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生态文明是人类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关系,建设相
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生态社会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这一科学论述,深刻阐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突出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把握生态文明建设本质的首要范畴,指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和战略任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我们深刻领会和正确把握这一科学论述,继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与实践。
党的十八大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使之融入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最新战
略性部署。
这种突出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布局上:第一是形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升了生态文明的地位。第二是做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四措并举”的工作布局,指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
可以看到,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制度进步是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的标志之一。加强制度建设是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同等重要的任务,这一部署具有十分深刻的意义。
第一,制度建设代表生态文明的软实力。生态文明建设不等于生态建设。如果说生态环境质量代表了生态文明硬件的话,那么生态文明制度则是生态文明的软实力。文明本身就侧重于指人类行为,制度正是对人类行为的调节器。理论上讲,我们靠“砸钱”也能制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但如果没有同步实现人的素质和制度水平的提高和进步,即使生态环境质量有所好转,也不等于生态文明水平就提高了。
从这一意义上来说,生态文明制度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四大任务中具有核心地位。
第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很大的制度红利。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深刻、持久和重大的社会改造运动,主要途径是通过必要的制度创新来调整人们对于自然界的行为。我国目前生态文明水平还不高,主要原因是缺乏基本的生态文明制度来调节人们的意识和行为。在目前阶段,通过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在不花费大量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就能产生很大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这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红利。
第三,建设生态文明需要长期、稳定的制度保障。建设生态文明不能仅停留在号召和倡导上,必须落实在实践行动
中,这就需要通过比较定型和有效的制度,为之提供持久推动力。同时,建设生态文明是具有全局意义的战略部署,是一个长期奋斗过程。为不使建设生态文明因领导人更换而出现中断或反复,必须建立持久有效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