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连续梁线形监控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项目概述
1、鲁南高铁花果屿大桥DK212+220.5横穿S241省道。
道路与线路斜交,夹角约30°,采用三孔(60+112+60)m预应力混凝土双线连续箱梁跨接,梁长233.5m。
S241省道宽15米,公路穿越里程K13+747。
桥接布局如图 1-1 所示。
图1-1(60+112+60)m连续梁桥布置
(1) 子结构
连续梁10#、13#边墩基础采用8-φ1.5m钻孔灌注桩,桩长分别为20.5m 和15.0m 。
15.0m ,12#主墩基础采用12-φ1.8m钻孔灌注桩,桩长13.0m;10#、13#边墩承台尺寸:12.4×6.5×3m,边墩高度:10#墩10m; 13#墩13.5m;11#主墩尺寸:14.0×10.3×4.0m, 12#主墩尺寸:14.0×11.3×4.0m,墩身为圆端实心直坡墩, 10#、13#边墩分别为10.0m和13.5m高,11#、12#主墩高9.0m、12.0m。
(2) 横梁结构
箱梁为单箱单间、变高、变截面箱梁。
梁底、腹板、顶板部分向内加厚,均呈线性变化。
端支点和中支点设有横隔板,横隔板上设有供检验人员通过的孔。
中支点梁高9.017m,侧支点梁高5.017m。
侧支点中心线至梁端0.75m,梁缝分界线至梁端0.1m,侧承横桥至中心距离6.0m,中承横桥到中心的距离为 6.0m。
桥面防护墙内净宽7.6m,桥面宽度12.6m,桥楼总宽度12.9m,底板宽度7.0m。
顶板厚度43.5-73.5cm,腹板厚度50cm-95cm,底板厚度50cm-90cm。
横梁体侧支点和中支点共设置4个横向隔板,隔板中间有孔,
供巡检人员通过。
0#段跨中梁侧底板设置φ1.0m的人孔,作为梁墩的检查通道。
梁体分为11#、12#墩2个对称T形结构,单个T形结构分为13个悬臂浇注段,1(1')#至4(4')#段长3.0m,5 (5') #section to 9(9')# section length 3.5m, 10(10')# section to 13(13')# section length 4.0m, 14# side span close section, 14'# mid span close节段长度均为2.0m; 0#段长19.0m,重量1833.51t,15#边跨现浇段长3.75m,重量274t。
连续梁悬臂断面采用吊篮悬臂施工,0#断面现浇断面采用支架现浇法施工,15号断面现浇断面# 边跨采用支架现浇法构造。
(3) 预应力系统
梁体二期恒载按直线108KN/m设计,梁内设置纵、横、竖三向预应力筋体系。
腹板纵束为16-φ15.2mm预应力钢绞线,采用镀锌金属波纹管,内径为φ90mm。
M15A-16锚采用三叶自锚夹锚固;顶板纵束为13-φ15。
2mm 预应力钢绞线采用内径为φ90mm的镀锌金属波纹管形成孔。
M15A-13 锚用三叶自锚夹固定。
设计张拉控制应力为1302Mpa。
底板纵束为15-φ15.2mm 预应力钢绞线采用内径φ90mm镀锌金属波纹管成孔,M15A-15锚栓配三叶自用于锚固的锚固夹。
闭合段纵向预应力筋采用加筋镀锌金属波纹管,其余为标记型。
镀锌金属波纹管的摩擦系数为0.26,管子的偏差系数为0.003。
钢绞线采用抗拉强度标准值fpk=1860 Mpa,弹性模量Ep=195Gpa。
纵向预应力张拉配置5个贯穿中心的YDC400双作用千斤顶(1个备用),两端采用真空辅助注浆工艺对称张拉;梁体在顶板上设置横向预应力张拉梁,采用3-15.2mm钢绞线,平波纹管入孔,U1=60mm,U2=22mm,S=3.5mm;单端张拉,张拉端采用BM15-3扁锚锚固,固定端为BM15P-3扁锚,张拉端和锚固端沿梁长方向布置; QYC250型千斤顶用于单端张拉,张拉端采用BM15-3平面锚固,固定端采用BM15P-3平面锚固,张拉端为牵引端和固定端沿线错开梁长方向。
