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园匾额、楹联中的园林艺术浅析[模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观园匾额、楹联中的园林艺术浅析[模版]

第一篇:大观园匾额、楹联中的园林艺术浅析[模版]

大观园匾额、楹联中的园林艺术浅析

中国园林艺术的发展一直与文学有密切的关系。大观园的匾额楹联直接体现曹雪芹的思想与情感,而且是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设计等造园手法中最直观、最重要的体现方式。是匾额楹联成就了大观园。

匾额、楹联之于中国古典园林,如同灵魂之于肉体。匾额、楹联与中国古典园林的结合,是文学与园林结合的完美体现。

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用文学语言创造了一座世外仙园——大观园。大观园虽生于纸上,却是清代园林最完美的代表,园内诸景皆备、四时皆宜,是集文学、建筑和园林等多门艺术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因此,大观园是研究中国古典园林匾额楹联的极佳对象。对于大观园的匾额楹联,《红楼梦》书中有三次较为集中的介绍。第一次是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政带领贾宝玉及众清客验收大观园,并题写对联匾额。贾政游园路线是:曲径通幽处→沁芳亭→潇湘馆→稻香村→蓼汀花溆→衡芜苑→正殿省亲别墅→栊翠庵→芦雪广→凸碧山庄→凹晶溪馆→暖香坞→怡红院。“第十七章是一篇非常完整的园林美学文章。”(蒋勋,2010)可当《大观园记》。第二次是第十八回“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元妃省亲游园路线为:体仁沐德→蓼汀花溆→正殿省亲别墅→贾母正室→潇湘馆→怡红院→稻香村→衡芜苑→苦海慈航。第三次是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领其在大观园内游乐参观。刘姥姥二进大观园路线为:缀锦阁→沁芳亭→潇湘馆→紫菱洲蓼溆→秋爽斋→荇叶渚→花溆萝港→衡芜苑→缀锦阁。不过,《红楼梦》对于匾额楹联周围景观的描述却散布在全书不同回目,有的甚至在书中多次出现,而且每次描写的侧重都不同。

一、匾额、楹联与植物配置的关系植物是古典园林设计的四大要素之一,也是唯一一个有生命的要素,除了能营造美丽的自然景观外,

植物往往还具有承载文化信息和寄托情志的作用。中国古典园林的匾额楹联与丰富的植物文化是分不开的,大观园也不例外,利用植物来构景,几乎每一处景点都有其特色植物。

大观园的匾额楹联与植物配置紧密相关。有直接点明植物名称的,也有故意将植物名称隐藏起来的,还有用色彩代指植物,等待游赏者发现的。这些植物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园林造景中显示其象征和寓意。“此外,观赏树木和花卉还按其形、色、香而‘拟人化’,赋予不同的性格和品德。”(周维权,2008)主人公的品格与特定的花草树木的品格相一致,充分深入地体现中国植物文化,这是大观园的一个重要艺术技法。1.匾联直接描写植物——衡芜苑这是薛宝钗的居住地。衡芜苑是大观园内一座素净的庭院,大主山支脉从蘅芜院中间穿插而过,院内不见花木,唯种奇藤异草。五间旷朗清厦,“绿窗油壁”,室内清雅脱俗。匾额:蘅芷清芬

此匾额直接说明院落特点:蘅、芷,都是香草名。衡芜苑一株花木也无,只有香草蘅、芷。结合前后文,芷应是指香味似芷的蘼芜。典出王夫之湘西草堂的楹联:芷香沅水三闾国,芜绿湘西一草堂。清芬,即衡、芷所代表的香草类植物的清香芬芳。秋季进入衡芜苑,“只觉异香扑鼻。那些奇草仙藤愈冷愈苍翠,都结了实,似珊瑚豆子一般,累垂可爱。”(第四十回)第十七回,曹雪芹采用了未扬先抑的手法,分了三个层次描写衡芜苑:“便见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清瓦花堵。那大主山所分之脉,皆穿墙而过……”这是初见,贾政以为,这座房子“无味的很”。“步入门时,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只见许多异草……或如翠带飘飘,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这时贾政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不禁笑道:“有趣!”从“无味”到“有趣”,这是一个大的转折。再入里院,“两边俱是超手游廊,便顺着游廊步入。只见上面五间清厦连着卷棚,四面出廊,绿窗油壁,更比前几处清雅不同。”贾政不禁叹道:“此轩中煮茶操琴,亦不必再焚名香矣。”

表面看来,衡芜苑素净的近于简陋,但衡芜苑的整体设计却隐藏

着植物栽植的学问。曹雪芹擅于将女性比作不同的花,在第六十三回的“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明确以八种花卉象征八位女性。其中,牡丹花象征薛宝钗。因牡丹过于艳丽,故中国传统园林在栽植牡丹时,盆面常常选择太湖石、英石、笋石与牡丹株相依为伴。既增加美观,还可起到保湿、隔温的作用。这样看来,衡芜苑朴素的山石所衬托的就是薛宝钗这株牡丹花。只有透过所谓无味的外表,品出“淡极始知花更艳”,才算是懂得了衡芜苑这座庭院的气质。景观如此,人亦如此。宝钗行为豁达,在“世故”、“圆滑”的背后,自有她的“清洁自励”。宝钗之雅,是大雅若俗,“藏愚”、“守拙”背后的孤高,才真正体现出她超越凡尘的品格。《红楼梦》第四十回中还有关于蘅芜苑内部陈设的描述,文字不多,但数笔就写明风格:“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

可见,衡芜苑的室内陈设精而少,在大片白墙的衬托下,点缀其间的仅仅有一案,一床,且只有菊花的芬芳与之相伴。如此庭院,正是道家文化的“清虚”美——以淡泊、冰冷的姿态来对抗浮躁。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极简主义的设计思想早就在中国古代的园林设计师那里得到应用了。如脂砚斋所说,惟独“蘅芷清芬”一处,“则今古书中未见之工程也”。这样的景观“必有佳作新题,以颜其额,方不负此。” 楹联: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荼蘼梦也香。

荼蘼,晚春至夏才开花,传说荼蘼开后无花,故宋·王琪《春暮游小园》有句“开到荼蘼花事了”。这幅对联上联赞薛宝钗诗才,下联述其性情:“吟成豆蔻才犹艳”是多层意思编织到一起。“豆蔻”既是指十三、十四岁女子的妙龄,指人,又是指杜牧的《赠别》诗:“婚聘袅袅十三徐,豆蔻梢头二月初”之句,指诗。连起来即是说,人似诗一样美好,诗像人一样才情满满。这就构成了两层意思间的跳跃。同样。下联也有两层意思的跳跃,花似人之香睡,人似花般的梦酣。宝钗于“花事了”之时,犹能“睡足”,“梦亦香”,足见其镇定、淡然。这种淡然从衡芜苑的气氛,到其匾联,皆是如此。匾额诗《蘅芷清芬》:蘅芜满净苑,萝薜助芬芳。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