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吸泥下沉施工技术方案8.8 精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州长江公路大桥C07合同段
沉井空气吸泥下沉
技术方案
编制:周望
复核:
审核:
中铁大桥局股份有限公司泰州长江大桥C07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2008年7月8日
泰州长江公路大桥C07合同段南锚沉井空气吸泥下沉施工技术方案
目录
一、概述 (2)
㈠工程概况 (2)
㈡工程水文地质条件 (2)
㈢编制范围 (3)
㈣编制依据 (3)
二、施工总体部署 (4)
㈠总体施工方案 (4)
㈡施工组织及劳动力配置 (5)
㈢机械设备配置 (6)
㈣施工用电 (7)
㈤施工进度计划 (7)
三、主要施工方法及工艺 (7)
㈠场地布置 (7)
㈡龙门吊机布置 (9)
㈢吸泥机及管路布置 (9)
㈣空气吸泥机吸泥下沉 (11)
㈤助沉措施 (14)
㈥纠偏应急措施 (14)
㈦障碍物处理 (15)
㈧避免翻砂措施 (15)
㈨止沉和突沉控制措施 (15)
四、沉井施工测量 (16)
㈠沉井的质量检验标准 (16)
㈡沉井下沉施工测量 (16)
五、质量、安全、环保措施 (16)
㈠质量保证措施 (16)
㈡安全保证措施 (17)
㈢环境保护措施 (18)
六、附件 (19)
一、概述
㈠工程概况
泰州长江公路大桥为主跨1080m三塔悬索桥,桥跨布置为390+1080+1080+390m,主桥桥宽33m,设计车速100km/h;接线分别采用路基宽33.5m的六车道(局部预留八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全线长约62.088km。
C07合同段施工范围如下:泰州长江公路大桥悬索桥南锚的施工及南锚和南塔之间(K17+516~K17+936)的引桥的施工等。
锚碇基础采用矩形沉井基础,沉井长和宽分别是67.9m和52m(第一节沉井长和宽分别为68.3m和52.4m),平面共分为20个井孔。
南锚碇沉井高41m,共分8节,第一节为钢壳混凝土沉井,高8m,第二至第八节除第七节高为3m外其余均为5m,封底混凝土厚为8m。
井中心里程为K17+911.151,沉井顶面标高为+2.0m,基底标高为-39.0m。
㈡工程水文地质条件
1、水文地质: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位动态受季节变化和长江水位影响明显,地下水埋深1.20m。
2、南锚碇区域岩土层分布自上而下可将各土层工程特性简介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Q4):主要由细颗粒沉积物组成,灰黄色~青灰色,岩性主要为粘性土和粉、细砂。
1-1亚粘土:黄灰色、灰色、褐黄色,可塑状态,局部软塑,中等偏高压缩性,粉性重,局部夹粉砂薄层,土性欠均匀,上部0.5m含新鲜植物根系。
层顶埋深0.8~1.8m,层厚0.80~1.80m。
1-2淤泥质亚粘土:灰色,局部灰黄色,流塑状态,高孔隙比,高压缩性,夹粉砂薄层,局部具层理,偶夹腐植物,该层层顶埋深0.8~1.8m,层厚1.3m~6.95m,地基土容许承载力[ σo]=80KPa,沉井井壁与土体间的摩阻力fs=10KPa。
1-2c粉砂、亚砂土:灰色,稍密(松散),饱和(很湿),局部夹亚粘土薄层,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分选性较差,局部夹腐植物,偶含贝壳碎片;层顶标高-0.68~-7.42m,层厚2.80~10.5m,该层层顶起伏较大,分布连续。
[σo]=80KPa,fs=15KPa。
1-2a亚粘土:灰色软塑状态,中等压缩性,局部夹粉砂,土性欠均匀,层顶标高-0.91~-10.22m,层厚0.0~5.2m,呈透镜体状夹于1-2c层之中。
[σO]=100KPa,fs=15KPa。
1-3粉砂:灰色,稍密为主,局部中密状态,饱和,含云母,分选性较好,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层顶标高-7.78~ -13.71m,层底标高-16.14~ -26.61m,层位基本稳定,分布连续。