梁体腹板竖向预应力采用外径16mm、外径ф18.5mm、壁厚1mm的预应力混凝土钢筋(ф16-2)。
张紧专用千斤顶,PSU16-2锚固锚固。
2 、鲁南高铁赵庄大桥DK200+575横穿S240省道。
路与线斜交,夹角约85度。
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双线一接三孔(40+56+40)m。
箱梁跨度,梁长137.5m。
S240省道宽35米,路口里程DK200+575。
桥接布局如图 1-2 所示。
图1-2 ( 40 + 56 + 40 )米连续梁桥布置
(1) 子结构
连续梁24#、27#边墩基础采用8-φ1.25m钻孔灌注桩,桩长分别为15.0m 和6.0m。
13.0m,26#主墩基础采用8-φ1.5m钻孔桩,桩长12.0m; 24#、27#边墩承台尺寸:10.4×6.8×2.5m,25#、26#主墩尺寸:12.1×7.4×3.0m,桥墩为圆头实心坡墩,24#、27#边桥墩高11.0m,高9.5m,25#、26#主墩高9.5m,高8.0m。
(2) 横梁结构
箱梁为单箱单间、变高、变截面箱梁。
梁底、腹板、顶板部分向内加厚,均呈线性变化。
端支点和中支点设有横隔板,横隔板上设有供检验人员通过的孔。
中支点梁高4.335m,侧支点梁高3.035m。
侧支点中心线距梁端0.75m,梁节点间分界线距梁端0.1m,侧承到横桥中心的距离为5.6m,距离中支座距横桥中心5.9m。
桥面防护墙内净宽7.6m,桥面宽度12.6m,桥楼总宽度12.9m,底板宽度6.7m。
顶板厚度38.5cm,腹板厚度48cm~90cm,底板厚度40cm~900cm。
横梁体侧支点和中支点共设置4个横向隔板,隔板中间有孔,供巡检人员通过。
0#段跨中梁侧底板设置φ1.0m的人孔,作为梁墩的检查通道。
梁体分为25#、26#墩2个对称T形结构,单个T形结构分为6个悬臂浇注段,1(1')#段,2(2')#段,3(3 ')#段长3.5m,4(4')#段,5(5')#6(6')#段
长4.0m,7#边跨合拢段和7'#中跨合拢段长度均为 2.0 m; 0#段长9.0m,重370t,8#边跨现浇段长11.75m,重330t。
连续梁悬臂段采用吊篮悬臂浇注施工,0#段现浇段采用支架支架现浇法施工,0#段现浇段采用支架现浇法施工。
8#边跨采用钢管柱支架现浇法施工。
(3) 预应力系统
梁体二段恒载按线性100KN/m~120KN/m设计,梁内设置纵向和横向双向预应力筋系统。
腹板纵束为7-φ15.2mm预应力钢绞线,采用内径φ70mm的镀锌金属波纹管制成。
M15-7锚杆采用三叶自锚夹锚固,设计拉力控制应力1260Mpa;纵束为14-φ15.2mm预应力钢绞线,内径φ90mm镀锌金属波纹管成孔。
M15-14 锚用三叶自锚夹固定。
设计受拉应力1260Mpa底板纵束为12-φ15.2mm,13-φ15.2mm预应力钢绞线采用内径φ90mm的镀锌金属波纹管形成孔,M15-12和M15-13锚杆搭配三瓣自锚夹进行锚固。
闭合段纵向预应力筋采用加筋镀锌金属波纹管,其余为标记型。
镀锌金属波纹管的摩擦系数为0.26,管子的偏差系数为0.003。
钢绞线采用抗拉强度标准值fpk=1860 Mpa,弹性模量Ep=195Gpa。
纵向预应力张拉配备5个中通式YDC400双作用千斤顶(1个备用),两端采用真空辅助注浆工艺对称张拉;梁体中支点设有横向预应力梁,中隔板为M1、M2束采用4-φ15.2mm、5-φ15.2mm预应力钢绞线,19×70mm扁平镀锌金属波纹管成孔, M3、M4管束中跨侧底板进孔采用5-φ15。
2mm 预应力钢绞线,19×90mm 带孔扁平金属波纹管。
QYC250千斤顶用于单端张拉,张拉端用BM15-4和BM15-5平锚锚固,固定端用BM15P-4和BM15P-5平锚锚固,张拉端和固定末端沿梁长度方向。
交错排列。
三、施工方法
桥梁采用吊篮悬臂施工法。
悬臂施工法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和连续刚构架的主要施工方法。
对
