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文讲解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字词积累
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准字音,通顺连贯。 我会读这些生字和词语
嘛 拟定 、勋鉴、殉职 奔赴 、踌躇、黯然
合作研讨
结合课前导语和本组单元导语的提示,默读课文,归纳一下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 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 超人的胸怀。
小结感悟
(2)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本文对毛泽东的心理活动刻画得非常真实和细腻。如第 八自然段,彭总司令要求将岸英的遗体运回祖国,这是对领袖的爱戴和体贴;金日成要求将岸英 遗体葬在朝鲜,这是对中国优秀儿女的崇敬。岸英的遗体是运回祖国,还是留在朝鲜,这是毛泽 东当时思考的问题。“……就让我见见遗体吧!”这是父亲对儿子很自然的一种感情,毛泽东想到 儿子奔赴朝鲜战场时,自己因为工作繁忙未能去相送,作为父亲,谁又不想和死去的儿子见上最 后一面呢?这个要求作为主席是能做到的,也是合情合理的。父子情深在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中 袒露无遗。“……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想到还有很多的父母不能和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儿 女相见,我又怎能特殊呢?于是他做出了将儿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这是伟大父爱的 延续,是一位国家领袖从大局考虑问题的理智,是伟人的宽阔胸怀和国际主义精神的见证。
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 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 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最后做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 艰难、痛楚的决定;之后写毛泽东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 尸还”的批示。
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预习下一课《毛主席在花山》。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毖泽东的爱子毖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丨光荣牺牲后毖泽东惊悉这丧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毖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第八单元 · 第二十七课
青山处处埋忠骨
学习目标
1、认识“拟”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 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4、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小结感悟
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如何理解这段话?
毛泽东收到了两封意愿截然不同的电报,经过痛苦的抉择,主席决定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 当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由毛泽东签字时,他又迟疑了,“黯然的目光”,这是经历过悲痛后的神 情,“转向窗外”、“指指写字台”、“示意”,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方面表现他此时仍然沉浸在 对爱子的无限思念中;另一方面表现毛泽东不愿让自己的悲痛“感染”身边的同志,故意支开了 秘书。如果说前面毛泽东得到消息,收到电报是情感高潮的话,此时,又是另一个情感高潮,一 签字,就意味着毛泽东永远也见不到自己的爱子了,岸英将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真是落笔千钧 啊!这一处细节描写进一步表现出毛泽东是伟人,也是凡人。
小结感悟
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后来岸 英去苏联留学。在国外的大学毕业后,他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 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如何理解这段话?
这里写的是毛泽东回忆起岸英和自己的一次次分离及其原因, 从中反映出了岸英的成长经历。每想到这聚少离多的日子,作为父亲 总有些心酸,但欣慰的是岸英从不以领袖的儿子自居,严格要求自己, 而且前三次的分离都平平安安回到了父亲的身边。这一次,儿子真的 不能回来了吗?毛泽东感到震惊,简直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 的,表现了毛泽东的无比悲痛。
小结感悟பைடு நூலகம்
如何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句诗?
“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东汉名将马援曾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 尸还葬耳。”清代龚自珍将前人的意思推进了一层,因而有了《已亥杂诗之一》中的“青山处 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 “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 裹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 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这里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 价,又表明了毛泽东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即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 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小结感悟
从“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可以看出毛主席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本文的最后一句话,单列一段作为文章的结尾。透过这句话,我 们仿佛看到了夜深人静时,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辗转反侧,仿佛听到了 漫漫长夜,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失声痛哭。是啊,老来丧子谁不哀痛! 我们读着这句话,心里忽地又一沉,此时此刻,千言万语,都变得苍白无 力,此时收笔,留给我们的是深深地震撼:毛泽东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毛泽东──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 者之一。第八组教材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 文。《七律•长征》是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深刻表现了 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开国大典》通过对1949年 10月1日开国大典盛况的描写,展现了人民领袖、一代伟人的 风貌。让我们共同学习《青山处处埋忠骨》,继续感受他那种 常人的情感和不同常人的宽阔胸怀。
小结感悟
课文是怎样通过细节描写来突出毛泽东鲜明的性格特点,展示他凡人的情怀和不同凡 人的胸怀的?
这是本文在表现手法上的基本特点。(1)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 映毛泽东的内心世界。如语言描写: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地念着儿子的名字“岸英!岸 英!”。又如动作描写:“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 “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 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再如神态描写:“主席 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这些传神的细节描写,朴 实无华而又生动形象。它表现了毛泽东既有着跟普通人一样的丧子之痛,又有着伟大人物的胸怀, 充分而真实地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具有的为革命而牺牲一切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小结感悟
课文是怎样通过细节描写表现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的?
作者颇具匠心地截取了最能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一个片断,反映出人物 的崇高境界。哀莫大于老年丧子,要经得起这莫大的哀痛,需要极大的意志 力。文章就抓住了毛泽东得知丧子后的心情和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 现了毛泽东崇高的精神境界,读后让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