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内江七中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内江七中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新诗代替了古诗,获得了新质,却也失去了很多东西。

撮其大概有:张扬了理性思维,减少了直觉思维,偏重于语法,轻忽了词法,强化了模仿,忽视了表现,等等。

此种得失的造成,与古汉语转换为现代汉语有直接关系。

因为新诗的出现,固然与古诗有血脉渊源,但主要是学习和借鉴西方现代诗。

这样,新诗与古诗就有了一定程度的断裂。

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运用于诗歌写作,有着巨大的诗业差距。

(摘编自苗雨时《新诗向古诗学习什么》,2017年8月27日《扬子晚报》)材料二:2017年是中国新诗发展100年,“80后”著名诗人、作家李成恩于2017年7月应邀出访拉美。

她重点谈到了百年中国新诗所取得的成就,首先是诗歌的现代意识的觉醒,从人性的角度确立了诗的现代性,她认为诗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

通过世界不同国家、地域与民族的生活、诗歌语言与诗歌艺术的探索,世界诗歌呈现出不同的样貌。

中国当代诗人与拉美诗人有共同之处,都对日常生活较为关注,多写人在现代社会的独特体验。

李成恩说,中国现代诗与世界最好的诗歌处于同一个水准,中国现代诗建立了中国的传统,这是一个现代性的传统,从语言的开放到个体的想象,中国新诗历经百年,出现了一批可与世界对话的重量级诗人,并且正在反过来影响其他国家诗人的写作。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现代诗对外的翻译还要快步跟上,外国诗歌在中国的翻译总是快一步,我们庆幸能够很快读到世界上最好的诗歌,但我们最好的作品却要滞后被外国读者读到。

这;来拉美,她发现拉美对中国优秀诗人了解得并不多,所以这次来得恰逢其时。

(摘编自《李成恩在拉美谈中国百年新诗》,2017年8月29日凤凰网,有改动)材料三:2017年8月2日,第四届“北大培文杯”全国青少年创意写作大赛在北京颁奖,大赛顾问、著名诗人谢冕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谈到了创意写作,也谈到了诗歌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他说,在目前良好的写作状态中,一些诗人的作品看似个人表达,但概念化倾向很严重。

平时,出于研究需要,谢冕阅读过很多诗歌,但能让他眼前一亮的不多。

谢冕说,基本都是大体相同、陈陈相因,个性突出的诗人并没有出现,这是当前诗歌创作应该注意的问题,“比如都写一条江,可能词句不同、结构不一,但思路都相同,读起来感受差不多。


什么才是个性独特的诗人?谢冕举了海子的例子:“想想他的诗有多独特。

里面有这样的文字: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那都是他很独特的东西,别人无法模仿、重复。


谢冕还提到,在目前的诗歌写作中,确实还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过于口语化、缺乏节奏感,等等。

他指出,现代诗歌接近口语是自然的,但要有节制,不能无边无界,“像‘今天我去找你,你妈说你不在’,类似的诗歌,我可以举出很多例子”。

“诗歌要有诗歌的内涵,它是文学皇冠上的珍珠,语言是文学体裁中最讲究的,要精练,过度口语化会使这些内涵丧失殆尽。

”谢冕认为,艾青先生把“白话写诗”发挥到了极致,虽然口语化但有节制,“现在很多人都在努力创作,但很少人能做到这么好”。

除了语言不够精致外,谢冕认为,诗歌是音乐的文学,要讲究韵律,“徐志摩诗歌的格律感是很好的,句长短一致,有的还押韵。

没有节奏感,诗歌就会‘不好听’。

”谢冕说,“新诗发展到现在,有成就,但上述问题要指出来,我目前就在做这方面的研究,也是希望新诗能够健康向前发展。


(摘编自《专访谢冕:现代诗歌接近口语不能无边无界》,2017年8月5日中国新闻网)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新诗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虽替代了古诗,但与传统古诗相比,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如直觉思维减弱、忽视词法、不重视表现等问题。

B. 李成恩认为中国新诗最大的成就在于是各种现代意识的觉醒,而这正是中国诗歌的独特之处,也是区别于世界其他地方诗歌的不同之处。

C. “80后”著名诗人和作家李成恩在我国新诗发展100年之际,受邀出访拉美,对我国新诗在海外传播、扩大影响等方面有着积极意义。

D. 类似”今天我去找你,你妈说你不在”这样的诗歌语言,目前在我国的新诗创作中还能找出许多,诗句过于口语化,缺乏节奏感,不可取。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汉语转换为现代汉语使新诗发展成为可能,但在新诗的发展历程中也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因素,最终必会阻碍新诗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B. 与新诗诞生之初主要学习和借鉴西方现代诗不同,我国新诗历经百年,已建立了自己的传统,也出现了一批可与世界对话的重量级诗人。

