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国近代史开端和近代化的探索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性质从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2、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
3、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
《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共同点:割地;
三个条约都有赔款的内容,且逐个增多;
《马关条约》是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投资办厂的开始(是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开始;此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要特征);《辛丑条约》中,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具体内容是:清政府保证严禁人们参加反帝活动。
三个具有阶段性特征的战争以及条约,标志着中国社会性质的改变——从开始、进一步加深到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的过程。
19世纪上半叶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为掠夺原料和商品市场,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侵略中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近代史由此开始。
二、近代化的探索
1、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及军事,开辟近代化道路(近代化开始);
性质: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2、百日维新:学习西方先进思想和体制(君主立宪制);起了思想启蒙
的作用,促进近代化进程;根本目的:为了发展资本主义;
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3、辛亥革命:学习西方先进思想和体制(民主共和制)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最大成果: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帝制;(辛亥革命是一次不彻底的革命。
因为它既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
4、新文化运动:
性质:思想大解放运动。
宣传资产阶级文化,批判封建文化;内容从宣传民主和科学(前期)到宣传马克思主义(后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条件。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从五四爱国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1、开始:五四爱国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性质: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年,上海,中共一大)
目标:推翻资产阶级专政;任务:领导工人运动。
3、国共的两次携手,两度分裂(1924——1949)
第一次合作:北伐战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1924-1927)
即国民革命时期,其斗争矛头指向北洋军阀;
主要知识点:建立黄埔军校、北伐战争、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第一次分裂:国民党右派发动政变,开始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1927-1937);
即十年对峙时期:中共的斗争矛头指向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南京国民政府;
主要知识点:南昌起义、井冈山根据地、井冈山会师、红军长征。
第二次合作:抗日战争(1937-1945)
抗战时期:中华民族团结一致,斗争矛头指向日本帝国主义;
主要知识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中共七大、抗战胜利的意义(注意中国抗
战的世界意义)。
第二次分裂:国民党破坏“双十协定”,发动内战,开始解放战争(1945-1949)。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的斗争矛头指向美蒋反动派,目标是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主要知识点:重庆谈判、刘邓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宣告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四、经济、社会生活和科技思想文化部分见考点。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及特点。
其中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无暇东顾。
近代以来在南京定都的政权:
1、《南京条约》的签订:静海寺;
2、太平天国,1853年,改南京名为天京;
3、中华民国,1912年,孙中山;
4、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4月,蒋介石。
与南京相关的知识点还有:
5、南京大屠杀
6、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