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人体标本加工厂大连尸体工厂依然神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最⼤⼈体标本加⼯⼚⼤连⼫体⼯⼚依然神秘 2005-10-26 10:01:09 来源: 瞭望东⽅周刊
《瞭望东⽅周刊》记者于津涛/⼤连、北京报道
关于⼈体标本的成本核算及经济效益分析的语⾔仍然在公开场合出现
“你的报道会造成什么影响你应该最清楚。

”9⽉2⽇,德国独资企业、⼤连冯·哈根斯⽣物塑
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晓峰在电话⾥对《瞭望东⽅周刊》记者说,“你⼜来⼤连了吧?哈根斯董事
长现在德国。


刘晓峰拒绝继续回答记者有关⼈体标本进出⼝以及展览的任何询问,“新闻采访的事情请与
⾏政部芦淑华部长联系。


2003年11⽉27⽇,《瞭望东⽅周刊》在创刊第⼆期以封⾯⽂章《⼫体⼯⼚调查》为题,对
号称全球最⼤⼈体标本加⼯企业的⼤连冯·哈根斯⽣物塑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哈根斯公司)及
其董事长、德国公民哈根斯进⾏了采访;并披露了南京市苏艺⽣物保存实验⼯⼚与江苏省部分医
学院校及医院存在地下⼫源交易的事实。

其时,据南京市公安部门问询调查,2001年6⽉,⽇本解剖技术研究所以学术研究的名义与
南京苏艺⼯⼚签订了总价为338.4万元⼈民币的销售合同,购买⼈体不同部位的塑化标本162
件。

这批标本于2001年9⽉18⽇在⽇本东京银座展出,引起轩然⼤波。

⽽在中国美丽的滨海城市⼤连,投资1500万美元的冯·哈根斯⽣物塑化有限公司已经形成了
⼀个⼫体收集、加⼯、运输和展览的全球化⽹络。

事实上,从⽣物塑化技术的创始⼈哈根斯2002年在英国伦敦亚特兰蒂斯艺术馆⾸次举⾏“⼈
体世界”展开始,其所涉及的法律、宗教、伦理、科学和艺术之争就从来没有停⽌过。

作为⼀种⾼科技的产物,⽣物塑化技术在中国已经飞速发展,早在本世纪初,⼭东、上
海、重庆、⼴东、湖南以及辽宁⼤连等地已有多家⽣物塑化标本⼚,⽽中国却存在着相关⽴法
空⽩:遗体捐献者⽴法,⼈体器官捐赠法以及⼈体⽣物塑化器官的销售⽴法等等尚未提上⽇
程。

这种状况在《瞭望东⽅周刊》报道两年后,并没有实质上的改变,关于⼈体标本的成本核
算及经济效益分析的语⾔仍然在公开场合出现。

神秘⼯⼚仍不为⼈所知
“七贤岭的⼈体标本加⼯⼚?我从来没有听说过。

”9⽉3⽇,⼤连市出租车司机⽼范告诉《瞭
望东⽅周刊》。

当天上午10时,⽼范开车带着记者在⼤连市⾼新技术开发区七贤岭⼀带转了两
圈才找到这座⼯⼚。

和两年前⼀样,占地近三万平⽅⽶的哈根斯公司仍是⼀个静悄悄的所在,红⾊的六层⾏政
办公楼孤零零地矗⽴在荒草丛⽣的院落⾥,看不到⼈⾛动。

⼀切似乎都没有什么改变,哈根斯
公司围墙外的⼤门上仍然没有挂⼀块⼚牌。

两年前,哈根斯先⽣接受记者采访时曾雄⼼勃勃,计划在五年内追加投资2000万美元,并
在⼚区内再盖⼀座⽣产⼤楼。

但从记者观察到的情况看,哈根斯公司似乎已经停⽌了基础⼚房
的再建设。

在⼤连采访期间,《瞭望东⽅周刊》曾随机在⼤连⾼新技术区附近抽样调查了⼗⼏名来往
市民,⼏乎没有⼈知道在⼤连还有这样⼀家“独特”的外资企业,虽然,两年前《瞭望东⽅周刊》
报道后,全国媒体曾⼴泛转载并作了后续报道。

“我是⼤连医科⼤学的研究⽣,我知道我们学校有⼀个⽣产⽣物塑化产品的公司,也去那⾥
参观过。

但我不清楚七贤岭还有⼀家德国公司,其实⽣物塑化这种技术应⽤于解剖学领域对临
床医学的教学来说是⼀项变⾰,我们学医的这些都懂。

”⼤连医科⼤学临床医学系⼆年级研究⽣
李⽟玲告诉《瞭望东⽅周刊》。

“我知道这家公司,听说⽣产什么⼈体标本,我拉过好⼏个外国⼈,他们都在那⾥上班。


⼀个哥们⼉也在那⼉开过班车,⼲了不长时间就换⼈了。

听他说他们那⾥的班车司机经常换。

”出租车司机⽼赵说,“既然是合法企业,搞得那么戒备森严⼲什么?”
事实上,与在国外进⾏⼈体标本展览时的⾼调宣传相⽐,⼤连冯·哈根斯⽣物塑化公司在国内⼀直⾮常低调,很少在国内媒体上曝光,更不会做任何产品宣传。

