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荆请罪》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精选14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精选14篇)
《负荆请罪》第二课时篇1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进入角色品读剧本第二幕,为课后表演做好准备。

2、感悟廉颇和蔺相如的性格特点,懂得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3、积累词句,丰厚学生的语文底蕴。

教学重难点
进入角色品读课文,说好台词。

教学准备
1、练读第二幕。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复习:(课前板书:21 负荆请罪,廉颇,蔺相如)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剧本——《负荆请罪》,初读了剧本,我们知道这个剧本主要讲的是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学习了剧本的第一幕,廉颇和蔺相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随机板书:一心为国。

这里有一幅,说的就是他们的事情,读:廉颇扬威盛气凌人,相如忍辱顾全大局,将相不和。

2、小结过渡:廉颇和蔺相如是水火不容、誓不两立,那么后来他们又是怎样成为志同道合、同心协力、合力卫国的亲密朋友的呢?这堂课我们就来读读剧本的第二幕,说好剧本第二幕的台词。

二、角色品读
1、通读第二幕:学习第一幕时,我们体会到了读好剧本说好台词的两个要求:一是要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一是要注意方括号背景的提示,小括号动作、神情的提示,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现在请大家运用这样的方法读好剧本的第二幕,说好第二幕的台词。

2、指导朗读第一个片断
出示文本:
〔幕启。

几天以后。

蔺相如在客厅踱步。

一会儿,韩勃匆匆走上。


韩勃(紧张地)大人!大人!
蔺相如什么事?
韩勃廉将军来了!
蔺相如(奇怪地)什么,廉将军来找我?
韩勃廉将军他没穿上衣,还背着一根荆条呢。

蔺相如快请廉将军进来!
韩勃是!
教学思路:
(1)过渡:这是第二幕剧本开始的一个片断,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体会一下韩勃和蔺相如的内心先后是怎样变化的?试着用朗读表现出这种变化。

(2)请两位同学说一说这个片断的台词。

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你能不能听出韩勃和蔺相如的内心的变化。

要求:人物的姓名、方括号和小括号里的内容都不读,直接说台词。

(下同)
(3)品读韩勃的台词
引导:
你觉得韩勃的内心先后是怎样变化的?
点拨要点:
①大人!大人!
第一层:韩勃看到廉颇上门了,心里会怎样想?(上门寻事,点:读书如果能注意前后联系起来看,就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想到了这些,韩勃能不紧张吗?谁再来说说这句话?
第二层:联系方括号中“韩勃匆匆”,老师描述:韩勃说这句话时,是急匆匆地,也可能是一路小跑了,他一边跑一边喊,那是一声比一声近,一声比一声高,谁会喊?
②廉将军来了!
还在紧张之中。

③廉将军他没穿上衣,还背着一根荆条呢。

紧张之中还有什么?
④是
(韩勃这句话怎么读呢?我们等说好了蔺相如的话再来看)
韩勃能领会蔺相如的意图吗?(联系第一幕,多元解读,肯定学生联系上下文的读书方法)根据学生的理解,给这句话加提示语。

(4)品读蔺相如的台词
引导:
你觉得蔺相如的内心先后是怎样变化的?
点拨要点:
①什么事?
其一:联系蔺相如的身份说:蔺相如是文人,慢条斯理。

其二:联系蔺相如的经历说:想当年,完璧归赵、渑池相会,面对凶残的秦王,蔺相如生死不顾,勇斗秦王,那是何等的壮烈,现如今,一个门客的紧张他会放在心上吗?
②(奇怪地)什么,廉将军来找我?
看脸上有没有奇怪的表情,同座位互读互看脸上有没有奇怪的表情。

③快请廉将军进来!
蔺相如知道廉颇来干什么吗?态度怎样?为什么要热情主动?
设难:我有点想不通,在这之前,廉颇是三番五次地挡道,还侮辱蔺相如,蔺相如这么做不是太没有骨气了吗?为什么不趁这个机会好好羞辱廉颇一番呢?
从这句台词可以体会到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不计前嫌,宽容大度,一心为国,心胸宽广)随机板书:宽容大度,点蔺相如宽容大度是为了什么?为国而宽容大度,为国家而热情迎接廉颇。