C. 出于对现代诗歌的喜爱,诗人谢冕在平时的工作之余,抽出时间阅读了大量的现代诗歌,从而发现了新诗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D. 新诗虽然与古诗存在着血脉渊源,但由于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诗歌写作上存在着巨大的诗性差距,导致了新诗与古诗之间的断裂。

3. 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当前我国新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是指叙述人并不进入作品,而是站在统揽全局的位置上,仿佛世间万事万物无所不知晓、无所不能表现。

如此,虽便于展现广阔的生活场景,自由地刻画、剖析人物,但失掉了文学联系生活和读者的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感。

鲁迅对全知全能的外视角叙事的突破和改造,运用的是限制叙述原则。

所谓限制叙述,是指叙事者所知道的和书中的人物一样多,这就从根本上破除了作者那种居高临下妄断一切的专制态度,以有限的职能和平等态度建立起作者与读者的新型关系,从而赋予作品以真诚性和逼真感。

第一人称小说在《呐喊》和《彷徨》中超过半数。

第一人称叙事的一种情况是内部第一人称叙述,“我”是故事的主人公或当事人,如《狂人日记》。

鲁迅在必须真实的体裁——日记中去虚构一个“迫害狂”的文学故事。

当狂人成了小说的叙述者后,立刻把读者引入到他自己观察和体验到的世界,他对世俗社会、历史文化的“吃人”本质的认识,他的浓重的“罪感”意识和容不得吃人的人、救救孩子的精神挣扎,在常人看来是语无伦次甚至荒唐的格调中显示出惊人的真实性。

以第一人称叙述所冲淡和消解的文学故事的虚构性也许是《狂人日记》的最大艺术成功。

第一人称叙事的另一种情况是,“我”虽是故事的讲述人,却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

这可称之为外部第一人称叙述。

如《孔乙己》。

《孔乙己》中的“我”只是咸亨酒店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伙计,他对周围的世界和社会世相没有多少明确的冷暖感受和是非观念,但孔乙己的穷酸、迂腐、落魄、善良和痛苦,以及这个世界对社会“苦人儿”的态度,都在他的带有童真的眼光和心灵中被不动声色甚至朦朦胧胧地折射出来。

读者自然会伴随着叙述人,开始以一种超然的、调侃的态度对待孔乙己,说不定还会“附和着笑”。

最后随着孔乙己的惨死而“我”的叙述口吻反倒越发轻松、平静起来时,表层叙述与真正意义的矛盾冲突也达到了高潮。

这种矛盾所产生的压力和张力往往能产生比正面的、直接的引导更强烈的艺术效果。

最终必然会使读者从表面的“误导”中走出来,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和矛盾,感受到社会的不平以及建立在不平和矛盾基础上的人心的“冷漠”,从而以内省的态度思考自己与悲剧故事的关系和应负的道德责任。

内部第一人称叙述大多以充沛情感、激越语调和明确的思想倾向性构成直接作用于读者的力量,外部第一人称叙述则是借助叙述者的超然的或近乎“无言”的存在,把作家自身的心理经验经由完全中立的叙述间接转移到读者的灵魂波动中。

无论“内部”或“外部”,第一人称“我”的“当事人”和“在场者”的身份,使小说这种虚构的形式具有了极大的艺术真实性。

(摘编自姜振昌《<呐喊><彷徨>:中国小说叙事方式的深层嬗变》)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旧小说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的优点是便于展现社会生活,自由地刻画人物形象,能统揽全局。

B.小说叙述者扮演的不是无所不知的角色,而是与作品中的人物一样所知有限,这符合限制叙述原则。

C.《狂人日记》虚构了一个“迫害狂”的形象,“狂人”向读者叙述了一个他体验到的“吃人”的世界。

D.在作者看来,小说叙述者的叙述口吻越是轻松、平静,就越能给小说带来更大的戏剧张力。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狂人日记》和《孔乙己》为例,论述了内部第一人称叙述和外部第一人称叙述的区别。

B.文章是在明确了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举例论证,论述了鲁迅作品对中国旧小说的突破和改造。

C.文章重点论证了鲁迅小说的艺术成就,即用第一人称叙述赋予作品“真情实感”,消解了小说的虚构性。

D.文章的开头两段和结尾部分对概念进行了具体阐释,以突出第一人称限制叙述在小说中的作用。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让小说中的叙事者所知有限,才能充分调动读者去体会文学故事所表现的社会现实。

B.鲁迅创作小说,把叙述的任务统统交给“我”这个第一人称,“我”实则是作者抨击社会的代言人。

C.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外部第一人称叙述,更容易在故事中激发矛盾冲突,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D.第一人称叙述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都会使虚构的故事具有艺术的真实性,让读者受到触动。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2年和2013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中形成的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