[σo]=120KPa,fs=17KPa。
1-3a亚粘土,灰色,软塑~流塑状态,中等偏高压缩性,夹粉砂薄层,土性欠均匀,揭露于ZK513孔,层厚4.1m,呈透镜体状夹于1-3层之中。
2-4粉砂、局部细砂:灰色,中密~密实状态,饱和,含云母,分选性较好,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层顶标高-16.14~ -26.61m,层底标高-34.14~ -37.13m,层位稳定,分布连续。
[σo]=160KPa,fs=20KPa。
2-4a亚粘土:灰色,软塑状态,中等压缩性,含少量腐植物,夹粉砂薄层,土性欠均匀,揭露于ZK513孔,呈透镜体状夹于2-4层粉砂之中,层厚3.15m。
(2)第四系上更新统(Q3):上部颗粒较细,岩性为粘性土及粉、细砂;下部变粗,岩性为中砂夹小砾石。
4-3层粉砂、细砂:灰色,密实状态,饱和,分选性较好,土质较均匀,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
局部偶含少量腐植物。
层顶标高-35.09~ -37.13m,层底标高-57.68~-62.59m,层厚20.55~27.75m,层位稳定,连续分布。
[σo]=200KPa,fs=24KPa。
㈢编制范围
沉井空气吸泥下沉施工范围包括:场地布置、龙门吊机安装、吸泥机及管路布置、空气吸泥机吸泥下沉、管道排泥至沉渣池沉淀、渣土外运。
㈣编制依据
《泰州长江公路大桥C07合同段招标文件》
《泰州长江公路大桥跨江大桥工程施工图设计》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泰州长江公路大桥工程专项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初稿)》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二、施工总体部署
㈠总体施工方案
根据沉井结构和工程地质条件,沉井第一到第五节高28m采用排水吸泥方案下沉25.5m到标高-23m;然后接高六、七、八节13m,采用不排水空气吸泥下沉16m,达到-39m的设计标高。
沉井空气吸泥下沉具体施工方案如下:在沉井排水下沉达到目标值标高-23m后,在其上接高第六、七、八节沉井,然后安装施工平台、走道及龙门吊机、吸泥机,铺设吸泥管道等进行空气吸泥下沉,空气吸泥下沉16m后,进行清基封底,完善基础施工工作。
沉井接高下沉过程稳定计算结果
㈡ 施工组织及劳动力配置
沉井排水下沉设项目负责人1名,施工负责人1名,技术负责人1名,质量安全负责1名,技术员4名,安全员2名,质量员1名, 材料员2名,一线生产工人95名,共107人。
沉井下沉组织机构框图见下图:
人员的主要职责如下:
1、项目负责人负责沉井吸泥下沉施工的总体部署,机械、人员调配等各项工作。
2、生产负责人负责沉井吸泥下沉施工生产的各作业组的协调工作,负责现场的生产组织。
3、技术负责人负责沉井吸泥下沉施工全过程的总体技术工作,组织图纸会审、工艺及方案编制、技术交底、下沉监控、测量控制、施工控制等工作。
4、质量安全负责人负责沉井吸泥下沉施工的质量及安全环保的管理工作,指导质检员和安全员的工作。
5、技术员负责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作,指导生产班组按工艺、规范进行作业,及 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向上级汇报。
岗等检查,对违章行为进行制止,同时还要对生产安全的设备进行例检,安全事故及时上报,组织事故安全分析会等。
7、质量员负责沉井吸泥下沉施工全过程的工艺方案、相关规范的执行情况检查,及工序质量检查、质量记录的填报等工作。
8、材料员负责沉井吸泥下沉施工所使用的主、辅材料的采购,组织对各种材料供应商的信誉、供应能力等进行评价,组织技术、质量等部门对采购的材料进行验收评价,看是否满足工程需要。
