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同步粤教语文必修一课时分层作业:5 华罗庚 Word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分层作业(五)华罗庚
[基础运用层]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而在那海一样的人民当中,到处都有出类拔萃
....的劳动英雄,这些英雄本身就是人民当中开出的鲜艳花朵。
B.一大批在农村插队的知青深感“梁园虽好
.....”,掀起了返城的
....,.非久居之乡
浪潮。
C.因违法施工被相关部门责令立即停工的房地产项目对禁令置若罔闻,工地
内依然是一派热火朝天
....的施工场景。
D.华罗庚看了这封大胆而又坦率的来信,没有暴跳如雷,也没有置若罔闻,
而是如获至宝
....。
B[“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指一切繁华快乐的场所,都不如自己的家乡值得留恋。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钛酸锂电池有四大突出性能,之所以没能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得到大规模应用,是因为其能量密度不高,遇热膨胀,使用时间长之后漏气等问题。
B.华罗庚除致力于数学研究外,还非常注意培养和发现有志于献身数学科学的青年人。
C.“超级城市群”需要中心城市不仅具有强大的金融实力,还需要卫星城拥有足够强劲的经济实力,以有效共享并支持整个城市群的经济活动。
D.英国伦敦市中心议会大厦附近22日下午发生恐怖袭击事件。
英国首相发表声明,称这是一起令人厌恶、极其邪恶的恐怖袭击。
D[A项,谓语残缺,应在“因为其”后加“有”或“存在”。
B项,语序不当,应该是“发现和培养……青年人”。
C项,关联词位置不当,“不仅”应置于“需要”之前。
]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幸运固然好,不幸也未必就一定是坏事,海伦·凯勒、居里夫人、华罗庚,都
各自有自己的不幸,________。
这就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A.然而不幸并没有使他们消沉,反而变成了促使他们前进的动力
B.只是他们并没有屈服于不幸的遭遇,他们扼住了命运的咽喉
C.但是不幸不仅没有成为他们的拦路虎,而且成为促使他们前进的动力
D.可是不幸只能吓倒懦夫,对强者却无可奈何
A[A项,两个句子前一个承上,后一个启下,衔接恰当。
B项,后一分句与下文不连贯,并且“只是”一词运用得也不恰当。
C项,关联词语运用得不恰当。
D项,与上下文都不连贯。
]
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945年,____①____华罗庚已经是世界数论界的领袖学者之一,____②____他并不满足,决心中断他的数论研究,另起炉灶。
____③____他改变自己研究方向的主要原因,____④____正如他以后多次说的,____⑤____“我当时不改行,大概再写几篇数论文章,我的数学生命也就结束了,____⑥____ 改行了就不一样了”。
A[①②是表示转折关系的,故应用“尽管……但……”;⑤处分句表假设关系,故用“假如”正确;⑥和前面句子构成转折,故应用“但”。
如此即可选出正确答案。
]
5.根据下面语段内容,在横线上补写出相应的句子,注意语意连贯,表述恰当。
华罗庚说:“要打好基础,____①____,都要学好语文。
因为语文天生重要。
不会说话,不会写文章,行之不远,存之不久。
”____②____,学好语文有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助于净化心灵,丰富内心;更是未来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和能力。
而语文学习的黄金时期在小学,____③____,未来学习越高效。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不管学文学理②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③基础越牢固
6.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16个字)
1985年6月12日,华罗庚应邀到日本东京大学做学术报告。
他先中文后改用英语演讲。
日本学者被他精彩的演说深深吸引,原定45分钟的报告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被延长到一个多小时。
当他满头大汗结束讲话时,突然心脏病发作倒在讲台上。
他用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诺言:“最大的希望就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华罗庚用生命实践了自己的诺言
7.作者为了表现华罗庚对数学的痴迷,运用了诸多细节描写,例如“尽管是冬天,罗庚依然在账台上看他的数学书。
鼻涕流下时,他用左手在鼻子上一抹,往旁边一甩,没有用掉,就这样伸着,右手还在不停地写……”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请运用细节描写分别表现淑女与粗汉的吃相。
(1)淑女的吃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粗汉的吃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她小心翼翼地端起碗,挑了几根菜叶,慢慢地送到嘴边,微微张开樱桃小嘴,把食物放进嘴里,又迅速合上,极小幅度地嚼着食物,还不停地用餐巾纸擦拭嘴角的油迹。
(2)他见菜上齐后,急忙拿起筷子,端起大碗,把桌上的菜一一夹些放进自己的碗里,然后连同米饭呼呼地往嘴里送。
因掺和了汤水,两腮撑得鼓鼓的,嘴角上还挂着米粒。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慷慨掷此身
在中国,年轻一辈知道华罗庚,大多是因为以其名字命名的数学竞赛;老一辈熟悉他,是因为他曾大力推广的数学“优选法”和“统筹法”。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出生在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县。
他幼时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被人戏称为“罗呆子”。
后因家计困难而辍学帮父亲看管店铺,他整天捧着借来的《大代数》、《解析几何》等自学,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
后来,他不幸染上伤寒病,靠新婚妻子的照料挽回了性命,左腿却落下残疾。
这个困难,反而让华罗庚坚定了攻读数学的信念。
1930年,华罗庚在上海《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论文,指出数学家苏家驹论文中的错误。
杂志到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手里,他一打听才知道,作者原来是一位只有初中学历的青年,于是他力主把华罗庚请到清华来工作与培养。
华罗庚到清华后,没再去听解析几何和微积分两门课,他不愿“浪费时间”在“太过浅近”的课程上。
于是熊庆来让他进了算学分析班,而华罗庚学习这门高级课程十分轻松,还在课余自学了英、法、德等国语言。
曾就读清华物理系的力学家钱伟长回忆,他一直以为自己是清华学习最用功的学生,但一天早上6点,他发现华罗庚从远处一瘸一拐走来——他已经学习了3个小时,正在校园里散步呢。
这样的实力和努力,助力23岁时的华罗庚登上了清华讲台教授微积分。
执教两年,
他就发表了15篇论文,大多数刊登在国外杂志上,其中一篇被世界上最重要的数学杂志——德国《数学年鉴》收录。
从此,无人不对华罗庚心悦诚服,据说美国著名数学家维纳来清华讲学时,只要华罗庚有异样的表情或者咳嗽一下,维纳就会停下来问:“我错了吗?”
