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及化合物复习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循环示意图
全球碳循环
• 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的碳并非储存于生物体内, 而是储存于大量的地壳沉积岩中。一方面沉积 岩中的碳因自然和人为的各种化学作用分解后 进入大气和海洋;另一方面生物体死亡以及其 他各种含碳物质又不停地以沉积物的形式返回 地壳中,由此构成了全球碳循环的一部分。碳 的生物循环虽然对地球的环境有着很大的影响, 但是从以百万年计的地质时间上来看,缓慢变 化的碳的地球化学大循环才是地球环境最主要 的控制因素。
2.氮循环
氮在地球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都有广泛的分布。 在大气中氮的储量最为丰富。在地壳中的氮也是常见 元素之一。生物圈中的氮总量最少,但是它对生命体 却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无论是生命必须的蛋白质还是 核酸,处处都离不开氮的存在。
氮循环示意图
氮是构成生命的主要元素。植物的生长
更缺少不了氮的补充。但是由于地表径 流的溶解和搬运作用,土壤中的氮往往 消耗极大而补充很少。而大多数植物又 不能直接吸收大气中的氮。自然条件下, 很多植被丰茂的地区都面临着氮的缺乏。 人类利用自身的智慧使全球氮循环,尤 其是大气的氮循环得到了补充。现代化 肥工业
二.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
(一) 森林在缩小
纸张与森林:纸浆需求量的猛增,是木材消费
增长的原因之一。全国年造纸消耗木材1000万 立方米,进口木浆130多万吨,进口纸张400多 万吨,这要砍伐多少树木啊!纸张的大量消费 不仅造成森林毁坏,而且因生产纸浆排放污水 使江河湖泊受到严重污染(造纸行业所造成的 污染占整个水域污染的30% 以上。)
元。我国受荒漠化影响的地区超过国土总 面积的1/3,生活在荒漠地区和受荒漠化影 响的人口近4亿,每年因荒漠化危害造成的 经济损失高达540亿元以上。
(二) 牧场在退化
(三) 猎捕与毒杀
(四) 人与昆虫的战争
(五) 意外的繁衍
(六) 日益加速的物种灭绝
第四节 国际人与生物圈计划概 况
一.人与生物圈计划的目的
位置
决定
原子 结构
+11
2
81
决定
(强还原性) 化学性质
决定
存保制 用 在存备 途
晶体 决定 结构
物理性质
电解
2NaCl(熔融) = 2Na + Cl2↑
电解
2NaCl+2H2O = 2NaOH +Cl2↑+H2↑
钠的用途 1、制Na2O(2 和氧气反应) 2、制Na-K合金,做原子反应堆导 热剂 (钠的导热性) 3、高压钠灯(黄光射程远,透雾力强)
成功地固定了大气中的氮,并将其转化 为可被初级生产者利用的形式。这个有 90年历史的产业带来了全世界范围内农 作物产量的大幅度增长,因而被信息 3.营养信息 4.行为信息
第三节 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
一.生态平衡及其破坏
乱砍滥伐
环境污染
美国科学家小米勒总结出生态学三定 律:
1.我们的任何行动都不是孤立的,对自然界的任何 侵犯都具有无限的效应,其中许多是不可预料的. 这一定律是G.哈定提出来的,可称为多效应原理.
2.每一事物无不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和相互交融. 此定律又称相互联系原理.
3.我们所生产的任何物质不应对地球上自然的生 物地球化学循环有任何干扰.此定律或可称为勿 干扰原理.
钠的化合物 一、氧化钠与过氧化钠
思考:如何鉴别氧化钠与过氧化钠?
1、观察颜色 2、取量与水或酸反应,是否有气泡 3、取量加入石蕊试液或酚酞试液, 是否褪色
4、还有哪些物质加入石蕊试液能使之 褪色?
氯水 Na2O2
强氧化性
SO2 与某些有色物质化合,如品红 活性炭 吸附
溴水中通入SO2而褪色是它的漂白性吗?
