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逆向教学设计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逆向教学设计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践

作者:***

来源:《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2年第11期

【摘要】逆向教学设计在反思传统教学设计不足的基础之上,鼓励教师从输出端开始考虑教学,将教学评价提到教学活动实施之前,强调理解性学习和学习体验,更符合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要求。文章以译林版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为例进行逆向教学设计,以期促进学生理解,实现学习迁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逆向教学设计;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

一、引言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有序安排教学要素,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通常来说,教学设计主要回答四个问题:一是我们要到哪里去,即确定教学目标;二是我们凭什么到达那里,即整合教学内容;三是我们如何到达那里,即选择教学方式;四是我们怎么样知道已经到达了那里,即进行教学评价[1]。其中,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式的实施,教学评价衡量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并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互动中给出及时反馈。四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统一的整体。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实施的教学设计建议中明确指出要推动单元整体教学。教师应在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统领之下,精心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实施持续性评价,引导学生在单元学习过程中逐步建构对单元主题的认知,发展能力并形成素养[2]。然而,在实际教学设计中,教师更多地是从输入端考虑教学,即依据教师自己的教导思路筹划教学:从教材出发,设计多种多样的活动,重在如何“漂亮地”完成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设计,明显是站在教师立场,且单元各课时之间彼此孤立、缺乏联系,没有从单元整体或者主题的角度整体设计教学,成了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的教案,忽略了学生“为什么学”和“想要学什么”。学生不能真正理解学习内容,也就难以实现主动学习。加涅在《教学设计原

理》中指出,教学设计必须以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学过程为目的。那么如何展开遵循学生学习思路的教学设计?Jay McTighe和Grant Wiggins在反思传统教学设计不足的基础之上,鼓励教师抛弃原有的理念,从输出端开始考虑教学,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设计模式——逆向教学设计[3]。

二、逆向教学设计的单元整体教学内涵及特征

逆向教学设计是从终点——想要的结果(目标或者标准)开始,根据标准所要求的学习证据(或表现)和用以协助学生学习的教学活动形成教学。具体来说,逆向教学设计是以学生的预期学习结果(终点)作为起点设计教学活动,即先明确预期的学习结果,再确定预期结果达到的证据,把评价设计提到教学活动前面,使评价嵌入教学过程,成为诊断和驱动教学的工具,形成“教学—评价—教学”的螺旋式上升环,不断促进目标的达成[4]。

基于逆向教学设计的单元整体教学是:教师基于学情,在充分研究单元内容的基础上,确定单元主题以及单元教学目标,再根据确定的教学目标选定合适的评价方式、评价标准,最后选定合适的学习资源和活动方式,设计出整体、连贯、有效的教学活动[5]。基于逆向教学设计的单元整体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一)以终为始,变“教材取向”为“学生取向”

逆向教学设计把课程作为达到既定目标的手段,将教学看成是注意力集中于特定主体、使用特殊资源、选择特殊的学习指导方法以达到既定学习目标的过程。与传统教学设计不同,逆向教学设计强调从预期的学习结果出发,教材只是达成目标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逆向教学设计变“教材取向”为“学生取向”,即从“如何教教材”转向“为什么教、教什么、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

这样的转变更符合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育人的要求,把学生真正看作是学习的主体。在具体实施前,教师厘清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能够更好地进行整个单元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发现、主动学习,实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条理的学习。

(二)以评为索,变“评价滞后”为“评价优先”

传统教学中,评价通常作为一种检测手段发生在教学活动之后。逆向教学设计要求将评价环节提前,即教学活动还没有开始就确定如何评价,使教学评价伴随整个教学过程。这种评价优先的方式能够实时监控、实时评价学生的过程性表现,达到及时诊断、反馈、纠正和督促的作用。

基于逆向教学设计的单元整体教学,根据单元教学的推进,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教师提前设计好单元的各项评价方式,明确告知学生评价任务、评分规则等,将评价嵌入活动设计之

中,随时诊断、随时纠正,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从而形成“教—学—评”的单元整体教学观念。

(三)以情为导,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逆向教学设计是基于学生理解的设计,强调理解学习。理解意味着能够智慧地和有效地运用知识和技能,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与迁移。

基于逆向教学设计的单元整体教学,教师不仅要重视“学什么”,更要关注学生是否“喜欢学”以及是否知道“如何学”。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个学生个体的兴趣和情趣,以情为导,鼓励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拓展,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基于逆向教学设计的单元整体教学实践

逆向教学设计主要由三个阶段组成:确定预期学习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价证据和设计学习体验活动。本文将根据这三个阶段对译林版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Wild animals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确定预期学习结果

课堂、单元和课程在逻辑上应从想要达到的学习结果导出,而不是从教师所擅长的教法、教材和活动导出。预期学习结果有三个维度:(1)学完本单元,学生将会获得哪些重要的知识和技能;(2)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思考哪些问题;(3)学完本单元,学生能否将所学内容自主运用到生活中,即学习知能、学习理解和学习迁移的实现。

译林版英语八年級上册第五单元通过介绍一些野生动物的相关信息和故事,讲述它们所面临的危险,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探讨保护野生动物的具体举措。基于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笔者将本单元的主题确定为“Help the wild animals”,并确定预期学习结果(见表1)。

(二)确定合适的评价证据

确定预期学习结果后需进一步思考如何确定学生经验与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在逆向教学设计中,评价标准指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学习,确定学生是否达到预期学习结果的标准和依据。学习、评价和教学应建立“学—评—教”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预期学习结果,笔者确定不同的评价证据,贯穿整个单元的教学过程(见表2)。

学习评价的目的在于改进学习实践,旨在“支援学习”而不是“评判学生”,这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认可,更是对学习者学习行为的引导,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不断提高[6]。Stern提出了三种评价方式:学习性评价(assessment for leani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