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的名言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材施教的名言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长期以来,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下,教师一般采取同一方法、同一进度讲授同一内容,这种形式直接制约了学生的发展。而实施素质教育就是根据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都能得到和谐发展。因此探索因材施教的有效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对因材施教模式的探讨

(一)因材

“因”即根据、依据;“材”即人,指学生;“施”指实施、实行;“教”指教育教诲。“因材”,就是教师要深入研究每个学生,掌握每个学生的能力基础和学习行为特点,预测每个学生的发展方向。学生的个别差异总体上分为两大类:智力差异和非智力差异,其中学生的智力差异主要表现为智力水平差异、智力类型差异、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学生的非智力差异包括认知方式差异、心理差异等方面。鉴于学生客观存在的个别差异对其发展的重要影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采取相应策略开展教学。

(二)施教

“施教”即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实施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的针对性教育。从辩证角度看,“因材”是“施教”的前提和基础,“施教”是“因材”的目的和途径,离开“因材”的施教,就是盲目的教育。在教学中,一种教学方法对A有效,对B就不一定有效,对C可能起反作用。因此,教师要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之锁,必须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施教,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

二、因材施教在分层教学中的课堂实践

分层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能力、

兴趣特点等因素,有区别地设计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型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化发展。分层教学是针对班内全体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因材施教,能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学生分层

分层教学首先应考虑学生层次的划分,以学生的学来定教师的教。可按学生的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情况、接受能力及发展空间进行分层(见表1)。

学生分层之后,再根据“水平相近,一定差距”原则进行分组。水平相近的学生(AB、BC组合)分为同桌,水平有差距的学生分在同一组(一组四桌,两桌基础较好的,两桌基础较差的,周期性调整)。在分层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分层是教师给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阶段学习目标,以使不同的学生能根据其自身情况进行有目的的学习。分层教学的目标可分为:初级目标:C层学生能掌握教材最基础的知识及初步技能,基本完成课堂教学的学习任务;中级目标:B层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独立思考,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级目标:A层学生则要求进一步拓宽视野,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练习分层

分层教学要求在练习的设计上尽量分出层次,使学生的练习具有弹性,让各层学生既能“吃得了”又能“吃得饱”。从练习的难易程度上分:基础题、变式题和综合题,其中基础题:重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操练,适合C层学生;变式题:以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为目标,适合B层学生;综合题:重在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适合A层学生。

三、小结

诚然,分层教学策略对因材施教原则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发挥了一定作用。但要真正解决信息技术的教学问题,必须从源头抓起,即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切实地将因材施教原则贯彻到教学实践中。限于我国班级授课制及应试教育的种种困境,深入贯彻因材施教原则任重道远,有待我们不断关注、研究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从中挖掘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教学规律,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信息素养。

注释:

彭贤智.对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唐山师范学院报,20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