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完美版 西方文明史复习概要 中英对照+重点+部分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文明史复习概要中英对照+重点+部分答案
①考试题型:
选择、填空各15分,共30分;英文简答题共4道,20分;中文论述题,三道共50分。
②复习策略:书本为主,所考内容为每一章开章引言,以及每张重点(下文会具体交代);PPT用来贯穿主线索,便于理解史实。
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考试不会太难,大家掌握必要常识和单词即可。
③下面是我对知识点的总结,如有纰漏,还望指正。
总目录:
Part 1古希腊
第一章:亚历山大和他的时代(古希腊文明)
Part 2 古罗马
第二章:古罗马共和国兴衰史(古罗马文明)
第三章:凯撒与耶稣(早期基督教)
第四章:罗马和平和帝国的衰亡(罗马后期,帝国时代)
Part 3中世纪
第五章:信仰之刃--中世纪的繁盛期(中世纪西方文明)
Part 4 现代国家的滥觞
第六章:“朕即国家”--英法两国君主专制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前夜)
第七章:“勇于求索!”--科学革命(文艺复兴后的科技发展)
第八章:启蒙运动
第一章:本章讲述的是古希腊时期的民主制度和文化(哲学与神话),以及希腊化时代。
重点掌握古希腊著名哲学思想,以及亚历山大主要事迹。
引言:(此处只是简单概述翻译,具体内容还望大家读书。
下面几章的此部分内容亦是如此。
)
公元前五世纪,雅典城邦(the Greek city-state Athens,城邦还可以称为 the polis)诞生了最早的民主制度,由此带来了社会文化的大繁荣,那个世纪便被称为古希腊的“黄金时代”(the Golden Age),堪称是西方文明的滥觞。
此后由于政治经济的最巨大差异,古希腊最强大的两个城邦——雅典和斯巴达(Sparta)陷入了长期的内战,直到公元前404年雅典战败才结束,史称“伯罗奔尼撒的战争”(Peloponnesian War)。
但是由于斯巴达自身政治制度的落后,它的盟主地位(hegemony,盟主权)终于在公元前371年被底比斯城邦取
代(Thebes)。
在著名政治家Epaminondas的领导下,底比斯才得以统帅希腊,但随着他在公元前362年去世,一切都结束了。
在公元前四世纪的前半期,希腊全境就陷入了内乱时期,不停息的战争和政治纷争导致国家经济萧条。
同时贫富阶级的矛盾激化,很多希腊人希望恢复曾经国家的荣耀,于是他们将希望给予在波斯人身上(Persians)。
雅典著名演说家Isocrates对此深表赞成,但是他也意识到,由波斯统治希腊以应对国家颓势的同时,希腊人应该团结起来来制衡波斯人的权力。
虽然这一观点被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the king of Macedon,Philip Ⅱ)大加赞赏,却被当最著名的雄辩家德摩斯梯尼(Demosthenes)大加驳斥,他认为这无异于是终结了希腊的自由(Greek freedom),并四处演说来阻止腓力二世入主希腊。
在其影响下,民众开始反对腓力二世,可是雅典在公元前338年加入了由亚历山大大帝提议成立的“科林斯同盟”
(League of Corinth),成为了马其顿盟友。
接下来就是马其顿那些破事儿~~~
腓力二世在世的时候就已经将希腊至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了,可是在公元前336年他在自己的婚礼上被暗杀。
20岁的儿子亚历山大子承父业,不断征战,完成了父亲统治波斯的夙愿,成为影响了古代文明的传奇征服者。
亚历山大死于公元前323年,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段时期被称为“希腊化时代”(Hellenistic or Greek-like)。
不久之后罗马人取而代之,希腊成为历史。
虽然如此,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和学派就诞生于公元前三到四世纪,(就是刚才说的开始动乱的时候)其对文化科技的影响是深远的。
重点:(标题下面的小字部分一定要看,在此不作详细总结,下面同此。
)
•1.Democracy and disillusionment(民主与幻灭)--P5(希腊城邦社会结构图 PPT13)
1.The unenlightened majority(蒙昧的众生)--P5
