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_第三节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密切联系日常生活,引导学生重视自己的饮食问题,关注食品安全,提高健康意识,较好的体现出了科学知识在指导健康生活中的价值,因此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举足轻重的,让正在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中学生深入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关注食品安全,提高资料收集和分析能力。

②培养学生知识的灵活运用及迁移能力,在小组分析解决问题
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从多角度出发,有效的开展师生双边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关注食品安全,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统一性。

三、教学重点:①关注食品安全在健康生活中的意义
②学生通过分析,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统一性。

四、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收集分析资料法,辅以观察讨
论。

五、教学过程:
食品安全
设计过渡语:根据我们自己设计的食谱,希望同学们亲自在家中为家长烹调,但是在烹调之前我们要先去市场买菜,这就涉及到食品安全的问题,下面我们再来关注食品安全。

第一,由学生发布课前收集到的有关食品安全的信息,教师听取学生的资料收集,引导学生对当前某些相关社会现象进行分析评论,使学生整体感知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第二,小专家进行现场小讲座:由小专家为全班同学作有关食品安全知识的
小讲座,怎样清洗喷洒过农药的蔬菜和水果;发芽的马铃薯和毒蘑菇有毒不能吃。

第三,分析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自己小组收集到的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阅读上面的文字,并分析讨论以下问题:
①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的哪些内容?
②怎样判断包装食品是否过了保质期?
③购买蔬菜,鱼肉等非包装食品时,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④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你还有哪些补充?
之后由学生总结归纳:食品的安全问题包括哪些方面?怎样购买安全食品?怎样预防食物中毒,联系生活实际,交流生活经验教训,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多搜集资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第四,议一议: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行为会导致食品污染?为了防止食品污染人们应该怎么做呢?为什么学校禁止学生到校外摊点购买食品?为什么尽量少吃或不吃垃圾食品?怎样看待人的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小组讨论交流,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并适时点拨,同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有关绿色食品的课外阅读资料,鼓励学生上网获得更多的信息,从而引导学生深层次地从防治环境污染的角度认识食品安全问题,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的统一性,使思想得到升华,情感达到认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三)交流体验
教师出示“学习结果自我总结问题训练单”,内容为:①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②本节课我有什么体会?③我对本节课的学习经历有何感受?④本节课的问题解决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⑤本节课的学习对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要求学生对照这个问题训练单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认真反思,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分别找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发表看法,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情况。

六、板书设计:
第三节: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一、食品安全
1、怎样购买安全食品:
2、预防食物中毒
3、防止食品污染
七、教学反思:
1、在设计本节课时,我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本课特点,以新课程理念为教学程序指导思想,以多媒体教学为手段,依食品安全为教学主线,以教学目标为核心,以教师点拨为指导,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在教学中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进行合作及探究学习,并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培养情感。

2、注重了结论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这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也有利于学生健康的成长,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4、食品安全中的议一议环节: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行为会导致食品污染?为了防止食品污染人们应该怎么做呢?怎样看待人的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此活动的设计引导了学生深层次地从防治环境污染的角度认识食品安全问题,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的统一性,使思想得到升华,情感达到认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总之,宽松的课堂环境给学生带来信心和勇气,学生发言踊跃,表现积极,真正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具有了分析、解决、总结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了调查的基本方法,并且思维比较活跃,并且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这个时期的学生存在着很多不良的饮食习惯,不吃早餐,暴饮暴食,喜欢甜食,盲目减肥,以零食代替正餐,以饮料代替白开水等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这节课不仅
能给学生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敲响警钟,又能锻炼他们收集整理资料等能力。

学习效果及分析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积极参与小组合作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同一问题能提出不同的见解,表现出学生的思维活跃;能联系生活实践,如有些同学提到害虫的抗药性,还有的同学提到瘦肉精等。

通过当堂检测,同学们能够正确作答,正确率高,达成度高,表明教学效率高。

不足的是个别同学不积极参与合作,阅读理解题目的作答有些同学不得法,答不到点子上,需要加强训练和个别辅导。

教材分析:
本节是生物学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第三节《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的第二部分有关“食品安全”的部分,第三节可以说是本章的一个小结,前二节学习的内容都能用于解决本节所涉及的问题。

因此,本节的教学可以较好的体现出科学知识在指导健康生活中的价值。

因此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举足轻重的,让正在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中学生深入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也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学习相关法律知识,既使学生了解食品安全是受法律保护的,又能树立法治意识,
自我检测题
1、关注食品安全十分重要,食用下列哪种食物容易引发食物中毒()
A、发芽的马铃薯
B、在保质期内的袋装食品。

C、剩饭剩菜一定要蒸煮后再吃。

D、尽量不吃颜色鲜艳的蘑菇。

2、列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早餐来不及吃就算了,晚餐很丰盛,多吃点
B、已变质的食物舍不得丢掉,给家畜和家禽作饲料
C、饭后立即进行剧烈的体育锻炼,会抵制消化功能
D、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3、清洗蔬菜时要尽量浸泡1-2小时,这是为了()
A、保持蔬菜新鲜
B、去掉蔬菜表面的农药
C、杀死细菌
D、降低蔬菜的呼吸作用4、人们应当从哪些方面关注食品安全()
①、是否被农药等有毒物质污染②食物本身是否有毒③水含量④食品的保质期
⑤维生素的种类⑥食物是否变质产生毒性⑦食物的营养价值
A、①②④
B、①③④⑦
C、②⑤⑥⑦
D、②⑤⑦
5、下列做法中,未注意食品安全的是()
A生产绿色食品B.用清水浸泡、冲洗水果蔬菜
C.吃发芽的马铃薯D、看肉是否检疫合格
二、阅读理解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良的饮食习惯,有的造成了胃肠疾病,有的造成了营养不良,进而影响到个
人的生长发育。

还有可能成为成年人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肥胖症及某些肿瘤的祸根。

在国务院颁布的《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中提到:我国每天15000余人死于营养素问
题所致的慢性病,占死亡人数的70%。

材料二:1993年4月,辽宁省瓦房店市中学300多名师生,因食用已发芽的土豆做的土豆汤而中毒,出现头痛、恶心、舌咽痒麻等症状。

材料三:某中学一名学生因嫌学校的伙食不合口味,经常到街头随便购买一些小吃作为
午餐。

开学一个多月左右,被传染上了黄疸性肝炎,结果被送到医院隔离治疗,上课也
耽误了半年多。

(1)通过以上材料,你有何认识?
(2)良好的饮食习惯包括哪些方面?
(3)如果家中购买的马铃薯发芽了,为了保证食用安全,应如何正确处理?
教学反思
1、在设计本节课时,我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本课特点,以新课程理念为教学程序指导思想,以多媒体教学为手段,
依食品安全为教学主线,以教学目标为核心,以教师点拨为指导,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在教学中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进行合作及探究学习,并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培养情感。

2、注重了结论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这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也有利于学生健康的成长,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4、食品安全中的议一议环节: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行为会导致食品污染?为了防止食品污染人们应该怎么做呢?怎样看待人的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此活动的设计引导了学生深层次地从防治环境污染的角度认识食品安全问题,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的统一性,使思想得到升华,情感达到认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总之,宽松的课堂环境给学生带来信心和勇气,学生发言踊跃,表现积极,真正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标分析
将日常生活中有关食品安全的问题引入课堂,力求学生
通过调查当地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实例,关注食品安全,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统一性。

最后通过《食品安全法》的学习,使学生增强法制意识,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