9、一线生产工人在作业队长及班组长的组织领导下进行生产,服从作业队的各项规程,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工艺规程进行工作,严禁违章违规作业。
10、人员汇总表
㈢机械设备配置
根据本工程特点、加工手段及施工现场的状况综合考虑配备机械设备及生产装备。
主要机械设备及生产装备配备表
㈣施工用电
空气吸泥下沉阶段施工用电计划,吸泥机及供风设备最大用电量约1600kW,补水排泥设备最大用电量约900kW,共需配备2500kW的电源接口。
㈤施工进度计划
1、安排原则
①依据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对本项工程的工期要求;
②依据项目结构的特点及施工难点;
③依据保证质量、安全环保、文明施工、科学合理的原则;
④依据现有机械设备配备情况的原则。
2、具体工期及进度计划
具体工期及计划详见“沉井吸泥下沉施工进度计划表”。
三、主要施工方法及工艺
沉井空气吸泥下沉主要施工工艺包括场地布置、龙门吊机及平台布置、吸泥机及管路布置、补水系统布置、空气吸泥机吸泥下沉、管道排泥至沉渣池沉淀、渣土外运等。
㈠场地布置
场地布置主要包括泥浆池、沉淀池、蓄水池、弃土场、弃土运送便道等的布置。
场地布置时结合总体施工方案、下沉规模、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工期要求及施工现场的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
图1 排水下沉施工场地平面布置图
1、泥浆池、沉淀池、弃土场的布置
泥浆池及沉淀池布置于沉井北侧,位于场内道路外侧约5m。
其中泥浆池面积约14.6亩,4个沉淀池总面积约18亩,深度均为1.5m,总容量为32550m3.在泥浆池的北侧布置有弃土场,总面积约100亩。
依据施工计划,沉井最大一次下沉深度为16m,出土量为57280m3,在泥浆池及沉淀池中的渣土快储满时,可通过泥浆泵及挖机等直接排放至弃土场中堆放。
2、蓄水池布置
蓄水池主要用于沉井吸泥下沉中的补水供给,沿桥轴线布置于沉井近大堤侧,面积约2000m3,深约1.5m,可蓄水3000余方,由12台150m3/h的水泵从长江内向蓄水池内补充1800m3/h。
从长江到蓄水池的补水管采用12根φ150mm的软管,补水通道以避开沿线民房及引桥墩位为原则。
补水管道在跨越达标大堤时,为避免对交通的影响,从设置的过堤搭板下通过。
㈡龙门吊机布置
沉井吸泥下沉过程中的辅助起重设备为6台布置于沉井壁的简易门吊,门吊分5t和10t 两种,其中东西两侧横桥向四个井孔上各布置一台10t门吊,其余三排井孔根据需要共布置4台5t门吊。
门吊轨道沿沉井短边方向布置,内隔墙上设双轨,其间留有间隙,以保证相邻门吊工作运行时互不干扰。
考虑到沉井第八节仅有外墙而无内隔墙,为避免在第二次空气吸泥下沉时,龙门吊机轨道没入水中不方便操作,轨道下部布置有轨道支架。
每一台龙门吊机配备一个5~10t电动葫芦,电动葫芦可沿门吊横梁行走。
吸泥机吊挂于门吊上,通过电动葫芦可以左右、前后移动,范围可以达到个舱内任意位置,使吸泥效果达到最佳。
图3 龙门吊机轨道布置
㈢吸泥机及管路布置
1、空气吸泥机选型及布置
空气吸泥机的主要设备包括:空气吸泥器、吸泥管、排泥管、风管及其配件等。
空气吸泥机的型号,一般以进泥管口内径大小而定。
当空气吸泥装置工作时,压缩空气沿进气管进入空气箱以后,通过内管壁上的一排排小孔眼进入混合管,在混合管内与水混合,形成容重小于1的气水混合物。
当送入的压缩空气足够充足,空气箱在水面以下又有相当的深度,混合管中的混合物在管外水头压力作用下,便顺着排泥管上升而排出井外。
而与吸泥器固定在一起的高压射水管与吸泥管一起升降移动,将吸泥管口处土体冲散成泥浆,随着气水混合物顺着混合管向上流动被吸入管内。
如此循环,沉井便缓缓下沉。
南锚碇沉井自第五节开始采用不排水吸泥下沉,最终下沉标高为-39.0m ,下沉深度自地表以下达到41m 。
为确保沉井顺利吸泥下沉,结合公司以往施工经验,本工程决定采用型号为φ273mm 的吸泥机,具体结构形式如图4所示。
吸泥机采用锥形风口,为有效地吸取隔墙下的泥土,另加工一部分弯头风口,在沉井不易下沉时,将吸泥机的锥形风口换成弯头风口对隔墙下进行吸泥,但不宜将弯头风口对准刃脚方向吸泥,以免刃脚局部吸空,引起翻砂涌水。
