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公开课教案第【1】篇〗
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两首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在两首古诗的对比参读中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诗人爱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提问引入,谈话激趣:
1、提问:“唐朝”在你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朝代,能用简明的词语进行概括吗?(繁荣昌盛、富足、强大……)
2、同学们知道吗,在这繁华昌盛的背后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背井离乡,别妻离子,常年戍守在大漠边关,抵御外族的入侵。

在人才济济的唐代诗人中,也有这样一些诗人,他们不留念都市的繁华与喧嚣,而把目光投向了荒凉的大漠和驻守边关的将士们。

这些诗人以边塞生活为创作题材,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这就是我们今天将学习的——边塞诗。

二、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小声轻读《出塞》《凉洲曲》这两首诗歌,
注意把每个字音读准确,并想想它们有哪些共同之处。

2、指名朗读古诗,一人读一首,相机正音。

3、全班齐读两首古诗,边读边想:这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读后交流:
(1)都是唐代诗人的作品,且诗人都姓王。

(2)都是边塞诗。

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一)学习《出塞》。

1、过渡:两首诗歌虽然类型相同,但侧重点却有所不同。

让我们先来看看《出塞》这首诗。

2、同学们自己细致地读读诗文,联系注释,想想这首诗歌的大意。

想好了,可以和周围的同学议一议,说一说。

3、指名说说诗文的大意,疏通诗意后追问:
(1)作者一开篇就抓住了“明月”和“边关”这两样事物进行描写。

但老师却有一丝疑惑,诗人为什么要在“明月”和“边关”这两样事物前加上时间限定词“秦”和“汉”呢?我斗胆改一改,改成“一道明月照边关”,行吗?(不行,“秦”和“汉”两个时间限定词,说明边关的战事已延续多年,使诗歌显得雄浑苍茫,韵味悠长。

)(2)是呀,从秦至唐近千年的时光,边塞地区战乱不断,驻守的将士换了一批又一批,可明月还是那轮恒古不变的明月,边关还是那苍凉寂寥的边关,想到这,作者此时心中多少感慨啊。

你能用读来表达作者心中的感慨吗?(指名读后再齐读)
(3)岁月更替,可驻守边关的将士们的命运却大多相同,诗中哪一句告诉我们了?(万里长征人未还)
(4)你知道将士们不能还家的原因有哪些吗?又有哪些人在盼着他们早日归家呢?
(5)一边是思归心切的将士,一边是翘首盼归的亲人,读到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能带着自己的心情读一读吗?
(6)面对这千年来不断重复的人间悲剧,诗人多想时光能倒流啊,让时光能回到汉朝,回到那一段相对安宁的日子,因为……(引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二)参读《塞上曲》,了解李广。

1、过渡:李广,西汉一代名将,骁勇善战,屡建战功,令敌军是闻风丧胆,好几年不敢入侵中原,唐代诗人卢纶曾有一首诗歌《塞上曲》就描写了李广将军的英勇威猛。

2、教师范读并口述大意:傍晚,光线昏暗的丛林中风吹草动,将军拉开了弓箭射向猎物。

等到天明去寻找箭头,却发现箭已深深地插入了石头的棱角中。

3、学生齐读《塞上曲》。

4、对李广这位汉代名将怀念的背后,隐含着作者另一层深意,你能揣摩出吗?(唐朝无良将,企盼有良将能平息战乱。


5、你能用企盼的心情再读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吗?
(三)学习《凉洲曲》
1、过渡:诗人期盼良将,沙场上的将士们又何尝不是呢?让我们来到疆场,看看将士们的生活吧。

2、学生自读《凉洲曲》,联系注释,想想诗歌大意。

3、指名读并疏通大意。

4、全班齐读。

5、品悟诗情:
(1)即将赶赴战场,却还举杯畅饮,将士们真的是饮酒作乐,贪杯好酒而醉吗?(不是,他们是借酒消愁。


(2)将士们愁的是什么呢?
(3)酒入愁肠愁更愁,将士们心里知道“古来征战……”。

谁来用读说出它们的心声。

四、整体参读,体察诗蕴。

1、是呀,“古来征战几人回”,正是因为“几人回”,才致使“万里长征人未还”。

让我们再来读读《出塞》和《凉洲曲》,边读边想,这两首诗歌表达了哪些共同的愿望。

(爱国忧民,盼望和平,厌恶战争,企盼良将)
2、这些美好的愿望不仅仅是唐代诗人们的愿望,也是我们所有人的愿望。

著名歌手蔡琴就用她的歌声表达出了同样的心愿,听歌曲《出塞曲》。

五、拓展文本外延,展示课外积累的边塞诗作。

板书设计:
出塞凉洲曲
秦时明月汉时关,葡萄美酒夜光杯,
万里长征人未还。

人未还——几人回欲引琵琶马上催。

但使龙城飞将在,醉卧沙场君莫笑,
不教胡马度阴山。

盼望和平古来征战几人回。

厌恶战争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公开课教案第【2】篇〗
《出塞》
一、教材分析
《出塞》是古代乐府中的一首军歌,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王昌龄。