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和连续刚构架,悬臂施工法有很多优点,但是这种桥梁的形成需要一个复杂的过程。
当跨度增加,跨度变大时,为保证合流前两悬臂端的竖向挠度偏差不超过内容范围,桥梁对线合理,施工必须控制这种类型的桥梁的过程。
.
2施工监测的意义和目的
桥身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采用悬臂施工。
这种桥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有许多施工程序和施工阶段。
每个阶段相互影响,相互影响不同。
随着混凝土浇筑工艺的变化,容易造成各阶段位移偏离设计值。
如果不通过有效的施工控制及时发现和调整,可能会导致成桥状态下的梁形和受力不符合设计要求,或导致结构在施工过程中不安全。
.
在施工过程中,为保证合拢前悬臂端竖向挠度的偏差,主梁轴线横向位移不超过内容范围,并保证合拢后桥面的良好对线,必须调整桥梁主梁挠度等施工控制参数。
确保桥梁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确保桥梁建成后主梁的线形符合设计要求。
对于分段悬臂浇注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控制是根据施工监测得到的结构参数的真实值计算施工阶段,确定悬臂浇注各阶段的竖向模板标高,并确定悬臂浇注各阶段的垂直模板标高,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监测结果,分析预测误差,调整下一阶段的垂直模板标高,确保桥梁建成后对桥面进行校直,确保封闭断面悬臂标高的相对偏差不大于规定值且结构内力状态满足设计要求。
监测桥梁连续梁部分施工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保证桥面的对齐状态符合设计要求。
主要控制内容是:主光束的对位。
3 施工监测的原理和方法
该桥的施工监控主要是梁的变形控制。
变形控制是严格控制各阶段梁的垂直挠度。
如果有偏差且偏差较大,必须立即进行误差分析,并确定下一阶段的调整方法。
为更精确的施工做准备。
梁结构中采用的悬臂施工方法是一种典型的自承式施工方法。
对于该桥,由于施工过程中已建成结构(悬臂阶段)的状态事后无法调整或调整余地很小,因此,根据主梁的结构和施工特点,对梁进行施工监控部分主要采用预测控制方法。
预测控制法是指在综合考虑影响桥梁结构状态的各种因素和施工中要达到的目标后,对结构各施工阶段形成前后的状态进行预测,使施工得以进行。
沿着预定的状态出去。
由于预测状态与实际状态存在误差,因此在对后续施工状态进行预测时,会考虑一定的误差对施工目标的影响,不断重复这一循环,直到施工完成且结构状态与获得设计。
4 施工控制系统
为有效开展施工监控工作,在桥梁施工监控中需要建立如图2.1所示的施工监控系统。
图2-1连续梁桥施工监控系统
5 施工控制基本理论
在连续梁桥的施工监测中,重点控制梁的对位和受力。
在控制过程中,监测方采用自适应控制方法对桥梁进行线性控制,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对结构参数进行调整和估计。
5.1 连续梁桥施工控制特点
连续梁桥是悬臂施工阶段的静定结构。
如果在合闸过程中不施加额外的重量,桥梁建成后的内力状态总则不会与设计值有太大的偏差。
因此,连续梁桥施工控制的主要目标是控制主梁。
线性的。
如果施工梁截面有误差,除张拉预应力预应力梁外,基本没有调整余地,而且调整量也很有限,不利于梁体受力。
因此,一旦出现线性误差,误差就会一直存在。
对于非构造梁截面,可通过垂直模板标高调整构造梁截面的残差。
如果残差较大,则调整需要经过几个梁段才能完成。
综上分析,悬臂浇注连续梁桥施工标高控制的特点是完成梁段的误差无法调整,而未完成梁段的竖向模板标高只与模拟计算有关。
正式安装,基本上与完成梁截面的误差有关。
没关系。
因此,图5-1中自适应施工控制示意图中的下半环,即控制量的反馈计算,在连续梁施工控制中总则不起作用。