吸泥机共加工20台,每个井孔各布置一台吸泥机。
施工时以横桥向四个井孔为一组,同时开启其中的1到2台吸泥机进行吸泥作业。
吸泥机平面布置如图5所示。
φ273空气吸泥机
图4 空气吸泥机结构图
2、空气吸泥机配套设备选型 (1)供风设备及供风管路
供风设备采用10台23m3/min 的空气压缩机,每两台配备一只风包,每一只风包供应横桥向四个井孔吸泥下沉时的用风量。
(2)供高压射水设备
为能将吸泥管口处的土层冲刷液化成泥浆,射水管需提供高压水。
拟采用125D5型高压泵提供高压射水,整个沉井共配置10台高压水泵,高压水泵从布置在沉井侧的储水池里取水。
(3)沉井补水设备
为防止因吸泥下沉往外排渣造成的沉井内水头低于地下水而引起沉井翻砂,在吸泥下沉的过程中,须不断的往沉井内补水,保持沉井内水头高于地下水位1~2m 。
整个沉井共配备有12台150m 3/h 的水泵从长江中抽水至蓄水池中,再在蓄水池处布置10台300m 3/h 的水泵往沉井中补水。
在第三节混凝土沉井隔墙上预埋有连通管,确保各井孔水头高度一致。
连通管布置见图6。
图6 空气吸泥机结构图
(4)高压供气管路、高压供水管路、排泥管路布置
高压供气管路、高压供水管路与排泥管路均布置在沉井隔墙上,然后通过胶管与吸泥机上各管道连接。
具体管路布置见附件“沉井吸泥下沉管路布置示意图”。
㈣空气吸泥机吸泥下沉
1、施工工艺流程
在吸泥机及管路安装布置完毕且各机械设备调试正常后,开始由水泵从蓄水池取水向沉井内补水,以保持沉井内的水头压力,然后由高压水泵从储水池送水至沉井上的空气吸泥机的高压射水管内冲泥,启动空气吸泥机将泥浆吸出后排入泥浆池,经泥浆池及沉淀池分离沉淀后,池中渣土运至弃土场堆放,而分离后的泥水进入蓄水池泵送回沉井进入循环。
空气吸泥机一旦启动后,必须同时启动蓄水池中低压水泵往沉井内连续不断的补水,使沉井内的水头高度比地下水位高2m 以上。
沉井吸泥下沉施工工艺流程
2、吸泥下沉分区
吸泥下沉按照先中后边、分层对称破土、先高后低、及时纠偏的原则进行。
整个沉井共布置20套吸泥机,每个隔仓布置一台,将沉井大体分成Ⅰ、Ⅱ两大区域,吸泥时从Ⅰ区开始,向两侧对称扩撒。
吸泥分区如图7所示。
为了达到下沉进度0.4m/d 的要求,每天出土量不少于1400m 3,吸泥机开机不少于2台,一般4~6台。
3、吸泥操作要点
(1)按照规定安装好水力机械设施:高压水泵、低压取水泵、水力吸泥机或泥浆泵、水枪、井下及井上的高压进水管和低压排泥管路、水枪操作平台等。
(2)水力机械设施安装好后应进行负荷试运转,要保证设备能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正常运
转,吸泥机及水枪均应经过水压检验,检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
(3)为保证水力吸泥机的正常工作,必须将井底各类杂物垃圾清除干净。
(4)沉井下沉施工应按“先中后边、分层对称破土、先高后低、及时纠偏”的原则进行操作。
(5)为提高吸泥效果,可将高压射水管与空气吸泥器固定在一起,同时进行水下吸泥作业。
射水管与吸泥管一起升降移动,边冲边吸,射水压力控制在1.5~2.5MPa。
(6)到达设计高程前应控制吸泥机头,宜平吸平扫,防止吸成孔洞而超深,造成地基基地松动。
(7)沉井外刃脚边一般应保留2m宽左右的土堤,使沉井在外刃脚处挤土下沉,以减少对井周土体的扰动程度。
只有当沉井中部土体全部吸除而还不下沉时或纠偏时才可适当冲除外刃脚处土体,但仍严禁直接对井壁刃脚底射水。
(8)当沉井倾斜很小时,各井格内土面高差应控制在1m以内为宜,使沉井保持均匀垂直下沉。
(9)沉井井格中部锅底深度,一般应控制在l~2m以内为宜。
锅底过深则易产生突沉,使沉井下沉量和倾斜度无法控制,同时井外土体也易塑流入井,引起井周地面过多沉降。
(10)吸泥机吸水头应勤运动,平扫井底,保持出泥率,防止吸清水。
(11)吸泥机的吸水头应用龙门吊吊住。
4、吸泥下沉特点
锚碇沉井下沉近40m,沉井在下沉的各个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1)沉井下沉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吸泥的效果。
