着这份属于我,也属于学生们的快乐和幸福的农村教师生活。
错怪了他,我好后悔
发布者:张士忠
蓦然回首,十几年教学工作弹指一挥间。
细细想来,很值得深思。
毕业那年,初登三尺讲台,因为是村级小学,让我教思品课,但学校规模小,倒也轻松。
闲暇时,喜欢听别的老师讲班里的“名人轶事”。
对于他――李旭龙,上课捣蛋、作业马虎、课后打架、家长爱来学校闹事……跟学生学业有关的所有贬义词几乎都跟他沾上了边。
一天,我在上课,“轰”的一声响,打断了我的课,待我跑出去时,眼前的情景就是:脸盆架倒了,水撒了一地不说,影响了课堂秩序,李旭龙狂奔的背影映入我的眼帘,我几步冲出去,拽住他,大概有了先入为主印象,我想当然的“疑犯”就是他,而且是在逃离现场的瞬间抓住的。
根据各位老师的议论,我更加肯定了我的判断,于是,不分青红皂白的就开始教训起他。
校长、主任、班主任闻讯赶来,班主任首当其冲的开始为我这个初为人师,还不太会批评学生的“小老师”伸张正义,在众人的指责下,李旭龙百口莫辩。
最后,流着泪把脸盆架扶起,摆好,流着泪回到教室,此后,李旭龙再也没在课上发过言。
事后,有同事告之当时情况,并不是李旭龙故意推倒盆架,而是同学都在拥他,他没有站住,把脸盆架碰倒了。
原来如此。
虽事隔多年,每当回想这一幕,李旭龙转身飞奔的身影一直在我眼前萦绕,泪流满面的情形始终是我挥之不去的心结,作为一名思品老师,我的学生居然不能正常上课,这是我多么大的遗憾啊!不管当时家长是怎样的无知,学校是怎样的无奈,作为老师,我都应该用宽容的态度,博大的心胸,去接纳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和我,共享知识的阳光雨露。
可是,年青的我,缺少经验的我,先入为主的我,却用一颗简单的心,把仅有的那一米阳光也给抹杀掉了,做了一件令我永久遗憾的事。
若时光倒流,我不会再让昨天的行为成为今天的遗憾,我会用昨天的遗憾来提升今天的行为。
我会用我的爱,用那一米阳光普照每一个学生。
1-2 秋天的味道
提交者:窦艳玲
课题长春版语文三年级上一单元 1-2 秋天的味道
作者及工作单位吉林省扶余县肖家乡第二中心小学窦艳玲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1.这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从秋天的味道入手,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到来家家户户储存秋菜写起,全面地描写了秋天醉人的味道、缤纷的色彩和丰收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语言朴实、真诚.。
2.美丽的秋季,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恩赐,给我们这么多事物,供我们吃喝,学完后更应热爱我们的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3.文中有优美的语言,给学生一次积累语言的机会。
4.再次体会文中的标点的用法。
(阅读全文请学员点击下面链接)
/GuoPeiAdmin/TrainingActivity/ TrainingActivityStudentView.aspx?TrainingActivityStudentID=1174&cfNam e=20111023jilin1174
《凡卡》教学设计
提交者:李灵芝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旧俄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
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习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他的内
心。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凡卡写的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
2.理解写信过程中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翻译小说——《凡卡》。
小说的作者是19世纪后期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
契诃夫从小就熟悉学徒生活,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所以《凡卡》写得真实感人。
他写了很多极为深刻的揭露沙皇黑暗统治和旧俄人民悲惨生活的作品。
他的作品曾经受到列宁的赞赏。
今天学习的《凡卡》一文就是作者的一篇代表作品,它反映了旧俄沙皇统治时期人民的悲惨生活。
二、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自己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
2.弄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名字要读顺口。
3.思考下列问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凡卡是怎样的孩子?他的身世怎样?
(2)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3)凡卡给爷爷的信主要写些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人物身份及部分词语解释。
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说的主人公。
阿里亚希涅:鞋匠,鞋店老板。
康斯坦丁·玛卡里奇:凡卡的爷爷。
日发略维夫:老爷,爷爷工作的那家庄园的庄园主。
菲吉卡:牧主。
艾果尔,阿辽娜:凡卡的小伙伴。
卡希旦卡:老母狗的名字。
梆子:打更用的器具,空心,用竹子或木头制成。
崽子:常用来称幼小的动物,这里是对老板幼儿的贬称。
邮差:邮递员的旧称。
卢布、戈比:沙俄时使用的货币单位。
一卢布等于一百戈比。
3.指名逐节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分小组讨论思考题。
(学生讨论后,老师小结:凡卡是一个才9岁的农村孩子,他没有爹没有娘,只有一个亲人,就是他的爷爷。
爷爷是个穷苦人,在乡下给庄园主当守夜人。
9岁的凡卡,3个月前就被送到莫斯科的一家鞋店里当学徒,孤苦伶仃,生活十分悲惨。
小说写的是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事,这事发生在圣诞节前夜临睡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凡卡写完信把信寄出后才入睡。
信里主要告诉爷爷他在店里生活很痛苦,要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去。
)
四、给课文分段。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写信之前、写信过程、写信之后。
)
2.按照这个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1段:从开头到“把那张纸铺在讲台上”。
第2段:从“亲爱的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到“康司坦丁·玛卡里奇”。
第3段:从“他很满意”到课文结束。
)
五、学习课文内容
文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凡卡的悲惨生活的?