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是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的历史拐点,老年抚养比从2012的20.66%上升到2013年的21.58%.截止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15.5%.据预测,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峰值,超过4亿,届时每3人中就会有一个老年人。

目前,我国空巢和独居老年人近1亿人,60岁以上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3500万人,要把帮扶困难老年人作为发展老龄事业的重中之重。

根据联合国的规定,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7%时,通常认为这个国家进入老龄化。

全世界老年人口超过2亿的国家只有中国。

预计2033年前后,中国老年人口数将增加到4亿,到2050年左右,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银发潮”将对我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未来几十年里,“银发潮”将席卷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将会迅速提高。

2005年,相对每100名适龄工作的成年人,仅有16名中国老年人。

这一老年抚养比到2025年将会翻番到32%,到2050年会再翻一番,达到61%.到2050年时,将会有4.38亿中国人年龄达到或超过60岁,其中1.08亿人超过80岁,2050年劳动者的负担将增长3倍。

由于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的特征日益凸显。

老年人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

2012年全国约有2300万老年人属于贫困和低收入者。

城镇老年人口的居住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七成以上的城镇老年人口居住的老旧楼房无电梯,高龄、失能和患病老年人出行困难。

2012年农村留守老年人已达5000万人。

高龄、失能和患病老年人的照料护理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材料二:
瑞银证券在题为《亚洲结构性问题——老龄化的亚洲》的报告中,将中国列为投资风险最大的国家之一,其中,重度老龄化及其对消费、经济、社会的影响是一个关键的考量因素。

人口老龄化会使养老保险入不敷出,目前我国养老保险空账3.1万亿。

而老龄化与少子化(即0-14岁人口过少)叠加,则意味着巨大的养老风险。

目前,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是3.2个缴费人赡养1个领取者,而若干年后,便会出现职工退休和领取养老金的高峰,赡养比很可能降为2:1。

从表面上看,人口老龄化能够催生“养老产业”的发展,而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则意味着未来养老服务价格的提升,甚至会出现老人有钱难以买到合适服务的情况。

当前,我国养老产业刚刚兴起,该产业的发展还远远跟不上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

目前尚无力应对我国深度老龄化时代的到来。

人口的老龄化会降低经济的活跃度。

日本就是一个老龄化国家,由于消费和就业率始终上不去,经济一直在低位徘徊,所以通货紧缩的阴霾难以消散。

现在日本的问题是,大量的资金集中在老年人口手中,他们消费欲望十分有限,而年轻群体消费能力又不是很强。

老龄化是日本经济一个难过的坎儿,中国的快速老龄化也会给经济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材料三:
当前,“银发潮”扑面而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冲击无法回避。

如何解决我国2亿多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中国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他们对社区的各类养老服务需求越来越迫切。

然而,目前的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比较传统单一,覆盖面不广。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专家认为,为老年人服务是非常细致的工作,不只是简单的送餐、沐浴、理发、洗衣被、居室打扫一类,还包括康复护理、读报陪聊、紧急援助呼叫等。

但目前我国的居家养老服务还只是星星点点,服务能力薄弱。

基层社区工作人员少、任务重,人力、财力都不够,日常工作都忙不过来,别说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了。

至于农村居家养老更是空白。

由于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农村老年人生活照料基本都是依靠自己,或邻里互相照应。

乡村还没有建立针对居家养老的服务组织,农村老年协会也比较少。

此外,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服务也很欠缺。

许多老年人深居简出,很少与社会交往,也缺乏生活兴趣;对儿女情感依赖性强,儿女不在身边,容易产生心理失落。

伴随着身体与心理上的衰老感,特别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一些城市已经开始推行“新型居家养老模式”,在社区建立日间“托老中心”。

老人白天可以到托老中心吃饭、娱乐,晚上回家享受天伦之乐。

这一模式投入少,资源利用率高,覆盖面大,适合中国国情,是中国
式的养老服务之路。

我国从2007年开始大力推进居家养老,其中上海市的探索值得关注。

上海市整合社区资源,依托助老服务社、医疗机构、家政公司等社区服务网点,通过上门或日托照料形式,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急、助浴、助行、助医等“六助”服务。

重点聚焦困难群体老人,对他们实行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开展老年人身体状况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为老人提供个性化服务。

7.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老龄人口增长迅速
B. 老龄人口数居世界首位
C. 到2050年,每一个劳动者将负担3个老人
D. “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特征日益显著
8. 根据材料二,对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增大了对中国的投资风险
B. 易导致养老保险入不敷出
C. 给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D. 促进了养老产业的健康发展
9.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阅读下面的文段,请你谈谈孟子对民养问题的主张对解决当前养老问题有哪些启发。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摘自必修4《寡人之于国也》)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