⽽哈根斯公司的企业⽹站也是英⽂⽹站,并没有中⽂版本。

质检部门的困境
“两年前,你们杂志对哈根斯⽣物塑化公司的⽣产情况进⾏报道以后,引起了国家质检总局、卫⽣部相关主管部门的重视。

⼤约是在2004年春节过后,相关部委下派了⼀个调查组。

对哈根斯公司的⽣产、产品进出⼝等环节进⾏了调查。

”9⽉4⽇,辽宁省出⼊境检验检疫局卫⽣检疫处李建训处长告诉《瞭望东⽅周刊》。

据李建训介绍,该处对辽宁省进出⼝商品的⽣物安全性负责,主要对产品有⽆传染病进⾏检验检疫。

辽宁省出⼊境检验检疫局针对哈根斯公司⼊境的⼫体和出境的⼈体标本曾专门请⼤连医科⼤学、中国医科⼤学和辽宁省疾病控制中⼼的解剖学、传染病学、消毒学、⽣物学专家进⾏过⽣物安全性的调查和论证。

“论证表明,这些物品没有传染病,符合进出⼝⽣物安全的国家标准。


《瞭望东⽅周刊》从辽宁省出⼊境检验检疫局了解到,⼤连哈根斯公司⾃在⼤连市建⼚以来,共从国外进出境⼈类⼫体及⼈体标本13个批次,其中⼊境⼫体⼋个批次。

“2003年11⽉《瞭望东⽅周刊》对⼤连哈根斯公司进⾏过报道之后,该公司只有两个批次的⼈体塑化标本出境,⾄今为⽌还没有⼈类⼫体再⼊境。

其实对这些敏感物品的出⼊境,谁都不敢松懈,检验检疫部门是严格按照国家230号⽂件和国家质检总局关于特殊物品出⼊境的管理规定进⾏的。

”李建训告诉《瞭望东⽅周刊》。

李建训介绍,质检部门对哈根斯公司⼊境的⼈类⼫体在进⾏严格的检验检疫过程中,对每具⼫体都标了号,⼈体标本出境时也特别注意是否与⼊境时的⼫体数⽬相符。

“质检部门这样做是希望藉此能够监督该公司是否会有偷运中国⼫源出境的问题,但事实上这不可能。

因为出⼊境的⼫体和⼈体标本都是按重量计算批次的,⽽且该公司出境时的⼈体标本已经并不完全是⼀具完整的⼈体标本,也会有⼈体器官标本、器官或⾻骼、肌⾁切⽚标本等等。

即使是完整的⼈体标本,⼚家进⾏⽣物塑化制作过程中也不⼀定完全采⽤这具⼫体的器官,⽽很可能把另⼀具⼫体的器官安上去。

”李建训说。

他表⽰,事实上对⼚家⼫源及是否存在地下⼫体交易这类问题的监管应该是公安部门的管辖范围,质检部门只对出⼊境的这类特殊物品的⽣物安全性负责。

据李建训介绍,⽬前哈根斯公司的⼫源及⼈体标本在出⼊境过程中已经严格按照卫⽣部、国家质检总局的要求进⾏,需到卫⽣部及国家质检总局办理《出⼊境特殊物品卫⽣检疫审批单》和准出境证明;地⽅质检部门凭此受理报检,经检验检疫合格后,再发给《出⼊境货物通关单》。

关于本刊有关2003年11⽉时⽌哈根斯公司未拿到卫⽣部及国家质检总局的出⼊境批⽂就得到《出⼊境货物通关单》的报道,辽宁省出⼊境检验检疫局的解释是,“国家230号⽂件是2003年8⽉26⽇下发的,在此之前没有此规定。


争议
值得关注的是,⽬前⽣物塑化技术的国产化过程发展⾮常迅速。

1994年,⼤连医科⼤学教授隋鸿锦以访问学者⾝份赴德国海德堡⼤学研修,师从⽣物塑化发明⼈冯·哈根斯博⼠,专门研修⽣物塑化技术,隋最后也促成了哈根斯公司落户中国⼤连,担任哈根斯公司与⼤连医科⼤学合作的国内⾸家⽣物塑化技术研究所所长。

1999年,隋鸿锦出任⼤连哈根斯公司总经理,但⼀年后辞职,致⼒于民族⽣物塑化事业的发展,2002年6⽉,隋鸿锦成⽴了⼤连医⼤⽣物塑化有限公司。

据该公司⽹站介绍,隋鸿锦曾先后赴奥地利、澳⼤利亚、西班⽛等国参加国际塑化技术学术研讨会,全⾯掌握并改进了⽣物塑化的各项技术,先后获教育部科技进步⼀等奖,辽宁省科技厅、教育厅科技进步奖多项。

2004年末,隋鸿锦被中国科学院下属的《科学时报》和科学⽹评选为“科普⼗⼤公众⼈物”之⼀。

事实上,关于⽣物塑化⼈体标本的争议除了⼫体及⼈体标本进出⼝是否符合中国现⾏法律之外,还有以下⼏个⽅⾯的内容:⼈体标本的来源是否合法;⼈体标本进⾏商业或科普展出捐献者是否知情,是否有悖于⼈类伦理道德等。