同时,循环的上半部分,即计算模型的参数估计和修正尤为重要。
只有与实际施工过程一致的计算模型计算出的预测标高才能得到。
图 5-1 自适应施工控制的基本原理
5.2 自适应施工控制系统
对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各施工阶段的应力状态不能达到设计确定的理想目标的重要原因是有限元计算模型中的计算参数选择,主要是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材料容重、蠕变系数等,在施工中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差距。
为获得更精确的控制调整,需要根据施工时测得的结构响应,对计算模型中的这些参数值进行修正,使计算模型在磨合后能自动适应结构的物理力学规律。
一段时间的实际结构。
在闭环反馈控制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系统参数辨识过程,整个控制系统就变成了一个自适应控制系统。
当结构实测应力状态与模型计算结果不一致时,将误差输入参数辨识算法,调整计算模型参数,使模型输出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一致。
得到修正后的计算模型参数后,重新计算各施工阶段的理想状态,按照上述反馈控制方法对结构进行控制。
这样,经过多次工况的反复识别,计算模型与实际结构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可以更好地控制施工状态。
对于悬臂梁浇筑的桥梁,靠近墩顶的主梁相对刚度较大,变形较小。
因此,在早期控制阶段,由于参数不准确造成的误差对整座桥的走线影响不大。
控制思想的应用是非常有利的。
几段施工后,对计算参数进行了修订,为跨中大变形段的施工控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5.3 参数识别
在该桥的施工控制中,根据自适应控制思想,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辨识和误差分析。
基本方法是:
当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悬臂施工达到一定阶段时,m各阶段施工梁截面悬臂端的实测挠度为:
=⋅⋅⋅
[(1),(2),,()]T
S S S S m
理论计算的梁在原始理想状态下的偏转设置为:
[(1),(2),,()]T m μμμμ=⋅⋅⋅
以上两种情况都有误差:
[(1),(2),,()]T Y Y Y Y m =⋅⋅⋅
如果要识别的参数错误记为:
[(1),(2),,()]T m θθθθ=⋅⋅⋅
每个阶段的偏转误差由以下原因引起:θ
[(1),(2),,()]T m γγγγ=⋅⋅⋅
γθ=Φ
式中: ——Φ得到参数误差的θ线性变换矩阵。
γ
剩余的:
Y εγ=-=Y θ-Φ
Y θε=Φ+
方差:
()()()()T T T V Y Y Y Y εεγγθθ==--=-Φ-Φ
=T T T T T Y Y Y Y θθθθ-Φ-Φ+ΦΦ
将上述方程化为一个完美的正方形:
11(())(())T T T T T T V Y Y θθ--=-ΦΦΦΦΦ-ΦΦΦ
+11()()T T T T T T T T Y Y Y Y Y Y Y Y ---ΦΦΦΦ≥-ΦΦΦΦ
0V θ
∂=∂此时,即1()T T Y θ--ΦΦΦ=0,上述不等式中的等号成立,V 此时达到最小值,所以θ最小二乘估计为:
1ˆ()T T Y θ
-=ΦΦΦ 引入加权矩阵:
1
2...00n ρρρρ⎡⎤⎢⎥=⎢⎥⎢⎥⎣⎦
有:1ˆ()T T Y θρρ-=ΦΦΦ
在连续梁桥悬臂施工的标高控制中,可以从结构性能计算Φ,根据工程
条件定义ρ,挠度测量值可以从箱梁阶段的标高观测中得到S,计算Y,和最后可以得到参数误差的估计值,根据参数误差对参数进行修正。
β.