(以圣诞节前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个方法来表现的。
)
(一)学习第2段课文中写信部分的内容。
1.想一想,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是什么?
(凡卡在莫斯科的学徒生活很悲惨,他实在无法忍受下去了,他在信中写了很多话,但他唯一的目的是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里,回到爷爷身边。
)
2.找出第2段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凡卡写信的内容?画在书上。
(第3、8、10、11、12、15这六个自然段是凡卡写的信的内容。
)
3.信的内容共有六个自然段,用一个词组成短句来进行概括,写出每一段的小标题。
(①只有一个亲人;②告诉爷爷自己在学徒中受尽折磨;③求爷爷把他带回去;
④莫斯科不是穷人的;⑤求爷爷给他摘一颗金胡桃;⑥再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
)
4.指名根据小标题有条理地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
(二)学习课文中插叙部分。
凡卡在写信时有许多内心活动,作者是用插叙的手法来表现的。
1.找出文中哪些部分是插叙部分。
(第4、5、6、13、14自然段是凡卡在写信过程中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是文章的插叙部分。
)
2.导读4、5、6自然段。
(1)第4、5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让学生先默读,这两个自然段插叙凡卡回忆爷爷在乡下守夜的情景。
)
(2)想一想,当凡卡写到“只有一个亲人了”时,想到些什么?
(3)爷爷在凡卡心中是怎样一个人?
(年老、困苦、劳累,但很乐观、风趣、慈祥,跟爷爷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乐。
)(4)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4、5自然段。
(提醒学生用思念亲人的心情来朗读。
)
(5)第6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家乡节前美丽的夜景。
)
(6)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是“美”的。
)
(7)说说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美?
(宁静、优美、柔和、蓝蓝的天空、亮晶晶的星星……整个林子沉浸在过节的气氛之中。
)
(8)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用赞美的心情来朗读。
)
(三)、小结:
这一部分关于爷爷守夜的回忆和家乡节前夜景的想象,都是描写凡卡内心活动的。
从这两段插叙中,反映出凡卡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心情。
3.导读13、14自然段。
(1)凡卡写到请爷爷“摘一颗金胡桃”时,又插叙了什么?
(“和爷爷一块砍圣诞树”这件事。
)
(2)凡卡回忆起砍圣诞树这件事时,心情怎样?可以用哪一个字来概括?
(心情是快乐的。
可以用“乐”字概括。
)
(3)从哪里可以体会出凡卡这种快乐的心情?
(“他想起到树林里去砍圣诞树的总是爷爷,爷爷总是带着他去。
多么快乐的日子呀!”“要砍圣诞树了,爷爷先抽一斗烟,再吸一阵子鼻烟,还跟冻僵的小凡卡逗乐一会儿……)
(4)带着快乐的感情朗读13、14自然段。
(凡卡这种快乐,是“苦中有乐”,朗读时要带着这种心情来读。
)4.说一说插叙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起到对比作用,凡卡想到在农村的“乐”,更衬托出目前生活的苦,更反映出凡卡要求爷爷带他离开的迫切心情。
)
六、课堂小结:
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农村,真像凡卡想象中那样美好吗?不是的,那也是劳动人民的火坑,从爷爷挨冻、守夜、砍树等足以说明爷爷的生活是困苦的。
只是因为凡卡在乡下与亲人在一起,得到爷爷的爱护,才产生农村生活比学徒生活好一点的想法。
《凡卡》教学反思
因为文章篇幅较长,内容纵横交错,它交织着写信、回忆、侧面烘托三条线索,多层次、多角度地突出文章的中心。
如果通篇串讲,不但使文章特色荡然无存,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其效果也会事倍功半。
教学时,我从整体入手,直奔中心,扣住学生的情感世界。
待学生完成自习预习,了解课文大意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初读课文,你对本文有什么总的感受?”目的是让学生悟出文中的情感,使整个身心沉浸在这一氛围中,以缩小教学因时间、空间的差距所造成的困难我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找出凡卡给爷爷写信的内容,旨在让学生抓住文章的主线。
再采用以点带面、发散思维的方法进行引导:“凡卡给爷爷写信的内容,哪一点最让你感动?”“凡卡受了哪些罪?”“凡卡的叙述使你的眼前展现了一幕幕怎样的画面?”再继续抓住情感:“试想一下,凡卡写到这儿是一种什么心
情?”发散学生思维,培养想像力,进一步感染学生的情绪。
“如果你就是小凡卡,你会怎样诉说?”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提高朗读能力。
本课我抓住情感因素,以朗读法为主,以问题教学法和讨论法为辅,交替使用,而提出的问题,由浅入深,击中要害,还使学生在朗读、讨论中深切感悟到语言的精髓,做到了教师教是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优化朗读教学训练的方法
发布者:刘廷举
1.根据课文特点,明确朗读指导的目的和内容。
新课程实验教材在课文后的练习提示里,对朗读练习的提示做了新的尝试,即不再用过去指令性的“朗读课文”的固定说法,而是根据课文特点和训练意图,每次朗读都有着特定的任务。