讲的是苏格拉底之死。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Socrates)因为无神论(atheism)和腐蚀青年(corrupting the youth)被雅典民众判处死刑。
2.On the crown(权力顶峰)P--11
讲述的是科林斯同盟的成立。
腓力二世为了收拾不听话的斯巴达而成立,从此科林斯同盟成为被波斯压迫的希腊城邦反抗的有力后盾。
后来此同盟完全成为马其顿扩张的合法盟友。
3. P15下面黑框,讲述的是亚历山大东征对于文化交流的意义。
2.The thought of the age --P16 (重点是记住主要哲学家的观点)
1.柏拉图(Plato)的哲学观点:宇宙是真实存在的;思想体系:理念论(theory of ideas);
民主制度已经衰落,需要的是共和国,即理想国(the Republic)。
洞穴理论(Allegory of the Cave)--P17;国家中的男女平等——P20
注:他因为诸多贡献被尊称为philosopher-king(哲学王)。
2.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思想--中庸(Golden mean ,书上称作中庸学说
——the doctrine of mean)--P22/23。
还有他的一个重要贡献,他首创了逻辑学(logic)。
3.苏格拉底的著名哲学观点:Know thyself(yourself的诗体)! (认识人自
己); question everything(求索万物);only the pursuit of goodness brings happiness (快乐从追求美德始)。
3.希腊化时代
主要是了解其概念(从公元前323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去世到公元前30年罗马征服托勒密王朝统治下的埃及,这一时期的地中海东部诸国的历史。
)
并对亚历山大大帝进行评价。
(军事才能,个人魅力,文化建设等)
第二章罗马共和国兴衰史:本章从罗马城的建立讲到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
本章重点较多,是重点章节。
Summary:
古罗马的历史开始与罗马城的建立,公元前753年,台伯河畔(Tiber river)。
最早的时候古罗马实行的是君主制,这种政体直到公元前509年最后一任国王小塔克文(Tarquin)被放逐才结束。
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古罗马人通过未成文的宪法(unwritten constitution)以及民主化改革实现了公民权利的平等(equity)。
解决利国内的政治问题之后,古罗马人开始关注外邦的问题(neighboring tribes)。
最主要是因为本身军事的强大,古罗马才得以扩张并于被征服的部落建立同盟关系
(contractual alliances)。
合约规定各邦可以保留原有的政府,法律、传统,但是必须为古罗马上贡(tribute)以及提供军事援助(military support)。
(本章重点之一,正是因为如此,罗马共和制度才得以发展,也为罗马以后打赢布匿战争提供坚实基础。
)
公元前264年,称霸西地中海(west Mediterranean)的迦太基帝国(Carthage)认为不断壮大的罗马威胁了其统治。
由此爆发了旷日持久的三次“布匿战争”(the Punic war)(罗马人把迦太基称为布匿)。
这是对古罗马的一次极大挑战,而且一度威胁了其国家安全。
其中最为后人称道的是迦太基大将汉尼拔(Carthaginian general, Hannibal )第二次布匿战争时期翻越阿尔卑斯山,偷袭罗马的壮举。
可是最终迦太基被罗马击败,最后一座城池于公元前146年陷落。
迦太基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
(重点之二,布匿战争经过P37,小字)
虽然古罗马在公元前二世纪中叶在地中海如日中天,但是其国内出现了严重危机(说白了就是战争的后遗症,咳咳),大量参军的农民返乡后发现土地早就被汉尼拔破坏殆尽(据说他往地里撒盐来人为制造盐碱化。
盐碱化的恐怖在于时间之久。
),所以他们不得不将自己的土地兜售给元老贵族(senatorial estates),随后流亡到罗马城中成为待业农民工(囧)。
由此,产生的巨大的贫富差距(the gulf between rich and poor)使得国家濒临分裂。
为了解决好这个矛盾,平民保民官(tribune)提比略.格拉古(Gracchus)进行了土地改革(redistribution the senatorial estates——P39小字及标题),由此遭到贵族的嫉恨。