6 桥梁施工控制结构分析
6.1 结构分析依据及计算参数确定
6.1.1 结构分析计算依据
(1)《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
(2)《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
(3)《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
(4)《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
(6)《铁路桥涵基础与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5-2005);
(6)《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7)《铁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刚架)悬臂浇注技术导则》(TZ 324-2010);
(8)连续梁桥施工图
(九)其他有关规范、规定。
6.1.2 结构计算参数的确定
在结构设计和施工控制的初步分析中,主要根据规范对结构设计参数进行取值。
由于一些设计参数的值小于实测值,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用标准化设计参数计算的结构内力和位移比实测值要好。
如果该值较大,对设计来说是安全的,但对于施工控制来说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偏差,因为它会直接影响到桥梁的结构走线和内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所以一些主要的设计参数应进行。
测量用于在施工前对部分结构设计参数进行一次修正,以进一步修正结构线形,为保证桥梁建成后满足设计要求奠定基础。
影响结构排列和内力的基本参数有很多。
需要测量的参数主要包括:
(1)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按规范进行预结构计算,在施工过程中根据试验结果确定。
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测试应采用现场取样的方法,分别在3天、7天和28天测量混凝土。
年龄的弹性模量值为校正主梁前倾角提供了数据。
(2) 预应力钢绞线的弹性模量应根据现场取样试验结果采用;
(3)恒载以设计图纸提供的尺寸为准,并根据施工现场采集的混凝土容重等参数进行修正,同时考虑结构自重和临时性。
荷载,以及梁面坡度的影响;
(4)混凝土的收缩徐变系数应按规范采用,计算时应考虑结构局部温差的影响和混凝土实际加载年龄收缩徐变的影响根据规范;
(5) 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按规范;
(6)临时施工荷载、现场统计、尽量减少堆放材料等,现阶段不用的材料堆放在0#地块附近;
(7) 预应力隧道的摩擦系数根据现场摩擦试验确定。
6.2 施工监控结构计算
6.2.1 施工监控结构计算
施工前,应提前了解桥梁各施工阶段的受力状态和线形,进行结构计算。
桥梁的施工控制计算必须满足与实际施工方法相一致的基本要求。
还有许多其他相关因素需要考虑。
(一)建设方案
连续梁桥的恒载内力和挠度与施工方法和架设程序密切相关。
在进行施工控制计算之前,对施工方法和架设程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对主梁架设过程中的施工荷载进行了对比分析。
准确值。
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给出吊篮的荷载值和刚度值(或变形量),监测单位将根据此数据进行计算分析。
(2) 计算模式
梁结构要经过墩梁固结→悬臂施工→合拢→解除墩梁固结→合拢的过
程。
在施工过程中,结构体系不断变化。
为荷载工况的分析计算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案。