(5)总结读书要领。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应该能体会到,要读好剧本说好台词,体
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不仅要注意小括号、方括号里面背景、动作、神情的提示,还要注意说话人的身份,注意说话人的经历,体会说话人的心理活动和内心感受,如果没有动作、神情的提示,你还可以补充出动作、神情的提示。

(6)自由练读。

(7)男女生分角色读。

3、运用学法品学剧本后面内容
教学思路:
(1)运用读法,自主试读,
读好了这个片断,读好剧本后面的内容就容易了。

下面请大家运用读好剧本说好台词的方法,读读剧本后面的内容,说说后面的台词,请大家一边读一边动笔给没有小括号和提示语的地方添上小括号和提示语。

即使有小括号和提示语的地方,你也可以写出你自己的理解、感受。

(2)交流品评,随机点拨,练读句子。

引导语:刚才你写了些什么呢?能告诉我们吗?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想法,也可以和大家一起讨论讨论。

点拨要点:
①哎呀,廉将军,您这是——
破折号表示语气的延长,表现吃惊。

②蔺大人,请你用这根荆条狠狠地抽我一顿吧。

一是体会自责、悔恨的心理,强调“狠狠”、“抽”。

二是介绍荆条是古代刑具,体会真诚:廉颇说这句话的动作是怎样的?(提示看背景介绍)跪。

还有接下来蔺相如一再地请他起来他都不肯起来。

机动:从这句台词中,你能想到廉颇是个什么样的人?(知错能改、爽直磊落)板书:知错能改,点廉颇知错能改是为了什么?为国改错,为国向蔺相如请罪。

廉颇的这种真诚的认错行为不仅使他名垂千古,而且还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成语:负荆请罪。

③蔺大人,请你宽恕我这个老迈昏庸的人吧!我常常在别人面前侮辱你。

现在,我知道,那完全是我的过错。

一是自责、悔恨;二是骂人,哪些词是在骂自己 (机动:由此,你体会到廉颇是个怎样的人) ;三是动作——低头。

廉颇对蔺相如说这句话,实际上是在向蔺相如表白,他以后要怎样做?
(痛改前非、弃旧图新、洗心革面、浪子回头、迷途知返、改头换面、改过自新)
④哈哈哈,廉将军,您能明白我的心思,我实在太高兴了!韩勃,快叫人准备筵席,我要跟廉将军痛痛快快地饮几杯!
讨论蔺相如的笑法。

(机动)(文人身份:蔺相如用您,廉颇用你)
蔺相如此时的心情如何?高兴什么?(提示联系后面方括号背景的提示想)
蔺相如的心思是什么?你想到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含有“国”字的成语有哪些?(深明大义、顾全大局、大公无私、赤胆忠心、精忠报国、以身许国、忧国忧民)蔺相如为自己有了知心朋友而高兴,为廉颇知错能改而高兴,更多的是为了国家而感到高兴。

另外随机点拨:迎——笑,扔——急切,别提——原谅,明白——由衷赞美等。

4、三人小组分角色朗读第二幕。

要读好剧本说好台词,使廉颇和蔺相如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表现得更加鲜明,剧本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词语都值得细细地推敲。

课堂上,我们没有时间对每一句台词来进行讨论,但是我相信,有了刚才的学习,大家再来读剧本,一定能读得更好,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现在请前后座位的同学三人一组,分角色完整地说一说第二幕的台词。

5、推荐三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二幕。

(或者男女生分别做廉颇和蔺相如,老师做韩勃,或者根据学生的愿望,自定角色参与朗读。


三、感悟提升
1、感悟内容(机动)
师:读了剧本的第二幕,说了剧本第二幕的台词,相信同学们心里一定会有很多的话要说?能不能请你选用下面的关联词语来说说你的感受、你的理解?也可以选用其他的关联词语。

不仅……还……,虽然……但是……,因为……所以……,如果……就……,无论……都……,宁可……也不……
2、感悟人物
(1)第二幕中的廉颇和蔺相如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2)廉颇和蔺相如是两个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可以用这样一组成语来形容他们,一起读读。

廉颇:知错能改,迷途知返;负荆请罪,痛改前非。

蔺相如:顾全大局,宽容大度;深明大义,一心为国。

(3)自从廉颇负荆请罪后,两个人就团结合作,共同保卫赵国。

赵国也因为有了他们两个人,国势大增,成为当时非常强大的诸侯国。

像他们的这种亲密合作的情形,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读:亲密无间,志同道合;同心协力,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生死与共。