粉砂、细砂层比较松散,容易吸除,下沉较快。
(2)沉井入土的深浅是造成沉井是否容易倾斜的主要因素。
入土浅,沉井的稳定性差,易于倾斜,但倾斜后容易纠正;入土深情形则相反。
因此在吸泥下沉的过程中,保证沉井位置准确,全过程不发生倾斜最为关键。
各取土井孔内泥面高差应保持基本一致,取土面相对高差应≤50cm,吸泥时必须掌握好。
(3)沉井下沉速度均匀与否与下沉系数的大小及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能有关。
下沉系数在不同高度、不同地质条件下各不相同,计算表明沉井下沉后期下沉系数最小。
开始下沉时主要阻力来自刃脚、隔墙下的正面阻力,侧面摩阻力影响小;下沉过程中,侧面摩阻力逐渐增大,当沉井下沉至设计标高附近时,侧面摩阻力达到最大。
㈤助沉措施
沉井能否顺利下沉到位,取决于沉井克服侧面摩阻力及部分正面阻力下沉的能力。
按下沉系数分析,本沉井开始下沉比较容易,在下沉后期,下沉系数偏小,若下沉缓慢或困难时,除可采用在井孔内高压射水辅助吸泥,扫平泥面以减少或消除刃脚反力促使沉井下沉到位外,必要时,可采取在沉井内外同时降水,减小沉井浮力,加大下沉系数。
具体降水深度根据下沉情况实时调整。
㈥纠偏应急措施
针对沉井下沉过程中常出现井体倾斜、偏移或扭转现象,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一旦出现偏斜应正确进行处理。
1、沉井倾斜
沉井下沉过程中或下沉后,沉井发生倾斜,使沉井中心线、刃脚中心线与设计位置不重合,沉井出现歪斜,垂直度超过允许限度。
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吸泥不均匀,使井内土面高低悬殊;或局部超挖过深,使下沉不均;或刃脚下掏空过多,使沉井不均匀突然下沉,易导致沉井倾斜。
若倾斜发生在吸泥下沉阶段,立即停止整体吸泥下沉,在沉井顶面高的一侧刃脚处进行偏吸泥、偏除土,刃脚低的一侧保持不动,尽可能地减少高的一侧的正面阻力,保留低侧沉井孔局部土壤,增大沉井的纠偏力矩,随着高侧的下沉,倾斜即可纠正。
2、沉井偏移或扭转
沉井下沉过程中或下沉后,沉井轴线位置发生一个方向偏移,称为位移;或两个方向的偏移,称为扭转。
位移大多由于倾斜或土的偏压引起,大小随土质情况及向一边倾斜的次数而定。
当倾斜方向不平行轴线时,纠正后则产生扭位。
或沉井倾斜未纠正就继续下沉,也常会使沉井向倾斜相反方向产生一定位移。
位移纠正方法一般是控制下沉并不再向位移方向倾斜,同时有意识地使沉井向位移相反方向倾斜,纠正倾斜后,使其伴随向位移相反方向产生一定位移纠正。
如位移较大,也可有意使沉井偏位的一方倾斜,然后沿倾斜方向下沉,直到刃脚处中心线与设计中心线位置吻合或接近时,再纠正倾斜,位移相应得到纠正。
扭转可按纠正位移方法纠正,使倾斜方向对准沉井中心,然后纠正倾斜,扭转随之得到纠正。
亦可先纠正一个方向的倾斜、位移,然后纠正另一个方向的倾斜、位移,几次倾斜方
向纠正后,轴线即恢复到原位置。
㈦障碍物处理
沉井在下沉过程中不免会遇到树木、孤石等障碍物。
一旦发现障碍物要立即停止下沉,进行详细探查,确定障碍物的位置及形状尺寸,采取以下方法处理。
1、刃脚下遇到树木时可将其破碎或掏移,使其离开刃脚后用抓泥斗取出。
2、刃脚下遇到孤石时,潜水工下水,小的可将周围掏空取出;大块的可先清除其覆盖土,寻找弱点进行开挖,先将小块清除,形成逐渐扩大的坑后,再将其撬翻离开刃脚取出。
3、潜水清除孤石时,除打炮眼外,还可利用高压射水将石下掏出小洞放药爆破。
刃脚下遇铁件障碍时,可采用水下切割清除。
㈧避免翻砂措施
下沉过程中出现翻砂的主要原因是,井底出现空隙和通道,内压力又小于外压力, 使井外砂砾涌向井内。
小翻砂可能加速沉井下沉,大翻砂有可能造成沉井突然下沉,倾斜及井壁开裂等严重后果,采取措施如下:
1、吸泥下沉工艺适当,下沉过程中,随时保证井孔内水头高于地下水位2m以上。
2、避免吸泥下沉过程中形成刃脚下翻砂通道,一般吸泥时保证井内地面低于刃脚不超过2m,禁止在井壁刃脚底直接吸泥。
㈨止沉和突沉控制措施
沉井在下沉过程中,如果不能严格控制沉井内部的取土速度和取土范围,很可能出现突沉现象;如果遇到特殊的地质情况,如铁板砂,很可能会使得沉井刃脚处的支撑力较大,沉井下沉变得困难。
