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堂上的小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课堂上的小实验
物理知识和概念,是与生活有着较为密切联系的。
课堂上许多物理知识的引入和理解,都需要以大量的实践经验作为基础。
正因为物理学科这样的特点,决定了物理课堂教学手段的丰富化。
若一味的依靠教师的语言和板书来向学生描述抽象的物理概念,而对学生没有视觉上直观的信息传达,是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这就奠定了物理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而小实验具有取材方便、制造简单、少时省力、原理清晰、模仿性强、效果明显等特点,对学生掌握知识、激发兴趣、启迪思维有着极大的帮助,也为学生提高了多动手、多观察、多思考的机会,下面结合实例谈些看法。
一,运用小实验,加深学生对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物理知识的理解
如在愣次定律的学习中,我们经常遇到磁铁通过导体圆环这种类型的题目。
此类题目考察的是运动的磁场在导体环里引发感应电流,而感应电流又会激发感应磁场进而与原磁场产生相互作用,从原理上说,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原磁场的变化,从运动的角度讲表现为对运动的阻碍作用,注意是“延缓”而非阻止。
在课堂上为了使学生直观的理解这个“延缓”的作用,可以取一定数量的易拉罐,去掉上下底,然后用透明胶带把剩余的部分连接成为一个管子,长度大约在一米左右。
取坏掉的乒乓球一个,往里面塞入磁铁,然后用胶带封好。
另取一个差不多大小的实心塑料球。
实验时,可以找一个学生上台一起做。
教师把管子竖直拿好,一手从管子上部放入小球,释放前让学生判断大约多长时间落下,看看能不能在出下管口的时候正好接住。
先释放实心塑料球,大部分学生根据自由落体的经验差不多都能捕捉到那个时机。
然后释放乒乓球,学生的第一放映还是上次的那样的时刻去接,然而小球比预想的要落后些。
告诉学生两个小球的质量差不多,因为乒乓球里有磁铁,引导学生讨论出现时间差的原因。
教师在引导中讲述上述的理论,加深对愣次定律的理解。
二,运用小实验,创设物理情景引入新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讲“力的分解”这节课时可用下面的小实验引入,取两根长约25cm的硬木条,中间用铰链连接,成人字型支架,再取两块L型硬木,弯处钉上铁皮,下面装上大号的带钩螺丝钉。
将一根铁丝的两端分别栓在两个小木块的铁钩上,并使压在两木块间的人字型支架张角在160度以上,用一只手指在人字型木条的铰链处用力往下一按,铁丝即被拉断。
顿时,全班一片哗然,待学生议论片刻后,教师再引入正课进行教学,学生因对“力的分解”有了切身体会,因此整节课都会全神贯注的听讲,且能积极动脑思考,收到了良好的新课教学效果。
又如在超重失重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取一个矿泉水瓶子,在底部打一小洞,灌满水,松开堵住小洞的手指,会看见水在重力作用下从开口处喷出。
然后松开手释放,让整个瓶子自由掉落入事先准备好的垫有海绵的小桶里,结果发现在瓶子下落的过程中并没有水从小洞中喷洒出来。
这时学生脸上普遍流露出了急切想知道原委的神情,在这种情况下引入新课进行教学,效果极好。
三、运用小实验,突破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的难点
比如在学习功这一章的知识时,由于学生对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个关系印象深刻,所以在处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功问题的时候,常常会得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做功代数和为零或作用力对物体做正功,反作用力必对物体做负功等不正确的结论。
如果单是用语言的描述去纠正这个错误是比较困难的,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简单的演示。
将磁性教强的两根磁铁分别捆在两辆小车上,并使异名磁极相对,释放小车后,两车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下相互靠近,速度都增大了,说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都对小车做了正功而使两小车动能都增大。
同理,还可使两磁体同名磁极相对,使小车隔开一段距离并给两小车相向速度,这时会看到两小车速度都在减小,这说明两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力都做了负功。
这样的小实验一做,不费口舌之力,即能使学生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做功情况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
四、运用小实验,归纳总结,利于学生抓住易疏忽的有关内容
又如高一物理在讲完滑动摩擦力的公式f =μN后,为了加深学生对动摩擦因数μ仅由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决定这一特点的理解,教师可做下面的小实验:将一木盒放在一平直的木板上,适当垫高木板一端,使得木盒在获得一速度后恰好能沿木板匀速下滑,得出μmgcosθ=mgsinθ。
然后在木盒中放入一较重的铁块,重给木盒一速度,实验证明木盒仍能匀速滑下,则有μ(m+M)gcosθ=(m+M)gsinθ。
