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湖北省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1(世界近代文明)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湖北省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1(世界近代文明)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016·湖北优质高中高三2月联考·34)“(近代)法国人民曾先后信仰过人权理论、立宪制度、共和主义、恐饰统治、宽容政策,并为此流血战斗,付出极大代价。

但是革命发展得太快,以至人们一早起来就会发现世界变了样,革命消化不了他所吞噬的旧世界。

”这一分析试图()
A.说明启蒙运动为法国革命奠定思想基础B.揭示法国民主政治曲折发展的原因
C.强调坚定的信仰对革命的重要性
D.肯定法国大革命对社会的成功改造
2.(2016·湖北孝感高三六校联盟期末·27)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锤子、剪刀、布”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

对此种说法你认为()
A.正确,讲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
B.贴切,道出了三种权利之间的关系
C.不妥,三种权利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单向制约
D.不妥,三权关系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3.(2016·湖北荆门高一上学期期末·20)俾斯麦设想既能保持普鲁士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

1871年帝国宪法加以定型,最终形成德意志新体制.材料表明()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B.统一后德国制度更具有专制色彩
C.德意志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
D.统一使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全面保障
4.(2016·湖北荆门高一上学期期末·19)1787年宪法第十款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铸造货币;发行纸币……”,1792年第十条修正案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利,由各州或其人民保留之。

”这两项规定的核心是()
A.协调了中央和地方间的关系B.避免了中央集权的弊端
C.中央与地方间分权制衡D.可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
5.(2016·湖北优质高中高三2月联考·33)“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自己穷困潦
倒。

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

”这段材料旨在说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B.英国工业革命中贵族阶层的衰落
C.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D.工业革命中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
6.(2016·湖北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联盟高三2月联考·32)下表是法国货币图尔里佛中含银量的变化,对该现象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A.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B.实现了贸易中心地理转移
C.促进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D.实现了西欧封建制度解体
7.(2016·湖北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高三3月联考·32)“清教徒很容易发现他们自己与以色列人之间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他们把英格兰视为他们的埃及,把詹姆士一世视为他们的法老,把大西洋视为他们的红海。

他们也是一个整装待命的民族,明显被上帝
选择来执行世界拯救的神圣计划……在那遥远的大陆荒原上享受自由,要比在不和睦的家乡舒舒服服当奴隶强得多。

”这表明清教徒前往北美是为了( )A.进行殖民扩张B.追随以色列人
C.摆脱宗教迫害D.执行英王的宗教改革
8.(2016·湖北武汉高三二月调研·32)古希腊有人设想:一个地穴中有一批囚徒被锁链束缚,只能看到洞口活动的动植物因身后矮墙上前方的一堆火投射到洞壁上的影子.因此,囚徒自然地认为影子是惟一真实的事物。

这一设想旨在强调()
A.理性高于感觉B.关注人的世界C.认识源于感觉D.美德即是知识
9.(2016·湖北荆门高二上学期期末·7)“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

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任何行为.”马丁·路德这段话旨在( )
A.否定行为的重要B.主张因信称义C.抨击教皇和教会D.强调因行称义
10.(2016·湖北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高三3月联考·35)表3反映出( )
A.新的科技成果都以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为基础B.科技成果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高
C.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
D.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与技术都紧密结合
11.(2016·湖北武汉高三二月调研·35)19世纪末,罗丹为雨果、巴尔扎克所做的雕像,几经易稿.在定稿中,雨果令人吃惊地全身赤裸,而巴尔扎克披着及地的睡袍,一颗头颅硕大无比,身体则粗短臃肿,上阔下窄,显得比例失调.罗丹雕塑定稿的显著特点是
()
A.注重人的情感B.捕捉瞬间印象C.重视自我感受D.强调理性思考
12.(2016·湖北荆门高二第一学期期末·25)美
国著名电影明星秀兰·邓波儿,在20世纪30年代危机最深重的时候,她在多部影片中的表演给沮丧、绝望的美国人带来了希望、勇气和乐观。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公开宣称:“只要我们的秀兰·邓波儿,我们的国家就没有事.”材料主要说明了( )
A.罗斯福借助秀兰·邓波儿推行新政B.电影可以解决美国的经济危机
C.电影艺术影响着社会生活D.当时的电影主要是以经济危机为题材
二、非选择题:(本大題共2小题,共计52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3.(2016·湖北武汉高三二月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非常有限。

明清时期,统治者推出一些有利于普通地主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措施。

明太祖设立通政司处理臣民的章奏,规定除田土、诉讼之争,一般民户皆可上书言事,算是为政治表达开了一个方便之门。

清朝前期,为解决大批“士者”出路,政府允许纳赀捐官,并不断扩充科举取录的名额.……在西力的冲击下,维新派办报纸、书局,组织社团。

……甲午战后,康有为上书
光绪帝,警告“民心先离,将有土崩瓦解之患”。

戊戌变法是政治体制改革,但因触犯既得利益权贵,仅行百日即被废止……庚子祸乱后清上层几乎没有谁再反对改革……1908年,清廷开始筹办地方咨议局、中央资政院,以选举民意代表、“博采群言”并发挥其“舆论总汇”的功能。

“皇族内阁”的结局,使这一民意机构走向政府对立面。

—-摘编自徐军《中国古代政治参与的历史考察》、
袁刚《民心尽失的历史警示》等材料二中世纪后期,欧洲的许多国家产生了等
级会议,如1265年英国的“等级会议”以及后来法国的“三级会议”等.从政治参与上看,英国政治在10世纪,参与扩展到王权和世俗、宗教贵族。

