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考前增分策略 2.2 选择题解题方法技巧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联”:迁移所学知识,解读图表信息,进行图文互换。 历史统计图表反映了一定的历史事实,是历史事实的表现形式 之一。能否进行准确的图文转换是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历史事实 的重要标准。解读图表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是成功解答历史定 量分析类试题的关键,学生一定要注意多角度、多领域、多层 次、全方位的进行联系,为图表提供的信息寻找到更准确的史 实定位,从而实现图表信息与所学知识的完美对接。
(4)“析”:仔细鉴别信息,展开定性分析。鉴别从图表中 所提取的信息是否科学、全面、有效,是我们解答历史定量分 析类试题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其作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注 意思考从图表中提取的信息是否仅集中于某一方面或侧面的 阐释,是否带有明显的局限性;二是全面甄别所掌握的信息, 确认信息主流,切忌随意选择某一信息就妄加断言,或是脱离 图表空泛谈论。
第2讲 选择题解题方法技巧
常见题型例析
精题精解,掌握技巧
题型 1 材料主旨类选择题
讲解:1.题型解读
(1)材料来源:历史典籍碑刻类(如经典著作、历史文献、
地方史志、名人文集或名言、报纸杂志、铭文碑刻等)、文学
作品类(如诗歌、小说、剧本、楹联、歌谣)以及最新的考古报
告等。
(2)命题形式:一是在题干上引入史料创设新情境,并根据 材料配置备选项;二是在题干中设置历史概念、历史事实、历 史结论、阶段特征等观点,在备选项中设置材料,要求学生根 据史料的内容和题干的要求进行甄别判断。
(3)命题特点:情景新、直观性强、能力考查层次高。 (4)考查能力:考查对漫画隐含信息解读、获取、分析、比 较、判断的能力。
2.解答技巧 运用“读、定、联、判”四步法解答 (1)“读”:解读漫画时空信息,挖掘蕴含的历史现象。 (2)“定”:通过历史漫画直观形象的图画形态,确定作者 对历史事物的认识,明确其赞扬或讽刺的主题。
(3)命题特点:具有史料来源广、原始性强、命题思路新、 考查能力强、历史主旨鲜明的特点。
(4)考查能力:考查对图文材料信息解读、获取、分析、比 较、判断的能力。
2.解答技巧 运用“读、找、联、析”四步法解答 (1)“读”:阅读题干图片文字史料,明确题目立意及考查 的角度,解读史料信息及反映的主旨内涵。 (2)“找”:确定解答的关键词,即求答项,明确求答的方 向,如本题“意在强调”。 (3)“联”:根据解读史料,确定题目考查的主干考点,关 联所学知识,分析思考图文史料的有效信息。
2.解答技巧 (1)确定时空:理解材料所述情境的时代,确定材料所涉及 的历史背景。如宋代的传说等。 (2)关联知识:通读材料情境,明确材料情境的内容及相关 的人物或事件,揭示历史本质,洞察历史发展规律。如宋代商 业发展的影响等。 (3)判断选择:据题干情境,结合“设问”和“备选项”进 行判断,明确各备选项中内涵与题干情境的关系,找出符合题 目要求的选项。
[答案] B
题型 4 图片信息类选择题 讲解:1.题型解读 (1)材料来源:以历史文物、人物、事件的历史照片、图片 为载体。 (2)命题特点:具有新颖直观;内涵丰富、信息含量大;形 象理解与抽象思维巧妙地结合等特点。 (3)考查能力:考查学生获取图表历史信息、判断分析和透 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也有分析历史原因的阐释能力及认识历 史发展特征和逻辑推理能力。
A.公民团体渴望社会地位平等 B.防止集权政治应当未雨绸缪 C.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源自治动乱 D.特权阶层是城邦制必然产物
[解析] 分析题干,亚里士多德有三层意思:一是个人或 者某个特定团体势力的增长过快,有可能危及民主政治;二是 陶片放逐法可防止寡头政治;三是要建立一种长效机制来防止 类似问题重现;依据“补救总不能算是一个良好的政策”,可 知他认为确保民主政治良性运转应该及早谋划,故选 B 项;A、 C、D 三项表述均不能全面、准确体现出题意,故排除。
(3)“联”:根据漫画,确定题目考查的主干知识点及解答 关键要求,关联所学知识,分析思考图文史料的有效信息。
(4)“判”:据题干图文信息,迁移历史知识或结论,分析 备选项是否符合题干图文漫画和题意要求,分析出漫画的本质 主题寓意,最后确定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典例 5] 下图是 1933 年刊登在《华盛顿星报》上的一幅 漫画,用以宣传当时美国政府的某项措施。位于画面中间的人 物代表美国政府,“NRA”是“全国复兴管理局”的缩写。这项 措施旨在( )
