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冬季混凝土施工保温措施质量控制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东北地区冬季混凝土施工保温措施及质量控制[摘要]:东北地区冬季气温异常寒冷,为了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在进行混凝土的冬期施工时要充分考虑气候条件的限制,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控制好混凝土施工质量。

本文根据笔者的施工经验,简要论述了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混凝土施工的主要主要事项以及工程中经常采用的保温养护措施。

[关键词]:保温蓄热法蒸汽养护防冻
中图分类号:tu111.4+1 文献标识码:tu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12- 0075 -01
1引言
混凝土工程的冬期施工,要防止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受冻。

新浇筑的混凝土如果遭冻,拌合水冻结成冰,水结成冰后的体积增加约9%,同时水泥的水化作用也停止进行。

在恢复正温养护以后,会使水泥浆体中的孔隙率比正常凝结的混凝土显著增加,从而使混凝土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能全面下降。

其抗压强度将损失50%,抗渗等级降低为零,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力也有大幅度的降低。

因此从保证混凝土工程全面质量出发,在冬期施工中必须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在硬化初期遭受冻害,并尽早获得强度。

2混凝土的运输和浇筑
冬期施工运输混凝土拌合物,应使热量损失尽量减少,可采取下列措施:正确选择放置搅拌机的地点,尽量缩短运距,选择最佳的运输路线;正确选择运输容器的形式、大小和保温材料;尽量减
少装卸次数并合理组织装入、运输和卸出混凝土的工作。

同时,混凝土在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和污垢,装运拌合物的容器应有保温措施。

3保温养护措施
3.1蓄热法养护
将混凝土的组成材料进行加热然后搅拌,在经过运输、振捣后仍具有一定温度,浇筑后的混凝土周围用保温材料严密覆盖。

利用这种预加的热量和水泥的水化热量,使混凝土缓慢冷却,并在冷却过程中逐渐硬化,当混凝土温度降至0℃时可达到抗冻临界强度或预期的强度要求。

蓄热法具有经济、简便、节能等优点,混凝土在较低温度下硬化,其最终强度损失小,耐久性较高,可获得较优质量的制品。

但用蓄热法施工,强度增长较慢,因此宜选用强度等级较高、水化热较大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快硬硅酸盐水泥。

同时选用导热系数小、价廉耐用的保温材料。

保温层敷设后要注意防潮和防止透风,对于构件的边棱、端部和凸角要特别加强保温,新浇混凝土与已硬化混凝土连接处,为避免热量的传导损失,必要时应采取局部加热措施。

3.2暖棚法养护
该方法是在建筑物或构件周围搭起大棚,通过人工加热使棚内空气保持正温,混凝土的浇筑与养护均在棚内进行。

本法的优点是:施工操作与常温无异,劳动条件较好,工作效率较高。

同时混凝土
质量有可靠保证,不易发生冻害。

暖棚法适用于混凝土工程较为集中的区域,尤某适用于混凝土量较多的地下工程。

当日平均气温低于-10℃时,暖棚法不易奏效。

暖棚通常以脚手材料(钢管或木杆)为骨架,用塑料薄膜或帆布围护。

塑料薄膜可使用厚度大于0.1mm的聚乙烯薄膜,也可使用以聚丙烯编织布和聚丙烯薄膜复合而成的复合布。

塑料薄膜不仅重量轻,而且透光,白天不需要人工照明,吸收太阳能后还能提高棚内温度。

加热用的能源一般为煤或焦炭,也可使用以电、燃气、煤油或蒸汽为能源的热风机或散热器。

3.3蒸汽加热法
混凝土工程的蒸汽加热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让蒸汽与混凝土直接接触,利用蒸汽的湿热作用来养护混凝土。

另一种是将蒸汽作为热载体,通过某种形式的散热器,将热量传导给混凝土使混凝土升温。

由于矿渣硅酸盐水泥对蒸汽养护的适应性较好,养护后的最终强度损失小。

因此,当用蒸汽直接加热混凝土时,宜优先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

引气型的减水剂或引气剂掺入混凝土后,在蒸汽作用下,会增加含气量,推迟凝结时间,降低强度,因此掺有减水剂或引气剂的混凝土冬季不宜用于蒸汽养护。

用于蒸汽加热的低压湿饱和蒸汽,要求相对湿度100%,温度95℃,压力0.05~0.07mpa。

当使用高压蒸汽时,应通过减压阀或过水装置方可使用。

蒸汽养护的混凝土,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时最高养护温度不应,
超过80℃,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时可提高到85℃。

但采用内部通汽法时,最高加热温度不应超过60℃。

4混凝土质量检查
混凝土工程的冬期施工,除按常温施工的要求进行质量检查外,尚应检查外加剂的质量和掺量、水和骨料的加热温度、混凝土在出机时、浇筑后和硬化过程中的温度、混凝土温度降至0℃时的强度(负温混凝土则为温度低于外加剂规定温度时的强度)等。

水、骨料及混凝土出机时的温度,每工作班至少测量4次。

采用蓄热法养护混凝土时,养护期间每昼夜测量4次。

对于负温混凝土,强度达到抗冻临界强度以前,每隔2h测量1次;以后每昼夜测量2次。

当采用加热法养护混凝土时,升、降温期间每1h 测量1次,恒温期间每2h测量1次。

若采用综合养护的混凝土,则每昼夜测量4次,室外空气温度及周围环境温度,每昼夜测量4次。

混凝土的温度测量,应按下列规定进行:全部测温孔、点均应编号,绘制布置图,测量结果要写入正式记录;测温孔、点应设在有代表性的结构部位和温度变化大、易冷却部位,测温孔的深度一般为10~15cm,或板、墙厚度的1/2。

测温时,应将温度计与外界气温做妥善隔离,可在孔口四周用保温材料塞住,温度计在测温孔内应留置3min以上,方可读数。

测温人员应同时检查覆盖保温情况,并应了解结构物的浇筑日期、要求温度、养护期限等。

若发现混凝土温度有过高或过低现象,应立即通知有关人员,及时采取有
效措施。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制作试件,每次取样应同时制作3组试件。

1组在20℃标准条件下养护至28天试压,得强度f28。

1组与构件在同条件下养护,在混凝土温度降至0℃时(负温混凝土为温度降至防冻剂的规定温度以下时)试压,用以检查混凝土是否达到抗冻临界强度。

1组与构件在同条件下养护至14d,然后转入20℃标准条件下继续养护21d,在总龄期为35d时试压,得强度f14’+21。

如果f14’+21≥f28,则可证明混凝土未遭冻害,可以将f28作为强度评定的依据。

5结语
混凝土的冬期施工质量控制比较困难,特别是在我国的东北地区,冬期施工时间长,因此需要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操作。

另外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继续技术方面的探索,优化施工方案,从而在不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

参考文献
[1]杨林,常永平.冬季施工现场技术及实例.[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09
[2]广东建筑集团.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工艺标准.[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12
[3]张立群,王立文.土木工程施工技术.[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