到了12
世纪,参与扩大到工商业主(新贵族)、骑士,以及从理论上,所有具有一定财产的自由民。

随着议会地位的提高,由资产阶级、城市市民组成的下院的作用逐步增强。

“光荣革命"后,真正由选民选出的议员组成的下议院才形成但这仍然是一种包括性别、年龄甚至是身份、财产的有限参与。

20世纪,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普选权.
——摘编自陈楚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参与
的历史沿革》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的不同之处。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政治参与的演变趋势。

(3)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面对社会转型,近代中西方调整政治参与方式的共同之处,并分析影响政治参与程度的因素.
14.(2016·湖北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高三3月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清朝初期,出现了康(熙)雍(正)乾(隆)所谓的盛世,然而,大清帝国的经济基础,从根本上讲与汉、唐、宋、明并无差异,从总体说来仍是一种量的堆积即简单增加,我们将其称之为等差级数发展类型。

而且,这一等差级数的堆积型增长,并非是无限的,而是有限度的。

与此同时,西方列强国家生命力的接力棒传到英国,而此时大英帝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已不再是简单增加,而是以一种崭新的形式,即等比级数式的质的飞跃和崛起。

——摘编自何川芳《世界历史上的大清帝国》
运用清朝前期和英国近代史的史实对上述材料观点进行论证。

(说明:可以对上述材料中的主要观点进
行论证;也可以提出新的观点并进行论证。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15.(2016·湖北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高三3月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宗羲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提出要“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立“天下之法”,废“一家之法”。

“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又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忘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时期,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被许多人称为17世纪中国的“民权宣言”。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材料二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布鲁尼指出:法不仅限制卑贱者、普通公民和富人,它也限制和约束法官、地方官吏、国王和君主,甚至对皇帝也要行使它的统治权。

1308年,英国国王爱德华二世的加冕誓言中首次出现了“执行和保护本国选择的法律和习惯”的话。

莎士比亚通过剧中人对威尼斯公爵说话:“公爵不能变更法律的规定,因为威尼斯的繁荣,完全倚赖着各国人民的来往
通商,要是剥夺了异邦人应享的权利,一定会使人对威尼斯的法治精神发生重大的怀疑。


——摘编自于沛《世界通史》材料三
陈独秀将人权理解为“自主之权”,提出“以自身为本位"“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不以自身为本位,则个人独立平等之人格,消失无存".“中国要发展教育及工业,这是不待讨论的.但是有一件要讨论的事,就是还仍旧用资本主义发展教育及工业或用社会主义?”“我们相信社会主义,并不是主观的要求,利用它来破坏资本主义来改造现实社会,乃是因为客观上经济组织的自然趋势得历史进步之进程,令我们不得不相信社会主义."
-—摘编自袁伟时《告别中世纪》(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夷待访录》被称为17世纪中国“民权宣言”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阐述了什么主要观点?材料一与材料二中的一些主张对于促进社会转型有什么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人权观的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2 BCCC DCCABCDC
二、非选择题
13。

(1)不同:鸦片战争前:上书言事;纳赀捐官;参加科举.(任意两个要点即可)
鸦片战争后:借助大众传媒;组建政治团体;选举民意代表,组建民意机关。

(2)趋势:由中世纪的等级会议到近代的代议制;由有限参与到普选权的确立,政治参与范围逐渐扩大;政治参与制度化、规范化.
(3)共同:建立和完善选举制度、议会制度,扩大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因素:民主政治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众民主自由意识的增强和参政议政能力的提高。

(若学生从城市化、公民教育等方面回答,亦可酌情给分)
14.观点一:大清帝国的经济基础是有限度的等差级数发展,即量的增加;大英帝国的经济基础是无限的等比级数发展,即质的突变;大清帝国的经济基础与与大英帝国有着本质区别。

史实和论证:
结论:大清帝国的经济基础不利于从古代(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化社会)的转型。

观点二:大清帝国的经济基础呈现出了等比级数或近代化的发展趋势。

论证:经济:农业商品化、专业化趋势发展;商业和城市发展;新的雇佣关系出现;经济总量占据世界前列地位.
科技:产生了几部科学巨著,同时吸收了西方的科学技术。

市场:国家统一,国内市场发展;长途贸易发展;商邦活跃;海禁政策时有松弛,中外贸易日渐发展。

劳动力:赋税政策调整(摊丁入亩),有利于人口流动。

结论:若不是外国势力的入侵,中国也会慢慢步入近代社会.
论证(赞同材料观点或提出新观点)
一等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精准引用史实,进行深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正确引用史实,评论较好;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或史实不符合要求;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说明:在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进行评论时,要坚持唯物史观,并借鉴其它的史学观点。


15。

(1)原因:提出了与近代民权思想类似的主张:反对君主专制,主张法治;提出知识分子参政、议政的权利和实现舆论监督;承认人们有权追求个人利益;提出了工商皆本的思想等。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观点:主张法治(王在法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外地人享有与本地人相同的法律赋予的权利)。

(4分)作用:反对君主专制,主张法治,有利于由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的转型;提倡重商主义,有利于农业社会向商品经济社会转型(或者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肯定天赋人权,维护个人利益,有利于反对封建
君主专制,建立民主政治。

(3)特点:提倡个人本位主义,追求人权自由主义;将人权学说与社会主义学说相结合,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