(3) 结构分析程序
对于连续梁桥的施工控制计算,平面结构分析法可以满足施工控制的需要。
结构分析由 BSAS 程序进行,结果由 MIDAS 程序检查。
(4) 预应力的影响
预应力直接影响结构的受力和变形,施工控制应在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预应力的实际应用程度。
(5) 混凝土收缩和徐变的影响
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对结构的试验应力和施工阶段梁的挠度有很大影响,必须加以考虑。
(6) 温度
温度对结构的影响是复杂的。
在桥梁施工监测中,计算时考虑了季节温差,并采取措施消除观测和施工中的日照温差,以减少其影响。
(七)建设进度
该桥的施工控制计算应根据实际施工进度和准确的合闸时间,考虑各部位混凝土徐变变形。
6.2.2 施工控制计算方法
悬臂施工下连续梁桥结构的最终形成需要一个复杂的施工过程和结构体系的改造过程。
施工过程中各阶段的变形计算和受力分析是桥梁结构施工控制的最基本内容。
施工监测的目的是保证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安全,保证桥梁线形和受力状态基本满足设计要求。
为了达到施工控制的目的,需要对桥梁施工过程各阶段的应力状态和变形进行预测和监测。
因此,必须采用合理的理论分析和计算方法来确定桥梁结构施工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结构行为。
根据桥梁的实际情况,采用正向安装分析法和反向分析法进行施工控制结构分析。
形式分析法是根据桥梁结构的实际施工加载顺序进行结构变形和应力分
析。
它可以更好地模拟桥梁结构的实际施工过程,可以获得桥梁结构在各个施工阶段的位移和受力状态。
这不仅有利于指导桥梁施工,还可以为桥梁施工控制提供依据,同时在正式安装计算中可以更好地考虑一些与桥梁结构形成过程相关的因素,如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
正式安装分析不仅可以为已建成桥梁结构的受力提供更准确的结果,还可以为结构刚度和刚度校核提供依据,也可以为施工阶段理想状态的确定和施工期的确定奠定基础。
完成桥梁结构的施工控制。
后向分析法假设0t t 桥梁竣工时刻结构内力分布满足0t 前向分析力矩结
果,轴线满足设计线形要求。
按照正向分析的逆过程对结构进行拆除,分析各拆除阶段对剩余结构的影响。
各阶段分析的结构位移和内力状态是该阶段结构的理想施工状态。
结构施工的理想状态是结构在每个施工阶段的适当位置和受力状态,每个阶段的理想施工状态将控制整个桥梁的最终形状和受力特性。
施工控制会根据各阶段实际状态与理想状态的偏差调整计算,分析误差原因,更准确地估算下一阶段的梁挠度。
6.2.3 结构分析的目的
(1)确定各阶段竖向模板标高,保证桥梁的走线符合设计要求;
(2)计算各阶段梁体的合理状态和内力,作为桥梁施工过程中各阶段结构应力位移试验结果误差分析的依据。
6.2.4 连续梁桥施工控制分析
(1)按施工步骤计算,考虑各梁截面自重、外加预应力、混凝土收缩徐变和温度变化对结构的影响,以及时间的实际影响逐渐计入各施工阶段混凝土的收缩、徐变等差异;
(2)每一阶段的结构分析必须以前一阶段的计算结果为基础。
前一阶段的结构位移是本阶段确定结构轴线的依据。
前期施工阶段的受力状态是本阶段确定结构轴线的依据。
各施工阶段结构的受力状态是计算该阶段时差实际效
果的依据;
(3)计算各阶段位移后,根据后续施工阶段对该阶段的影响,进行逆向分析,得出各施工阶段桥梁结构的合理状态和竖向形式标高;
(4)施工监测应先根据施工图进行初步计算。
施工过程中会有很多不可预知的因素,可能导致施工进度与初步计算不一致。
对提供的施工步骤进行重新计算分析,施工单位应在开工前提供详细的施工步骤,包括预应力张拉顺序、各阶段施工工期、混凝土加载年限等。
6.3 计算过程
(1)按施工图规定的施工步骤进行桥梁的初步计算。
为了与设计结果进行比较,根据设计中取的参数计算了隔膜重量、结构自重系数、摩擦系数、收缩和蠕变系数等参数。
在全桥运营阶段,考虑梁体3650 d 收缩徐变后的累积位移,并与设计结果进行对比,检验计算分析模型的准确性。