虽然两次木盒对木板的压力变化了,但等式仍然成立,说明μ并没有发生变化,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了μ的大小与正压力无关这一特点。
实际上高中课本里还有相当多的地方值得我们去挖掘,作为新教材的使用者要注意:我们是使用者不是简单的复述者;我们提倡创新式的教学而不是本本主义者。
大力提倡多做演示实验,进行直观形象化的物理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而小实验更因为其方便、真实、贴近学生而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
总之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和积极创新,我们才能开创物理教学的新境界。
“模型法”在物理解题中的运用
(一)物理模型的概念和意义
物理模型是科学方法中的一种——理想化方法的产物。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机械运动的科学。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由物质组成的物质系统,它们的运动过程和所发生的现象一般是极其复杂的。
在物理学的研究中,突出物质系统和它们的运动过程及所发生现象的主要的、本质的因素,忽略次要的、非本质的因素,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同学们在正确解题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功。
自然界中的物质及其发生的物理现象的过程,大都是复杂的,处理这样的问题时,第一步应将情况理想化,并且对有关过程作出简化假设。
物理问题的理想化处理首先是解决问题的客观需求,抓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
(二)物理模型的主要类型
1. 模拟式的物理模型:这类模型一般用在建立物理概念上,可以使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对象变得具体、直观、形象。
如中学物理中引入的电场线、磁感线、光线和卢瑟福核式结构原子模型等。
2. 理想化模型
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舍弃次要的、非本质的因素,抓住主要的、本质的因素,从而建立一种易于研究,能反映物理对象主要特征或重要性质的新形象,这样的物理模型是解题中常用的,主要分为物理对象模型、条件模型、过程模型三种。
(1)物理对象模型
用来代替由具体物质组成的、代表研究对象的实体系统,称为对象模型(也可称为概念模型),即把研究的对象的本身理想化。
常见的如“力学”中有质点、刚体、杠杆、轻质弹簧、单摆、弹簧振子、弹性体、绝热物质等;电学中有点电荷、检验电荷、理想导体、绝缘体、理想电表、纯电阻、纯电感、纯电容、理想变压器等,光学、原子物理中有薄透镜、波粒二象性模型、原子模型等。
(2)条件模型
把研究对象所处的外部条件理想化,排除外部条件中干扰研究对象运动变化的次要因素,突出外部条件的本质特征或最主要的方面,从而建立的物理模型称为条件模型。
例如物体沿水平面运动时所受摩擦力对运动的影响不起主要作用,或需要假设一种没有摩擦力的环境引入光滑平面的模型,其它如不可伸长,不计质量的绳子,轻质杠杆,只受重力作用或不计重力作用,均匀介质,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等。
一般情况下题目都会给出条件模型,引入条件模型主要是为了简化对问题的研究,例如,研究在地面上空高处无初速下落的物体运动,就简化为不同物体下落时均只受重力作用的简单情况。
(3)过程模型
把具体过理过程纯粹化、理想化后抽象出来的一种物理过程,称过程模型。
例如把某些复杂的运动过程纯粹化、理想化,看作是一个质点(对象模型)做单一的某种运动。
如: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
另外,如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纯滚动的运动、简谐运动、等温过程、等压过程、等容过程、绝热过程、恒定电流等,都是以突出某一方面的主要特征,忽略一些次要特征后抽象出来的理想过程,都是一种过程模型。
同学们在利用这些模型时最重要的是抓住在题设物理情景中这些模型的特点及应用条件,深刻理解其物理意义。
(三)中学课本中理想化物理模型小结
建立理想模型在物理学的抽象中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理想模型是对客观世界的近似反映,由于它只是反映原来实体中某些主要的功能和性质,突出了主要矛盾,因而具有认识上的抽象性和应用上的广泛性。
下面把课本中的模型作一个小结:
中学课本中涉及的物理模型种类举例:物理对象模型质点、理想气体、点电荷等。
条件模型(1)检验电荷置于电场中,不改变原场分布;(2)惯性定律实验等。
过程模型匀速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
结构模拟模型原子核式结构,氢原子能级、电场线、磁感线、力作用示意图等。
今天是我50岁生日,下午一走进办公室,就看见桌上摆放着一大束紫色的玫瑰,
漂亮极了!一看贺卡,眼眶顿时湿润,是我多年前的老学生送来的。
下午第二节课,一走进高一(23)班的教室,就听见学生们唱起了《生日快乐》歌,再一看黑板,写得满满地都是生日祝福,甚至有同学写道:老班,我错了,真的错
了!(这个学生曾经犯过错误被我批评了的)还有同学写道:老师,我英语成绩进
步了30分!另一同学在后面补一句:我50分!有同学说:请你吃纯绿色食物,无
毒害农家小吃!有同学在下面跟一句:我奶奶家有菜园子!再有同学跟一句:我爷
爷奶奶外公外婆家都有!有同学说:我家有一大院子,一池塘,一桃树,风景优美,去玩玩把!有同学说:老师,我毕业带你去我老家玩!有同学说:I love English teacher.