主要采取以下措施解决沉井的突沉和下沉困难。
1、向井内加水,增加沉井所受的浮力,从而达到减小沉井下沉系数的目的。
2、突然下沉,往往是一侧或一角倾斜。
这主要是由于外侧壁摩擦力突然减少或井内挖土不均所致。
这时,应采取在不沉的一侧抓紧挖土,纠正偏斜,纠正后要保持均匀挖土下沉。
若在同一高度上两面土层软硬不同,则应先挖硬土后挖软土。
在挖土时应始终保持刃脚以上有较厚的土,使井壁内侧亦承受一定的摩阻力,刃脚下土阻力和井壁内、外侧摩阻力之和,与沉井自重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沉井徐徐下沉。
四、沉井施工测量
㈠沉井的质量检验标准
㈡沉井下沉施工测量
1、在沉井的纵横方向的轴线上设置四个控制点,测量其平面坐标和高程,用以推算沉井的顶、底面中心坐标,指导今后沉井下沉施工。
在下沉过程中测量这四个控制点,计算出沉井的下沉量、四角高差、平面扭角,用以指导沉井的吸泥下沉和纠偏工作。
2、在下沉过程中对大堤和周围建筑物应进行沉降和变形观测,以保证其安全。
3、下沉过程各井孔泥面等高线测量、统计绘制,定时测,用于掌握下沉进度,调纠措施,并出泥面日报表。
4、下沉井壁应力与井壁摩阻监测。
五、质量、安全、环保措施
㈠质量保证措施
1、制定严密的劳动组织,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严格交接班制度,对所有作业人员进行全面的技术交底。
2、建立高度统一的指挥系统,统一指挥、指导施工,要求通讯联系畅通、信息传递快捷、资料真实可靠。
3、优化施工组织方案,严格施工工艺,加强施工管理,从沉井吸泥下沉机械选择、吸泥系统的组织、下沉过程中的测控及纠偏等各项工序都要有专人负责,层层严格把关,严肃施工纪律,加强质量意识,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
4、电焊工等特殊工种操作人员要进行专门培训,持证上岗。
5、所有施工机具设备均要事先进行检修,并保持良好状态。
并加强施工期间的维修和保养,保障备用设备和配件,及时排除运转中常出现的:土难以形成泥浆、吸泥泵不吸泥等种种故障,使井顺利下沉。
6、施工过程中应及时做好各项施工监控工作,特别要注意在沉井下沉影响范围内的长江大堤和地面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和现场监护工作。
7、下沉过程中,随时保证补水的正常运行,保持井内不出现大的涌水,以防止井底翻砂。
8、在下沉过程中对大堤和周围建筑物应进行沉降和变形观测,以保证其安全。
9、加强与气象部门联系,遇到风雨天气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防止由地下水位的变化引起的对沉井下沉的不利影响。
10、发电机要保持良好状态,随时备用。
11、认真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上报,研究处理。
㈡安全保证措施
1、安全管理目标
①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遵守一切规章制度,严格管理,严守职责,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②本项目安全目标确定为“三无、一杜绝、一创建”,即无重伤残废事故,无交通事故;无火灾、洪灾事故;杜绝重大伤亡事故;创建安全文明工地。
③根据本工程特点,安全防范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防高空坠落事故;防起重伤害事故;防触电电击事故;防机械伤害事故;防火灾事故;防交通事故。
2 、施工现场安全
①沉井侧面设置上、下扶梯,顶面设置人行走道和防护栏杆,拉设密目网,并配齐救生用品。
②非通道区严格隔离。
③沉井内外不通视,为确保安全,在沉井顶部设指挥平台,安排专人统一指挥机械及构件吊装。
④严格执行安全规定,进入施工现场必须穿戴好安全帽,配置好安全装备。
⑤夜间作业应有充足的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