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

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元朔六年,广复为后将军,从大将军军出定襄,击匈奴。

后二岁,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

行可数百里,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广军士皆恐,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

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
出其左右而还,告广曰:“胡虏易与耳。

”军士乃安。

广为圜陈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

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

广乃令士持满毋发,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解。

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

军中自是服其勇也。

广既从大将军青①击匈奴,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故徙前将军广。

广引兵与右将军食其②合军出东道。

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广已见大将军,还入军。

大将军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广未对,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吾今自上簿。

”至幕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遂引刀自刭。

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③如鄙人,口不能道辞。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注释:①大将军青:指卫青。

②食其:指赵食(yì)其(jī)。

③悛悛(xún):敦厚笃实的样子
10.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胡虏益解解:和解
B. 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裨:副的
C. 以为李广老,数奇数奇:命数不好
D. 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曲折:复杂不顺的过程
11. 下列各组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避之数岁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B. 士以此爱乐为用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
C. 虽其子孙他人学者以其弟子子兰为令尹
D. 胡虏易与耳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12. 下列句子与“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士以此爱乐为用
B. 毋令当单于
C.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D. 其李将军之谓也?
13.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李广)因为善于骑射,斩杀敌人首级很多,所以被任为汉朝廷的中郎将。

B. 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军队向导阵亡了,又有人迷失了道路,结果落在大将军之后。

C. 广为圜陈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

李广布成圆形兵阵,面向外,匈奴猛攻,箭如雨下。

D. 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况且我已六十多岁了,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侮辱。

14.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李广善于骑射,匈奴对他很敬畏,因为李广的存在,匈奴多年不敢进犯。

B. 李广最终自刎而死,无论军人还是百姓,都因为景仰爱戴他而伤心痛哭。

C. 卫青故意调开李广,是因为得到皇帝告诫,担心会因李广而不能俘获单于。

D. 李广的军队曾被匈奴四万骑兵围攻,但最终以少胜多,使匈奴损失惨重。

15.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高适《燕歌行》)这些诗句说明李广的英雄形象深入人心,表达了后人对李广景慕之情。

结合本文,简要分析李将军令人敬佩受人爱戴的原因。

16. 请翻译下列句子。

(1)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

(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的题。

早梅
齐已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7.在诗人齐己笔下,“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作答。

18.诗歌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将其中的“数枝”改为“一枝”,请谈谈这样修改的妙处。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再别康桥》中点名作者寻梦归来后放声高歌,用“一船星辉”来比喻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荆轲刺秦王》中表现送别之人受荆轲慷慨羽声感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从具体的时间出发,强调庸人不要忘记血债,给出的写作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20.下面是歌曲《苏武牧羊》的第一部分《序歌·一个古老的故事》中的一段歌词,请你根据歌词的意境及课文所学内容,为苏武设计一段表明忠于汉室不变志节的内心独白,字数在60~90之间。

歌词: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

夜在塞上时有笳声,入耳痛心酸。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21.最近,多地餐饮部门联合发起了“主动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活动。

请你为此次倡议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要求主题鲜明,语言生动,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超过25字。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围桌共食是我国的传统饮食习惯。

家人共餐或亲友聚会,许多人习惯用相互夹菜来表达情感。

但2020年春天,广东、北京等多地卫生部门发出倡议,推广使用公筷公勺、分餐进食。

为此,小武爸妈决定开始在家里实行分餐制,家人就餐,必须用公勺公筷从公盘里取食物。

但爷爷奶奶对此颇有微词,认为家人、亲朋之间,分餐而食不仅生分,也让人有被嫌弃的感觉。

对此,居家正在进行高考备考的小武,陷入了沉思……
请你以小武的身份,选择某一类长辈,就“公共生活与卫生安全”的问题,谈谈你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理解分析材料相关内容要点能力。

B.“中国新诗最大的成就在于诗歌中现代意识的觉醒,而这正是中国诗歌的独特之处,也是区别于世界其他地方诗歌的不同之处”说法错误。

材料二中说的是“她重点谈到了百年中国新诗所取得的成就,首先是诗歌的现代意识的觉醒”,可见诗歌中现代意识的觉醒是李成恩首先谈到的中国新诗的成就,并不是中国新诗“最大的成就”。

另外,材料二中只是说“通过世界不同国家、地域与民族的生活、诗歌语言与诗歌艺术的探索,世界诗歌呈现出不同的样貌” ,并没有谈到“而这正是中国诗歌的独特之处,也是区别于世界其他地方诗歌的不同之处”,选项的说法于文无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