他在公元前133年遭到谋杀(唉,好人不长命,后来他弟弟也是因为维护平民权益被同一伙人杀害。
),由此开创了古罗马暴力干政的先例。
暴力与恐吓成为引导变革的手段让当时的大将军们觉得有利可图。
所以马略(Marius)和苏拉(Sulla)为代表的将领订下新的规定:以后参军不需要像往常那样需要基本的财产认定(就是至少拥有3000银币),而且退伍之后可以获得大量战利品(booty),土地(land)甚至荣耀(glory)。
这样一来,大量的新式军队涌现,他们是职业军人(professional),不再忠于共和国,而是要对将军忠诚(show the loyalty to the general)。
这便是马略军事改革。
这样一来,国家爆发力内战,出现了大家熟悉的“前三头”凯撒(Caesar)、庞培、(pompey the great)克拉苏(Crassus)。
兄弟几个打来打去,凯撒成为执政官,共和国消失了。
后来屋大维(Octavian)打败雷必达和安东尼(Anthony)建立元首制。
虽然建立了独裁政体(autocracy),但是罗马人还是很享受屋大维带来的繁荣与安定,史称“罗马和平”(Rome Peace Pax Romana )。
重点• 1.罗马共和国政治形态两大主要阶层:贵族与平民(patricians&plebeians)
机构设置及其具体权力:两位执政官(consuls)他们地位的象征:紫袍(purple robes)象牙椅(ivory chair)法西斯(fasces)。
--PPT 28
元老院(senate)。
PPT 30
平民大会(assembly of the centuries)与保民官(tributes)。
PPT 31
2.共和国的瓦解——因素:两场改革
3 内战the civil war——P45凯撒在外征战,结果家中起火,将其逼反。
所以出现了著名的“翻阅鲁比肯河”(Caesar cross the Rubicon)的壮举。
凯撒挑起战争并且最终取得胜利。
下面直接接到第四章的讲解:本章讲述的是罗马帝国的历史,主要是罗马和平(罗马帝国经济繁荣的表现)以及元首制(罗马帝国政治发展的表现)。
Summary:
本章一开始,先总结了一下改朝换代时期的历史。
首先是共和制度的好处。
古罗马共和制由于拥有极好的平衡和克制(balance & restraint)而被称赞是进步的社会(progressive society)。
公民的自由在法律和践行着的鲜血的保护下得到捍卫。
但是随着公元前一世纪共和制度被颠覆,国家充斥着极端政治团体(extremist political factions)、动乱(dissension)以及暴力,直到屋大维建立了奥古斯都元首制(the Augustan principate)才使得国家步入正轨。
(这里说一下,元首制一词叫做 the principate。
Augustan 是元老院对屋大维的尊称,翻译作“高贵的”。
)
接下来就是讲屋大维是如何让贵族和平民都承认元首制的(就是如何将自己塑造成人民的大救星)。
元首制度旨在维护国家的和平与稳定,它保留了原来的机构设置,平民还是可以到平民大会(assembly)中去选举,元老们(senators)还是要为了公事到元老院(senate)辩论。
(共和的体现)而元首作为国家实际的独裁者,国家的“第一公民”
(princeps,the first citizen)以及国家的“首席元老”,需要对元老院对于军国大事的裁决进行批评建议。
由于元首拥有国家的实际军事权力,他的这些“建议”便至关重要。
(专制的体现)尽管如此,他通过削弱自己的部分权利而非采用军事威胁的手段。
达到了权力的制衡。
具体说来就是尊重元老院和他们的需求,是他们觉得自己还是政府权力的实际掌控者,这样反倒使得元老都来支持他的决策。
(贵族接受的原因)在此制度下,罗马进入了长时间的平稳和繁盛,那些掌握了这种游戏规则的国王尊重元老院,并得以掌控军队。
而那些犯二的多数提前死翘翘。
与贵族相对的是平民,他们享受着罗马和平带来的一切。
各种剧院,公共浴池(bath)下水系统(sewers),渡槽(aqueducts)以及纪念碑(主要是凯旋门,Arch)为大家提供服务与娱乐。
在竞技场(Coliseum)中,大家可以享受角斗士角斗表演(gladiators fight)或者到大竞技场(Cricus Maximus)观赏惊心动魄的战车比赛(chariot races)。
此外,道路系统也异常发达。
(平民接受元首制的原因,主要是罗马和平对生活的改善,这些是具体表现)外邦人(provincials)也可以说自己的语言,信仰自己的宗教,继续自己的传统,。
罗马人由此得到了他们神往已久的税收和和平。
命人忠诚的圣约(testament)和外邦人的满足使得罗马帝国仅仅依靠350,000名士兵就维持了国家安全。
罗马帝国最失败的地方在