[答案] C
题型 5 漫画类选择题 讲解:1.题型解读 (1)材料来源:反映某一历史时期重要时代特征或某一历史 现象的时政漫画。
(2)命题形式:一是在题干上点明漫画反映的时代、国别、 漫画标题及反映的简单现象等,并根据漫画材料配置解读选 项;二是在题干中没有设置任何提示信息,纯粹是一幅漫画, 要求学生根据漫画上隐含的历史信息,通过解读挖掘,判断漫 画反映的历史主题或本质现象。
2.解答技巧 一般分“读图、关联、判断”三步解答 (1)读图:通过对图中自然地理名称、政治地理名称及变 化,经济和政治地理区域范围及变化等反映的信息来判定读 图所反映的历史事物、历史特征或形成原因(一般要从历史事 物的名称变化、历史事物区域范围的变化和新旧历史事物的 兴亡变化三方面来思考)。
(2)关联:依据历史地图中关键性地名、国家和区域分界线 等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所掌握的历史知识,与试题的相关信 息建立有效联系。
A.恢复银行信誉 B.鼓励建立工会 C.加强社会保障 D.调整劳资关系
[解析] 题干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措施的目的。由题干里 面的“蓝影”标志,可知它涉及到新政里面的工业措施。再结 合漫画里面的“雇工”和“雇主”。可知答案为 D 项。
[答案] D
题型 6 地图类选择题 讲解:1.题型解读 (1)材料来源:中外历史上的战争形势图、布局图、疆域图、 交通路线图、经济分布图等。 (2)命题特点:试题新颖直观、信息内涵丰富、能力层次高、 形象理解与抽象思维巧妙地结合。此类题在题干中一般都有 “据图可知”“反映出”“说明了”“佐证”“符合的是” 等标志性词语,或者不明确带有限制词语等。 (3)考查能力:考查空间想象、读图获取信息、联系分析判 断问题的能力。
[典例 2] 1938 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 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 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 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
[解析] 一个国家的货币是国家强制、法定的流通媒介, 不具有法定货币性质的票、券的流通,对使用者来讲是一种被 掠夺。从题干情境分析,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发行“联银 券”“军用票”,实际是对中国人民的经济掠夺,将战争的负 担转嫁给中国人民,故选 B 项。发行“票、券”的地域主要在 沦陷区,故排除 A、C 项。D 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
(3)命题特点:该类试题充分体现立意、情境、设问三要素 的统一,关注社会现实,注意热点问题与学科知识的有机联系; 试题取材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经济史 统计资料是取材的主体;统计数据呈现方式灵活多样,表格形 式最为常见,也可以变形为坐标图、结构图或其它统计图。
(4)考查能力:一般根据相关统计数据考查历史事件发生原 因、逻辑推理获得历史结论和分析概括历史事物的特征,既考 查历史学科内综合又考查跨学科综合能力。
[答案] B
题型 2 情境史实类选择题 讲解:1.题型解读 (1)材料来源:题干或选项中引入教材以外的历史现象,如 历史故事、历史传说、历史典故等。 (2)命题特点: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要求迁移所学知识加以 分析判断,然后得出结论,具有试题新颖、迁移运用能力强、 具体历史情境中解决历史问题的特点。 (3)考查能力:主要考查迁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解答技巧 运用“审、读、联、析”四步法解答 (1)“审”:审读题干及求答项,明确考查意图。要明确题 干考查主题是什么?明确设问中的中心语、限定语和求答项, 这些信息从“为什么读?”“读什么?”“怎么读?”等角 度直接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图表,明确阅读图表的方向。
(2)“读”:全面阅读图表,提取图表蕴含的有效信息。先 读图表外部再读内部:图表内部和外部都有解题信息。一定要 注意题干下面图表外所标注的“×××表”“××××示意 图”等,这是学生紧扣时空和解读表中信息的关键。特别注意: 该类试题中坐标轴图、柱状图、饼形图是表格的变化,比表格 更直观,读图难度也相对较低;坐标轴图重点看曲线大致的走 向和上下波动的幅度、频率;柱状图、饼形图在比较时要注意 不仅要和自己比,也要和别人比;不仅要横向比,也要纵向比。