例1、CO与H2的混合气体3g,在1500C 时和足量的氧气燃烧后将所得CO2和水 通入足量的Na2O2后,Na2O2增重的质 量为( ) A、1.5g B、3g C、6g D、无法计算
变1、若为CO与HCHO
变2、CH3COOH、CH3CH2OH、 HOCH2CH2OH三种物质中哪个不符 合增重与反应前质量不等
二.人与生物圈计划的研究内容
1.不断增加的人类活动对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 系统的影响.
2.不同的提地利用和管理方法对温带和地中海森 林景观的影响.
3.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对牧地、热带稀树草原和 草场(从温带到干旱区)的影响.
4.人类活动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的发展 和演化带来的影响,特别是灌溉的作用.
• 一次性筷子的危害: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 发明的。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大65%,但他
们却不砍伐自己国土上的树木来做一次性
筷子,全靠进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到 14%,却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国。 我国
北方的一次性筷子的产业每年要向日本和 韩国出口150亿双筷子。全国每年生产一次 性筷子耗材130万立方米,减少森林蓄积 200万立方米。
A、1.344mL C、0.672mL
B、2.240mL D、0mL
2、a、0.1L1mol/L的纯碱溶液逐滴滴入 0.1L1.25mol/L的盐酸中;b、将 0.1L1.25mol/L的盐酸逐滴滴入 0.1L1mol/L的纯碱溶液中,两种操作产 生CO2的体积比为( )
A、5:2 C、2:1
B、2:5 D、1:1
• 在生机勃勃的生物圈以外, 还有一些休眠形式生命的 “副生物圈”区域。
• 生物圈的发育大约经历了 30亿年的漫长历程。
•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 态系统,它包括海平面以 上9公里到海平面以下10公 里的范围。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类型
生态系统的类型
• 水生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4、还原贵重金属 (钠具有还原性)。
钠的化学性质 一、与非金属反应(O2 、Cl2 、S等) 二、与水反应 三、与酸反应 四、与盐反应
▲将一小块钠投入到盛有滴加了酚 酞的水的烧杯中,说明实验现象。
浮球游 响 红
煤油 钠
水+2滴酚酞 指示剂
1、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2、如何检验生成的H2 3、如何操作才能看到上述现象?
二、Na2CO3与NaHCO3
思考1:
你有几种方法鉴别碳酸钠与碳酸 氢钠(固体、溶液)?
方法1:加热(固体); 方法2:用BaCl2(或CaCl2); 方法3:用稀盐酸。
思考2、 Na2CO3与NaHCO3的相互转变
⒈ Na2CO3转变成 NaHCO3
① Na2CO3+CO2+H2O = 2NaHCO3
3、用1L1.0mol/LNaOH溶液吸收 0.8molCO2,所得溶液中的CO32和HCO3-的浓度之比约是( )
A、1:3 C、2:3
B、1:2 D、3:2
4、黄冈P20 第9题 黄冈P17 例2
作业:将11.26 g小苏打和纯碱晶体 (Na2CO3·10H2O)的混合物加热充分反 应后,残留固体溶于水,配制成100
• 森林的消失: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只有世界 平均值的1/4。据统计,我国森林在10年间 锐减了23%,可伐蓄积量减少了50%。云南 西双版纳的天然森林,自50年代以来,每 年已约1.6万公顷的速度消失着。 当时, 55%的原始森林覆盖面积现已减少了一半。
• 森林的消失意味着大面积的水土流失,荒 漠化的加速。目前全球有100多个国家,9 亿人口和25%的陆地受到荒漠化的威胁,每 年因荒漠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400多亿美
Na2CO3+HCl(少量) =
② 2NaHCO3+NaCl
⒉ ①
NaHCO3转变△成Na2CO3 2NaHCO3===Na2CO3+CO2↑+H2O
② 2NaHCO3+NaOH = Na2CO3+H2O
1、在10mL0.01mol/L的纯碱溶液中, 不断搅拌并逐渐加入1.2mL0.05mol/L 盐酸,完全反应后在标准状况下生成 CO2的体积为( )
5.人类活动对湖泊、沼泽、河流、三角洲、河口 及海岸地带的作用和对这些地方的资源所产生 的生态学影响.