(2)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结构参数修改结构计算模型进行跟踪计算,使结构的预测位移与实际位移相匹配。
6.4 垂直模板标高的确定
在主梁悬臂浇筑过程中,合理确定梁截面竖向模板标高是关系到主梁线是否平整、是否符合设计的重要问题。
如果在确定垂直模板标高时考虑的因素更现实并且控制得当,最终的桥面对齐将是好的。
立模板标高不等于设计完成后桥梁标高。
总则应设置一定的预拱度,以抵消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变形(竖向挠度)。
其计算公式如下:
12345lmi sji i i i i i gl H H f f f f f f =++++++∑∑
在哪里:
lmi H -i 舞台垂直模具抬高;
sji H -i 舞台设计立面;
1i f ∑本阶段及后续施工阶段梁截面自重产生的挠度总和;i
2i f ∑在张拉阶段和后续施工阶段由预应力引起的挠度;i
3i f 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阶段性挠度;i
4i f 施工阶段临时荷载引起的挠度;i
5i f 50%的阶段由使用载荷引起的挠度;i
gl f - 吊篮的变形值。
其中,吊篮的变形值根据吊篮的加载试验确定,并在施工过程中考虑, 1i f ∑、 2i f ∑、 3i f 、 4i f ,5i f 在前向分析和后向分析计算中均已考虑。
根据上述计算公式和监测分析,可以计算出各梁段的预弯度(相对于设计标高)。
7 线性监测
7.1 线性控制的工作流程
为了对施工控制的各个步骤进行规划,施工控制工作组根据具体的施工进度制定了施工控制工作程序,包括两个方面。
7.1.1 控制流程
从吊篮向前定位到预应力钢束张拉完成,是桥梁施工的一个循环。
每个周期的施工控制相关步骤如下:
(一)根据预测的吊篮定位标高定位吊篮,施工单位测量定位的吊篮标高,并向控制组提供吊篮的定位测量结果;
( 2 )模板、绑扎钢筋;
( 3 )浇筑混凝土前,测量所有已施工梁段的标高测点,重新测量吊篮定位标高、墩顶水平位移,并向施工控制组报告;
( 4 )施工控制团队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并在需要调整时提供调整后的标高;
( 5 )混凝土浇筑后的第二天,测量所有已施工梁段上测点的标高,测量梁
段末端的梁底和嵌入梁顶的测点,建立两者之间的关系。
测量点和梁底标高,并提供给施工控制组;
( 6 )按《铁路工程检验评价标准》检查断面尺寸,提供给施工控制组,向施工控制组提供梁段超重混凝土;
( 7 )预应力钢筋张拉后,测量所有已施工梁段的标高点,并提供施工控制团队;
( 8 ) 施工控制组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根据上一工期梁底标高实测值和应力、温度测量结果,计算预测下一工期吊篮定位标高.
工作程序的关键是:在每个施工周期结束时,必须对已完成的段进行综合测量,分析实际施工结果与预期目标之间的误差,从而调整现有的及时出错,符合要求。
只有达到精度后才能预测下一个施工周期。
7.1.2错误控制标准
桥梁施工控制的最终目标是使完成的桥梁线形与设计为桥梁线形的所有点之间的误差符合《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要求,完成的桥梁对齐与设计对齐之间的误差为+1。
在5cm至-0.5cm之间,鹤龙前两悬臂端的相对高差小于鹤龙段长度的1/100,且不大于15mm 。
根据这一目标,在每个构建步骤中建立以下错误控制级别:
(1)吊篮定位标高与预测标高之差控制在0.5厘米以内;
(2)纵向预应力钢束拉伸后,如梁端测点标高与对照组预测标高相差超过±0.5cm ,需研究分析误差原因,并确定下一步的调整措施;
(3)其他异常情况影响高程的,还应分析研究其调整方案,提出控制意见。
位移测点布置
挠度观测数据是控制桥梁线形的最重要依据。
连续梁桥的线形监测段设置在每一阶段的末端,如图7-1和图7-3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