于无法巩固自己在西方的霸权(hegemony),并且国内也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从而导致了帝国在日耳曼蛮族(germanic tribes)的入侵中土崩瓦解。
重点:•1.奥古斯都元首制(替换了两个执政官,剩下的机构还都存在)——P54在第二章
了解其内容特征(“共和与专制的体现”以及“为什么元首制可以被贵族和平民都接受”的原因见上文概述部分)
2.帝国基础设施的建设(上面已讲述,即罗马和平对生活的改善):——P97 ALL road lead to Rome(条条大路通罗马)、P99黑框,接到
P101,magnificence of bath(华丽的浴室)
第三章:讲述的是罗马的宗教发展,主要是基督教的发展。
Summary:
首先讲述的是罗马的宗教及其特点(重点之一)
古罗马社会得以稳定的原因之一便是宗教(religion)。
罗马人建立起一整套复杂的信仰体系(an intricate system of worship),包括自然神(nature god),来自希腊的异教神(pagan deities from Greeks)(罗马的很多神其实就是把希腊神的名字改了,然后照搬)
公元前一世纪的时候,罗马出现了对国王的祭拜,这种宗教崇拜并非出自人们的宗教感情,而是赤裸裸的爱国(patriotic)的表现(帝国专制的尾巴露出来了吧)。
(上述是对罗马国教的描述,其包含多体系以及宗教宽容的特点。
)这样一来,很多人开始寻求哲学上的安慰以及东方狂热宗教的刺激。
(罗马人逢神必拜的传统,导致后来出现了万神殿Pantheon这类建筑。
)
早在共和国时期,国家就接受了一些狂热的教派。
但是获得宗教宽容(toleration of religion)前提是,它们不得违反罗马法也不得破坏国家安定(break the law or disturb the peace)。
这种宗教宽容也是的罗马帝国得以维持。
拿犹太人(Jews)来说,他们一开始也得到了宗教宽容,甚至有免税(exemption)的特权及特殊保护,这种局面维持到公元前66年,犹太人拒绝罗马人出现在他们的土地上。
四年之后,罗马人工破马萨达城堡的防御体系(overrunning the fortification at Masada),平息了犹太人的叛乱(rebellion)。
圣城耶路撒冷(Jerusalem)被夷为平地,犹太人也被迫上税了。
(让你们得瑟!!)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宗教只有不被用于政治目的——尤其是叛乱的时候,才会得到宽容。
下面是关于基督教的发展:
基督教(Christianity)在四个世纪里(公元一世纪——公元四世纪)从一个不起眼的犹太教派发展为罗马的国教,是历史上最让人称奇的事情。
然而这种胜利是来之不易的。
基督教一方面要面对其他教派(cults)和哲学的挑战,另一方面要忍受来自反基督教的传教总会的非议(misunderstandings from anti-Christianity propaganda)。
罗马政府不但将其描述为一个道德沦丧(morally dissolute)的教派,并且声称其出现是对国家政局稳定的极大威胁。
最糟糕的是,犹太人拒绝信仰国王(是否接受这种信仰,说明你对国家是否忠诚),而且天天谈论“弥赛亚”(Messiah)和“王国”(kingdom)这些意味着动乱(unrest)和煽动(agitation)的词汇。
政府决心惩罚和根除基督教,于是乎出现了宗教迫害(persecution):尼禄(Nero),公元64年;德西乌斯(Decius),公元250年;戴克里先(Diocletian),公元303年,以及加里乌斯(Galerius),公元311年。
终于在公元311年,康斯坦丁(Constantine)认可了基督教并批准其为正式宗教。
公元392年狄奥多西大帝(Theodosius the Great)终于将基督教定为国教(official religion)。
(重点⑤)
•
重点:1.•基督教形成的背景(与犹太教(Judaism)同属于亚伯拉
罕信仰体系)——了解基督教是如何吸收了犹太教的精华,并由此突破成为普世宗教。
(PPT30-56了解发展历程)
书上:P68 The mission of Jesus/P71 The work of paul(基督受难后,保罗继承了他的事业)
2.了解罗马国教(P63)
3.基督教的迫害与最终确立(P74大标题及下面小标题--尼禄的迫害/P76标题内容--戴克里先的迫害)
④早期教皇(P81--The early church fathers)
P83--记住一个人(圣奥古斯丁SAINT Augustine),一本书(The city of god)
⑤基督教的胜利The triumph of Christianity——P85了解基督教被确立
为国教的过程和对应的国王。
第五章讲述中世纪的历史