6.人类活动对山地和冻原生态系统的影响. 7.岛屿生态系统的生态与管理利用. 8.自然保护区及其特有资源的保护. 9.从生态学角度评价使用化肥对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
的影响. 10.大型工程建设对人类及其环境的影响. 11.城市系统生态学. 12.人口和遗传特性的演变同环境变化的相互关系. 13.对环境质量的评价. 14.环境污染及其对生物圈影响的研究.
• 一棵树的生态价值:印度加尔各答农业大 学德斯教授对一棵树的生态价值进行了计
算:一棵50年树龄的树,产生氧气的价值 约31,200美元;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大气 污染价值62,500美元;增加土壤肥力价值 约31,200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7,500美
元;为鸟类及其他动物提供繁衍场所价值
31,250美元;产生蛋白质价值2,500美元。 除去花,果实和木材价值,总计创值约196, 000美元。
D 关系为( )
A、Al>Mg>Na B、Na=Mg=Al C、Mg=Al>Na D、Na>Mg=Al
2、在500g0.2%盐酸和500g2%盐酸中分别 加入2.3g钠,钠全部反应后,产生的气体
(A )
A、一样多;
B、在浓度大的盐酸中反应产生的气体多;
C、在浓度小的盐酸中反应产生的气体多;
D、由反应的剧烈程度决定。
☆若将钠投入FeCl2溶液中,写出反 应的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 2Na + 2H2O = 2Na+ 2OH- + HF2e2↑++2OH- = Fe(OH)2↓ 4Fe(OH)2+O2+2H2O = 4Fe(OH)3
将钠投入下列溶液中可能有两种气
体放出的是( )
A、FeCl3 C、NaOH
B、H2SO4 D、NH4Cl
4、如何检查气密性
?将钠分别投入到盛有水和1mol/L盐 酸的烧杯中,试比较现象的不同点。
?Na与水、酸反应的本质?还能与
哪些的物质反应产生氢气?
钠与酸反应比与水反应剧烈。由于钠 与水、酸反应,实质上是跟水或酸电 离出的H+反应;而酸中的H+浓度比水 H+中浓度大。
多数无机酸及含—OH的有机物
巩固练习:1、将Na、Mg、Al各1mol 分别投入到200mL1mol/L的盐酸中, 经充分反应生成H2体积(均为标况)
g溶液,所得Na2CO3溶液中Na2CO3的质 量分数为6.36﹪。求:
(1)原混合物中含小苏打及纯碱晶体
的质量各是多少? (2)若加热原混合物将失重多少克?
第四章 人类与生物圈
第一节 生物圈的概念及其发展
•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 的部分,即地球上所有的 生物,包括人类及其生存 环境的总体。
二氧化碳问题
• 自然界自发进行的碳循环,在很长的时期内始终处于一 种均衡的状态,使地球的环境基本保持不变。然而人类 的行为却在很短的时间内打破了这种平衡。尤其是近二 百年来,人类对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含碳能源的大量开 采利用,致使更多的二氧化碳被排入大气。本世纪以来, 大气测量的众多数据表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正在呈 指数上升。二氧化碳能吸收地表的红外辐射,是一种典 型的温室气体。自从100年前瑞典化学家阿伦尼乌斯 (Svante Arrhenius)提出大气中二氧化碳丰度的变化会 影响地表温度的假说以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致力于大 气中二氧化碳与环境关系的研究。时至今日,大量的研 究表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长, 将继续使全球 气候发生变化,从而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二)物质循环
1.碳循环
碳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它广泛 地分布于大气、海洋、地壳沉积岩和生物体中, 并随地球的运动循环不止。同时碳又是有机化 合物的基本成分,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元素。碳 循环还与生命活动紧密相联。亿万年来,在地球 的生物圈和大气圈中,碳通过生命的新陈代谢, 往复循环、生生不息。
二.生态系统的功能
()
一 能 量 流 动
1942年,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R.L.Lindeman,1915— 1942)对一个天然湖泊——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 量分析,得出了上图所示的数据。
能量传递的 “十分之一定律”
一般来说,在输入到某一个 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 %~20%的能量能够流动到 后一个营养级,也就是说, 能量在相邻的两个营养级间 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 %。为了形象地说明这个问 题,可以将单位时间内各个 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 由低到高绘制成图,这样就 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叫做 能量金字塔。从能量金字塔 可以看出,在一个生态系统 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 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