哈根斯已在⽇本、韩国、奥地利、⽐利时、瑞⼠、德国、英国等七个国家的20个城市进⾏了“⼈体世界展”,并引起巨⼤轰动。

在展览进⾏期间,各种争论⼀直没有停⽌过。

有医学教授从伦理⾓度提出了批评意见:
“死去的⼈不是什么展品,我们应该敬⽽畏之。

”也有⼀些⼈反对天主教会对展览的批评,认为展览传达了科学启蒙和⼈体主义的思想。

全国展览
尽管哈根斯把“全球最⼤的⼈体标本加⼯⼚”设在了中国⼤连,但他在2003年11⽉接受《瞭望东⽅周刊》采访时便表⽰:并没有在中国举⾏展览的计划。

这也是这家公司不为国⼈所知的原因之⼀。

但中国解剖学会和⼤连医⼤⽣物塑化有限公司做到了。

2004年4⽉8⽇,经卫⽣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中国解剖学会作为中国解剖学界的最⾼学术团体,在北京中国建筑⽂化中⼼主办了“⼈体世界科普展览”,⼤连医⼤⽣物塑化有限公司则具体承办了此次展览,两院院⼠吴阶平为科普展览题了词。

此次共展出⼈体器官标本160余件,各种造型的整体标本17具。

关于⼫体的出处,承办⽅对当地媒体的解释是,⽤来做标本的⼫体全部是通过有关部门合法渠道提供给医科⼤学⽤于医学解剖实验的,基本上是⾃然死亡的、⽆主或被弃⼫体。

此后,该展览相继在上海、⼴州、南京、西安等地举⾏,所到之处,褒贬不⼀。

中国解剖学会副理事长陈克铨表⽰,这项技术绝⾮对遗体进⾏⼈为的毁灭,⽽是这些死去的⼈在继续⽤⾃⼰真实的⾝体来为科学的发展做贡献,完全不牵涉伦理道德的问题。

⽽该展览经卫⽣部和中国科协的审批,完全是为了科学普及和提升⼈们对健康的关注。


⼫体⼯⼚调查
(节选,原⽂载《瞭望东⽅周刊》第2期,2003年11⽉27⽇出版)
10⽉14⽇,冯·哈根斯(⼤连)⽣物塑化公司地下⼫体冷冻固化车间。

100多个巨⼤的铁⽪箱叠摞着,排成⼏个纵列。

这些铁⽪箱⾥装着⽤酒精及福尔马林溶液浸泡着的⼈类遗体,每个铁⽪箱上都⽤红漆标⽰了号码。

“这些⼈体标本都是进⼝的,每个铁⽪箱⾥平均有两具⼈体标本。

”在哈根斯向《瞭望东⽅周刊》介绍的同时,两个⼯⼈合⼒启开⼀个铁⽪箱盖,两具被⽩⾊⼫布包裹的⼫体在溶液⾥漂浮起来,看不清⼫体的⾯部和性别。

这些⼫体从海路或空中被运到⼤连后,便保存在这⾥。

车间对温度和通风有着严格的要求,并严禁吸烟,因为酒精和甲醛都是易燃品。

甲醛还是⼀种慢性中毒药物,车间的墙上贴
着“严防中毒”的⽩⾊警⽰牌,并提⽰⼯作⼈员在操作时应戴⼝罩。

⽬前,哈根斯⼤连公司有⼀个研发中⼼以及固定、解剖、锯切、脱⽔、脱脂、定型硬化六个标本制作车间。

解剖和定型硬化两个车间是公司的核⼼所在。

尽管预先已有了⼼理准备,进⼊解剖车间时,⼀溜排开的20余张解剖台还是令⼈有⼀刹那间的眩晕。

解剖是⼈体塑化标本制作的重要环节,所有的⼈体塑化标本都必须以遗体为基础“原料”,解剖后再经过脱⽔、脱脂、定型硬化等⼀系列环节,⼫体就成为了⼀具完整的⼈体标本,绝⾮⼀些媒体所说的“⼈造”,更不是某媒体所说的“塑料”制品。

解剖⼈员⼀⾔不发,聚光灯打在⼫体的某个器官上,触⽬惊⼼。

⼀个⽼⼈正在临窗的解剖台前⽤电锯切割开⼀具遗体的头盖⾻,⽼⼈原为⼤连医科⼤学教师,退休后被返聘到哈根斯公司,负责解剖车间的⼯作。

这⾥的解剖技术⼈员⼏乎全部毕业于国内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系,30出头的⽣产部负责⼈丁娜⼥⼠便毕业于⼤连医科⼤学,已在哈根斯⽣物塑化公司服务了三年。

“⼀样拿⼿术⼑,医⽣救死扶伤,我们则是⼈体标本加⼯⼚流⽔线上的⼯⼈。

”2000年毕业于苏州医学院临床医学系的王超对《瞭望东⽅周刊》说。

⽬前他是公司⼫体冷冻固化车间的⼀名技术⼈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