四、拓展延伸
1、编写对联
这是邯郸市回车巷的碑亭,碑亭高4.4米,宽2.3米。

碑文记载就是蔺相如回车避让廉颇的历史故事。

邯郸市市政府想重新整修这个碑亭,还想在碑亭的两个高高的石柱上写上一幅对联。

现在上联已经有了,下联还没想好。

如果请你来对下联,你准备对什么样的下联?
上联:廉颇知错负荆请罪
下联:()
对联是一个充满智慧的语文活动,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比试,一定要分出个高低。

2、自由组合,合作制作道具,表演《负荆请罪》
板书
廉颇知错能改……
负荆请罪一心为国
蔺相如宽容大度……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2
《负荆请罪》是一个流传千百年的动人故事,在小学语文教材里也是一篇老课文。

听过好几位老师上这篇课文,自己也上过,总留给我相同的记忆:蔺相如有勇有谋,胸襟宽阔,一个坦坦荡荡的角色;廉颇一介莽夫,居功自傲,虽能负荆请罪,但总令人觉得他是起衬托作用的反面人物。

而这一次却有一种特别的感觉。

片段一
师:请几位同学上台表演“负荆请罪”的画面,在座的其他同学都是小导演,指导台上小演员们表演时的语言,神态,动作。

(生七嘴八舌议论。


生:廉颇态度应诚恳,来到蔺相如的面前应单膝下跪,双手抱拳向蔺相如请罪。

生:蔺相如是一个胸襟宽阔之人,面对廉颇应弯下腰,双手搀扶廉颇。

生:蔺相如应说:“廉将军不必客气,只要你改过自新,我们俩齐心协力,必然会使赵国越来越强大。


生:蔺相如起身相迎时应面带微笑,而廉颇应满脸悔恨之色。

生:廉颇是背着荆条来表示他请罪的诚意的,所以,我们应准备一个道具当荆条。

还可加上廉颇背上荆条时的独白:我一生在战场上功无不克,战无不胜,忠心耿耿保卫祖国,可如今我真是罪不可赦呀!
生:(一语惊人)
廉颇又没犯罪,为什么他得称自己罪不可赦?而蔺相如怎么能说廉颇应“改过自新”呢?
师:廉颇“犯罪”了吗?
(又掀起了一个讨论的高潮)
生:廉颇虽没有犯罪,但这一切功劳也应是蔺相如的,假如他没有避而不见,廉颇就有机会让蔺相如下不了台,那不就构成犯罪了吗?
生:可毕竟没碰着,最多也只不过是廉颇脑子里有这个想法,又没有付诸于行动,最多也是犯罪未遂!
生:如果廉颇是个卑鄙小人,完全不顾国家的利益,打定主意与蔺相如过不去,难道非得与蔺相如碰面才可吗?像电视里的*官,早用什么见不得人的*计谋害蔺相如了。

这说明廉颇心中还是顾着国家利益的。

生:他跟蔺相如平分秋色!我觉得应改一改两个人的台词。

廉颇:蔺上卿,前不久我一时糊涂,险些铸成大错,是蔺上卿的宽阔心胸唤醒了我。

有冒犯的地方,敬请原谅。

现在请你用荆条责打我吧!
蔺相如:廉将军,你太客气。

廉将军为保卫赵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你的勇猛一直令我佩服。

今天,蔺某更是佩服廉将军的为人,相信赵国在你我的齐心协力下,一定会越来越强大。

反思:对于一篇文章的理解,大多数情况下是一致的。

但,也难免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时候。

这一案例就说明了这一点。

廉颇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似乎在许多师生心中都形成了一个定势:居功自傲的莽夫,唯一的可爱就在于能知错就改,但很少有更深入地体会这个人物身上的可贵之处。

而学生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廉颇没犯罪,为何称他为请罪?面对这与旁人迥异的理解,老师并没有一棒打死,因为这是学生心里的疑惑,是他们独特体验的反映,“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应值得尊重。

这样做,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出的那样:“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阅读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片段二
生:老师历史上真的有“负荆请罪”吗?
师:为什么会这么问呢?
生:象廉颇这样的大将军,他只不过一时犯了糊涂,而且又未筑成大错,怎么一定要“负荆请罪”,他不能以别的方式道歉吗?
师:你说的很有道理,同学们认为呢?
(学生听了议论纷纷。


