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课件)(教学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按登山游览的顺序描绘景物,条理清晰,详略分明。
品观感
找出描写作者游览泰山前后周围天气环境的词句, 说说作者游览所遇到的情形。
来泰山: 乘风雪
艰
难
登泰山: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险
阻 看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赏泰山
看山石 雪与人膝齐
通过动词来品味作者的心情
• “乘”,好像风雪随作者驾驭,比“冒”“顶” 多一份生动。
桐城派
清代中期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
主张散文写作讲究 义理(有思想有情趣)、 考据(材料真实准确)、 辞章(结构巧语言精)三者兼长。
代表作家作品 姚鼐《登泰山记》 “桐城三祖”:方苞、刘大櫆、姚鼐
课文第一部分,作者概括介绍了( 泰山 )所处的地理位置 ,点出( 日观峰 ),为下文写观日出埋下伏笔。
你有过类似经历吗?
你有何感悟,你联想到什么?
世之奇伟、险怪、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 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思考:
作者在写景时,运用了修辞以及写作手法, 既生动又简洁地描绘了泰山的景色。找出文章 中的句子,说说其表现特点和表达效果。
1、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作者在冰天雪地的冬日登临泰山, 其艰难可知,又在文中全不见一丝寒 气,到处是雪后的奇景和明媚的阳光。
写作特点一: 抓住特征巧妙烘托。描写景物很少直接写出,多采
用侧面烘托的办法。
3、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答:写出旭日初升时从日观峰俯瞰群山所见的景象。 “绛皓驳色”写色彩,抓住了时令特点(山上都是积 雪,故而被日光照着的地方是红色,未被照着的地方 是白色); “而皆若偻”以比喻手法烘托出日观峰之上的雄伟气 势凌驾于群峰。 4、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答:“负” 作者不说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背负着 雪, “负”字以动写静,显出雪的厚度,又以拟人手 法,使雪山奕奕传神。
“烛”字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雪光的亮度,说苍 山上的雪照亮了天南,写出日光和雪光相映的奇景。
2、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答:这是作者山巅远望和俯视所得的画面。 “居雾”以静写动,写出雾的轻,呈停聚不动的状态。 “若带”以小喻大,写出云雾的具体形状,烘托出泰 山的高峻雄伟。
它位于山东省中部,最高峰玉 皇顶,又叫天柱峰,海拔1524米。
历代封建帝王把泰山作为神的 化身,常常登山封禅,给它加上 许多封号,到处建庙塑神,从而 使泰山文物荟萃,和中国几千年 的历史文化融为一体,人们常常 把泰山当作崇高伟大的象征,历 代文人留下了许多记游作品。
简介作者
姚鼐(1731—1815),室名惜抱轩, 清代桐城人。
• “乘风雪”平中见奇,作者悄悄埋下一条贯穿全 文的伏线,明写气候之恶劣,旅途之劳顿,暗写 登山之艰难,游兴之浓厚。
• “历”“穿”“越”“至”,一气读来感到作者 不辞漫长的旅途和行程的艰辛,正顶着风雪由远 而近,快速行进,以归返自然,纵情登山揽胜。 其游兴之豪,向往之切溢于言表。
泰山巍巍,天寒路险,作者却顶风冒雪,毅然 登临,领略到了独得之乐。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泰山记
姚鼐
——孔子登临处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简介泰山
泰山,古称东岳,又称岱山, 岱宗,是我国五大名山之一,和 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 中岳嵩并山称“五岳”,因其居东, 突兀挺拔,雄伟壮丽,被称为 “五岳独长”,“五岳独尊”。
作者采用由(面)到(线 )再到(点 )的写法。
泰山日Βιβλιοθήκη 峰第二部分写作者与朋友登山的过程,用浓墨写出登山的
( 艰难 )和在山顶上所见的( 雄浑壮丽 )的景色,突 出了泰山的( 高峻 )。作者自(京师 )到(泰安 )接着写登山 的过程,登山的线路可以简明地表述为: ( 南麓 ) —(循(中谷)以入)—( 中岭 )—( 西谷 ) —( 山巅 )
姊妹松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泰山的位置 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
登山的经过
至于泰安
由南麓登
循中谷入
越过中岭
复循西谷
山巅之所见
苍山负雪 明烛天南
山水如画 居雾若带
观日出奇景
五鼓——面迎风雪待日出
稍后——白山矗立若樗蒲
须臾——一线异色成五彩
日上——正赤如丹红光承
人文之景观回视——群山异色拜日观
自然之风貌
遂至其巅
岱祠 碧霞元君祠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做 过兵部主事、刑部郎中、记名御史等, 参与编修《四库全书》。后辞官在家乡、 南京等地讲学40余年,所编《今体诗选》 《古文辞类纂》历来负有盛誉。
在创作方面,姚鼐师承刘大櫆,刘 师承方苞,三人都是桐城人,又都以古 文辞著名,世称桐城派。姚鼐治学以经 为主,兼及子、史、诗文,著有《惜抱 轩诗文集》。姚鼐的散文简洁精练,温 润清新,有文采,形象性强,是桐城派 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
五 大风扬积雪击面 鼓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 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
色 彩 点 染
见 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 成五彩
——
日 出 时 日上,正赤如丹,
( 日 上 )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绚
回视日观以西峰 日 出 后 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 (回见) 而皆若偻
丽 壮 美
第四部分略写泰山的(名胜古迹),写 了( 岱祠 )、 (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和( 道中石刻 ),其目的 是表现泰山的( 古老 )风貌。
十八盘
泰山溪水
第三部分重点写( 观日出 )的过程及日出的景象。 作者 观日出的时间是:( 戊申晦 五鼓 );
地点是:( 日观亭 )。 作者按待日出、(日将出)和(日正出)、( 日已出) 的顺序, 极写泰山日出的壮丽景象。
日正出
日已出
尝试用文中语 句描述泰山日出
日出时
日出前
日出后
泰山日出图
日出前
答:语言平实简练,将景物进行对比,写出泰山有 别于其他名山的特征。虽无细部刻画,却给人留下 深刻的印象。
写作特点之二: 语言简练,准确生动,紧扣时令特点,体现了桐
城派文章“雅洁”的特点。
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叙述作者 与朋友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生 动地描写了在泰山顶上所见的壮丽雄 浑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 的思想感情。
碧霞元君祠
道中石刻
第五部分,总结泰山的景物特征和冬季景色特点:“三多”、
“三少”、“三无”。“三多”是:多(石 )、〈石〉多(平方 )、 多( 松);“三少”是:少( 土 )、〈石〉少( 圜 )、少 ( 杂树 );“三无”是:无( 瀑水)、无( 鸟兽音迹 )、 〈至日观数里内〉无( 树)。
石多平方 利于刻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