有人就在后面跟:Me too! 有同学说:I want to go to Toronto!有同学就跟一句:我想去非洲!还有学生说:老师,我们去捉蜈蚣!我带你去种菜!我考了130了!祝老
师越活越年轻、漂亮、诱惑力!满满一大黑板,哎呀,看得人直掉眼泪!
晚自习(也就是现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在高一(30)班坐班,从同学中传来小纸条,上面写着:Happy birthday,we all love you! 原来是我的QQ好友们知道今天是我的生日!
网上QQ空间和手机微信朋友圈的学生们表达的更为热烈,大家纷纷发来祝福,语言那么浓烈,浓烈到我没有料到的程度,他们来自世界各地,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
还有很多打来电话问候的,虽然好久都没有听见他们的声音,但是电话一响起,声音还是那么熟悉,仿佛他们一直没离开过我,那种幸福的感觉简直用语言无法表达
的!
从1986年从事教育工作到现在,差不多快28年了,在这28年中,我始终对学生
充满友善,我教过的学生中最大的比我大11岁,眼下教的学生中最小的15岁,年
龄跨度有36岁!很多我学生的孩子后来又成为我的学生,他们又顺利地考上重点大学。
想到这些,真是感到幸福极了!
在很多认得心目中,做老师是辛苦的,忙碌的,劳累的,贫穷的,无聊的,痛苦的,他们可能做梦都没有想到做老师也可以是幸福快乐的!
还有5年我就要离开我工作了33年的教学岗位,我想那时候我一定会有些失落!
但我觉得我应该知足,在绝大多数人只有一个孩子的时代,我却有那么多孩子,我
该是多么幸福的人啊!我的50岁生日都有那么多的学生关注,我有理由想象,在我60岁、70岁、80岁、90岁乃至100岁的时候,还不定会发生多少让我感动的事情
呢!
想想自己28年前的选择,真的很正确,这要感谢我的妈妈,她也曾经是一位优秀
的语文老师,还要感谢我的老师们,是他们在我身上传播的爱,让我愿意把这爱继
续传播下去。
我喜欢我的职业,它绝不是我谋生的手段,远远不是。
在这个岗位上,我享受着教学的乐趣,享受着和学生交往的乐趣,享受着学生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的乐趣,享受着学生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乐趣,享受着他们结婚时
给我发请帖请我出席的巨大幸福,享受着他们的下一代继续接受我的教育的快
乐……说来说去,除了幸福和快乐,还有什么呢?
我是个幸福并快乐的老师。
我幸运,我是老师。
我幸福,我是老师。
我开心,我是老师。
何上好高一物理课
楼主发表于:2015-10-02 17:14来源于:2015年连城县中小学教师岗位远程培训
1.课堂纪律要求严格,决不允许任何人随意说话干扰他人。
这一点虽然简单但我认为很重要,是老师能上好课、学生能听好课的前提,
2.讲课时随时注意学生的反应,一旦发现学生有听不懂的,尽量及时停下来听听学生的反应。
3.尽量给学生最具条理性的笔记,便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回去复习,有针对性的记忆。
4.注重“情景”教学。
高中物理有很多典型情景,在教学中要不断强化它们,对于一些典型的复杂情景,应该将其分解成简单情景,提前渗透,逐步加深。
5.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
首先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对每一个概念要弄清它的来龙去脉。
在讲授物理规律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而且更要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
了解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力与速度、加速度的关系,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关系,通过联系、对比,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
通过概念
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
6.重视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的训练。
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是讲解物理习题。
讲解习题时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
物理习题做示意图是将抽象变形象、抽象变具体,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从高一一开始就训练学生作示意图的能力,如:运动学习题要求学生画运动过程示意图,动力学习题要求学生画物体受力与运动过程示意图,并且要求学生审题时一边读题一边画图,养成习惯。
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