华罗庚于1936年初到剑桥大学访学,在近一年半的时间里,他潜心研究,在数学权威刊物发表了至少15篇论文。
“七七事变”打断了他的访学进程,他回国随清华大学搬迁至昆明,破例被清华、北大、南开三校组成的西南联大正式聘为教授。
1946年,华罗庚和李政道等人赴美访学,1950年初,华罗庚带着妻子儿女回国。
途中,他在《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中说:“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新华社立刻播发了这封长达万言的公开信。
后来,一位美国记者写道:“留在美国,他本来会对数学作出更多贡献,但很难想象,如果他不曾回国,中国的数学会是什么样。
”
回国后,华罗庚担任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还受命筹建中科院数学所并担任首任所长。
此后几年他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了发现和培养人才上。
华罗庚选拔人才十分严格,他点名调到北京来的学生只有一个,那就是后来以研究哥德巴赫猜想轰动世界的陈景润。
陈景润成为享誉世界的数学家之后说:“华罗庚是国际上有名的数学家,如果没有他的提携,我绝对不可能有今天。
”
华罗庚曾说,童年与抗战时期虽然遭遇困难,条件艰苦,念书做研究还是光荣的事;但“文革”时期的困难却不然,“我图书馆也不能进,十几年不看文献,还能不落后?”从“大跃进”开始,华罗庚就作为中科院数学所的一面“大白旗”遭到批判。
1959年,华罗庚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提出要用数学方法给群众带来经济效益、“牢记把方法交给群众”的主张。
这成为此后20多年华罗庚放弃
纯粹数学研究、投入数学普及工作的指导思想。
“文革”中,他亲自带领小分队到全国各地推广“双法”。
他心甘情愿下基层,至今还有许多当年的工人记得华罗庚边折纸条边讲黄金分割的情景。
“文革”结束后,他仍然不遗余力地坚持推广数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选法”和“统筹法”。
生命的最后几年里,华罗庚到英、美、港等地做学术访问,接受了许多迟来的荣誉。
1985年6月12日下午,华罗庚在东京大学讲学。
为省去翻译时间,他直接用英语讲了65分钟。
在雷鸣般的掌声中坐下来接受鲜花时,华罗庚突发心肌梗死……
世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带着对祖国、对数学的热爱,实践了他在自己的诗中为现代数学的发展与普及许下的诺言:慷慨掷此身。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妙算还从拙中来,愚公智叟两分开。
积久方显愚公智,发白才知智叟呆。
埋头苦干是第一,熟练生出百巧来。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华罗庚《从孙子的神奇妙算谈起》)
②他读卢纶的《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随口成诗指出:“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
月黑天高处,怎得见雁飞?”
(孙玉祥《那代人的风采》)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中国,华罗庚凭借以其名字命名的数学竞赛和他曾经大力推广的数学“优选法”和“统筹法”,成为大家熟知的数学家。
B.钱伟长的回忆表明,华罗庚最终能够成为世界著名数学家,与其就读清华大学期间广泛阅读不同学科的书籍是分不开的。
C.华罗庚不但在人生中遇到前两个“困难”时,仍然能学习和研究心爱的数
学,而且在“文革”带来的第三个“困难”时,仍努力推广“双法”。
D.从华罗庚所写的诗和《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中的语言来看,身为数学家的华罗庚,诗文上的功底也非同一般。
B[B项,钱伟长的回忆表明,比起自己,华罗庚是更用功的学生;且“广泛阅读”的说法于文无据。
]
9.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华罗庚幼年即对数学充满兴趣。
他因家计困难而辍学帮父亲看管店铺,用5年时间自学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虽经劫难,却不改攻读数学的坚定信念。
B.在清华大学时,熊庆来不愿意让华罗庚“浪费时间”在“太过浅近”的课程上,没有让他去听解析几何和微积分两门课,而是直接让他进了算学分析班。
C.1946年,华罗庚和李政道等人赴美访学,途中,他在《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中说:“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号召大家回国贡献力量。
D.华罗庚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才,他点名调到北京的学生中,以研究哥德巴赫猜想轰动全世界的陈景润最为突出。
A[B项,根据原文第3段可知,是华罗庚自己不愿意“浪费时间”在“太过浅近”的课程上,才不去听解析几何和微积分两门课的。
C项,根据原文第4段可知,《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是华罗庚1950年初回国途中发表的。
D 项,根据原文第5段可知,华罗庚点名调到北京来的学生只有陈景润一个人。
] 10.作为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能够做到为数学“慷慨掷此身”的外在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因病左腿落下了残疾,让他坚定了攻读数学的信念;②在《科学》杂志发表论文后,被熊庆来请到清华大学工作,从此有了一个学习和研究数学的高端平台;③一篇论文被世界上最重要的数学杂志——《数学年鉴》收录,使得
包括美国著名数学家维纳在内的人心悦诚服,这激励了他;④当时中国在数学研究领域的薄弱现状,坚定了他为祖国的数学作贡献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