例如三年级上册教材的课文例子:“课文写得很美,我要好好读一读,再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我们的民族小学》),这个提示点明通过朗读体会课文的美(语言美、情感美等)这个主要目标;“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爬天都峰》),这个提示点明了朗读的方式,突出了学生扮角色朗读这个目标;“这个故事对我们很有启发,我要多读几遍”(《奇怪的大石头》),这个提示点明了通过朗读体会“故事对我们的启发”这个目标。
教材编者从编写意图的角度,提示了各课朗读教学的重点,对老师们确定具体、明确、有针对性的朗读教学目标有帮助,对老师们设计其他方面的教学目标也有启发。
2.加强范读,示范启发
朗读是“口耳之学”,朗读教学的基本手段是“口授耳听”。
一节好的语文课离不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
教师高水平的范读不仅可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更能让学生透过教师的范读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体悟课文的思想感情并引发共
鸣。
如果再配上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将匠心独具的教学设计寓于其中,那就是范读的更高境界了。
因此,教师的示范朗读极其重要,有着其他范读(如录音示范等)不可替代的更大优势。
教师要运用范读课文的方式来指导学生更好地朗读课文,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以声传情,激发兴趣,增加能力。
教师精彩的范读,以声传情,形神兼备,不仅能使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感情,还能使学生受到教师所读文章情感的感染,从而与教师、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这样,学生就会表现出一种情绪上冲动,产生一种一读为快的兴趣,同时还有助于化解学生在朗读中遇到的困难和疑点以及朗读技巧、方法的掌握,如使用好普通话、语调的抑扬顿挫、逻辑重音的突出、节奏的快慢、读书姿势、习惯等。
学生在初读与教师范读后的再读中逐步提高了自身的朗读能力。
相对而言,对于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培养和增强,教师的范读更为重要。
(2)、以声传情,辅助理解,培养语感。
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把教材的语言文子化作有声有色的画面,使学生在形象感受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再次置身于文章所描述的情境中并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使课文的思想意义形象化地渗入了学生的心灵,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文。
中低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较低,对课文的理解有困难,教师的范读就显得更为重要。
所以,为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范读的优势,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对课文反复朗读、体会,做到了然于心,这样方能作好“示范启发”。
3.倡导朗读形式的多样化
在进行朗读训练时,教师要能把握纷繁多样的朗读形式,明确其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
朗读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如按朗读声音大小的不同,可以分为轻声读和大声读;如按朗读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个体读、小组读和全体读;如按师
生朗读合作的不同,可以分为引读、轮读、分角色读等;如把朗读作为阅读教学的手段,又可形成感知性的读、理解性的读、表达性的读、想象性的读、品味性的读、积累性的读……而各种不同形式的朗读,又都各有不同的功能和适用范围。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根据文本体裁、内容的不同,根据课堂上学生思维状态和训练要求的不同,精心安排朗读训练,科学合理地选择每一教学环节上朗读的不同形式,做到形式多样、灵活、合理运用。
秋天来了,在这个美好的秋天里国培计划也开始开课了,我很高兴能参加这样的一个学习机会。
希望自己有知识上的大丰收。
在这些年的教学中,我总是忙忙碌碌很少有机会坐下来好好静下心来好好学一学。
时代进步,知识在不断更新,我们只靠原有的知识水平是远远不够的,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来充实自己,尤其我们作为一名教师更应与时俱进,不要落后,还要做走在时代的前头,因为我们是时代的表率。
我想借此机会,好好学一学,储备更多的新知识,这几天刚刚开课,我陆续的学习了小学生写作能力评价、这个课题真是深有感触,看了袁志勇老师的讲座体会到了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三位一体”的内涵。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学习写作,首先就要知道文章到底是什么?文章到底是什么呢?我们要告诉大家的是,文章拥有“三位一体”的特点。
他用具体的事例清楚明白的讲解我受益匪浅。
“小学写作能力及其评价,最好的方法,是先从基础做起,再从写作特别之处做起,从文章的整体构思设计,到文章的局部段落写作,再到文章的连接成文,一步一个脚印,力求每个脚印扎实而又清楚。
这样,时间长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真正提高了,我们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评价,或许也会变得更为容易一些。
”这段话在我的学习是印象最深的,袁老师讲的真是非常具体给我的感受是最大的。
我现在才开始学习第一课题我觉得就很有收获,我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有大的收获。
——发布者:肖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