2.解答技巧 运用“三看”“三思”的方法解答 (1)“三看”:一看图片的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 看图片反映的问题实质,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图片的关键信息, 明确内涵外延。
(2)“三思”:主要是据题干图文,对备选项要“三思”: 一思考每一个备选项是否符合历史事实,排除不符合图片反映 的史实的选项;二思考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排除不符合题干要 求的;三思考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干无关 紧要的。
[典例 3] 下表为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唐宋明清
河南 15 16 2 1 江苏 7 8 17 49 此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解析] 表格体现了从唐末至明清时期,河南地区状元人 数逐渐减少,而江苏地区的状元人数逐渐增多,这种变化本质 上反映了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地处东南的江苏经济发展 超过了地处北方的河南,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繁荣,故 选 B 项。宋明理学对河南、江苏都有影响,故 A 项错误;虽 然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但是并不表明中原地区的经济衰退, C 项错误;明清时期的政治重心仍在北方,故 D 项错误。
下图中代表四个国家对其历史上发生的改革描述正确的是a16世纪前期在进行的改革削弱了教会权力实现了国家统一b19世纪初在进行的改革推翻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c19世纪中后期在进行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d20世纪前期在进行的改革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解析图中的是德意志是埃及是德国是土耳其
第二部分 考前增分策略
[答案] B
题型 3 数据计量类选择题 讲解:1.题型解读 (1)材料来源:以大量的统计资料为依据,用表格、坐标图 (曲线图、柱状图)、饼形图、扇形图等计量手段为呈现方式, 考查某一历史阶段(时期)历史现象变化的表现、原因、特征及 趋势。
(2)命题形式:主要分表格类、坐标图类(主要是坐标曲线 图和坐标柱状图两种形式)、饼形图类、扇形图类等四类;形 式多为图文结合方式,考查历史事物的数据特征:静态特征、 动态特征(变化特征);数据关系(不同类型数据之间的联系、相 关性);数据成因(形成数据特点、数据关系的成因)等。一般在 题干中都有某一时期或者地区,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某一方 面的统计或者变化图等提示语,其求答限制词主要有“反映 出 ”“ 根 本 原 因 ”“ 主 要 原 因 ”“ 直 接 原 因 ”“ 结 论 是”“解读正确的是”等。
(4)“析”:据题干图文信息,迁移历史知识和结论,分析 备选项是否符合题干史料和题意要求,最后确定符合题意的答 案。
[典例 1] 亚里士多德认为:“当一人或若干人所组成的 一个团体,势力增长得过大,以至于凌驾整个公民团体,…… 这样的特殊地位常常造成君主专制政治或门阀寡头政治。为 此,若干城邦,例如阿尔咯斯和雅典,制订了陶片放逐的政策。 但,容许这种特殊人物产生以后方才加以补救总不能算是一个 良好的政策。”这表明( )
[典例 4] 下图为美国特种部队游骑兵 75 团的徽章,徽章 下方有国民革命军“青天白日”图案和“缅甸之星”标志,这 一设计最能体现的史实是( )
A.美国支持国民党军队打内战 B.美国多次发动侵略战争 C.二战期间中美合作抗日 D.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美国特种部队游骑兵 75 团的徽章”、“青天白日”图案“缅甸”和图片中的时间 “1942”,由此判断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远征军赴缅与美国协同 作战,故选 C。A、B 两项说法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D 项 说法过于片面,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