生:我认为他可以在上朝时多替蔺相如说话。

蔺相如遇到困难时主动去帮他。

这样时间久了就好了。

生:他可以写一封信,买一些礼物让仆人送过去。

我爸爸就是用“信”和“礼物”来讨我妈欢心让我妈回心转意的。

(同学们听了哈哈大笑。


生:或者他可以把蔺相如约出来吃顿饭,边喝酒边聊.我爸爸常说酒桌上什么话不好说?
师:同学们真会为廉颇考虑这样既道了歉,又不太丢面子,多好呀。

可他并没有这样做,他不在乎尊严?!
生:(迫不及待地嚷道)不,他太要面子了,要不他也不会妒忌蔺相如了。

而现在他竟能赤身露体背负荆条来向蔺大人请罪,真让我佩服。

生:俗话说“男儿膝下有黄金,跪天跪地跪父母”,而廉颇竟能向蔺相如下跪,足见他道歉的诚意,真不愧为大丈夫呀!。

师:心胸宽广是一种美德,而坦然面对过错更需要勇气,蔺相如可敬,廉颇更可敬!请同学们带着对他们的敬意再来读读课文。

反思: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并不代表着学生说的全都是对的,教师的角色并不是忙着点头:“说得好,说得对。

” 而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巧妙的引导点拨,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教师是一个信息源,是与师生平等对话中的首席,不是蹲下来所谓的平等对话,而是站起身来平等对话,要注意把握好度。

经过这样一个自主的,发挥个性的平等对话过程后,学生才真正找到了课文的真实,他们心中涌起的是对那些为国家利益而舍弃自己私利的英雄的敬佩,使学生的体验程度出现一种飞跃状态,产生认识的深化,情感的深华和价值的提升。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美丽的。

孩子们的心灵是那么丰富,想法是那么奇特,个性又是那么多姿多彩,如果得到了教育者的保护和发展,那美丽不仅仅是课堂而是孩子的终生。

有了教学中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教学才会成为一种艺术,才会充满生命的气息,才会出现不曾预约的精彩。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3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负荆请罪》一课,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这一课的主人公是?(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廉颇蔺相如)(当时有学生说出韩伯,我没有处理好,当时未置可否!即使不板书也应该赞同一下.)
二、学习第一幕内容
1、导入:当帷幕徐徐拉开的时候,你首先看到什么情景?
(有学生举手,并且回答得很正确,就是方括号里的内容,但是自己给的激励语不够激情)
2、思考:韩勃为什么气呼呼的?
学生纷纷举手,我让一名同学回答,并且让她读韩勃的话,要求读出气愤之情(她读得很到位)
3、那么你能想像出韩勃当道的样子吗?
大家无语,不知怎么表达,我竭力鼓动他们上台表演一下,可是没有一个勇敢的!冷场了好几分钟,只好自己简单表演了,唉。

(同学们在老师面前放不开啊,太拘谨啦!)
4、廉颇就这样一直找机会和蔺相如——
有学生小声念叨:比一下争斗(我抓住机会,随机板书:斗)
5、蔺相如要么躲开要么避让,真的是怕廉颇吗?
让学生读有关句子,并且回答。

蔺相如不怕廉颇,为什么还那样做,他是怎么想的?
学生答:为赵国着想
我启发:他说的哪一句话表现了他为赵国着想?
学生答出:还是以和为贵嘛让学生读了两遍后,我板书了一个和字。

是呀,蔺相如一心为赵国着想,一心以和为贵,那他怎么劝说韩勃的呢?
(总感觉自己语言不够精炼)
6、现在韩勃明白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该怎么读他的话?(学生试读、我范读)
7、分角色读第一幕
三、学习第二幕
1、蔺相如的话传到廉颇的耳朵里,廉颇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我们来学习第二幕
(看到有学生已经迫不及待的读起来,我就让他们同桌练习分角色读第二幕。

他们读了一遍后继续读下去,丝毫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我只好示意他们停下来!)
2、提同桌同学分角色读这一幕。