1100-1300被称为中世纪盛期(high middle ages),他是中世纪文明达到鼎盛的标志。
此时,大学兴起、大教堂(cathedral)的修建表达了对上帝的忠诚(devotion of God)。
当
无数的十字军(Crusades)希望期望获得击败穆斯林(Muslims)的光荣胜利时,这种对基督教的热爱达到了一种狂热。
教皇(Pope)与国王对于世俗(earthly realm)最高权力的争夺,使得权威(authority)的归属问题成为时代的焦点。
“教俗之争”(the conflict between religious &secular authority)堪称西方文明的主旋律。
由于人天生对于安全感和精神寄托的需要,如何使国家/城市长治久安成为一大难题。
人们
将目光投向了现实和精神两大领域(secular & spiritual sphere)。
现实领域包含了政府、
法律,国内安定,对外防御(defense)和外交;精神领域则更多关注抽象事物,比如在神(deity)、万物的由来、道德、生死、身后之事这类问题上,宗教处于领导地位。
对于一
个人或者一个团体而言,若想治理得当,就必须一方面驾驭好国家的暴力机构(军、警)另一方面也要成为国家的精神领袖(head of religion),或者至少成为宗教的捍卫者(protector)。
比如古罗马皇帝也是国家的祭司长那样。
这样我们就很好理解为什么教皇和国王喜欢对掐了,简而言之,双方都想将独揽教俗大权。
为此双方都展开了激烈的论战。
国王的一方宣称他统辖的军队保护教堂和信徒的安全,捍卫了信仰;教皇则宣称自己是圣徒彼得(Saint Peter)的继任者,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言人。
他握有通向天国的钥匙(keys of heaven),最主要的是人们不应该质疑上帝的权威。
对宗教的热爱(religious devotion)也是中世纪的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僧侣们(monks)遵循禁欲的戒律(ascetic principles)和尽职尽力的祷告(dutiful prayers ),为的是和上帝沟通。
这种热爱也使得一座座宏伟的教堂拔地而起。
一代又一代的建筑工人见证了这些建筑的出现(就是后面所说的哥特style),同时一代又一代的朝圣者(pilgrims)跋山涉水只为了向他们崇敬的圣徒(enshrined saint)献上贡品(offer the gift)。
封臣(vassal)对领主(lord)的忠诚造就了中世纪的政治基础(这就是西欧的封建制度,feudalism。
说白了就是封臣效忠于领主,领主需要的时候为其提供必要援助。
但是封臣很
容易割据一方。
)骑士们(knights)恪守的骑士精神的(chivalric ideals)堪称是他们的生活指南。
混乱与统一也是中世纪的一大主题。
多数情况下,统一都是通过压制导致混乱的力量来实现的。
维京人入侵(Vikings invasions),教俗之争还有中世纪末期的黑死病都极大的威胁到了
中世纪的统一大局。
但是诸如十字军东征和对于圣母的宗教狂热(cult of the Virgin Mary)此类的活动都极大地保证了统一的局面的延续。
除此之外,中世纪还是一个经济与科技大发展的时期,这种进步是基于宗教的基础之上的。
重点:
1. 基督教的广泛影响(被称为是信仰的时代的影响)
见PPT 3页(没有世俗的中央政府,教会控制国家;中世纪末期几乎所有人信仰基督教;教会拥有极大的权力和影响;教会控制了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个人属于教会,教会造就了人的生活。
)
2. 教会力量的壮大(对应四件事情)
(1)修道院隐修制度(monasticism)的确立书上P147-150
标题下小字概述:修道院隐修制度四世纪由埃及和西亚的隐士传入西欧。
僧侣们开始一同修行,但是这项制度实行的并不完美,很多规定不但不严格反而称不上有什么约束力,就连入会的宣誓都没有。
所以圣本笃(Saint Benedict)制定了圣本笃修道院制度
(The rule of Saint Benedict,530)。
后来被同为本笃会成员的教皇格里高利一世(Gregory Ⅰ)大加推广。
它规定了三条准则:贞洁(chastity),贫穷(poverty),服从(obedience)。
每一个出名的教皇身后,必须有一个奇葩的国王。
下面的两组人物记住时间人物事件即可。
(2)德国那些事儿:德王亨利四世(Henry Ⅳ)对阵教皇格里高利七世(Gregory Ⅶ)。
两人为德国主教的任命争论不休,直到教皇废除了他的教籍,他才装起了孙子,跪求教皇的宽恕。
这才有了“卡诺莎之辱”(oath of Canossa,1077)。