他的诗作多以当时的边塞军旅生活为素材。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汉代名将李广的缅怀,指责了诗人所处时代守边将领的无能,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人,保住边疆。

诗中充满了对国家安危无限关心的爱国激情。

根据课文的特点,本课教学的重点设定为:在教学中,教师着力引领学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出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诗作的感染与激励。

教学难点设定为:在赏析品读中深入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诗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唐诗的兴趣,培养学生自学唐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学习古诗的能力。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力图引导学生自学自悟,进而提高学生的自
学古诗的能力。

具体设计如下:
1、设计并运用“学习向导”,体现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自学。

2、自读自悟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把握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诗中形象,体会诗中情感。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课内外结合,激发对诗歌的兴趣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出塞曲》
2、导入
一首《出塞曲》,唤起了我们去一览祖国壮阔雄奇的边塞风光的渴望,也唤醒了我们心中那份久违的英雄情节。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王昌龄的《出塞》,去再次体验一下盛唐边塞战士的情怀。

(二)复习热身,明确学法。

1、唐人边塞诗歌,是唐诗中一道雄奇瑰丽的风景线。

其实,我们这学期在母亲河单元学过的一首七绝,就是盛唐边塞七绝中的一篇杰作。

谁能说出是哪一篇?
提问背诵明确学法:
感受诗中形象,体验诗中情感。

(三)切入新课,指导朗读。

(屏幕出示《出塞》全文字幕)
(1)自由朗读。

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朗读指导。

(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下面请同学们通过“感受诗中形象,体验诗中情感”,自主探究以下三个问题。

时间是10分钟。

(屏幕出示“学习向导”)
1、“秦时明月汉时关”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试用自己的语言再现这图景。

2、你能猜想一下“万里长征人未还”的原因吗?
3、你能理解“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两句诗的含义的吗?说说你的感悟或疑问。

2、小组交流,准备发言。

3、班级讨论,交流对话。

4、视频播放,深化理解。

5、背诵全诗
(五)知识拓展,延伸训练。

边塞诗大多描写边塞奇异风光和将士征戍生活。

在老师为同学们编辑的《唐人七言绝句一百首》中,收有边塞七绝14首。

课前请同学们任选其中的一首自学,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自学的收获吗?
(六)学生小结学习收获。

(七)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我们经常听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叮嘱,有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感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也许就是你与小学师友依依惜别时的赠言,“天生我才必有用”,“直挂云帆济沧海”也许就是你此时的自信和理想……唐诗,以其不可抗拒的魅力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流淌在每一位炎黄子孙的文化血脉中,最后祝同学们在我们的唐诗之旅上坚定地走下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进一步准备一下自学的边塞七绝,准备在早读时讲给同学听。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公开课教案第【3】篇〗
教学目标:
1、学习《出塞》,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豪迈奔放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热
情。

请同学们一起读题目《出塞》。

揭题《出塞》。

二、检查预习情况,介绍作者。

1、师生共同介绍作者:王昌龄(698―756),字少伯,唐代诗人。

京兆长安人(今陕西西安人。

)他擅长写边塞诗。

选择边塞军旅生活作为写诗的素材。

2、小组讨论预习生字词的情况并汇报。

关――关塞。

但使――只要。

龙城――地名,又称卢龙城。

在今河北省喜峰口一带。

飞将――指汉代名将李广。

汉武帝时李广曾任右北平太守。

英勇善战,匈奴称他为“飞将军”。

不教――不让,不使。

胡马――胡人的兵马。

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度阴山――度,指越过。

银山,指阴山山脉,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南部。

三、学习古诗(看视频,屏幕出示《出塞》全文字幕)
(1)自由读:结合课后注释,试着小声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互助学习:在小组里每位同学说说诗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请同学、老师帮助。

(3)各小组推举一位同学汇报学习情况。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这句诗的意思是:还是
秦朝的明月和汉朝的边关,到如今多少战士万里长征不见归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如果英雄善战的李将军依然健在,决不会让匈奴的兵马度过阴山的。

四、再读古诗,体会意境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同学之间互相读。

2、互相交流,谈谈诗中表达的意境和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出塞》是古代乐府中的一首军歌,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王昌龄。

他的诗作多以当时的边塞军旅生活为素材。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汉代名将李广的缅怀,指责了诗人所处时代守边将领的无能,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人,保住边疆。

诗中充满了对国家安危无限关心的爱国激情。

五、指导朗读
六、背诵古诗
1、自己读一读,试着背一背。

2、同学之间互相背一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