(忘记这一幕有三个人物了,其中一个同学演了两个角色,呵呵,我好粗心)
3、简单评议了一下
读廉颇的同学语气很理直气壮,没有歉疚的意思,指导她读出羞愧。

(到这里忽然忘记自己下一步该干什么了,楞了一会,脸刷的红了。


4、启发:蔺相如的话传到廉颇耳朵,他是什么反应,请结合插图说。

学生踊跃答:光着上身背着荆条上门赔罪
(我忘记出示自己准备的一段话(《史记》中的):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之蔺相如门谢罪)
5、他为什么会幡然醒悟,是怎么说的?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这时所有的学生回答积极性都很高,我让他们齐读了廉颇的话。

要求他们读出羞惭的语气重点读:(小黑板出示)蔺大人,最初我还以为您怕我哩,后来经人提醒,才明白您这样做完全是为我们赵国着想。

您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引导他们有感情地读,然后让他们联系前文说说“您这样做”具体指什么,最后指导他们读好最后一个赞叹句)
6、引导学生说说和蔺相如比起来,廉颇会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会后悔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的成语脱口而出:自私自利、狂妄自大、居功自傲、心胸狭窄……
小结:不管怎么说,廉颇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是一件多好的事
啊,他和蔺相如终于——(想学生说“和好了”的,没有想到有学生说出“化干戈为玉帛”真是太妙了!)
(到现在才想起自己准备的《史记》中的那句话,只好挂出小黑板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在史记中是这样记载的,大家读一读!)
7、那现在他能幡然醒悟,说明什么?
(再指导学生读:“以和为贵”)对,“和”字太重要了,他们和好了,赵国就会兴
顺势出示填空练习:
爸妈 ____ ,家庭兴旺发达。

师生_____ 班级兴旺发达。

将相_____ ,国家兴旺发达。

和为贵,人___ 万事兴。

(学生纷纷举手,本来我以为学生都和我一样,在横线上填“和”字的,没有想到他们填的词分别是:恩爱配合和好和)在表扬他们的同时,我总结说,这些横线也可以填同一个字的,那就是——
学生异口同声地读出来了,兴致盎然正好下课铃声响了,我布置作业:好好排练,下节课课本剧比赛!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4
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由来。

3、学会阅读剧本。

练习排演小话剧。

4、通过对剧本台词的阅读品味,感受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题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什么?
2、廉颇是怎样向蔺相如请罪的呢?我们来看剧本第二幕。

二、出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把读懂的内容在书旁做简单的批注。

海洋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读懂的及不懂的。

3、指导归纳出不懂的几个主要问题,再次默读课文,思考:
(1)为什么说蔺相如“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
(2)廉颇是怎样的人?(知错就改。

从语言、动作可以看出。

)
四、先学(比读书、比写字)
学生展开充分自学,读、说、想,教师巡视。

五、后教(更正比说话)
出示:“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1)理解“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2)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表现在哪里?
(3)读下面一组句子,比较一下哪种说法好?
你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你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六、全课小结(比归纳)
第二幕剧本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特点,对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也有一定的了解。

七、当堂训练(比完成作业)
(1)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

(2)指名朗读,师生评价。

板书设计:
廉颇蔺相如
对不住你避让要是……
宽恕我过去的事别提了
背荆条扔在一边
跪下扶起
(勇于改过)(顾全大局)
为了赵国的利益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5
佚名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2、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3、学会阅读剧本。

练习排演小话剧。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简单提示阅读剧本的一般方法。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个剧本。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什么剧本?剧本的一般特点是什么?阅读剧本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本中的任务。

剧始和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任务活动情况,剧中的小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

剧本一般都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爱展示人物性格特点。

阅读时,要弄清故事情节,仔细品位任务语言,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2、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看了课题,你知道谁向谁请罪吗?为什么请罪?请罪的结果怎样?
我们读恶劣这个剧本就知道了。

二、自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读,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词语。

(2)用钢笔描红。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厉害:难以对付。

惧怕:害怕。

宽恕:宽容。

昏庸:糊涂而愚蠢。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1、理解“负荆请罪”。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
(2)谁向谁请罪?
(3)为什么要请罪?
此题不作过高要求。

(3)结果怎样?
2、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两幕剧讲了什么?
四、指导书写
五、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什么?
2、廉颇是怎样向蔺相如请罪的呢?我们来看剧本第二幕。

二、精读剧本第二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