后来又有了其子亨利五世(HenryⅤ)和教皇加里斯都二世(Calixtus Ⅱ)签订了沃尔姆斯宗教协
定(concordat of worms)。
承认了教皇对主教任命的绝对权力。
(3)英国国王“失地王”约翰与教皇英诺森三世(InnocentⅢ)的较量。
英王约翰也是因为与教皇争夺坎特伯雷大主教的任命权而对掐。
结果英国不敌教皇,被迫交出国土(所以被称为失地王)媾和,加之其又加重了贵族的赋税,从而招致了贵族的痛恨。
贵族便与国王进行了一场战争,国王战败,被迫签订大宪章(Mgana Carta,1215)。
(4)十字军东征(crusades)。
乌尔班二世发起(Urban Ⅱ),起因P31,影响P36,37,38。
3. 中世纪生活:•圣母玛利亚的崇拜—哥特式教堂的修建(Gothic style);‚经院哲学Scholasticism,代表人物: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 ,代表著作神学大全Summa Theological。
ƒ骑士精神(chivalric ideals)或者称作骑士理想主义--ppt 69(描述)④哥特式建筑--PPT 71(第二个标题,这个是具体描述)
代表建筑:NOTRE DAME法国巴黎圣母院 DOM KOLN德国科隆大教堂
DUOMO MILANO意大利米兰大教堂 Canterbury Cathedral 英国坎特伯雷大教堂
第六章:本章不再做summary的翻译,下面同此
英国宪政的发展:从大宪章开始(PPT4,大宪章的历史作用,背诵),英国国王权力开始受限。
斯图亚特王朝的查理一世继任时,他对议会采取不合作的态度,为了增加赋税,他不惜解散议会,加过陷入了财政危机,后来又不得不求助议会。
议会被重组后,向国王提交权利请愿书(The Petition of Rights),希望国王可以回心转意。
可是后来国王又变卦,又要解散议会。
议会决心捍卫自己,向国王宣战,爆发了内战(Civil War)。
1649年,内战结束,国王战败,被新兴的领袖克伦威尔(Oliver Cromwell )判处死刑。
随后克伦威尔自称护国公(The Lord Protector),建立了护国政体。
此时议会已经残缺不全,人称尾闾议会(The“Rump Parliament”),后来干脆连它也被克伦威尔取消了。
这种情况持续到1660年议会重新请回查理二世(King Charles II)担任国家首脑,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Restored the Stuart monarchy)。
后来国王病死又没有子嗣,一会便请回他的兄弟詹姆斯二世(King James II)来继任,可惜新国王独裁统治的野心昭然若揭,还要回复天主教的信仰。
议会见大事不妙,便请回詹姆斯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其丈夫荷兰执政威廉
(James II’s daughter Mary & her husband, William of Orange)。
詹姆斯二世见情势不好便出逃国外。
赶跑詹姆斯二世的这一事件则被后世称为“光荣革命”
(The “Glorious” Revolution: 1688),因为它是一场不流血的政变。
议会要求共同回来执政的玛丽和威廉接受提前拟定好的权利法案
(English Bill of Rights [1689])(PPT20/21,背诵),从此英国君主立宪政治确立下来。
法国记住路易十四(Louis XIV)修建的凡尔赛宫(Châteaux de Versailles)的作用即可。
--PPT 31
第七章
1.PPT 2—科学革命原因
2.PPT4、5、6、7、8了解主要贡献。
哥白尼(书)、伽利略(望远镜的使用实验科学的应用)、培根(书上扩充:他是科学实证学之父Father of the Scientific Emphasis;两本著作是《学问的发展》The advancement of learning和《新工具》
Novum Organum )、笛卡尔(注重理性、逻辑思考,和培根一起被称为现代科学奠基人)。
3.牛顿的三大理论以及理论的影响--分别见PPT10、11。
第八章:(终于要完事儿了~~)
1.PPT2(定义。
源于法国,横扫欧洲)PPT4(启蒙运动的特点,三个词)/ppt5(启蒙运动发生的原因)/PPT6(启蒙运动主要精神思想)
2.PPT9、10了解洛克、伏尔泰的贡献(思想)
PPT11(知道狄德罗编写百科全书即可)
PPT12-15(伏尔泰的相关内容具体了解,书上243页一字不漏的看过)
PPT16了解卢梭的贡献(主要记住社会契约 The Social Con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